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l.52,No.11
. 2018
·133·
DOI :10.3969/j.issn.2095-1205.2018.11.77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王丽丽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机械化智能化已成为电子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技能也
发生了相应变化。
为了满足市场对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改革与创新,按照“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依据学校所拥有资源,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以制定优质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电子专业立足的根本。
关键词 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11-133-02 1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受教育背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所拥有的硬件资源为依托,制定的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考核方式,以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定,而是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电子技术专业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授课方法上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模式,最后考核方式以试卷加上平时出勤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
学生在学完所有课程以后并不能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更谈不上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电子产品了。
目前,社会上所需要的为实践应用型人才,以此为培养目标,需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结合学院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要求,密切关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行业技术的发展进行跟进,把职业教育的特色凸显突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实践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法,为提升学生技能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综合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突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吉林省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提高办学质量。
吉林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分别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灯泡电线厂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企业培训和工作实践的机会,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专业技能,加深了专业认识,同时也为学生赢得了就业机会。
学生通过去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培训和毕业实习,提升了专业技能,顺利实现了学院学习和社会就业之间的岗位对接。
2
课程设置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确定了企业所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所要从事电子信
息产品的生产、检验、安装、调试、维护等就业岗位。
学生可从事的具体工作为生产电子产品时的工艺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及品质统计分析;对电子产品进行装配、对设备进行操作与维护;对电子产品进行开发等技术;对产品的现场生产过程与品质进行管理;对电子类产品进行营销与售后服务;对电路工程进行施工等工作以及对贴片机进行操作或编写程序等工作。
学生所要从事就业岗位时需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有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为核心,校企合作为依托,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于工作任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3 考核方式
本专业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实践技能考核,此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为过程性考核方式,二是理论知识考核,此考核方式是以最终考试试卷的形式出现,为理论考核方式。
实践考核和理论
(下转第135页)
52
·135·
展思维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优化生产实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实践创新为契机优化生产教学实习内容,拓宽传统生产实习内容,把生产实习作为一项创新能力训练,启发学生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问
题的新方法[4]。
通过这样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4 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应用型工科专业应依据不同课程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尤其是实践实验项目中,实验课需要有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教学的改进的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要考核理论内容和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能了解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都以学分的形式纳入考核,设立相应的素质拓展学分、创新实践学分,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小结
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粮食行业技术性、专业性越来越强的需求,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粮食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不断探索与改革面向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
在夯实学科基础的条件下体现专业特色,符合产业需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粮食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64(3):1-6.
[2]李志勇,周劲辉.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 ].高教学刊,2018(10):30-32.
[3]朱君,宋树祥,秦柳丽,等.“新工科”创新理念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71-173,177.
[4]张华,李红星,肖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 ].高教学刊,2018,81(9):29-30,33.
(上接第133页)
考核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根据不同课程,适当调整分值所占比例。
职业基础课总成绩中理论考试占60 %,平时成绩占40 %;职业技能课中实践技能考核占50 %,理论考试占20 %,平时成绩占30 %;实践教学考核以实习实训报告、课程设计、小组互评打分等形式,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查可采用随堂考核的形式,成绩按优,良,中等,及格评定。
4
小结
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对电子行业发展需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创新课程体系、完善职业人才评价方式,凸显本专业培养特色及优势,全面提升培养出人才的质量,是学校不断追寻的目标。
鉴于此,建议学院多提供教师进行继续专业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使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不断增进更新知识,储备能量,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云松,张钢,张国锋,李晓洁.应用电子技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 ]郑州,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17(08). [2]王海燕.基于能力导向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17(22):181.
[3]王亚君,马永红,孟丽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