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麦——“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作者:高荣伟
来源:《侨园》2012年第08期
到丹麦旅游,感觉像“童话王国”进入了现实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国民的幸福指数。
天寒地冻、欠缺天然资源的小国,创造出全球独见的富裕快乐国,进而被誉为“世界上近乎完美的国家”。
这是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梦想,丹麦做到了。
为什么?我们不远万里,探询丹麦人快乐的秘诀。
丹麦是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桥梁,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及附近岛屿上。
丹麦是一个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贫富差距相当小,国民享有极高的生活水平。
据《国际金融报》一项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2011年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前茅。
丹麦之所以被评为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是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民的物质和心理需求。
丹麦是典型的“三高国家”——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
丹麦的福利体制属于典型的北欧模式,丹麦人富裕,人均月收入折合人民币27806元,略高于美国和日本,是中国台湾的3倍,是香港的将近两倍。
丹麦优越的福利政策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之上,近些年来所得税率高达50—70%,几乎所有的社会福利都来自直接或间接的税收,这些税收被大举应用在社会福利与教育上,有效降低了国民的收入差距。
丹麦的福利建设起步早,覆盖面广,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据统计,丹麦的社会福利占政府支出高达29%:各部门教育支出近GDP的7%。
据丹麦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最新数据,国家税收约72%用以支持各项福利建设,包括政府养老金、老弱公民补助、失业救济、教育科研及医疗保健等。
即使在当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丹麦政府也会出台新的政策,比如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保证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促进消费。
在这个国度,弱势群体与富人同样受尊重。
在这里,生孩子无忧,升学无惧。
来自台湾的苏珊娜移居丹麦的故事,就是生动的写照。
有一对罹患脑性麻痹双胞胎女儿的苏珊娜,生长于台湾,却选择要做丹麦人。
多年前,她听信丹麦的福利制度完善,在台湾医生建议下,苏珊娜离乡背井移民到该国养孩子。
尽管当时她与丹麦籍丈夫已经协议离婚,她还是如此决定。
到丹麦后,她并不孤单,饕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支持她。
她的孩子能免费寄放在福利机构,而且有三人轮班陪伴。
若要上学,政府还会出资请专人陪读,他们不让孩子拖垮父母。
不仅如此,丹麦政府还出资六成供苏珊娜买车,付钱让她学开车、拿驾照,保养费、保险费也是
政府负担。
如今,苏珊娜乐不思蜀,双胞胎女儿快乐成长,她们在丹麦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丹麦的儿童及青少年福利比较完善。
据2011年丹麦议会通过的“家庭津贴”修正案,“家庭津贴”改为“儿童及青少年津贴”,每个0至17岁的孩子视年龄段,每年可获近1.7万丹麦克朗(约合3255.5美元)、1.35万克朗(约合2585美元)和1.06万克朗(约合2030美元)不等的津贴,年龄越大获得的津贴越少。
每个家庭领取该项津贴的上限为每年3.5万克朗(约合6703美元)。
丹麦学校不选模范生,12岁以下没有成绩单,老师与家长鼓励孩子发展不同的天赋,不鼓励比较。
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不但如此,读书还可以领钱。
18岁以上学生可以领生活津贴,金额多少视学生是否居住家里而定。
养老保险制度是丹麦福利政策的核心,其宗旨是让所有丹麦公民在退休后生活有保障。
丹麦公民年满65岁即开始领取政府养老金。
按照这个国家最新公布的养老金计算标准,最低的基本养老金税前每月为5552克朗(约合153美元),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如婚姻、退休前的工作等状况的不同而有所浮动。
如加上房屋、交通费用等方面的补助,基本养老金税前可达约1.1万克朗(约合2106美元)。
“为何丹麦人民愿意缴高额税款?为何高收入者不想办法像中国的富人那样逃税避税呢?”我的疑问在哥本哈根机场执行长尼尔斯那里获得了答案。
听到我们的问题后他哈哈大笑:“缴税是一种责任。
我也算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了,但我愿意缴税,因为我不想在路上看到穷人。
”
这里,有钱人乐意缴税,帮助能力差的人。
议员彦斯说自己每赚100元,有60元要缴税,但他说:“这不是财富的问题,而是思想方法的问题。
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帮助能力较差的人。
”
有调查显示,丹麦人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人。
他们称自己的幸福感来自对彼此的信任。
丹麦地处北欧,气候寒冷,即使国土最南端,也在中国黑龙江以北。
每年1月,日照仅五六个小时,人们每天必须在零度以下出门,摸黑回家。
纵使天气恶劣,丹麦父母却无惧暴露孩子于户外。
有一个很特殊的街景随处可见:明明很冷,母亲却把内载婴儿的娃娃车丢在路旁,自己跑进店里购物或喝咖啡。
她们不怕小孩冻着,刻意锻炼他们的体魄。
这一情景还传递出这个国家的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们不怕小孩被偷,不怕被绑票,因为社会的互信度很高,人们没有后顾之忧,不必争夺资源。
丹麦外交官克拉夫斯·霍尔姆说:“外界不了解丹麦人为什么这么幸福,因为他们不了解丹麦人独特的价值观。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丹麦人常常会满足于生活中一个个简单的“小幸福”:在炎炎夏日的午后,丹麦人三五成群去港湾游泳,把自己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之下。
在丹
麦人看来这是件乐事,而其他地方的人很可能会觉得户外暴晒有损健康;一个丹麦人在雨中骑自选车顶风冒雨前行,只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但对有些国家的人,可能好奇他为什么要顶着大雨这样做。
在丹麦,职业没有贵贱之分。
当农夫也好,当工匠也罢,这就是丹麦人认可的价值体系。
丹麦副总理曾是农校出身,部长中不乏高中毕业生,但通过终身学习,他们同样可以治国。
走遍皇家哥本哈根瓷器工厂,110位工匠及24位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学徒,他们一丝不苟地拿着彩笔,聚精会神地正在涂油彩。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艺术指导索伦·尼尔森说:“很多来这里的人厌倦读书,但他们有很棒的艺术天分,这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不知道,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一度很差,分数少得可怜。
”索伦在该公司工作了45年,他的儿子则是一位传统木制柜师傅,他为儿子的工作感到骄傲:“只要用心做事情,无论做什么,做环卫工也好,做园丁也罢,我都一定支持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