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赵五爷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贤赵五爷阅读理解
乡贤赵五爷
薛培政
在平安镇方圆的村子里,村人多称赵五爷为先生。

五爷少时,曾上过三年私塾,那在当时的乡下就算是有学问的主儿。

乡里人读书少,却素来敬重读书人。

每当遇上操办红白喜事这等大场面,总少不了邀请五爷当执宾先儿,这角色好比城市里的司仪,是村里主持红白喜事的头面人物。

说来也怪,尽管五爷对场面上的事驾轻就熟,却极少主持嫁娶类的红喜事,乡邻找上门时,他都推让给村西头执宾先儿张二爷。

五爷道:“手里若有一碗饭,就要匀给人半碗。

”张二爷笑允:“这个赵老五啊,心里清楚着呢。


如此一来,主持白喜事就非五爷莫属了。

他拿手的有三招:写家祭、待娘舅和陪酒宴。

这家祭犹如官场上的悼词,自然写的都是功德。

对五爷来说不过举手之劳,可他从不敷衍,总是搜肠刮肚归纳逝者的优点,征询过主家的意见后,再仔细斟酌遣词造句。

五爷说:“人来世上走一遭,混好混差总要留个名声不是?”孤寡老人李三爷生前乐善好施,曾供着十几个贫困人家的孩子上了大学。

李三爷走时,五爷憋足了劲为他写家祭,硬是关在屋里一天没出来,时而号啕大哭,时而小声饮泣,吓得家人敲门不应,劝解也不管用,心疼得老伴在室外边落泪边数落:“你个死心眼的榆木疙瘩,写几笔尽尽心意就行了,还真拿个棒槌当针使嘞?别没哭活李老三,倒把你个老东西搭进去啊!”等他哭够了,家祭也脱稿了,写出的家祭让全村人听了哭得荡气回肠、昏天黑地。

在外打工长了见识的几个后生见此情景,也擦着眼泪拽个新词道:“咦——老五爷比张艺谋那大导演还会煽情哩!”“看这话说的,”旁边上年纪的人就不乐意了,“这哪跟哪的事啊,情到这份上还用煽吗?五爷这家祭是用心蘸着血写成的,字字血、声声泪,都是戳人心窝子的话啊。

”家人透露,五爷写过那份家祭后,伤感得病了好一阵子。

说到待娘舅,五爷曾赌气,我宁愿一口气往犄角岭上的田里挑两担土肥,也不愿在白事场上见一面娘舅,旁边的人听了都点头称是。

乡村里规矩多,那娘舅就是一铁帽子王,处理家事说一不二,且个顶个难伺候。

那年腊月,铁蛋娘说不行就不行了。

平时兄弟仨都把她当累赘,相互推脱不愿赡养。

等到老娘奄奄一息时,那几个货却都怂包了。

你说为啥?那一溜摆开的五个娘舅,长得就像庙里的凶神恶煞,都是野惯了的主儿,那火暴脾气上来,不把几个小子揍成柿饼才怪哩。

人刚咽气,兄弟仨就齐刷刷跪倒在五爷家门前。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五爷那花白的胡子气得一撅一撅地,末了还得硬着头皮去料理丧事。

发丧那天,果然就遇上难劈的柴了。

到出殡的时辰了,几个娘舅硬是压着不让发丧,有意让铁蛋兄弟在众人面前丢丑。

数九寒天里,费尽周折的五爷,对几个娘舅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苦苦斡旋,落得口干舌燥,对方依然不依不饶。

“动家法——”五爷无奈之下使出撒手锏。

随着他一声厉喝,铁蛋兄弟瞬间便被几个壮汉踹跪在老娘舅跟前,捣蒜似地磕头还不算,直到答应把爹孝敬好、颐养天年才算完事。

那场面,倒也劝醒了不少人家。

都说文人好酒,五爷自然也不例外。

可到了陪酒宴的场面上,五爷却十分谨慎,私下里嘱咐帮忙的人道:“大家都放机灵点,这白事宴办好了是续情酒,自然为主宾延续情分;若办砸了就是散伙酒,咱替主家受过事小,有些主宾定会以此为借口断绝来往,万万不可小觑啊。

”那年春上,办完张寡妇的丧事,几个娘家人心里觉得亏,就趁着酒宴上拿执宾先儿出气,要与五爷斗酒。

只见几大海碗烧酒一字摆开,面对几位气势汹汹、跃跃欲试的娘家人,坐在酒桌边的五爷气定神闲,再三规劝不下之后,便苦笑着接招了。

待到碗空酒下肚,望着被扶出门去的宾客,五爷仍不忘起身相送,之后什么话也没说,回家连睡了两天。

近些年,年逾八旬的五爷就不做执宾先儿了,但每遇场面上的事,仍拄着拐杖前来,指点些礼法习俗。

平时也没嗜好,闲了就爱喝两口,喝多酒话就稠,能从前朝古代讲起,一直讲到当下。

五爷嘴里的故事就像村边那汪泉水,总也讲不完,都是得理让人、扶弱济困、教人向善的故事。

去年秋后的一天夜里,做了一辈子善事的五爷如一片风中飘零的树叶,无声无息地去了。

家人说,老人没有病,头天晚饭前还要着喝了一小盅烧酒,就是老死的。

乡邻们说,老五爷一辈子行善积德,走也走得安稳,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儿女,终归是善人有善报啊。

出殡那天,前来奔丧的人排了整整三里路长。

(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赵五爷为乐善好施的李三爷写祭文时,呕心沥血,竭尽全力留住逝者的美名,表现他对逝者的尊重。

B.赵五爷赌气说不愿在白事场上见娘舅,体现了他对乡村娘舅陋习的深恶痛绝,以及引导民俗风气的愿望。

C.陪酒宴上,赵五爷“气定神闲”地接招,因为他酒量大,知道娘家人的酒量无论如何也无法胜过自己。

D.赵五爷热衷参与乡村民俗的诸多事务,至死不渝,是因为他对自己口碑的珍惜。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中“乡贤”两字,既点明赵五爷的身份,表明其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敬重,也寄托了作者对传承与重构乡村传统文化的希冀。

B.小说围绕民俗活动写人叙事反映乡村生活,“李三爷”“铁蛋兄弟”“张寡妇娘家人”等乡村寻常人物的称呼,加上俚语口语,乡土气息浓厚。

C.结尾写五爷“闲了就爱喝两口”。

与其说他嗜酒,不如说他喜欢借酒后讲故事,传递乡村传统文化信息,其中隐含着作者对五爷的赞赏之意。

D.小说以发生在乡村的故事塑造了赵五爷这样一位乡贤形象,叙写他虽受敬重但在现实面前也有无奈的时候,意在批判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

8.作者写民间习俗时多处使用场面描写,请选一处,分析什么效果?
9.赵五爷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A
7.D
8.例1:在写赵五爷为李三爷写家祭,“时而号啕大哭,时而小声饮泣”这一场面描写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突出了赵五爷为了不让李三爷的事迹被人遗忘而呕心沥血写家祭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例2:对铁蛋娘葬礼的描写,“几个娘舅硬是压着不让发丧,五爷费尽周折,无奈之下使出撒手锏——动家法。

磕头还把爹孝敬好、颐养天年才算完事。

那场面,倒也劝醒了不少人家”,这一场面描写写出了乡村礼法习俗,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9.①低调谦恭,是与人为善的长者。

他懂得谦让、把红喜事让给执宾先儿张二爷。

②敬重死者,是甚得人意的执宾先儿。

他为李三爷写祭文时想多写些溢美之词,愿为逝者留个好名声。

③行事果断,是有声望能服众的乡贤人物。

处理不明事理的主儿,他使出“动家法”的杀手锏,果断平息事端。

④善讲故事,是引人向善的心灵导师。

他嘴里的故事总也讲不完,都是得理让人,扶弱济困、教人向善的故事。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以及引导民俗风气的愿望”错,无中生有。

文中没有说赵五爷有引导民俗风气的愿望。

C.“因为他酒量大,知道娘家人的酒量无论如何也无法胜过自己”错。

从文中“大家都放机灵点,这白事宴办好了是续情酒,自然为主宾延续情分;若办砸了就是散伙酒,咱替主家受过事小,有些主宾定会以此为借口断绝来往,万万不可小觑啊”可知,这体现了赵五爷对主人家事情的重视和尽责。

D.“是因为他对自己口碑的珍惜”错。

从文中第六段中“人来世上走一遭,混好混差总要留个名声不是?”可知,这表现了赵五爷对逝者的尊重。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意在批判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错。

小说中写赵五爷也有无奈的时候,是为了突出赵五爷对办白喜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