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检测培训讲课课件第六章 第一、二节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 过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3.砂砾应经破碎、筛分,级配宜符合表6-7的规定, 破碎砂砾中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7.5mm。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二)石灰、粉煤灰、砂砾(碎石)配合比设计步骤: (注:此步骤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
2.石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用Ⅰ~Ⅲ级的新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6-4的规定。根据下表:石灰可按氧化镁含量分为钙质 石灰、镁质石灰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石灰的最主要技术指标: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划分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的界限:5%氧化镁含量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二)石灰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种土应按5种石灰掺量进行试配,试
负责第四章土工试验、第六章路面基层试验、第九章预 制件给排水管道检测
由于篇幅所限,教材未能涵盖工程质量评定,取样频率 规定。
共同学习,希望得到的结果:
1、完成岗位培训任务。(红标) 2、如果时间允许,会同大家一起探讨检测工作中经常
遇到的问题,难题,例如excel电子表格数据四舍六进 的修约,数据修约宏函数怎样编写。水稳搅拌站、沥青 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10~17。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 30%;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3.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
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材;
(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
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取保证率95%,即=1.645;其他道路应取保证率90 %,即=1.282。
7.当采用厂拌法生产时,水泥掺量应比试验剂量增加 0.5%,水泥最小掺量对粗粒土、中粒土应为3%,细 粒土为4%。
8.水泥稳定土料材料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 干路基层为3~4MPa,对底基层为1.5~2.5MPa; 对其他等级道路基层为2.5~3MPa,底基层为1.5~ 2.0MPa。
配石灰用量宜按表6-5选取。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2.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应做最小、中间和最大3个石灰剂量混合料的 击实试验,其余两个石灰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 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3.按规定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石灰剂 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4.强度试验的平行试验最少试件数量,不 应小于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 规定值,应重做试验。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 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性能明显次于密实型。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
量采用密实型二灰粒料,以保证其上沥青面层有较好的 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谢谢大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固化剂的应用,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延迟试验
城市道路检测 从业人员培训
(第六章 第三节)
基层配合比设计
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6.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
7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9.为提高石灰工业废渣的早期强度,可外加 1%~2%的水泥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三)注意事项:
石灰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15:85~20: 80时,
在混合料中粒料形成骨架,石灰粉煤灰起填充孔隙和胶
结作用,这种混合料称密实型二灰粒料。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四)注意事项 现在市政道路比较普遍采用的结构层类型是水泥稳
定碎石,而水泥稳定碎石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工程项目设计强度取值偏高,造成配合比设计
中水泥用量偏高,造成基层整体刚度增强,引起基层的 裂缝发生。 2.为了施工便利,改善外观,人为提高细集料用量, 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目前国内所用石屑大部分为石料破 碎过程中表面剥落的棱角、细粉,其中粉尘含量很高, 强度很低。这些都容易引起基层开裂,从而形成面层的 反射裂缝,影响路面外观和使用寿命。 3.部分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落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从加水搅拌到碾压成型时间过长,甚至超过水泥的终凝 时间,严重影响结构层强度。
Rd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5.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制作和养护(养生6d,
浸水24h),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规程 》JTG E51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石灰剂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强度值选定。试件试
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式(6-2)要求:
R
≥
Rd /(1 - Za
Cv )
(6-2)
城市道路检测 从业人员培训
(第六章 第一、二节)
河南省城市道路检测从业人员培训教材编制情况
✓ 2013年12月启动编制工作
教材内容主要根据《河南省市政 公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所 涉及的参数编写
✓ 中间经过第一稿、第二稿、第三 稿修改
✓ 2014年7月份定稿 ✓ 2014年11月份出版
✓ 虽经全体编者努力工作,书中难免出 现错误 ,请大家多多原谅。
(二)稳定土的颗粒范围和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1的规定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三)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 1.分别按照表6-2所列的五种剂量配制同一土样、不同
剂量的混合料。 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
做3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大剂量、中间 剂量和最小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 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 32.5级、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 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 验合格方可使用。(凝结时间、延迟试验)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土的均匀系数不应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
8.石灰水泥综合稳定土的设计与上述步骤 相同。
(三)注意事项
石灰稳定不含粘性土的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和 级配砂砾用做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添加粘 性土。石灰和所加土的总质量与碎石或砂砾的质 量比宜为1:4~1:5,即碎石或砾石在混合料中 的质量应不少于80%。(此为JTJ034-2000建议比例,
干路不应超过37.5mm;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超过 53mm; (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 符合下表的规定;
(5)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应大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应大 于30%,对底基层不应大于35%;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3.确定各种二灰土或二灰级配集料的最佳含水量和 最大干密度(用重型实试验法)。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4.按规定达到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配合 比时二灰土、二灰级配集料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
5.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进行强度试验,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 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 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 件数量。
注:采用此比例时,石灰与粉煤灰之比宜为1:2~1:3。
采用二灰级配集料做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
可用1:2~1:4,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宜为20:80
~15:85。(此处参考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
工技术规范,CJJ1-2008未给出,不便于检测单位进
行设计参考)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3.按照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 的干密度。
4.按照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 试验。平行试验最少试数量应不小于表6-3的规定。如果试 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 原因,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使用过程中教材有问题,可以汇总问题发邮件到 714649525@,也可以直接反映给总站
第六章 路面基层检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路面基层概述 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基层配合比设计 基层材料检测
第一节 路面基层概述
路面基层、底基层可分为三大类。 一、柔性基层材料,它包括级配型集料、嵌锁型碎
1.制备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混合料(如10:90 ,15:85,20:80,25:75,30:70,35: 65,40:60,45:55和50:50),确定其各自的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确定同一龄期和同一压实度 试件的抗压强度,选用强度最大时的石灰粉煤灰比例。
2.根据上款所得的二灰比例,制备同一种土样的4~ 5种不同配合比的二灰土或二灰级配集料。其配合比宜 位于表6-7所列范围内。
石以及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贯入式等 二、半刚性基层材料,它包括水泥稳定土、石灰稳
定土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如石灰粉煤灰类、石 灰炉渣土等); 三、刚性基层材料,指水泥混凝土、强度高的贫混 凝士和碾压混凝土。
第二节 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定义: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 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过拌合得到 的混合料在压实及养生后的结构层,称为水泥稳定 土类结构层。(土的定义)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一)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 试验。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分层厚 度的60%,且不得大于10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 料时,粒料掺入含量应经试验确定。
式中: Rd—设计抗压强度;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
)而改变的系数,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取保证率
95%,即=1.645;其他道路应取保证率90%,即=
1.282。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7.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 的剂量增加0.5%~1.0%。采用集中厂拌时 可增加0.5%。
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的选择必须使其:
(1)具有合适的强度和耐久性;
(2)具有小的收缩变形和强抗冲刷能力;
(3)就地取材,便于施工;
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未要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基层分类:
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的细粒土(含砂)、中粒土和粗 粒土,视具体情况可简称为二灰土、二灰砂砾、二灰碎 石等。
采用二灰土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
例可用1:2~1:4(对于粉土,以1:2为宜),石灰
粉煤灰与细粒土的比例可以是30:70①~90:10。
(一)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灰应符合本规范表6-4的规定。 2.粉煤灰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大(于17)0粉%煤;灰在化温学度成为份70的0S℃i0的2烧、失Al量2O宜3和小F于e或2O等3于总量 10%。(此项试验希望各单位开展,可能会列入资质标 准)
(2)当烧失量大于10%时,应经试验确认混合料强 度符合要求时,方可采用。
石灰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50:50左右时,在混合
料中粒料形不成骨架,集料是悬浮在石灰粉煤灰混合料
中,因此常称悬浮型二灰粒料。悬浮型二灰粒料的收缩
性大,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实践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悬浮型二灰
粒料基层上沥青面层的裂缝较密实型二灰粒料基层上沥
青面层的裂缝多得很多。而且悬浮型二灰粒料的抗冲刷
用水泥稳定砂性土、粉性土和黏性土得到的混合料 简称为水泥土;稳定砂或者石屑得到的混合料简称 水泥砂或者水泥石屑。用水泥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 得到的混合料,根据所用原材料不同,可以简称为 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 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一)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5.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制作和养护(养生6d,浸水 24h),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水泥剂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强度值选定。试件试验结 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式(6-1)要求
R ≥ Rd /(1 - Za Cv )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二)石灰、粉煤灰、砂砾(碎石)配合比设计步骤: (注:此步骤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
2.石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用Ⅰ~Ⅲ级的新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6-4的规定。根据下表:石灰可按氧化镁含量分为钙质 石灰、镁质石灰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石灰的最主要技术指标: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划分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的界限:5%氧化镁含量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二)石灰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种土应按5种石灰掺量进行试配,试
负责第四章土工试验、第六章路面基层试验、第九章预 制件给排水管道检测
由于篇幅所限,教材未能涵盖工程质量评定,取样频率 规定。
共同学习,希望得到的结果:
1、完成岗位培训任务。(红标) 2、如果时间允许,会同大家一起探讨检测工作中经常
遇到的问题,难题,例如excel电子表格数据四舍六进 的修约,数据修约宏函数怎样编写。水稳搅拌站、沥青 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10~17。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 30%;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3.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
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材;
(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
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取保证率95%,即=1.645;其他道路应取保证率90 %,即=1.282。
7.当采用厂拌法生产时,水泥掺量应比试验剂量增加 0.5%,水泥最小掺量对粗粒土、中粒土应为3%,细 粒土为4%。
8.水泥稳定土料材料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 干路基层为3~4MPa,对底基层为1.5~2.5MPa; 对其他等级道路基层为2.5~3MPa,底基层为1.5~ 2.0MPa。
配石灰用量宜按表6-5选取。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2.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应做最小、中间和最大3个石灰剂量混合料的 击实试验,其余两个石灰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 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3.按规定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石灰剂 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4.强度试验的平行试验最少试件数量,不 应小于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 规定值,应重做试验。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 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性能明显次于密实型。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
量采用密实型二灰粒料,以保证其上沥青面层有较好的 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谢谢大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固化剂的应用,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延迟试验
城市道路检测 从业人员培训
(第六章 第三节)
基层配合比设计
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6.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
7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9.为提高石灰工业废渣的早期强度,可外加 1%~2%的水泥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三)注意事项:
石灰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15:85~20: 80时,
在混合料中粒料形成骨架,石灰粉煤灰起填充孔隙和胶
结作用,这种混合料称密实型二灰粒料。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四)注意事项 现在市政道路比较普遍采用的结构层类型是水泥稳
定碎石,而水泥稳定碎石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工程项目设计强度取值偏高,造成配合比设计
中水泥用量偏高,造成基层整体刚度增强,引起基层的 裂缝发生。 2.为了施工便利,改善外观,人为提高细集料用量, 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目前国内所用石屑大部分为石料破 碎过程中表面剥落的棱角、细粉,其中粉尘含量很高, 强度很低。这些都容易引起基层开裂,从而形成面层的 反射裂缝,影响路面外观和使用寿命。 3.部分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落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从加水搅拌到碾压成型时间过长,甚至超过水泥的终凝 时间,严重影响结构层强度。
Rd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5.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制作和养护(养生6d,
浸水24h),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规程 》JTG E51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石灰剂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强度值选定。试件试
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式(6-2)要求:
R
≥
Rd /(1 - Za
Cv )
(6-2)
城市道路检测 从业人员培训
(第六章 第一、二节)
河南省城市道路检测从业人员培训教材编制情况
✓ 2013年12月启动编制工作
教材内容主要根据《河南省市政 公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所 涉及的参数编写
✓ 中间经过第一稿、第二稿、第三 稿修改
✓ 2014年7月份定稿 ✓ 2014年11月份出版
✓ 虽经全体编者努力工作,书中难免出 现错误 ,请大家多多原谅。
(二)稳定土的颗粒范围和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1的规定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三)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 1.分别按照表6-2所列的五种剂量配制同一土样、不同
剂量的混合料。 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
做3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大剂量、中间 剂量和最小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 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 32.5级、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 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 验合格方可使用。(凝结时间、延迟试验)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土的均匀系数不应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
8.石灰水泥综合稳定土的设计与上述步骤 相同。
(三)注意事项
石灰稳定不含粘性土的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和 级配砂砾用做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添加粘 性土。石灰和所加土的总质量与碎石或砂砾的质 量比宜为1:4~1:5,即碎石或砾石在混合料中 的质量应不少于80%。(此为JTJ034-2000建议比例,
干路不应超过37.5mm;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超过 53mm; (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 符合下表的规定;
(5)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应大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应大 于30%,对底基层不应大于35%;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3.确定各种二灰土或二灰级配集料的最佳含水量和 最大干密度(用重型实试验法)。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4.按规定达到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配合 比时二灰土、二灰级配集料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
5.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进行强度试验,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 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 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 件数量。
注:采用此比例时,石灰与粉煤灰之比宜为1:2~1:3。
采用二灰级配集料做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
可用1:2~1:4,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宜为20:80
~15:85。(此处参考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
工技术规范,CJJ1-2008未给出,不便于检测单位进
行设计参考)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3.按照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 的干密度。
4.按照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 试验。平行试验最少试数量应不小于表6-3的规定。如果试 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 原因,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使用过程中教材有问题,可以汇总问题发邮件到 714649525@,也可以直接反映给总站
第六章 路面基层检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路面基层概述 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基层配合比设计 基层材料检测
第一节 路面基层概述
路面基层、底基层可分为三大类。 一、柔性基层材料,它包括级配型集料、嵌锁型碎
1.制备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混合料(如10:90 ,15:85,20:80,25:75,30:70,35: 65,40:60,45:55和50:50),确定其各自的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确定同一龄期和同一压实度 试件的抗压强度,选用强度最大时的石灰粉煤灰比例。
2.根据上款所得的二灰比例,制备同一种土样的4~ 5种不同配合比的二灰土或二灰级配集料。其配合比宜 位于表6-7所列范围内。
石以及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贯入式等 二、半刚性基层材料,它包括水泥稳定土、石灰稳
定土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如石灰粉煤灰类、石 灰炉渣土等); 三、刚性基层材料,指水泥混凝土、强度高的贫混 凝士和碾压混凝土。
第二节 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定义: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 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过拌合得到 的混合料在压实及养生后的结构层,称为水泥稳定 土类结构层。(土的定义)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一)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 试验。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分层厚 度的60%,且不得大于10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 料时,粒料掺入含量应经试验确定。
式中: Rd—设计抗压强度;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
)而改变的系数,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应取保证率
95%,即=1.645;其他道路应取保证率90%,即=
1.282。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7.实际采用的石灰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 的剂量增加0.5%~1.0%。采用集中厂拌时 可增加0.5%。
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的选择必须使其:
(1)具有合适的强度和耐久性;
(2)具有小的收缩变形和强抗冲刷能力;
(3)就地取材,便于施工;
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未要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基层分类:
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的细粒土(含砂)、中粒土和粗 粒土,视具体情况可简称为二灰土、二灰砂砾、二灰碎 石等。
采用二灰土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
例可用1:2~1:4(对于粉土,以1:2为宜),石灰
粉煤灰与细粒土的比例可以是30:70①~90:10。
(一)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灰应符合本规范表6-4的规定。 2.粉煤灰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大(于17)0粉%煤;灰在化温学度成为份70的0S℃i0的2烧、失Al量2O宜3和小F于e或2O等3于总量 10%。(此项试验希望各单位开展,可能会列入资质标 准)
(2)当烧失量大于10%时,应经试验确认混合料强 度符合要求时,方可采用。
石灰粉煤灰与粒料之比为50:50左右时,在混合
料中粒料形不成骨架,集料是悬浮在石灰粉煤灰混合料
中,因此常称悬浮型二灰粒料。悬浮型二灰粒料的收缩
性大,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实践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悬浮型二灰
粒料基层上沥青面层的裂缝较密实型二灰粒料基层上沥
青面层的裂缝多得很多。而且悬浮型二灰粒料的抗冲刷
用水泥稳定砂性土、粉性土和黏性土得到的混合料 简称为水泥土;稳定砂或者石屑得到的混合料简称 水泥砂或者水泥石屑。用水泥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 得到的混合料,根据所用原材料不同,可以简称为 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某 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一)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5.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制作和养护(养生6d,浸水 24h),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水泥剂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强度值选定。试件试验结 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式(6-1)要求
R ≥ Rd /(1 - Za Cv )
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