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一第2讲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共57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 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了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 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 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 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 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 遭受外力侵蚀。
[答案] (1)D (2)C
返回
3.(2019·四川高考)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 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 回答(1)~(2)题。
返回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 )
返回
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理解 核心要点] 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 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 流水沉积地貌。

层较老
方法
图示
返回
地质构造
背斜
褶皱
向斜
断层
构 造 地 貌
未侵 蚀地

侵蚀 后地

常形成山岭(内 力作用)
背斜顶部受张力 作用,岩石破碎 常被侵蚀成谷地 (外力作用)
常地(向压坚常作内硬形斜力形用力不成槽作成)作易谷部用山用地因,岭被) 或受岩(侵外盆挤性蚀力,大 谷 大 上 育 如 山 降成断 或 裂 升 华 ; 的为层 陡 谷 的 山 另 岩山, 崖 。 岩 、 一 块常 , 断 块 庐 侧 ,岭形 如 层 , 山 相 常或成 东 一 常 、 对 形高裂 非 侧 发 泰 下 成地, 谷地或低地,如渭
返回
返回
[感悟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 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 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 有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 (1)A (2)B
返回
4.(2019·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返回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
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返回
[解析] 第(1)题,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 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 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第(2)题,在岩石圈 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类岩石 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因此A、B、D选项 都是错误的。
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 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 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返回
(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返回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侧重于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 造、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 看,多为选择题;从命题角度看,多以地貌景观图、地质剖 面图为背景,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2.从命题趋势上看,以景观图或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切 入,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及应用;以热点区域地形特征 与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地质构造 与地貌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结合重大工程建设或能源 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返回
返回
地壳物质循环 [理解 核心要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内部物 质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返回
返回
2.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 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 (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 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 判断岩石圈物质的基础。 (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 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
导练感悟高考
专第 题2 一讲
热点透析高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冲刺直击高考
返回
返回
返回
1.(2019·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
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返回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层发生褶皱后, 背斜处受到侵蚀,地势变得较平坦;然后其上覆盖了厚厚的 沉积层,说明发生了沉积作用,最后,岩浆侵入已有的褶皱 和沉积层,说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 [答案] D
[答案] (1)D (2)C
返回
5.(2019·上海高考节选)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 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据此完成(1)~(2)题。
返回
(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
C.300 cm/s
D.400 cm/s
(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
()
A.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B.砂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砾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砾岩、砂岩
D.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花岗岩
(3)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返回
解析:(1)选 C (2)选 D (3)选 A 第(1)题,花岗岩是岩 浆侵入作用的产物;大理岩是变质岩;乙地为背斜顶部,岩 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缓坡;丙地为向斜,由于槽部受挤 压,不易被侵蚀,而成为丘陵,并没有受化学溶蚀作用。第 (2)题,先形成沉积岩,下面的岩层先沉积,上面的岩层后沉 积,后期发生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地貌,再发生岩浆活动, 形成岩浆岩。第(3)题,开采地下水应选择向斜构造。图中甲 处地势平坦,为向斜构造,适合开采地下水。
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
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返回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搬运物质的直 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直径6.4 cm的鹅卵石相应的 搬运流速约为200 cm/s。第(2)题,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 搬运流速越大;流速下降后,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的有关 知识和学生调动知识阐述地理事象的能力。从图例及注记可 知,A地为断块山,B地为洪积—冲积平原;断块山是岩层受 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B在相对较低区 域,岩块下降,并受流水冲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注 意阐述其详细过程。
返回
[答案] 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 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 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 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各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 冲积平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返回
解析:(1)选 B (2)选 A 第(1)题,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 意图判断右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 为岩浆,图中景观为花岗岩石柱,因此选项B正确。第(2)题, 该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经地壳运动,出露于地表,在外力(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下 形成的。
[答案] (1)B (2)D
返回
6.(2019·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 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返回
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 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返回
[应用 创新演练] 2.(2019·黄冈模拟)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返回
(1)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A.花岗岩—变质作用 B.大理岩—沉积作用 C.乙地缓坡—流水侵蚀作用 D.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
()
返回
(2)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返回
(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 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 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 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出沉积岩。
返回
[应用 创新演练] 1.(2019·信阳模拟)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
返回
地质构造的判读与应用 [理解 核心要点]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 相应关系如下:
返回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岩层一般向上 岩层一般向
形态
岩层受力破裂
拱起
下弯曲
并沿断裂面有
中心岩层较
岩层的新 中心岩层较老,
明显的相对位
新,两翼岩
判断 老关系 两翼岩层较新
() B.褶曲凹陷 D.断裂上升
返回
[解析] 第(1)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 起的是背斜。而题目所绘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 垂直距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 图中,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①④两地的岩层 向上拱起,为背斜谷。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 层在⑤处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而从其埋藏 深度可以明显看出⑤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 断出现了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 运动。
返回
2.(2019·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 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 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 (2)题。
返回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C.③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C.断裂下降
() B.②③ D.①④
河平原、汾河谷地;
图示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
沟谷,有时有泉、
湖泊形成
返回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②断层——升降运动;③岩层破 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 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在沉积之前有过下降 运动),在沿海,可能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 (2)指导人们找矿、找水和工程选址行为: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具体如图所示:
返回
(3)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 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 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 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发生变化,没有了沉积物 来源。 (4)看是否有岩浆活动: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 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返回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材料中的“山顶海拔3 099 米”及景观图中山地为块状山地、山体有明显的断崖可知,形 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断裂上升。第(2)题,山顶属于 山地针叶林带,桃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可排除A选项;由 于其山顶的海拔高,气温低,尤其在冬季山顶有积雪,因此B 选项正确;梯田多分布于低山丘陵缓坡地区,C选项错误;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描述的是亚热带或温带 地势较为平坦或丘陵地区的景观,D选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