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秋季期中模拟卷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模拟试卷1
(必修2占20分+必修3第1、2章占8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B.注射胰岛素
C.牛奶喝进胃中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3.下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B.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C.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4.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正常合成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红蛋白含量直接相关
C.血红蛋白发生变性后,其运输氧的能力不受影响
D.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
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
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7.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下列有关变化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8.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

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的是甲
②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③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④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
9.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10.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B.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C.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11.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断它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12.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13.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14.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C.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15.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相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D.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16.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A.a
B.b
C.c
D.d
17.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
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C.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D.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18.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

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A.W区B.H区C.S区D.V区
19.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C.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
D.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20.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一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①的分泌减少,
③的分泌增加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给某人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
D.当人体缺碘时,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21.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2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3.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24.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25.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C.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D.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26.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27.下列有关染色体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
B.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
C.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不可能发生于减数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开不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
28.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则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祖父→父亲→男孩
C. 外祖母→母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29.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的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B.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D. 孟德尔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用的是测交法
30.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统计F1果蝇发现:长翅有341只,残翅有112只;灰身有335只,黑身有118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代果蝇一定是杂合子
B.黑身是隐性性状,控制黑身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若将亲代果蝇与残翅黑身果蝇杂交,子代各性状组合的比例约为1:1:1:1
D.将F1中的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身:黑身=3:1
第Ⅱ卷(简答题共40分)
二.简答题(共4小题,30分)
31.(7分)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为血糖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受的变化而发挥作用外,还可
受的控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由题图可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

(2)图中①②细胞的种类是否相同?。

(3)饥饿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将会;若此时将胰高
血糖素注射到体内,由于过程(填序号)增强,尿液中尿素的量将。

32.(8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引起皮肤血管,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3.(7分)神经系统及体液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33.(7分)神经系统及体液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图甲中(填字母)所决定的,原因是。

(2)突触间隙中传递的是信号,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研究发现,患者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含量正常,则其病因是自身异常抗体攻击,使兴奋传递,而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4)体内CO2浓度升高时会作用于图中(填字母),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而导致呼吸加快,属于调节。

34.(8分)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

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 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 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

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
主要依靠细胞分泌。

(2) 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
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

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是(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5.(10分)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

花粉粒长形(T)对花粉粒圆形(t)为显性。

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再自交获F2,取F2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橙红色比例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以纯种的非糯性长形水稻和纯种的糯性圆形水稻杂交后代F1的花粉粒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
预测结果和结论:①

模拟卷1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31.(7分,每空1分)
(1)血糖浓度下丘脑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不完全相同
(3)变小⑤增加
32.(1)(冷觉)感受器;神经递质;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8分,每空1分)
33.(7分,每空1分)
(1)D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作用于突触后膜(2)化学
(3)受体受阻
(4)A神经—体液
34. (8分,每空1分)
(1)T细胞或记忆细胞浆抗体
(2)胞吐流出
(3)①信息交流能
②降低
35. 35.(10分,每空2分)
(1)1︰1(2分)
F2 形成配子时,控制非糯性淀粉基因与糯性淀粉基因彼此分离,且为1︰1 (2分)(2)实验思路:取F 1 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2分)
预测结果及结论:①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 种花粉粒,且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比例为1︰1,则说明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分)
②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4 种花粉粒,且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长形花粉粒︰蓝黑色圆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1︰1︰1︰1 ,则说明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分)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利用配子的比例证明基因分离定律最直接;用自交或测交子代也可以证明基因分离定律,但不是最直接的证据。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花粉粒鉴定法、自交法、测交法和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详解】(1)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再自交获F2,根据基因分离定律,F2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取F2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正常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橙红色比例为1︰1。

(2)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纯种的非糯性长形水稻和纯种的糯性圆形水稻杂交获得F 1,基因型为BbTt,若两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配子为BT︰bt=1︰1,取F1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2种花粉粒,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比例为1︰1,则说明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配子为BT︰Bt︰bT︰bt=1︰1︰1︰1,取F1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4种花粉粒,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长形花粉粒︰蓝黑色圆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1︰1︰1︰1。

第8页 (共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