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黄石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一下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榨菜经济学
肖楠
榨菜在餐桌上很难成为人们聚焦的话题,但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名叫“榨菜指数”的概念就曾经引起广泛的讨论。

2012年年底,一家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在起草《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时发现,榨菜销量的区域变化,刚好能够体现农民工的流动趋势。

据说,政府已经在跟踪“榨菜指数”的变化,并且据此将全国分为“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制定不同的宏观政策。

尽管发改委近期否认了他们曾经提出“榨菜指数”的说法,但大量数据证明,榨菜销售量与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存在巨大的相关性。

从2007年到2011年,涪陵榨菜在华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从49%一路跌破30%,与此对应的,正是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

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份发布的《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也验证了这一相关性。

报告称,2012年,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回流趋势明显。

而相比于在华南地区的惨淡经营,涪陵榨菜在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销售额,也伴随着农民工的回流,创造了接近50%的增长率。

从餐桌上的“小角色”,到城市发展的晴雨表,榨菜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它低廉的价格。

榨菜的销量直观体现了流动人口数量的高低起伏,并且具备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部门能够据此提前做好准备,应对人口骤增后的就业、治安、医保、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而外来企业也能及时核算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为下一步的战略布局调整提供依据。

当然,能站上宏观经济舞台的食品,不仅是这小小的榨菜。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提出用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在全球各地的价格,来衡量各国的实际汇率。

美国《商业周刊》的专栏作家也曾经提出,拥有星巴克咖啡店越多的国家,受到金融危机伤害的程度越高。

而在中国,网民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可能的指数:用茅台酒的消费
量监测“三公”消费,用“大妈扎堆”现象预警有过热危险的市场。

1. 下列各项对“榨菜指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榨菜指数”直观体现了流动人口数量的高低起伏,并且对地方政府部门及外来企业提前做好相关应对措施提供保障。

B. 据说政府已经在跟踪“榨菜指数”的变化,将全国分为“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可见它具备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

C. 虽然榨菜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

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发改委近期却否认了他们曾经提出“榨菜指数”的说法。

D. “榨菜指数”与农民工的流动趋劳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的结论得到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的验证。

2. 下列选项叙述的经济现象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美国《经济学人》杂志普经提出,用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在全球务地的价格,来衡量各国的实际汇率。

B. 近期武汉等地理财中基金受追捧,大妈扎堆买的
新现象可能预警会有过热危险市场的出现。

C. 美国《商业用刊》的专栏作家也曾经提出,拥有星巴克咖啡店越多的国家,收到金融危机伤害的程度越高。

D. 在中国,网民们提出,可以用茅台酒的价格波动来检测“三公”消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07年到2011年,涪陵榨集在华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从49%一路跌破30%,与此对应的正是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大量流入。

B. 2012年,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相对应的是涪陵榨菜在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销售额突增。

C. 从餐桌上的“小角色”到城市发展的晴雨表,榨菜之所以能够登上宏观经济舞台扮演重要角色,主要还是因为它低廉的价格。

D. 据说政府已经在跟踪榨菜的销量的变化,并且据此制定不同的宏观政策,应对人口骤增后的就业、治安、医保、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榨菜指数”对地方政府部门及外来企业提前做好相关应对措施提供数据。

【2题详解】
试题分析:用茅台酒的消费量而不是价格波动来监测“三公”消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曲解文意。

“农民工大量流入”应为“农民工大量流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猫的命更金贵
[美]夏·麦克劳德袁洪庚译
“咪咪,咪咪,咪咪。

约翰逊小姐说:“是她在那儿。

准是她那只老猫又溜出拴它的颈圈儿跑啦。

你别以为她会长脑子,不在夜里这时候出门去找猫儿。


麦克格非小姐叹口气道:“不消说。

我求过她一百次。

我告诉她:‘昆特太太,无论多么好的猫都不值得你把命搭上。

今年已经有五个人被勒死啦。

天黑以后你不要上街。

否则你就是第六个。

’我这样对她说的。

可是她哪肯听?”
约翰逊小姐说:“她不可理喻。

我上个星期四还对她说过同样的话呢。

我说,如果你真那么惦记你那只宝贝猫儿,为什么不让它待在家里呢?可是她只是用她特有的方式傻笑说,嗯嗯,那可不行,她不能那样做。

若是不能小小地兜一圈儿,汤米会很不开心的。

我说,那么就让它白天出去跑吧。

可是你还不如去跟一堵石头墻去讲呢。


麦克格非小姐道:“依我说,该把它关起来。

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然给那只散发着臭味儿的老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鱼。

真是不像话。


约翰逊小姐说:“哼,总有一天,她会被人在有雾的夜里勒死的。

就在她出去找猫的时候。

”她用力扯下套在茶壶上的保温罩,又说:“那时候她会在哪儿呢?”
这会儿她在哪儿呢?昆特太太自以为她知道,其实并不很秦楚。

她裹紧穿在佝偻的身上的破旧的黑外衣。

一股刺鼻的潮气从湿滑的石子儿路上袅袅升起。

“咪咪,咪咪,咪咪!”
她已走到距离她那狭小的地下室公寓很远的地方,但是那影子般轻盈的猫儿仍未从垃圾箱后的朦胧夜色中一跃而出。

她焦虑地用拴汤米的细尼龙绳颈圈拍打另一只手掌。

空颈圈的另一端荡来荡去。

约翰逊小姐曾建议给猫儿买一个小一点儿的颈圈,但是昆特太太听也不要听。

“啊,那可不行。

我不能那样做。

假如颈圈挂在什么东西上,汤米又钻不出来怎么办?那样会把猫儿勒死的。


“猫儿比人金贵。

”约翰逊小姐哼一声说。

当然,她这样说是出于好意。

“咪咪,咪咪,咪咪!”
家里会暖和些。

她会把茶壶放在炉子后面,把给汤米吃的肌肉盛在一只蓝色柳木盘子里。

她会仔细剔去骨头。

猫儿会被鸡骨头噎死的。

她和汤米都懂得怎样过惬意的生活。

她真希望此刻他俩都在家里待着。

她坐在炉边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汤米伏在她膝上咕噜咕噜地打呼噜。

一个老太太和一只中年的老猫儿不宜在这样一个夜晚出来在街上逛。

“咪咪,咪咪,哎——”
一个人影从浓雾中闪出,就在她身后。

她没有听到脚步声。

“你最好还是回家去,老太太。

”一个并无恶意的男人瓮声道。

“这儿可不是女人自个儿来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勒人脖子的疯子呢。


她颤抖道:“我知道,可是我的猫儿挣脱颈圈跑了。

在这个地方,我不敢让它待在外面,真说不上它会出什么事情呢。


“猫有九条命,你却只有一条。

它自己会找到回家的路的,你不用愁。

现在快走吧。

你在这儿不安全。

谁都不安全。


这个男人粗哑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惊慌,他边说边踏着沉重的脚步在卵石路上超过她。

他比她高大许多,因此昆特太太得踮起脚尖才把颈圈扔出去,套住他的脖子。

很不幸,这次是这个人。

他看起来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人。

可话说回来,如今要养好一只猫花销可真大。

她用戴上打补丁手套的手笨拙地掏他的钱包。

十二镑,足够她和她的汤米吃好几个星期的。

她把钱塞进一只手套里,再熟练地把钱夹放回这死人的衣袋里。

“咪咪,咪咪,咪咪!”
她快走到家时那熟悉的灵巧身影不知突然从那儿窜了出来,肚里咕噜咕噜响着缠绕在她疲惫的腿边。

她嚷道:“汤米,你这个淘气的猫儿呀。

我在到处找你呢。

现在就在,跟我回家去吃饭。


她啪地把项圈套在它颌下,再把绳头在戴手套的手上绕一圈。

约翰逊小姐在窗帘后偷偷窥探,看到小径对面门口的灯亮了。

“哈,她总算找到它啦。


麦克格非小姐道:“没找到别的,算她走运。

这样的夜晚,出门很不安全。


(选自《世界文学》2015年第6期)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约翰逊小姐和麦克格非小姐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与昆特太太是邻居,一直很关心昆特天天的安全,三人之间关系融洽亲密。

B. 昆特太太不听劝告,常常在大雾弥漫的危险夜里外出找猫的原因,一方面是昆特太太对汤米狂热的爱新是她性格固执架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C. 昆持太太外出找猫的
一段描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表明她是一个孤独贫苦而善良的老人,与汤米相依为命,过着贫寒却温馨的生活。

D. 本文情节安排巧妙,伏笔的运用恰到好处,例如关于约输逊小姐与昆特太太关于汤米的颈圈的对话,看似闲笔,但在文末我们发现它其实是昆特太太的杀人工具。

5. 小说是怎样刻画昆特太太形象的? 试指出两种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科之中”。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侧面描写,开头通过约翰逊小姐和麦克格非小姐的谈话来刻画昆特太太,写爱猫如痴,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热给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鱼;②语言描写,文中昆特太太的语言描写都围统她的猫展开,表现出她对汤米的爱胜过一切,她对汤米的爱超出对人的爱;③心理描写,文中昆特太太外出找猫的一段心理描写,表现出她与汤米相依为命,过着贫寒却温馨的生活;④动作描写,文中昆特太太毫不犹豫地扔出项圈把关心她安全的男人勒死,并掏走他的钱这个情节写出了的她的冷酷残忍。

6. ⑥小说结局出人意料,昆特太太竟然就是杀人凶手。

昆特太太善待小动物,对汤米温柔体贴,她不愿将猫关在家中,不愿用小的项圈套在猫身上,她甚至给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鱼,而自己啃面包,谁也不会想到善良而老迈的昆特太太就是杀人凶手;②小说结局又在意料之中,与猫相依为命,没有任何依靠的昆特太太,只有劫杀路人才能在这个冷漠而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小说通过这样的结尾,加强了社会批判的力度。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A 项,“三人之间关系融洽亲密”错了,于文无据;B 项,原因错误,真正原因是去找机会杀人抢钱;C 项,文章的高潮在结尾。

【5题详解】
试题分析:答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分析,正面描写主要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
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
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
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
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6题详解】试题分析:答出小说结局出人意料,昆特太太竟然就是杀人凶手,然后分析“情理之中”的原因,再分析艺术效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所认识的许国璋教授
黄源深
许国璋教授尤因教材而名扬天下,但其学术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晚年主攻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其中“语言的定义、功能、起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的探索”“社会语言学和唯理语言学在理
论上的分歧”“从《说文解字》的前序看许慎的语言哲学”“《马氏文通》及其语言
哲学”和“追寻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篇篇都是见解独特的文字,成为当代语言学研
究的力作。

他给语言下的定义,越出了传统的“工具”说,大大丰富了语言的涵义,
被语言研究者反复引用;他撰文批驳了“中国没有语言学”的说法;他抉发出了《说
文解字》前序中“非常精彩的语言学见解”;他肯定了《马氏文通》的“普世语法哲
学”。

这些,都是他对中国语言学建设的重大贡献。

关于翻译,许国璋教授在“学术论著的翻译——以罗素《西方哲学史》论文艺复兴诸段为例”一文中指出,“翻译的目的,在于便利不懂外文之读者,如不懂外文之读
者读之不懂,翻译者不能说尽到责任”。

强调“译文力求醒豁,不按词典译义,而按
词的文化史涵义翻译。

不按单句翻译,而按句段译出,用流水句法,不用三四十字的
竹节句”。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提出了翻译学术论著时使用“阐译”法,并现
身说法,以自己翻译罗素《西方哲学史》片段为例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读来明
白易懂。

所谓“阐译”法,即为了使读者明白原著含义,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对译文作适当阐释。

尽管“阐译”法是否完美无缺,尚可讨论,但为学者们树立了一
个榜样,说明理论可以突破,学术是应该创新的,我们不能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人
后面,唯洋理论是从。

许国璋教授主编的《英语》(四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是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度身定制的,因此自1963年发行以来,一直受到普遍欢迎,广泛用作大学教材、自学教材、培训教材,经修订后,到1996年已重印40余次,民间俗称为《许国璋英语》。

“文革”后的“外语热”中,《许国璋英语》独领风骚,街头巷尾,提起英语学习,言必称许国璋。

许国璋英语教材前后印发几千万册,盛行中国达三四十年,对我国几代人的英语学习,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如今,由于时代的变迁,当年的轰动不再,但其倡导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等原则,将惠泽后世,成为英语教材编写的圭皋。

许先生不但富有才情和创新精神,在很多方面为中国学界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职业操守,也为广大学人树立了榜样。

他把金钱看得很淡,虽然教材的稿费不菲,但他大多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同仁,他甚至还把留在国外书店、当时显得非常金贵的一点外币,也给了在当地进修的学生拿去买书。

外出讲学,他常拒收讲课费,说是各校都有困难,招待我们已经不容易了,不能再收费。

他生活极其俭朴,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厅堂里唯一的“摆设”,是一张陈旧的八仙桌和几条靠背椅。

据他孙子回忆,他卧室的“双人床”也是学校宿舍楼两张单人床拼起来的,他在这张床上睡了数十年,直至去世。

他安于清贫,精神上却非常充实,孜孜矻矻,专心治学,垂暮之年仍不断追求新知,自述“九时睡,四时起,读书到七时,稍进食,写文到十时,亦不甚倦”。

还常以自身体验勉励青年,要“有做学问的欲望,有追求知识的志趣。

我今年75岁了,仍兴致勃勃地看新书,每天都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享受智力增进的快乐”。

他的经济状况,被宿舍楼旁摆摊的小皮匠注意到了,传来话说“大名鼎鼎的许国璋,每月的收入还不如我小皮匠”。

他听了不以为然,说:“他小皮匠有小皮匠的人生哲学,我许国璋自有我许国璋的人生哲学,我才不在乎呢!”
(节选自2016年11月2日《中华读书报》)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建树最丰的是人们所熟知的英语数学,但他晚年把探索的触角伸到了语言学、语言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且多有成就。

B. 他主攻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他给语言下定义,反对传统的“工具”说,大大丰富了语言的涵义,得到了同仁的认可。

C. 关干翻译的目的,他的看法是:在于便利不懂外文之读者,如不懂外文之读者读之不
懂,翻译者不能说尽到责任。

D. 他生活极其简朴,家里几乎设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厅堂里位于的“摆设”,是一张陈旧的八仙桌和几条靠背椅,他卧室的“双人床”也是学校宿舍楼两张单人床拼起来的。

8.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许国璋富有创新精神,用自己翻译题罗素《西方哲学史》片段为例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明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翻译新观点。

B. 许国璋先生不看重金钱,他辛苦编教材的稿费大多用于资助困难学生;他甚至还把当时非常金贵的外币,也给了在当地进修的同仁拿去买书。

C. 许国璋先生精神上非常充实,孜孜矻矻,专心治学,还常以自身体验勉励青年要“有做学问的欲望,有追求知识的志趣”。

D. 许国璋先生乐干接受新知识,新思想,虽热年过七旬仍兴致勃勃地看新书,享受智力增进的快乐,借此延年益寿,
E. 许国璋先生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职业操守,安于清贫,不理睬小皮匠的讥讽,认为做学问比挣钱更重要。

9. 许国璋先生有哪些学术成就?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7. C 8. CE
9. ①他对中国语言学建设没有重大贡献,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文章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力作;②在翻译方面,许先生提出在翻译学术论著时使用“阐译”法;③徐国璋教授主编的《英语》(四册)教材曾经盛行中国达三四十年,即使是现在他倡导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等原则,也成为英语教材编写的圭臬。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原文只说“晚年主攻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并没有说他晚年才开始从事翻译工作;B项,反对“工具说”,而是“突破了传统的‘工具说’”;D项,“几乎没有”不对,原文是“没有”。

【8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翻译新观点”不对,应该是对“学术论著的翻译”的新观点;B项,“进修的同仁”不对,是“进修的学生”;D项“借此延年益寿”于文无据。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中国语言学建设”“在翻译方面”“教材成为英语教材编写的圭臬”的角度作答。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
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
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
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
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
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新,南海人。

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

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敢言,多所弹劾。

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

改按北京。

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

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
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

从之。

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

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

未赴,改浙江。

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


至果雪之。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

新验印,知死者
故布商。

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
之。

夏原吉为居任解。

帝命覆视,得蠲振【注】如新言。

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
累败官军。

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

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
...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

新欲按治之,遁去。

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

帝怒,命逮新。

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

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

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

”帝叹曰;“岭外乃有
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选自《明史》)
【注】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
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
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
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B. 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 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D.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

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于狱中。

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B. 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

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逃跑躲藏。

C. 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

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

周新察看木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 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

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

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便把他逮捕归案。

13.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2)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他于是秘密地命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2)嘉兴贼倪弘三劫掠邻近州县,纠集的同伙有几千人,多次打败官军。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