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三语文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高三语文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
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
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
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
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的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
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
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
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
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
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
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
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 . 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 .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 . 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 . 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 . 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 . 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 .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 . 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 . 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折扣。
2. (12分) (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
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
后来,类似“天堂乌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
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
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
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
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
在。
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
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 . 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 . 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 . 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2)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A . 《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 . 《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 . 《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 . 《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 . 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 . 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 . 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3.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柳青的遗产
路遥
①比之某些著作浩繁的作家来说,柳青留给我们的作品也许不够多。
可是,如果拿一两金银和一斤铜铁相比,其价值又怎样呢?
②是的,这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其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即使创作巴掌大一片东西,他也尽力用他独特的艺术雕刀精心镂刻,尽可能避免一种工匠式的制造。
至于他那部未完成的史诗《创业史》,几乎耗去了他整个生命的三分之一。
尽管这座结构宏大的建筑物永远再不可能完整一体,而就其现成的部分也不是完美无缺,但它仍然会让现在和以后的人们所珍重。
③柳青是这样的一种人:他时刻把公民性和艺术家巨大的诗情溶解在一起。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像燃烧的火焰和激荡的水流。
他竭力想让人们在大合唱中清楚地听见他自己的歌喉,使自己突出于一般人。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又严格的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公民,尽力要求自己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
他多年像农民一样生活在农村,像一个普通基层干部那样做了许多具体工作。
④作家当年毅然地离开繁华的大城市,身居皇甫村一个破庙改建的院宅里,眼睛琐碎地扫描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而另一方面又把眼光投射到更广大的世界。
他一只手拿着显微镜在观察皇甫村及其周围的生活,另一只手拿着望远镜在瞭望终南山以外的地方。
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显示了生活细部的逼真精细,同时在总体上又体现出了史诗式的宏大雄伟。
只有少数天才才能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当我们读《创业史》时,常感到作品所展现的整个那段生活就像一条宽阔的长河在眼前淌过;而在这条波涛汹涌的长河中,我们如果在任何一个湾道里停下来,便会发现那里也是一个天地——而且每一处都有一种独特的风光。
像《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十五章梁大和他儿子生禄在屋里谈话的那种场面,简直让人感到是跟着这位患哮喘病的老头,悄悄把这家人的窗户纸用舌头舐破,站在他们的屋外敛声屏气所偷看到的。
⑤毫无疑问,这位作家用他的全部创作活动说明,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对周围生活的稔熟而透彻地了解;他同时还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和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去,以便将自己所获得的那些生活的细碎的切片,投放到一个广阔的社会和深远的历史的大幕上去检查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他绝不是一个仅仅迷恋生活小故事的人。
如
果是这样,他也许只能给我们留下一些勾勒得出色的素描,而不会把《创业史》那样一幅巨大的油画挂在我国当代文学的画廊里。
⑥没见过柳青的人,都听过传闻说这位作家怎样穿着对襟衣服,头戴瓜皮帽,简直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或者像小镇上的一个钟表修理匠。
是的,他就是这副模样。
可是,这样一个柳青很快就能变成另外一个柳青:一身西装,一副学究式的金丝边眼镜,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侃侃而谈。
有关国内和国外的政治、经济、民族、历史、文化、地理,几乎世界上的一切方面都在这个貌似农民的作家的视野之内;而且他不仅通晓这些方向的问题,也往往对这些问题有一种叫你感到新奇而独到的见解。
在他晚年换过几处的寓所的墙壁上,没有什么其它装饰,往往只挂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
他会不时走到地图前,用枯瘦的手指头一下子指住他正在谈论的中国或外国的一个地方。
他有时会指着地图,给你讲述半天有关英国或法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有关加拿大小麦种植方面的情况等等。
这时你会觉得他不是一个作家,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位专家。
他在写作《创业史》的时候,还写了关于改变陕北山区农业经营方式的论文。
他在论文中引用了大量有关国外农业方面的资料,使一些著名的农业专家感到吃惊。
正是作家具有这种辽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学识,加上他对生活的透彻的了解,才能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史诗的品质。
他的作品决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山药蛋”。
⑦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柳青五年前已经离开了我们。
但这位作家无疑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不薄的遗产。
作为晚辈,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他的馈赠。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 柳青耗尽毕生心血也没有完成的史诗《创业史》虽然再不可能完整一体,但是仍然令今天的读者们惊叹不已。
B . 柳青多年像农民一样生活在农村,做了许多普通基层干部的具体工作,作者高度赞扬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C . 文中第④段“患哮喘病的老头”指的是柳青,作者用新奇的想象从读者的角度表现了柳青作品的逼真精细。
D . 因为柳青既像一个地道的农民一样贴近生活,又有学究那样的视野学识,所以他的作品决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山药蛋”。
(2)文中多处综合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加以赏析。
(3)路遥认为柳青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不薄的遗产”,请根据全文概括说明有哪些遗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难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弟:堂弟。
B . 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既可指帝王之死,也可指诸侯之死。
C . 大忧:忧,本指父母的丧事,文中“大忧”指皇帝的丧事。
D . 丰穰:丰收。
(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 .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 .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 .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
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 . 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
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 . 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殇帝即位之初,宫里丢了一箧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亲阅宫人,察颜观色,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
D . 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
她成为太后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用以救济灾难困苦,天下恢复了太平。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见文中划线处)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③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5. (9.0分) (2019高三下·静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 ,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 . 本诗是五言律诗。
C . 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 . 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 . 明快飘逸
B . 婉约含蓄
C . 质朴刚劲
D . 清淡自然
(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6. (6分)(2017·山东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2)《师说》中作者对老师职能的界定是“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以“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写尽了扬州城历经战火后的凄凉,与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 (9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10月25日消息,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信息,截止今年9月份,中国3G用户达到2.026亿,终于突破了2亿户大关。
B . 据报道,2011年度与2010年度统计数据相比,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留学回国人数增幅达38.08%,而浙江市场,据业内人士介绍,每年有近2万人出国留学,年增长速度高达20%。
C . 在2010年多起校园血案接连发生后,《华尔街日报》撰稿人崔宇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的观点,如果城镇的低收入群体既无法在城镇立足,又无法在农村得到最后的保障,就会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被忽略,而忘记了自己同其他人共有的身份信息,比如国籍、居住地、职业、语言、社会角色和个人爱好等,他们身上的暴力因子就容易一触即发。
D . 未来的日本,需要真正洗心革面,对曾经的侵略历史彻底进行悔悟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政坛要多些健康的有良知的声音,少些激进的有复旧动向的右翼分子。
8. (6分) (2016高二上·通渭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为什么在欧洲牛奶价格比瓶装水还便宜呢?首先,________。
每当奶农开始把牛奶倒入海里,就说明生产过剩了。
全球需求放缓,供应较多,解决办法之一或许就是减少产量。
其次,随着机器化生产与技术进步,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在欧洲机器化挤奶,技术成熟,产奶水平高,________。
而瓶装水用于包装和运输等成本大约占50%。
还有,欧洲一些商家或超市为打价格战,纷纷降低牛奶价格。
大数据表明,由于收入增长不快,消费者减少了奶制品消费,因此商家降低牛奶价格,意在________。
9. (5分) (2017高一下·武城期中) 阅读漫画《路标》,简要说明画面主题内容,并且揭示其寓意。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 (60分) (2019高一下·咸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山东青岛的公交车上试点设立了“守护员专座”,被戏称为“壮士座”的座位设立在驾驶员右侧第一排的位置,如果有乘客主动坐这个位置,当有人与司机争吵、争执时,就应该立即进行劝导、制止,“该出手就出手”,共同守护乘车安全。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1、
4-2、
4-3、
4-4、
5-1、
5-2、
5-3、
6-1、
6-2、
6-3、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1、
8-1、
9-1、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