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感悟:美丽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感悟:美丽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错误。
可能是学生的、教师的、甚至是书本的。
这些错误要么会使教师恼羞成瞋目眦尽裂,要么是轻描淡写一笔而过。
其实这些错误假如合理利用,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于学生犯的错误,教师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这些错误中,可能有思考的破绽,但也可能是对权威的质疑。
当学生思考存在困难时,教师不应一味的责备,或是迫切让学生接受正确答案,而是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现象,是个别出现还是长期反复,并对此及时调整教学,才能避免出现错误。
就拿语文中最基础的名句默写来说,我一开始的时候是让学生默错之后或订正或重默,但是经常是错了又错,越错越多,导致丧失信心。
而后我调整方法,只订正不重默,反复默写,加深记忆,发现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
我认真分析了默写优秀的同学的成功经验,实行新的默写模式,自己默写自己批改,批改完毕后交由教师检查,这样一来发现同学们在对待自己的错误上明显认真了许多,能发现并及时记忆下自己的错误,比教师发现错误让学生订正的效果好了许多,而且学生对默写其实不带有畏难情绪,学习的自信也提高了不少。
我并没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是通过错误总结归纳方法,正确认识错误能使教育者反思自己,并找到最适宜的解决问习题的规定。
当然,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许与权威对立,或许闻所未闻,但只要是能够自圆其说并找到充分依据的,我认为对这样的学生必须大加鼓励。
即便有时学生的观点失之偏颇,也应耐心地引导。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一开始有这样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总要照例询问作者发出此番感慨的原因。
一般总无外乎是社会原因,但是有个学生的答复让我很是记忆深刻,他认为是家庭原因,因为在第一小节中"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与最后一小节中:"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音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相对应,说明朱自清先生是为了躲避妻子才出门的,妻子熟睡后朱自清先生才回家,朱自清先生内心的不宁静可能是因为夫妻矛盾。
我觉得这位同学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与其他学生不同,但仍然体现了语文学习上的分析和联想能力,所以鼓励了这名同学。
而后我翻阅了资料,在刘勇民《模糊的背影》一文中,对该生的观点也有理论支持,可见对文本的合理的个性化理解值得大力倡导,因为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也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惯性思维,使学生敢想敢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是像神一样的存在,是让学生崇拜,敬仰的对象。
所以教师犯错,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容忍的。
但我认为,教师需要犯错。
首先,这是无法
避免的,因为人无完人。
其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许多学生,在被神一样的教师高压洗脑后,往往放弃了质疑能力,一味迷信教师或参考书,只知道死记硬背,却忘记了思考,这种做法是与我们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
而且一旦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容易造成一次错误就失去威信或者盲目迷信的后果,对学生非常不利。
所以我常常要在学生面前犯错。
让学生养成"找茬"的好习惯,同时可以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答案。
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笔者让学生概括贝尔曼的人物形象,所有的学生都忘记了贝尔曼的外貌时,笔者成心说这是一个高大威猛的雷锋式的人物,同学们连声辩驳,说贝尔曼是个个头矮小,边幅邋遢的老头,最终大家意识到自己的概括出现的问习题,并记住了这次教训。
所以,错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尤其是教师犯的错,绝对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何不多多益善呢?我也经常会在学生面前示弱,即便是看似简单的问习题,我也更愿意"不耻下问",或许一开始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各种不会,但是比起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大家,同学们更喜欢听自己的同伴展示答案。
而在长期的交往中,学生也更愿意展示自己的本领给同学和教师看。
所以我假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难习题,同学们会积极热情地帮助我,这样做极大地建立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我想比起自己的全知全能,学生能掌握的才是我所关注的。
只要教师能放下教师的绝对权威,那么学生将收获的会是更多。
当然,书本中也存在着一些或许与权威书籍不同的地方,但这是否又
恰恰说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需要有自己的观点,需要学会质疑,打破惯性思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误,才有了我们的思考,你能说这些错误不"美丽"吗?让我们发现错误,发现美丽,发现思考。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调整心态,首先从心理上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错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对待权威时,教师应自己先学会质疑。
其次,在答案没有朝着自己预设轨道前进时,耐心聆听学生的想法,合理的给予肯定,不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再次,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时,可以预设学生的错误,尤其在教学重点上,可以自己出错,让学生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并说出理由。
最后,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过度强调规则,标准答案,这样做最终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丧失主权,唯师独尊。
一堂课,假如是一帆风顺,或许是一种美丽。
一堂课,假如波澜起伏,教师能够将错就错,因势就导,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一堂课,假如只是忠诚的教徒聆听教导,那或许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但一堂课,假如是不同思想的积极碰撞,那必定是一堂精彩的课。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