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之四诗歌语言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5816d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4.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词)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
诗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词)人、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应当就诗论诗。
一、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一)二字: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悲慨、沉郁、缠绵、质朴、浅显、通俗、工丽、典雅、简洁、豪放、飘逸、雄浑、奔放、幽默、苍凉、诙谐、隐晦、风趣……(二)四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富有韵律、色彩丰富……(三)语言风格分类详述1.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较清新。
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2. 平淡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3. 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4. 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古诗鉴赏四个角度
![古诗鉴赏四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a3fd597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2.png)
古诗鉴赏四个角度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高考古诗鉴赏(4):如何分析意象(一)
![高考古诗鉴赏(4):如何分析意象(一)](https://img.taocdn.com/s3/m/4a57ed4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b.png)
第二种模式: 分析意象型(一)什么是意象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二)意象分析意象分析法,指的是我们在阅读与理解诗歌作品时,首先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雨霖铃》来做一下示例分析。
这首词的上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选取了三个典型意象,着重渲染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蝉”声是“寒”冷的、“凄切”的,送别的长亭在“骤雨初歇”的傍晚也透着凉意。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
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别离的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接着诗人又在虚想的画面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意象:千里烟波、沉沉暮霭、空阔的楚天。
千里烟波浩淼绵长的特点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这一些意象使得诗人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设想别后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捕捉了三个意象。
它们是西沉的残月,栽满杨柳的汴河岸,还有渐起吹醒痴情词人的晓风。
“月”前着一“残”字,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杨柳代表惜别与依恋,是令人伤感的。
这三个意象,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f627a4dd36a32d737581ca.png)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5255cfa8956bec0875e33c.png)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21960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9.png)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语文高考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5 赏析语言之炼句——“法”“情”合一,玩赏佳句
![语文高考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5 赏析语言之炼句——“法”“情”合一,玩赏佳句](https://img.taocdn.com/s3/m/6bb545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7.png)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服兵役劳役或因公外出都叫“行役”,“鼓鼙”泛指战争。首联
是指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
“移”与“出”两个动词写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轻快。 C.“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别梦”指离别后的思念之梦,“关西”借
炼句题考的一般都是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句子,熔铸了作者强烈感 情的句子。这种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是近 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所选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 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点拨关键
根据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颈联在结构中起到 “转”的作用(也不可一概而论)。这个“转”,主要表现在两点:内容 的转变、表达的转变。当然,在结构上也有照应标题、前后呼应或为下 文做铺垫的作用。
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说:诗的“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 发句好尤难得”。一首好诗往往奇思妙构,常在诗的首句即由天而降, 令读者眼陡然为之一亮,神顿然为之一振,心急情迫,必欲尽快读完全 诗。
注 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的南康。
鉴赏 八月秋高,苏轼南下,舟渡长湖,在南康登望湖亭眺望。先入目的是万 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再细看,就见到秋风紧急,吹饱了船帆,暮霭沉沉, 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这种萧疏的秋景,和作者万里投荒的心境,已经融 合为一,读者也不知是秋色触发了他的愁思,还是他心头的寒风吹饱了征帆, 胸间的乌云笼罩着孤山。景与情已经结合成了诗的意象,荡漾出无尽悲凉的气 氛,浸染着读者的心绪。 从这一股氛围里,终于霜钟一样撞出了作者撼人心胸的慨叹:“许国心犹在, 匡时术已虚。”报国之志犹存,而济世已经乏术了。前句是说的真情,后句却 是发的牢骚。苏轼有许国之心,也有匡时之术,可惜不被重用,报国无门,心 中极愤然。用一“虚”字,看似自谦自责,其实是体现着“怨而不怒”的君子 气度,而它所传达出来的复杂感情,却更耐人寻味。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994169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b.png)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如: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
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
如: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
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
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
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古诗词鉴赏第2讲:赏析诗歌语言
![古诗词鉴赏第2讲:赏析诗歌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820cb485be23482fb5da4cb6.png)
第2讲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2016年高考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
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炼字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在4—8分,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可单独设题也可将对炼字的考查渗透在赏析诗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体现出一种综合命题趋势。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
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题型可分为:炼字题和语言风格题。
一、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音词、表颜色的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词性效果例句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数量词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小园赋》庚信)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齐己)炼字的题目的分析主要从诗歌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分析此字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般“炼意”是必不可少的,其它三个方面适当考虑。
二、语言风格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炼字】例1:(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4ca2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4.png)
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思路3、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学习过程一、分析考试大纲: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在高考中,这几乎是必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切入点古诗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想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三、熟悉提问方式:1、整体问感情或态度,须结合全诗来回答。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X?试分析这首诗中作者表露出来的对“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2、就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几句问感情或态度。
需结合具体诗句来答。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浮某某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全国通用 高考语文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2 练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40
![全国通用 高考语文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2 练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40](https://img.taocdn.com/s3/m/c44abc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3.png)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泛指水族。
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
《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
”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
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9分)南乡子·乘彩舫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写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B.“乘彩舫”两句写了春日里,芰荷满塘,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C.“棹歌”一句写歌女陶然自乐,和棹而歌,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打破了宁静的局面。
D.“游女”一句承上句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少女的春心被鸳鸯震颤了,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竞折团荷遮晚照”中的“竞”有何妙用?请简要赏析。
高考诗歌鉴赏X:诗歌的语言风格(学案)19.10.24
![高考诗歌鉴赏X:诗歌的语言风格(学案)19.10.24](https://img.taocdn.com/s3/m/ff905da08bd63186bcebbcbe.png)
高考诗歌鉴赏X:诗歌的语言风格(学案)19.10.24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语文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你在语文学习上所偷得懒,都会成为将来最深的遗憾。
----寄同学们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一、题型、知识方法精要点拨及对点精炼(一)炼字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本题是高考常考的“炼字”题。
首先,应该明确“荒”“瘦”这两个形容词的意思,品味这两个寻常字眼的不寻常之处。
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最后,点出“荒”“瘦”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惊”以及题目等信息把握诗歌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1585e67ae53a580217fcfe91.png)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教学重点:1、掌握分析诗歌语言的技巧。
2、掌握诗词“炼字”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过程: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句名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一)动词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1、一般动词:【例1】见教材256页“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举”【例2】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 (体会意境)答:“弄”字,捣弄、舞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2、名词作动词翼彼新苗3、形容词作动词【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老”,意使成长、成熟;“肥”,使肥大;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表现了诗人向往山林的`一种遁世情怀。
(二)虚词见教材257页,“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单个词语赏析鉴赏方法(一)、诗眼炼字类题目类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你认为这首诗(w联w句)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
![2024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赏析诗歌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9c2061a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6.png)
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1——题材
语言风格分析角度2——意象 部分举例
⑴田园诗 ①常用意象:炊烟、桑麻、桑蚕、桃李、豆麦、菊花、鸡犬 ②意境特:恬淡点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感情:悠闲自在、轻松愉悦及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④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七 组叠词连用,化舒缓为急促, 变哀婉为凄厉。
炼字题答题思路:
1.寻字:就是要从诗句中找出表意丰富、生动传神的关键字词。有的题目要求 找出哪两个字用得精妙。如果题干明确了该句的关键词,这一步就可省略。
2.释义:就是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就要辨清词 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找例证
结合诗中词句进行分析
常用术语:平淡 工丽 绚丽 真率 洒脱 婉约 明快 自然 质朴 清幽 雄奇 悲慨 凝练 沉郁 飘逸 雄浑 粗犷 豪放
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 度展开分析
析情感
点明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明特点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作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 草堂寺之时。
问: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 的语言风格,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 (6,力求语言优 美,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 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晴雪、溪云、 樵人、白屋、寒日、危峰等意象体现了清冷 的特点,用环境的清冷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 境,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落第 后心灰意冷、自我排遣的情感。诗人倚杖看 晴雪、溪云、寒日危峰、白屋樵夫、野火冈 草等众多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03)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03)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https://img.taocdn.com/s3/m/759917421eb91a37f0115c0c.png)
(三)用典故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 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 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 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长亭】] 古代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 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投笔】]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掷笔感叹,要效法傅 介子、张骞立功边庭,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如辛弃疾《水调歌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白居易《琵琶行》
在描写琵琶女声情并茂弹奏琵琶妙音之后,并不直接 说琵琶音乐多美妙,多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是采用侧面 烘托的方法,推出一个无声的画面:“东舟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在琵琶演奏结束后,东面的船西面的
舫,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船上所有的人全都悄然无言, 只见江心月白风平,这就有力地表现出听者如醉如痴、如 梦初醒的恍惚情状,从而把琵琶音乐的美妙及其强烈的感 染力充分烘托了出来,堪称高妙之笔。
松下问童子,尊师在何方? 言师采药去。采药在何处? 只在此山中,此山何处寻? 云深不知处。
崔颢《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年轻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 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应面而 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男了自我 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为自己的热情主 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我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用, 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 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43b3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a.png)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诗眼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诗眼](https://img.taocdn.com/s3/m/06e3032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b.png)
鉴赏诗歌的语言——诗眼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
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
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
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诗歌鉴赏“四看”
![诗歌鉴赏“四看”](https://img.taocdn.com/s3/m/fb90385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9.png)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其中不但有优美的词句,而且还蕴含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足以值得我们百读万品。
自1994年以来,古诗词鉴赏成为了高考中的必考试题。
高考对古诗词鉴赏评价水平的考查主要有两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不过因为诗词的特点和学生自身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古诗文鉴赏题成了高考语文失分最多的题目之一。
作者在借鉴前辈们的成果和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个古诗词鉴赏解题模式即“四看一泳”。
下面本文将结合局部高考古诗词赏析例题和高中课本中的课文拟对此作粗浅阐述。
四看“四看”指的是,一看古诗词的标题,二看作者,三看文后注释,四看文本。
第一看,看古诗词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能够从标题中得出很多信息。
①从古诗词的标题中能够找出主要事件或主题。
如《丹阳送韦参军》和《送孟浩然之广陵》,作品的主要事件是送别。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天净沙·秋思》,作品的主题为怀古和思秋。
②从古诗词的标题中能够看出托物言志的对象。
如《闻雁》和《白梅》,雁和梅当为其中作者情感的承载物。
③有些题目中会有时令的交代,如《天净沙·秋思》直接交代了时令为秋天;《白梅》的“梅”则暗示了寒冬。
④还有些题目直接道出了写作背景,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这首诗必定写于白居易被贬之后。
第二看,看作者。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所谓“知人”就是要理解掌握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所谓“论世”就是要理解掌握作家所处的时代风貌,从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知人论世有助于我们对诗词实行准确全面的把握。
李白的政治理想是功成身退,不过他却未能如愿。
天宝元年,李白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但李白入长安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梦游天姥吟留别》),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飘荡四方,愁苦满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诗歌语言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炼字炼句,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炼字炼句,力 求用最凝练的语言, 求用最凝练的语言,最大限度地传情达 摹形拟态,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意,摹形拟态,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 风格。 风格。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和 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特点和表达效果。 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一声 一声山鸟曙云外, 一声山鸟曙云外, 万点水萤秋草中。 万点水萤秋草中。 万点
“一声”“万点”, 一声”“万点” ”“万点 一鸣一栖,一闻一见, 一鸣一栖,一闻一见, 入微地描写了清晨的 景象, 景象,别具一番赏心 悦目的风韵。 悦目的风韵。
6、词类活用
古诗词中一些特殊的词法、句法, 古诗词中一些特殊的词法、句法,有 时固然是格律的需要, 时固然是格律的需要,有时却是表达效果 的需要。弄清它们的特点合意义, 的需要。弄清它们的特点合意义,首先是 对理解诗意有帮助,最主要的是对于理解 对理解诗意有帮助, 诗歌的思想感情有帮助。 诗歌的思想感情有帮助。
自 映阶碧草自春色,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
“自”,徒自,枉自;“空”, 徒自,枉自; 白白地,枉然地。此句中一“ 白白地,枉然地。此句中一“自” 与全诗境界极为密切。 一“空”,与全诗境界极为密切。 庭草自春,何干人事?新莺空啭, “庭草自春,何干人事?新莺空啭, 祗益伤情。 这两个虚词, 祗益伤情。”这两个虚词,“自” 绘出了满院碧草凄凄, 绘出了满院碧草凄凄,无限荒凉之 状写数声呖呖黄鹂, 境;“空”状写数声呖呖黄鹂,寂 寞难言之心。 寞难言之心。
(4)意象名词罗列 )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 使描写更 象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象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漫”,随意地,胡乱地。生动 随意地,胡乱地。 地写出了诗人在闻听战斗的喜报后急 于回家时急促的收拾物品的动作, 于回家时急促的收拾物品的动作,以 此来表现诗人狂喜的心情。 此来表现诗人狂喜的心情。
4、副词
副词乃虚词, 副词乃虚词,但虚词 不虚,用得好的话, 不虚,用得好的话,甚至 可以比实词更传神, 可以比实词更传神,更能 传递出作者的情感。 传递出作者的情感。
“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沈德潜) 朴字见色。”(沈德潜) 孤立地看,无论是哪一类词或哪一个词, 孤立地看,无论是哪一类词或哪一个词, 都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个词之所以精彩, 都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个词之所以精彩, 是因为它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起到了非 常好的效果,或是写出了形象的特点, 常好的效果,或是写出了形象的特点,使之 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俱备; 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俱备;或是营造 出一定特点的意境, 出一定特点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及精神境界。总之,使得诗歌言简意丰, 感情及精神境界。总之,使得诗歌言简意丰, 生动传神,含蓄蕴藉,新颖别致。 生动传神,含蓄蕴藉,新颖别致。
苏小妹出题难兄长
轻风( 轻风( 扶 )细柳 淡月( 淡月( 失 )梅花
1、摇、映 、 2、舞、隐 、 3、扶、失 、
一字师
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 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 其中有“前村深雪里, 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两句。 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 看后说,此诗好是好, 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 字改成“ 将“数”字改成“一”字。齐 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 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 字师” 为什么这个“ 字师”。为什么这个“一”字 就锤炼得好呢? 就锤炼得好呢?
7、特殊的语言现象
(1)叠词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 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杨柳青青江水平, 千门万户曈曈 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 )拟声词: 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 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 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闺怨
5、数量词
数量词用得好的话, 数量词用得好的话,可以 使语言生动准确, 使语言生动准确,更好地 传递出诗人的情意。 传递出诗人的情意。
一片飞花减却春, 一片飞花减却春, 一片 风飘万点正愁人。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万点
一片花瓣的凋零都会减掉 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 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 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 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 由一片花飞的春残之始, 由一片花飞的春残之始,到风 飘万点的春残欲尽,诗中景物, 飘万点的春残欲尽,诗中景物, 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怨愁。 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怨愁。
例:乡心正无限,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 一雁过南楼。 雁
诗中借“鸿雁传书”这一意象, 诗中借“鸿雁传书”这一意象, 生动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生动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2、动词
一个恰当贴切的动词可以使 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 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鉴 赏时要注意发现并体会其表达效 果。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 扮之后, 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 王昌龄 去赏春景。这时候, 楼,去赏春景。这时候, 作者用了一个“ 作者用了一个“忽”字。 闺中少妇不知愁, 这个“ 闺中少妇不知愁, 这个“忽”字看似漫不经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心却又恰到好处。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心却又恰到好处。本是兴 致冲冲地登楼赏春, 致冲冲地登楼赏春,可是 忽见陌头杨柳色 忽见陌头杨柳色, 闯入眼帘的柳色, 忽见陌头杨柳色,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教夫婿觅封侯。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 的场景,想起了丈夫, 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 禁伤感。一个“ 禁伤感。一个“忽”字将 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 漓尽致, 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到”、 “满”等,但这些词语都 王安石 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 普通的意思, 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 京口瓜洲一水间, 京口瓜洲一水间, 带有使动用法的“ 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 钟山只隔数重山。 用来支配“江南岸” 用来支配“江南岸”,就 钟山只隔数重山。 把千里江南似乎在一场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 风过后, 风过后,一下子就变绿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景象表现了出来, 的景象表现了出来,着力 明月何时照我还? 表现了春风的力量, 表现了春风的力量,写出 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 程,展现了江南大地一派 勃勃的生机。 勃勃的生机。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洗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洗”字的妙处:“洗”在用法上有被动意义, 字的妙处: 在用法上有被动意义, 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 字与“客心” 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 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 巨大感染力量, 流水”搭配又暗取“ 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 流水”的典故, 流水”的典故,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 的深情厚谊。 的深情厚谊。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泊船瓜洲
老 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此句中,形容词“ ”“肥 此句中,形容词“老”“肥” 活用为使动动词, 活用为使动动词,使画面富 有动感,化静为动, 有动感,化静为动,让人仿 佛看到雏莺在春风的吹拂下 一天天地长大, 一天天地长大,梅子在春雨 的润泽下渐渐饱满成熟的过 程。
应关注的词语 ——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数量词、词类活用、 数量词、词类活用、特殊的 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
1、名词
名词的重要性在于它与诗歌意象 的关系,很多意象成为理解诗歌的关 的关系, 如松、 长亭、 键,如松、竹、梅、菊、荷、长亭、 秋水、寒蝉、晓月、杨柳等等。 秋水、寒蝉、晓月、杨柳等等。
白居易】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一个“ 一个“铺”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夕 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几乎是贴着地面, 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几乎是贴着地面, 平缓柔和地洒在江面上的情境,用得贴切 缓柔和地洒在江面上的情境, 恰当。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 恰当。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从侧面 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关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