教案空气,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的成分。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三、教学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及比例。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验器材:烧杯、水、胶头滴管、蜡烛等。
3. 空气污染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课件展示地球大气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吗?”
2. 探究空气的组成:
实验1:用烧杯收集一瓶空气,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存在。
实验2:用胶头滴管分别吸入氧气、氮气,让学生感受两种气体的不同。
实验3: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火焰周围的气体变化,了解氧气的助燃性。
3. 学习空气的污染及危害:
展示空气污染资料,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拓展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5. 作业布置:
绘制空气组成示意图,写一篇关于空气污染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资料展示,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污染状况,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准确回答空气的组成。
2. 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3. 学生能够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八、课后辅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九、教学进度安排: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课时,共计40分钟。
十、教学资源:
1. 空气组成课件。
2. 实验器材。
3. 空气污染资料。
空气(续)
六、教学内容:
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
七、教学重点:
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意义。
2. 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八、教学难点:
1.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作用。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九、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验器材:空气成分模拟实验道具。
3. 空气污染资料。
十、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
2. 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利用课件展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
化碳等气体的作用。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作用。
3. 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
展示空气污染资料,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及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气候变化等)。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拓展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5. 作业布置:
绘制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示意图,写一篇关于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讨论和资料展示,使学生了解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意义,认识了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准确回答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
3. 学生能够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八、课后辅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九、教学进度安排:
本节课安排在第二课时,共计40分钟。
十、教学资源:
1.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课件。
2. 实验器材。
3. 空气污染资料。
十一、教学内容:
1. 空气的净化。
2. 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
十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净化方法。
2. 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措施。
十三、教学难点:
1. 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及应用。
2. 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十四、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验器材:空气净化器。
3. 空气污染资料。
十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净化空气呢?”
2. 学习空气的净化方法:
利用课件展示空气净化方法(如植物净化、空气净化器等)。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及应用。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3. 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
展示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及方法,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措施。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拓展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5. 作业布置:
绘制空气净化方法示意图,写一篇关于空气质量监测与保护的短文。
十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资料展示,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净化方法,认识了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措施。
但在课堂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十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准确回答空气的净化方法。
2. 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措施。
3. 学生能够提出减少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十八、课后辅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十九、教学进度安排:
本节课安排在第三课时,共计40分钟。
二十、教学资源:
1. 空气净化方法课件。
2. 实验器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重点关注环节: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补充和说明:通过数据和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并解释每种气体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丰富的气体,它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氧气占21%,是人类和大多数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占0.03%,虽然比例很小,但对地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二、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
重点关注环节: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补充和说明: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例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它们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健康,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风险;空气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植物生长,加剧气候变化等。
三、空气的净化方法:
重点关注环节: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及应用。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物演示、视频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和
应用。
例如,空气净化器通过HEPA滤网、活性炭等材料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可以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和使用空气净化器,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四、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
重点关注环节: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及设备。
补充和说明: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例如,空气质量监测站通过安装在不同地点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指数(AQI),并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可以讨论如何通过监测数据来评估空气质量,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全文总结和概括:
本教案通过重点关注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空气的净化方法以及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必要性。
通过直观的展示、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影响,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保护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