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觉外建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建筑史复习大纲
刘先觉编
第一讲外国建筑的特点和成就
一、原始的建筑艺术
1.山洞里的艺术――从山洞里壁画装饰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从
最早有居所开始,他们就同时想到了艺术的要求,装饰艺术就
像孪生兄弟一样伴随这建筑的发展,并逐步成为建筑艺术和空
间的艺术。
.法国拉斯哥洞窟
.法国封移哥姆洞
.西班牙的阿尔太米拉山洞
2.原始最初住宅――圆形小屋,说明技术进步。
3.巨石建筑――原始石柱、石柱群、石环;崇拜太阳。
原始石台,酋长坟墓,纪念建筑的萌芽,对自然
的崇拜。
4.原始建筑说明的几个问题
(1)首先要满足居住功能与精神功能――功能
(2)取决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技术
(3)在可能的条件下满足审美需要――形象
二、古埃及建筑
1、金字塔――国王的陵墓。
国王又称“法老”,意为宫殿,追求
灵魂永生,千年之后复活。
为什么要造的这么伟大?表现王权伟大?为了以工代?为了建筑艺术的需要?为了灵魂永生的宫殿?
2、神庙――创造了空间序列的气氛,由开阔到封闭,由明到暗,由高大到低矮,柱厅雕刻色彩强烈。
(石、木、砖、混合结构体系?)埃及柱式:方形、圆形、八角形,柱高与径之比为5:1。
3、埃及建筑历史的四个分期:
(1)古王国前期与古王国时期(BC32c---BC22c)――陵墓:玛斯塔巴,金字塔。
(2)中王国时期(BC22c---BC1580)――峡谷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
石窟墓住宅方
尖碑牌楼。
(3)新王国时期(BC1580---BC1150)――神庙:卡纳克阿农神庙,克鲁索的阿蒙神庙。
(4)晚期(BC1150---BC30)――希腊普化:尼罗河上的亚历山大城。
4、柱头形式:形,倒钟形,纸草形,棕榈形,神首形等。
柱
身有雕刻与色彩。
方尖石碑:一般为1:10,原为纪念太阳用的,后作装饰。
三、巴比伦、亚述与波斯建筑
a)新巴比伦城――伊什塔门,空中花园
b)亚述――萨艮王宫,砖拱券系统
c)波斯――波斯波利斯宫,梁柱系统
四、爱琴建筑
1、米诺斯王宫:BC3000----BC2000
利用地形,迷宫式布置,柱子上粗下细,正厅双条殿,最
早的露天剧场。
2、迈西尼狮子门:BC1400----BC1200
三角形拱下石梁,中厚边薄,说明已知道中部弯距受力最
大。
五、希腊建筑
主要为石建筑
1、古典柱式:希腊多立克,希腊爱奥尼,希腊科林斯三种。
另有两种变体:亚特兰大男柱像,卡利阿提
2、视差矫正:侧脚,收分,卷杀,檐部水平向上弯曲,山花
向前倾,角柱加粗等。
3、装饰:在山花、屋顶、柱式等外均有线脚装饰或花纹,亦
在重点部分有色彩。
4、雅典卫城:BC 5世纪的代表性古典建筑群
主要包括: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山门,胜利神庙。
不对称的均衡构图,利用地形。
5、帕提农神庙:古典建筑的代表作,BC447----BC438多立克
柱式的最高成就。
表现柱式与视差矫正的特点。
八柱式先驱。
(艺术、技术、构图、装饰)
也是多立克与爱奥尼最早混合应用在一座建筑中的例子。
6、伊瑞克提翁神庙:BC420----BC393
7、公共建筑:露天剧场、运动场、体育场、议事厅、商场、
图书馆、音乐纪念亭、风塔等。
8、抹苏姆王陵和以弗所第二猎神庙曾被列为世界奇迹,
现均已不存在。
六、古罗马建筑BC8世纪-AD4世纪
石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拱券系统
1、古罗马城――当时人口已达150-200万,大路宽达20
-30米。
2、广场――最有成就的是奥古斯都广场与图拉真广场
均有空间序列特色,周围建筑有:巴西利卡,神庙,回廊,
凯旋门,纪念柱,档案库等。
纪念性为主,公共性为辅。
(公共性要求,纪念性,商业性,政治性)
3、凯旋门――罗马三个著名实例:泰塔斯凯旋门,君式
坦丁凯旋门。
前者为单券,后者为多券,一般均用混
合柱式。
4、罗马柱式――五种:塔斯干(1:7),多立克(1:8),
爱奥尼(1:9),科林斯(1:10),混合柱式(1:10)。
古典柱式――包括檐部、柱子、基座。
古典柱子――包括柱头、柱身、柱础。
5、角斗场――又名斗兽场,椭圆形剧场,AD70----AD82
外部用梁柱与拱券形式结合。
混凝土结构。
6、万神庙――AD120----AD124,圆形庙宇,混凝土结构。
科林斯柱式的代表,跨度43.2M,墙厚6.2M,中间有一
大圆洞,2.9M的直径。
7、浴场――公共性活动的场所。
设备很完善,结构:三
个十字拱,一个圆形穹隆顶。
卡拉卡拉浴场可容纳1600人在内部活动。
8、宫殿――巴拉丁山宫殿(罗马),另外在利特有一
克利先宫,现已成为一个小旅游城。
9、建筑理论――维特鲁维的《建筑十书》
10、住宅――萨府邸
七、中世纪的基督教堂
1、罗马风教堂(罗曼教堂)
代表例子――比萨教堂、洗礼堂、斜塔(11世纪-13
世纪)
2、哥特教堂――12-14世纪
以尖券、飞扶壁、框架为主要结构形式,立面高耸向
上,用彩色玻璃窗与玫瑰窗。
先在法国,然后影响到
欧洲其他各国。
a.彩色窗的用途(装饰?内部神秘色彩?作圣经用?新
奇?)
b.巴黎圣母院(1163-1235),能容1万人,法国哥特教
堂代表作品。
c.米兰大教堂(1385-1485),有135个尖塔,内部能容
1万多人,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
d.科隆大教堂(1284),塔楼建于1824-1880,高度达
152M 。
e.威尼斯公爵府(总督宫)(814,1578)
八、伊斯兰建筑(七世纪以后)
1、泰吉·马哈尔陵――印度的珍珠,伊斯兰建筑的重要
文化遗产。
建于1630-1653,白大理石建筑,建筑与
环境结合很好。
2、阿尔汗布拉宫――1309-1354,由许多院子组成的建
筑群。
建筑以土抷墙和抹灰为主。
3、科尔多瓦大礼拜寺――786-787年建。
是礼拜寺中的
代表,柱子与各种发券连成一片。
4、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必须入口有一院子,有喷泉和水
池。
·圣龛朝麦加,四角存光塔,1,2,4或8
·拱券种类很多:尖券,马蹄形券,四圆形券,多形券
等。
·穹隆顶常做成洋葱形。
·墙面常做成红白交替的条纹。
·装饰用植物纹,几何花纹,颜色用红、白、蓝、银和金。
九、印度的建筑(BC5世纪以后)
·邃琽坡
·支提窟
·精舍
十、文艺复兴建筑(15-17世纪)
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与复兴古典文化的新建筑文化。
1、著名建筑师与著作
·阿尔伯蒂(1404-1472)的《建筑十书》
·帕拉第奥(1518-1580)的《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1507-1578)的《五种柱式规范》
2、特点
(1)出现了不少的重要建筑理论著作
(2)时速建筑增加,设计手法有所创新
(3)城市建设与广场很有成就
(4)园林有所成就,利的爱斯特庄园,巴阿的
兰特庄园
3、佛罗沦萨的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隆顶(1420)
直径42.5亭子顶距地面115M,全部工程于1434完成。
穹隆顶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设计人:伯鲁乃
列斯基)
4、吕卡第府邸(1430-1444)
三种不同块石墙面,檐部按不同比例。
5、西诺拉广场(13-14世纪),曲尺形平面,文艺复兴广
场的先驱。
乌菲斯街形成于15世纪。
6、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世界最大的天主教
堂,广场是梯形+椭圆形组合的复合式广场。
7、圣马可广场(15-16世纪)
·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的复合式广场,曲尺形。
·梯形广场的代表性例子(此外还有卡比多广场等)
·艺术构图,比例尺度,与周围环境,空间处理都有很多成就。
十一、法国的古典主义与享誉世界的宫殿(17世纪)
1、古典主义:思想上是表现王权;手法上是严谨的古典规
范;形式上是以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主。
(17世纪)
2、古典主义的代表性例子:
巴黎残废军人教堂(1680-1691),广场(1755-1772),
南锡市中心广场(1752-1755)。
3、巴黎卢浮尔宫(1546-1878)
1667-1674完成的卢浮尔宫东廊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4、凡尔赛宫(1661-1756)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权的代表作,也是古典主义成就。
院落放射形,广场仿罗马的波波罗广场。
·凡尔赛花园有6.7平方公里,设计人勒诺特亥,建筑师勒伏与于·阿·孟莎,世界最大的花园,欧洲最伟大的
宫殿。
5、维贡府邸(1657-1661),古典主义代表作之一,是路易
十四时期的财政大臣福克的府邸。
十二、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
1、巴洛克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首先在教堂与宫廷建筑中
发展起巴洛克风格。
特征是大量应用自由曲线的形体,追
求动态,强烈的装饰,雕刻与色彩;用互相穿插的曲面与
椭圆形空间。
2、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就是稀奇古怪的意
思。
3、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末罗马的耶稣会教堂,(15 -
1584),有人称它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内外都有不合古
典法式的自由变化,建筑师是维尼奥拉和泡达。
4、巴洛克建筑最典型的例子是:
·罗马圣卡罗教堂(1638-1667),波洛米尼设计。
·威尼斯的塞卢特教堂(1632-1682)
·波波罗广场是巴洛克开放式广场的最早实例,17世纪初,对后来有广泛影响。
·?国巴洛克建筑:外部简洁细致,内部复杂。
代表例子:?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朗圣教堂(1744-
1772),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1720)等。
5、洛可可风格
·这种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用于室内,有时也用于外部。
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不象巴洛克
建筑风格那样色彩浓艳和装饰起伏强烈。
·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的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材
料,卷草野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
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
色彩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
等,线脚大多用金色。
·代表性例子:巴黎苏黎士府邸的公主沙龙,凡尔赛贡的王后居室。
十三、复古主义建筑思潮
1、古典复兴(18世纪末-20世纪初)
·最初形成于法国,后在欧美流行。
古典复兴在思想上是资产阶级借用古典服装表现民主自由;
手法上是全部搬用柱式构图;
形式上是仿希腊、罗马,和仿文艺复兴的古典建筑。
·代表例子:
a.巴黎万神庙(圣日内维埃教堂),1755-1792
b.巴黎形广场凯旋门,1808-1836
c.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
d.美国国会大厦,1783-1867
2、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
·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的工
艺品,便于古典抗衡。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称为先浪漫主义,中世纪形式。
·19世纪30年代以后是主要创作时期,主要以哥特复
兴为主。
·例子: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2)以及英美的一些大学校舍。
3、折中主义(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初)
·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模仿主义。
·典型实例:巴黎歌剧院(1861-1874);巴黎圣心教堂(1875
-1877);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祖国祭坛,1838
-1911)。
十四、近代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初期生铁结构(18世纪后半),从桥梁到建筑。
·向框架结构过渡:圣路易斯的五百座生铁框架建筑。
·升降机与电能
1853年第一部安全载人升降机出现在纽约,蒸汽动力。
1870年在芝加哥发现水力降机,1867巴黎出现水力升降机。
1889年装在埃菲尔铁塔内。
1887年出现电梯。
·新类型:博览会展览馆
·1851年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全部用钢架与玻璃预制装配而成,74000平方米,利用花房原理。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
机械馆――三绞拱大跨度结构,?115米,长420米。
埃菲尔铁塔――328米,17个月完成。
十五、新建筑运动
(1)欧洲:·19世纪20年代,辛克尔(德国人),主张创新。
·19世纪60年代散帕尔(德国人)在1852年著《工业艺术论》,1861-1863年又发表著作《技术
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
·19世纪50年代法国拉布鲁斯特建巴黎圣日内维伏图书馆。
·19世纪50年代工艺美术运动,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
思想的反映。
代表为莫里斯与拉斯金,作品为“红屋”。
·19世纪80年代:新艺术运动,比利时,创始人:凡·德·费
尔德,主张植物装饰与几何曲线。
例子:布鲁塞尔都灵
路12号住宅。
·20世纪初:西班牙戈地(高迪),创造自由曲线建筑造型。
如巴塞罗那德米拉公寓(1905-1910)。
·维也纳学派――代表人为瓦格纳,作品为维也纳邮政
储蓄银行(1905)。
·分离派(1897)――主张与过去和传统决裂。
代表人
物为奥别列去与霍夫曼。
·路斯(1870-1933)――反对装饰,认为“装饰就是罪恶”。
·荷兰贝尔拉格――提倡“净化”(1856-1934)
例子: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2)钢筋混凝土
·1848年在英国首次生产胶性波特兰水泥。
·1868年法国园艺师最先用水泥与铁筋试制花钵成功。
·1894年在巴黎建成钢筋混凝土建筑――费玛尔特教
堂。
·1916年建成90米跨的巴黎市区的奥利飞船库
·1910年瑞士马亚建成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仓库。
(3)立体主义:1910年出现于巴黎,这是艺术学派,对建
筑有一定的影响,提倡时间中的空间或四维
空间。
(4)未来派:1909-1914出现于意大利,艺术学派,对建
筑有一定影响。
未来派建筑强调:运动感与
速度,表现为立交与曲线体的应用。
(5)表现派:1910-1914,出现在德国和意大利。
表现个人主观感受和体验。
色彩、浮雕、装饰强烈。
例子:孟德尔松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1910
-1920)。
表现神秘色彩,表现时代精神,强调象征。
(6)风格派:1917形成于荷兰,先出现于绘画,后影响建
筑,称新型派,新要素派。
强调体形分解,线条,板面与色彩,强调构图
韵律。
例子:荷兰乌德勒支德一所住宅。
(7)构成派:注重几何形体、抽象组合和构图。
1918年前
后出现于国。
十六、建筑的多元论(Pluralism):开始出现于本世纪50年代(1)粗野主义(Brutalism):
出现50年代初期,特点是在建筑材料上保持自然本色,砖墙、木梁架都以其本身质地显露朴素美感,混凝土梁柱墙面
亦任其存在模板痕迹,不加粉刷,具有粗犷性格。
典型例子如
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高等法院等(Le Corbucier 设计)。
(2)新型古典主义(典雅主义):
是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
它以吸取古典建筑的
传统构图为其特点,比例工整,造型简洁轻快,拥有花
饰,但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
于三十年代新古典的标志。
代表例子如斯东设计的美国
驻印度大使馆,格罗皮乌斯设计的美国驻希腊大使馆等。
(3)隐喻主义或象征主义:
有暗示之意,使某些特殊性建筑所要表现的个性极为强
烈,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艺术造型的重要性往往居于
首位,象征有多种手法,有具体象征或抽象象征等,与
悉尼歌剧院都属于具体象征的例子,柏林的爱乐音乐厅,
东京圣玛利亚教堂即使抽象象征的实例。
(4)新乡土派:
是注重地方特色与地区人民生活习惯的一种倾向。
例如
阿尔托的早期作品,芬兰赫尔辛基的荷兰学生联合会“第
波利”大厦,美国亚利桑那州科茨代尔城的市中心大厦
等。
(5)光亮式:又称银色派
主要呈现为高层玻璃幕墙建筑。
例子如波士顿的汉考克
大厦,纽约的利华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亚特兰大套数
中心广场旅馆等。
(6)高技派:
注重高技倾向在建筑内外造型上的表现。
最早可上溯到
水晶宫,埃菲尔铁塔。
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代表例子如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香港新汇丰银行等。
建筑电讯派也属其中一派。
(7)探求共享空间与新颖空间的倾向
主要是贝聿铭和波特曼的手法值得注意。
代表例子:贝聿铭的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波特曼的旧金山特旅馆。
波特曼的七点手法:
1、既有变化又有规律;
2、运动;
3、水;
4、人看人;
5、共享空间;
6、自然
7、照明,色彩,材料。
十七、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虽然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但是真正在世界上得到普遍的发展还是本世纪中叶的事,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它犹如雨后春笋,已逐渐遍及到世界各国。
高层建筑得到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a、由于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区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迫使建筑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b、其次是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小,在既定的地段内要最大限度
的增加建筑面积,扩大市区空地,有利城市绿化,改善环
境卫生。
c、同时由于城市用的,可使道路管线设施相对集中,节省
市政投资费用。
d、在设备完备的情况下,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可使许
相互有关的机构放在一座建筑物内便于联系。
e、在建筑群布局上,高低相间,点面结构,可以改善城市面
面貌,丰富城市艺术。
f、在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与取
得广告效果,彼此竞相建造高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高层建筑得造价要比多层建筑高一些,这就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了。
(1)高层建筑的概念:各国并不统一,我国指八层或24米以上的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为9
层以上。
高层共分四类:
第一类高层:9-16层(最高到50米)
第二类高层:17-25层(最高到75米)
第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到100米)
第四类高层:超高层建筑(最高到100米以上)(2)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可分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随着1852年
升降机与1887年电梯的发明而得到发展。
1911-1913年在纽约建造的渥尔华斯大厦高达52
层,211米,当时贝称之为第一座摩天楼,1931年建
的纽约帝国大厦达到102层,高381米,在70年代
以前为世界最高记录。
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中叶以后,高层建筑特点是高度
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多。
造型新颖,特别是办公楼,
旅馆等公共建筑尤为显著。
(3)代表性的高层建筑
·板式高层建筑――1950年建的纽约联合国秘书处
大厦,39层。
·板式玻璃幕墙高层建筑――22层的纽约利华大厦,
1592,som
1956-1958年建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36层
·塔式玻璃幕墙建筑――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旅
馆,底特律海亚特旅馆。
·铝合金外墙的高层建筑――建于1969-1973年的
世界贸易中心,110层+6层地下室。
地面高110层,
411米,二楼共1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
层建筑群,可供5万人办公,接待8万来客。
每个高
塔内有108部电梯,设计人是雅马萨奇。
·希尔斯大厦――世界最高建筑,建于1970-1974
年,位于芝加哥,设计人为SOM事务所,高度443
米,110层,地下3层。
建筑总面积为41.8万平方米。
内部有电梯102部。
·钢筋混凝土高层――1976年在芝加哥落成的水塔
广场大厦,76层,另有地下室2层,高260米,是
世界最高的R.C.高层建筑。
十八、大跨度建筑
(1)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已出现115米跨度的机械馆。
20世纪后大跨度结构广泛用于公共建筑。
(2)屋顶类型有:梁架或垳架屋盖,R.C.薄壳与折板,悬索结构,网架结构,钢管结构,张力结构,悬挂结构,冲
气结构等。
(3)R.C.薄壳顶――1950年建造的意大利都灵展览馆,奈维设计;1967年罗马奥运会小体育宫;1953-1955建的美国圣路易斯城的航空站交叉拱形薄壳。
·世界最大的壳体是1958-1959年在巴黎西郊建成的法
国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陈列大厅,高度达到218米。
(4)折板结构――1953-1958奶奶在巴黎建造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大厅的屋盖。
(5)悬索结构
·1953-1954年建的美国罗利市牲畜展览馆市早期著名实例,马鞍形的悬索结构。
柏林1957年国际博览会上美国会堂,牡蛎形。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侯机厅,1958-1962年。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1958年,等。
·1964年丹下建三的东京奥运会的袋袋木大游泳馆及小体育馆,是悬索结构的代表性作品。
(6)悬挂结构:如1972年建的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联邦储蓄银行把11层挂在空中。
(7)钢网架结构:
·美国新奥尔良的体育馆,能容9万多人,1976年建,
跨度207.3米,是当时世界最大跨度建筑。
·目前世界最大跨度建筑是美国底特律的韦恩县体育馆,形平面,直径达288米。
钢网架结构。
(8)钢管结构
·用钢管做成平面垳架、空间垳架或网状穹隆顶等,可用
于展览馆、体育馆、飞机库等。
·1967奶奶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的美国馆就是一个76.2
米直径的球体网架结构,设计人是富勒。
(9)充气结构:可用于屋顶和外墙。
·一般用尼龙薄膜,人造纤维或金属薄片等作材料,表面?涂有各种涂料,这种结构可以达到很大的跨度,安装、
充气、拆卸、搬运均较方便。
充气结构可分为气柱式与
气承式两种。
·例如巴黎东郊充气体育馆长60米,宽40米,高19,它是气承式结构。
·世界最大的充气结构是1975年建的密执安州庞提亚克
体育馆,跨度达到162米,容纳80,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