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对策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对策研究综述
金道用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文留81 2006080126)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
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最后进行简单总结。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差距;教育对策
教育公平是当前不仅仅是中国的关注点,而且世界各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和难点问题。
至于教育公平对中国显得更为重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明显产生了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导致城乡的教育不公平。
因此本文梳理国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现状以及重点提出的对策。
一、教育公平的解释和如何看教育公平
许多学者对教育公平的解释是基本上一致的,『1』“教育公平”包含了“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主要三个层次:一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地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包含教育权利平等、就学机会平等、入学考试平等三个方面,这是一种底线的教育公平;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指在起点公平的实现中,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三是教育产出的公平,包括学生学业成就均等和个性充分发展两个方面,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而『2』胡坤华与余国源认为,教育公平包含三个层面的主要内涵:在法律层面上,它是指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层面上,它是指人人平等地享受公平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层面上,它是指人人受到平等地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我们知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先天的性别、种族,尤其是家庭背景的经济状况不同,总会存在不可避免的不公平现象。
因此『3』黄志成称,“教
1林宇. “教育公平”内涵之多学科解读.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Nov.2011 Vol.33 No.6
2胡坤华、余国源. 试论教育公平的时间策略.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an.2009 Vol.23 No.1
3黄志成. 教育公平-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探析. 比较教育研究. 2010年9期
育公平也是一种理想,……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距离的。
”
二、理解教育公平的不同角度
『4』任荣(2003年)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中以法律学、经济学、教育学的角度解释了教育公平的不同视角。
而『5』林宇(2011年) 在《“教育公平”内涵之多学科解读》中再加上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公平的不同角度。
(一)法律学:受教育的权利公平
任荣(2003年)阐述了在法律上如何从原始社会开始到现在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林宇(2011年)认为,教育权利平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社会强势群体先期获得教育权利是正常的。
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我们还需“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保障受教育者权利是其立法的出发点,同时,通过义务教
育的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公益性、平等性等特征给予保障。
尤其是对流动(非户籍所在地)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政府职责、经费保障等写入法律,是教育公平的一大进步。
(二)经济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人口红利
任荣(2003年)在经济学角度上指出的角度是比较单一,强调金钱公平是指接受高等教育
的人应分担教育的成本,金钱也成为获得教育资源的依据。
而林宇(2011年)是以人口红利的
角度分析了人口红利与教育公平关系,“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人口盈余和
年龄结构优势导致的高劳动力参与率——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总人口中劳动力人口比重
较大,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效应。
林宇认为人口
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较为复杂。
从一定角度来说,第一人口红利与适龄劳动人口的增长有关,而要延续人口红利的积极作用,则要充分提高指令劳动人口的质量,为将来第一人口红
利向第二口人红利的衔接做好准备。
而『6』杨东平(2008年)在《教育公平三题》中反驳了经济学角度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证自明地成为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的通行准则现象。
他认为在很长时间里,
教育公平只有与效率捆绑在一起,才有讨论的价值,似乎公平并非一个独立的主题,只能被“兼顾”,在这里产生了两难境地,其中一个是狭义的教育效率问题。
主要指教育和学校管
4任荣.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 华中师范大学. April, 2003
5林宇. “教育公平”内涵之多学科解读.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Nov.2011 Vol.33 No.6
6杨东平. 教育公平三题:公平与效率、公平与自由、公平与优秀. 教育发展研究. 2008.9
理层面上开源节流,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基本与公平问题无涉。
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教育发展战略和宏观教育资源配置上,它要回答教育资源配置的准则和优先顺序,如何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教育学:教育正义
林宇(2011年)认为“教育正义”是正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它以公平、平等、民主等理念为基点,将教育的向善性贯穿于教育组织机构和教育实践,完成价值观的构建。
任荣(2003年)认为,教育公平经过了人人享有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到可选择性教育阶段,要求实行可选择教育,即不是划一的,而是不同的,以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发展的教育,并对不同的学习效果做出合理评价。
(四)社会学:阶层资本差异
林宇(2011年)在社会学角度上进行分析了各阶层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认为经济资本强的富有阶层仍可通过择校、聘请家教等方式不可避免地享有更好地教育机会和资源,而贫困阶层在教育容易受到排挤,社会资本具有代际传递和积累的特征,主流阶层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显然超越非主流阶层,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占有文化资本较多的阶层,努力控制教育并要求教育为他们服务,形成一种符号暴力,弥漫在课程、课堂教学语言和考试制度之中,致使低阶层学生的认知产生困难而导致学业失败。
三、城乡教育差距的表现
中国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7』李春玲(2003年)研究表明:自1940年以来的60年里,中国社会教育机会分配形态的变化趋势经历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发展阶段:1 978年以前,教育机会分配从一种极度不平等的状态向着平等化的方向演变;而1978年之后,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逐步增强,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案例研究课题组(2005年)、袁振国(2005年)等研究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在农村,仍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在城市,集中在普通高中和大学阶段。
而且教育差距大于经济差距。
杜鹏(2005年)测算了中国的教育基尼系数后,得出结论为中国各地去的教育差距一直以来呈下降趋势,教育在地区间发展中比较突出
7任荣.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 华中师范大学. April, 2003
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差距更小。
崔博(20 07年)研究表明,中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
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总体出现缩小态势,但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
育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异仍然在拉大,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
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8』朱迎春(2006年)认为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分为三种,一是城乡教
育起点不公平,二是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三是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
在起点不公平中以03
年为例,表明了学生的升学率和辍学率明显存在城乡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上百万的农村小
年儿童不能如期走进课堂而过早走上社会成为“劳动力”。
在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中指出了
三点,一是教育投入的差距,二是办学条件的差距,三是师资力量的差距。
在城乡教育结果
不公平中说明了因为这种起点与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或决定结果的不公平。
四、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和现象
大部分学者认为城乡教育差距来源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政府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
运用效率优先、城市优先、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把优势资源集中在城市,用在重点、提高上,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原本落后的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则因此更大了,自然而然地现代化
物质生产、技术和智力的优势集中在城市,因而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城市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且『8』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日趋加大。
同时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也
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使城乡居民对教育资源供给需求出现了非均衡,一方面,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居民需求政府和学校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另一方面,农村居
民对教育支付能力不足,从而降低了对教育的有效需求,反过来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还造成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职业发展、潜在收入的差异,根据补偿性工
资原则,需要给予农村老师更高的工资才能招募到与城镇相同质量的教师。
城乡经济发展差
异越大,这种补偿性工资的要求也就越高。
在中国现有的教师工资体制下,欠缺补偿性工资
的安排。
五、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
(一)缓解贫富差距论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各项措施下大力气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如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
『8』还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城镇化步伐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
这将极大地促进贫困地区
8朱迎春.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Sep.2006. Vol.8 No.5
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
(二)健全法制、政策保障,加大教育投入论
绝大多数学者和研究人员认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
实现是至关重要。
『9』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变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缺位状况;建立农村
义务教育收费的“一费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城市中小学教
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定期轮换制度;『10』建立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类别、按
比例合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体制,『11』东部地区地市、县教育局长认为,中央
政府财政投入34.48%,省级政府财政投入33.13%,县级政府财政投入32.39%;中部地区地市、县教育局长认为,中央政府财政投入45.59%,省级政府财政投入30.71%,县级政府财政
投入23.7.%;西部地区地市、县教育局长认为,中央政府财政投入55.81%,省级政府财政投入27.03%,县级政府财政投入17.16%;『11』完善“亦公亦民”体制,拓宽教育公平的办学
渠道。
也就是说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民办教育机构的社会地位,使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
等的待遇和政策,保证民办学校受教育者与同级同类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另一方面
实施民办教育绩效资助政策,根据民办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社会声誉好坏,政府给予不同程
度的财政资助。
还有建构教育公平的补偿机制,很多学者都提出应以法律制定补偿机制,是
针对弱势人群和农村地区,但是有专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教育补偿机制的三个建议:『4』其一,明确补偿目的。
其二,建立补偿标准。
其三,丰富补偿方式。
因此,以法律消除因城乡二元分割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以法律保障农村学生的教育权利,以法律改革教育财政
的投入不均衡。
(三)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和教育权利意识观
政府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把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决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
使中
国的全国人民有着教育公平的概念以及提高每个人拥有教育权利的意识,平等的享有教育权。
六、总结及个人感想
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我们考察了教育公平的意义和以法律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
学的角色看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公平本身具有广大的含义,应以多学科角度分析而了解“教育公平”
的含义,而且考察了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认为的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我在阅读资
9刘晓红. 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分析及对策.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8年第一期
10袁振国. 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教育研究. No.7, 2005. General, No.306
11胡坤华,余国源. 试论教育公平的时间策略.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an.2009 Vol.23 No.1
料的时候发现中国早就意识到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开始了消除城乡二元分割,尤其是“起点”与“过程”的公平,具体说2008年至2010年全市投资18.96亿元实施的三大工程:一是投资5.8亿元实施
校舍维修及危房改造工程,及时排除当年新增危房;二是投资13亿元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小学1200所、初中800所;三是投资6亿元实施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使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建设以及实验仪器、图书、艺体器材配置,分别达到国家一类和两类标准。
但是在结果公平的角度来讲,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为毕竟城乡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降低城乡的经济差距,成为城乡一体化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热爱中国,相信中国尽早打败美国在世界上独有霸权,所以平时也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所以我希望中国一定在教育上讲究公平,能够从农村里也可以出伟大的“毛泽东”、“邓小平”一样的带动中国未来的人物。
因此,一方面以法律保障和政策来帮助弱势的农村学生,消除城乡二元分割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另一方面对农村进行经济上的投资,尽快降低城乡之间、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贫困差距。
——参考文献
【1】田志磊,袁连生,张雪. 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2011年2期
【2】李静. 影响教育公平因素的探究. 教育探索. No.4 2007 General, No.190
【3】李成旺,贾玉霞. 教育公平与贫富差距的关系及调控措施探析. 社科纵横. Nov.2007 Vol22. No.11 【4】褚宏启. 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中购于制度创新. No.11 2009 General, No。
258
A overview from educational equality principle to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disparity and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Do-yong Kim
(Tsinghua University,Chinese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Renwen81, 2006080126) Abstract: Education equality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social justice. The pursue education equality of human society is the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t is the world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and important target.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unfair problem is outstanding day by day. Long-standing urban and rural and two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main segmentation of unfair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 research,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of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unfair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 lastly I’ll make a brief summary.
Key words: educational equity; urban and rural gap; education;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