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微量元素引发的母猪繁殖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第03期在当前的饲料行业和大中型养殖场中,缺乏对动物所需微量元素的认识与理解,只注重饲料的价格而造成母猪饲料中的各种元素不平衡,而母猪饲料、公猪饲料和成肉猪饲料的成份是各不相同的,母猪缺乏几种微量元素就会造成很多种疾病和繁殖障碍,公猪缺乏时就会造成性欲弱,精液差而少,滑精和死精。
1
氯化钴的不足
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添加的氯化钴可以活化水解酶,同时也可以增加肌蛋白与核酸的合成,如果在母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存在铁和铜元素,就可以提高母猪机体造血系统功能的活性状况。
而钴也是属于V B 的组成,猪摄入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器官和组织中积蓄V A 、V D 、V E 以及V C 的量,明显提高猪机体的细胞和血液体内血红蛋白及总蛋白的
含量,此外,也能够在母猪的产乳量和受精率方面发挥一定的促进功能。
在日常的实际生产中,如果母猪摄入的饲料中长时间的缺乏钴,会造成母猪食欲不佳,被毛丧失光泽度,呈现出蓬松的状态,在生产中出现异食症。
最初被毛脱落集中在母猪的颈部和臂部,逐渐的漫延至机体的其它部位。
此时母猪呈现逐渐消瘦的状态,性周期出现不规律的状态,在临床中即使进行多次的授精操作也表现无效,会出现母猪不孕症的情况。
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机体摄入的钻缺乏,其会出现隐性流产的情况,而且会有产前截瘫的病例,母猪在生产之后会出现机体衰弱或者是产出的胎儿出现发育不全的情况。
此外,个别的母猪还会因为子宫收缩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弱而出现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病症。
2
碘化钾的不足
猪摄入的碘化钾不足,包括个别的饲养地区土壤和水中的含碘量低,都会造成猪机体缺乏碘,猪的甲状腺索产生的相对比较缓慢,在正常的氧化过程中,就会导致母猪出现内脏气体和氮代谢率的降低,阻碍甲状腺和脑垂体功能的正常活动,影响母猪机体对钙、磷、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代谢功能发生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母猪的生殖功能,产乳量降低,而且甲状腺的功能同样会受到影响。
母猪缺碘非常严重的情况,在临床中可见母猪存在正常发情,且有性欲的表现,但是排卵没有周期性,出现多次授精而无效或者是出现胚胎死亡、流产、死产的问题,而且母猪产出的胎儿在生命力较弱,生长缓慢的情况,这些都是母猪缺少碘化钾比较明显的表现。
3
硫酸锌的不足
硫酸锌在猪的机体内属于是多种酶的组成成份,在锌酶中发挥催化、构架、调节和非催化的功能。
锌还会参与多种酸、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如果猪的机体内出现锌含量绝对和相对不足的情况,都是会引起体内的含锌酸的活性不同程度的降低。
还会在机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发生代谢紊乱的情况下,而形成细胞分裂,在生长和再生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障碍,从而造成猪的生长相对比较的缓慢或者是处于停滞状态。
锌元素对于猪的生殖器官维持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都比较重要,如果机体中锌元素不足,公猪会出现睾丸萎缩,精子量减少的情况;而母猪则会在性周期出现紊乱和不孕,存在假发情的症状,出现屡配不孕以及产仔数量减少的不良情况。
4
钙、磷的不足
钙、磷是猪骨骼的重要组成成份,在日常的活动中参与机体激素的形成,能够提高机体内许多酶的活性。
此外,钙、磷的代谢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如果机体摄入钙、磷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各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
导致机体的胃肠道功能呈现出紊乱的状态,而可见猪机体消瘦并且出现异食的症状,四肢都会有变形的情况,肋胃出现增厚,母猪的卵巢缩小,出现暂时性或者是长久性不孕的情况。
除此之外,如果母猪出现繁殖功能障碍被早发现,可见其在配种后常出现生殖器官出血的症状,而且排卵延迟且受精率相对比较低,如果受精胚胎发生死亡和被吸收的情况下,母猪会有胎衣不下、子宫驰缓以及子宫内膜炎的症状发生。
5
硫酸锰的不足
硫酸锰同样属于是多种酶的组成成份,锰元素存在于血液和一切的组织当中,并且会参与到许多酶的活化过程中,在
缺乏微量元素引发的母猪繁殖障碍
臧洪波
(海伦市畜牧事业站,黑龙江海伦
152300)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的养猪业生产趋势良好,猪的饲养量逐年增加,如果营养供应不充分,尤其是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在临床中表现出不同的病症,进而引发母猪繁殖障碍,所以饲养者应该加强对母猪微量元素的补充,以提高饲养场的经济收益。
本文主要分析母猪在临床中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对繁殖机能的影响,供参考。
关键词:母猪,微量元素缺乏;繁殖障碍;患病表现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1.03.134作者简介:臧洪波(1978~),女,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家畜繁殖技术推广。
养猪
153
2021年第03期目前国内畜牧业正在逐渐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扩大养殖规模在带来养殖效益的同时,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也在增大,
因此,必须重视动物疫病的防治,才能降低动物养殖的潜在风险,减小疾病对畜牧产业的危害。
本文分析了生猪常见疾病的流行规律,提出一些猪病防治水平的相关策略。
1
规模场猪病流行规律
非洲猪瘟是一种外来猪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
其病程较短,病死率高。
非洲猪瘟的发生,会严重危害疫区内的生猪养殖产业,给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有相关调
查表明,非洲猪瘟在国内已由大流行转变为了周期性、波浪性的流行规律,这是目前猪病防治工作需要注意的,不可放松对非洲猪瘟的防范意识。
通常情况下,妊娠期母猪染病不仅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还会引起流产、死胎等情况,而成年猪感染也会造成大面积死亡。
该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染病猪会对其他致病细菌更易感,进而发生并发或继发综合症。
该病又称蓝耳病,其临床表现与猪狂犬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流感等十分相似,仅靠观察症状及行为表现并不能准确诊断,所以必须进行病理化验与剖检。
该病具有传染性,会严重危害生猪健康
,必须做好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动物经常会感染寄生虫,所以驱虫是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生猪经常会感染体外寄生虫或体内寄生虫,比较常见的体外寄生虫为疥螨,而体内寄生虫为蛔虫等。
这两种寄生虫传播速率较慢,但同样对生猪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
2
规模场常见猪病的防治对策
为了减少非洲猪瘟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几率,必须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特别要关注妊娠期母猪及仔猪的产房
、保育舍管理,应采用一体化结构建设产房、保育舍以及育成舍,保证三处圈舍的连贯,达到全进全出的效果,防止母猪在生产过程中感染疾病。
在规模化猪场,新进种猪、仔猪应有独立的隔离圈舍,且必须在隔离圈舍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疫后,才能转移到正常圈舍混入猪群。
在猪场进出口都应设置车辆的清洗消毒设施,在圈舍进出口应设置消毒间,工作人员出入圈舍都应进行消毒,以有效避免病菌被携带至猪舍,达到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为了减少生猪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疫苗可以显著提升猪对常见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
为了确保生猪体内产生抗体,必须保证疫苗接种质量,接种疫苗应聘请专业的兽医人员来操作,接种疫苗后,还应该对猪群做好定期的抗体检测,发现抗体消失或疫苗接种失败的个体后,应再次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猪病的目的。
3
结束语
规模化养殖模式可显著提高生猪出栏率,统一化管理也能保证猪群整体良好的生长状态,对提升猪肉产量与品质都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规模化养殖也容易传播疾病,为了确保猪群的健康安全,必须加强对猪病的防控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生猪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应用[J ].兽医导刊,2020(19):
110.
[2]王德智.规模化猪场常见猪病及防治[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9):103-104.
规模场猪病的流行动向及防治对策
付春辉
(临沂市兰山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摘
要:我国生猪养殖的历史十分悠久,近年来随着先进养殖技术与养殖模式的引入,正在向规模化养殖发展。
规模化养殖可以获得更高的生猪出栏率,但是养殖密度的增加也会增加疾病的发生几率,所以在规模化猪场的养殖工作中必须做好对生猪疾病的防控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了常见猪类疾病的流行规律,根据这些疾病的特点与流行规律,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猪病;流行动向;防治对策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1.03.135
作者简介:付春辉(1974~),山东临沂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诊断与治疗。
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猪机体中如果处于锰绝对和相对不足的状态,都会导致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
阻碍胆固醇的实际合成,自然就会对母猪机体内性激素的合成产生影响,最终造成母猪的生殖功能出现异常的表现。
养猪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