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着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老师应该也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节课,设计种种方法,创造种种情境,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激活,真正能各抒己见,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人认为以下两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在教学中,“教”要为“学”服务,老师必须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改编加工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学会创造、学会探索、发展自我、也使所学的知识学得更宽、更活。

例如,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观察角度,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就不能一样,甚至千差万别,在这种时候,就可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让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看谁的看法更合理,看谁理解更深、更透。

这时,老师可保留学生的看法和想法,表扬他们的参与和发现。

这样做,既尊重每个同学,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参与,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有必要创造一些可以自由选择内容的机会,比如在理解一些课文内容时,可让学生喜欢哪句就把哪句读给大家听,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理解了哪句话就读给大家听,自己人喜欢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就把它背下来,摘抄下来,积累下来,读给家人听等等。

这些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高,特别是在讨论和背诵时,他们的思维更积极,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特别还能在优美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树立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性和自主性,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学者波利亚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对理解问题有帮助,而又有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决问题,探索研就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让学生试着针对课题提问题。

学生就能提出: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呢?2.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小艇的?3.作者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小艇》……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也说明他们积极参与的表现。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不急于去给他们现成的答案,也不急于让好的同学马上解答。

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给学生充分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获得思想启发。

当然,也可查查资料和工具书帮助理解,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就得一改以往面面俱到,串讲
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变以“教师讲为主”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自读自悟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及时鼓励和表扬
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眼里,不应有“好生”和“差生”之分。

因为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完整的人。

我们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细小的进步和优点。

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老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就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些方面。

问题是难易程度,注意照顾每一位学生。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在这堂课教学中,几乎没有进行过板书,都是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表演,来领悟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思想感情,导入新课时,让同学们自己当小演员,把这篇课文演成三集电视剧。

这时,教师就及时性引导学生,既然要演电视剧,首先就必须要怎么样?(先熟悉剧本,就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弄清文中有哪些人物,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读完之后,老师提问:“下面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开始演电视剧了呢?还要怎么样?”(选出角色)那同学们就选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着重读熟他要说的台词。

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带感情去朗读课文重点语句。

并体会一些重要词语的含义,最后,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上台表演。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存在着。

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却只能捣毁兴趣。

”徐老师成功地运用了兴趣教学法,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整篇文章采用演电视剧的方式。

让全班学生当小演员,亲身投入,切实体会课堂教学的乐趣。

学生们不再认为上课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四、注重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学生问老师多大年龄时,开始是这样问的“你多在了?”接着是“您多大了?”然后是“老爷爷,您高寿?”三个不同的问句,虽然目的一样,但听者的感受却绝不一样。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要做一个懂礼貌的人,别人才乐意和你交朋友。

还有一个例子“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有位学生读得很慢,最后,当这位学生读完时,教师让全班同学表扬他。

为什么?因为他读得非常认真。

”专心,而且这是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

这样,既维护这位读得较慢的学生的自尊心,又在无形之中教育了全体同学。

这堂课快结束时,教师叫学生写几句广告词来称赞自己所演的电视剧,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有的同学写得有点夸张,甚至不符合实际。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同学们的广告词都有写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同学们将来真的开广告公司,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弄虚作假。

”短短的几句话,使这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发挥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正确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同时,也是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会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

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会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会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会产生对平静美的感动;在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时,会产生是对作者刚毅品格的感动;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会产生对英雄的感动;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会产生对故友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会产生对慈母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