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丽水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共8题;共30分)
1. (2分)下列字形和加短横线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请帖(tiě)心弦(xián)深恶(wù)痛绝侧隐之心
B . 纤(xiān)细烙(1ào)印茅塞(sài)顿开强聒不舍
C . 调(d iào)换酣(hān)睡参差(cī)不齐肆无忌掸
D . 哄(hōng)笑分(fèn)外捕(bǔ)风捉影苦心孤诣
2. (2分)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 . 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3. (2分) (2017七上·岳池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同学们特别喜欢上英语课,每节课对于老师的提问都随声附和。
B . 李丽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得心惊肉跳。
C . 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D . 哈利很快发现魔法世界的规范和法则与他所熟悉的大相径庭。
4. (2分) (2017·武汉)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
B . 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 .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D .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5. (2分) (2019九下·双台子月考) 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
给与是一种幸福,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________,________;天空的幸福,是能让鸟儿展翅翱翔。
6. (2分) (2020九上·孟津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材料二某中学对该校九年级的学生就阅读“爱国题材”作品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理解。
(2)请根据材料二表格,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3)某中学决定举办一场关于爱国主义的讲座,下面是学校办公室草拟的通知,请指出通知中的不恰当之处(只需填写序号),并指出修改意见。
通知
①为了让同学们过个有意义的清明节,②学校4月2日上午9点决定在阶梯教室举办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讲座。
③我们届时将邀请刘教授给大家做精彩的专题讲座。
④请同学们按时莅临会场聆听讲座。
⑤2019年4月1日
××中学办公室
7. (3分) (2016七下·北京期末)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叙事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C . 《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 . 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8. (15.0分)(2020·荆州) 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爸爸提醒我: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我更喜欢谭嗣同的诗: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妈妈向往着“山光悦鸟性,________”的生活,我则把“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作为座右铭。
人生可能要承担“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 的责任,也可能要经受“苦其心志,________,饿其体肤”的磨难。
今天,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纵有艰难险阻,我仍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不经历风雨,哪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的豪情!
二、阅读理解(60分) (共4题;共60分)
9. (10.0分) (2019九上·慈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① ,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② ,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③ ,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④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⑤ ,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丙)
黄溪夜泊⑥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④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⑤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
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
踬:跌倒,受挫。
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而终不可掩者________ ②其谁与归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示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如公器质之深厚
A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 盛衰兴废之理
C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4)(乙)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5)王安石在(乙)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
(6)有人评价欧阳修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你结合(甲)(乙)(丙)三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10. (20.0分) (2019八上·福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
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
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
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
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
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
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
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
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
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
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
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⑧春天是缤纷烂漫的代名词。
然而这缤纷烂漫,又何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春天的摄录和写真?
⑨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帮扶”几年的一位女孩。
那位女孩特别的内向和不善言辞。
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
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
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
她一边叫着“叔叔”,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
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
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
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
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摘编自201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
B . 第②段主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
C . “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D . 第⑨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2)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熟视无睹?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我”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从哪三个层面来写江南春天之美。
11. (15分) (2018七下·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我为什么没有翅膀
袁省梅
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②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左边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嗡嗡嗡的机器声沉闷、滞重。
机器前的人都低着头,手上扯一只蓝色的衣袖,或者是一片宽大的衣襟。
右边是布料,红红蓝蓝的堆了很多。
布料边是缝好的衣服,胡乱地堆在地上。
小迪妈妈是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裁剪师,工作台就在布料和衣服中间。
妈妈把小迪从幼儿园接回来,就让他在这里玩,直到她下班回出租屋。
③小迪三岁时,妈妈把小迪从老家接到小城,让小迪上城里的幼儿园。
妈妈说:“咋说城里的幼儿园也要比农村的强。
”小迪却不乐意。
妈妈不知道,从幼儿园到这里,从这里再到出租屋,对小迪来说,不过是【批注:“不过是”,简简单单,轻描淡写,可是大人的见识里,哪里看得见孩子的心?】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小迪能高兴吗?
④没人理会小迪高兴还是不高兴。
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很忙。
⑤小迪就自己玩。
小迪真是聪明啊,能找到好多好玩的。
【批注:明明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却感觉到了心酸和疼痛。
】
⑥小迪爬到布料的最上面,把布料当滑梯从上面蹦跳着往下滑。
滑累了,他就坐在一大堆的碎布头里,把碎布头当树叶、当彩纸抛撒在自己头上;或者在碎布头里挖个坑,把自己藏在里面喊妈妈找。
妈妈顾不上,听他叫得烦了,就抬眼看他一下。
有时,妈妈手头的活儿刚好能放一下,就过来陪他玩一会儿。
这时,小迪最开心。
他扑在妈妈的怀里,趴在妈妈的背上,咯咯咯咯笑个不停。
还有那个小阳台,小迪也喜欢去。
小迪的冲锋枪喷水枪小火车小汽车,还有气球皮球彩球,都在阳台上放着。
⑦小迪今天不高兴,一进门,就跑到了阳台上,抓起他的冲锋枪,黑着眉眼,对着妈妈嗒嗒地扫射,嚷:“妈妈说话不算数!”
⑧前几天,妈妈说小迪生日时,带小迪去公园玩。
小迪去过一次公园,是妈妈刚把他接到城里时。
小迪说:“我要坐转椅。
”妈妈说好。
小迪说:“我要玩碰碰车。
”妈妈说好。
今天是小迪的生日,妈妈却说厂子里的活儿催得紧。
妈妈说:“改天去。
”等妈妈骑着车子驮着他到了公司楼前,把他抱下来,他就蹲在地上不起来,眼泪一颗一颗砸在地上。
妈妈扯着他的手,叫他快上楼。
小迪拧着身子,被妈妈硬是拖着上来了。
一上来,妈妈手里就抓起了电剪刀,嗖嗖地裁剪,不理小迪了。
⑨小迪看妈妈不理他,悻悻地丢下枪,嘟着嘴,踢一脚气球,踢一脚皮球。
看着气球皮球被他踢得嘣嘣嘣乱跳乱滚,他又开心了,咯咯咯咯地笑。
玩了一会儿,他跑到妈妈身边,向妈妈要饼干吃。
妈妈手里抓着电剪刀,眼睛盯着台子上的布,叫他自己去包里拿。
妈妈提醒他洗手。
小迪看着妈妈,他想妈妈要是看他一下,他就会去洗手,可妈妈一下也没看他。
小迪就没有去洗手。
他从包里摸出一把饼干,嗵地躺在一堆衣服上,掰着饼干往嘴里扔。
⑩“咦,小迪放学了?”
⑪是老板。
小迪倏地站了起来,抓着饼干的手藏到了身后,叫了声“叔叔”。
⑫老板在小迪头上摸了摸,说:“可不能淘气,这么多机器。
”
⑬小迪点点头,悄悄把饼干塞在衣兜里,从妈妈的工作台上抓起一把小剪刀,对老板说:“叔叔我不淘气,我帮妈妈剪线头。
”说着,就蹲在衣服堆边,拎起一件衣服,找寻线头,找到了,就噌地剪掉,是又小心又认真的样子。
老板笑笑,走了。
⑭小迪剪着线头,听见楼下小孩子玩游戏的声音。
小迪说:“他们在玩捉迷藏。
”小迪说:“我也玩过捉迷藏。
”小迪说:“我们老师带我们玩的呢。
”小迪说着,就扔下剪刀,跑到阳台上,趴在窗户上看。
楼下的草地上果然有几个小孩在玩耍。
楼房太高了,小迪看不清楚。
窗户前的桐树上飞来的喜鹊,小迪倒看得分明。
小迪看着喜鹊,伸
出手“一,二,三”地数。
还没等他数完,树上所有的喜鹊就呼啦啦全飞走了。
小迪看着越飞越远的喜鹊,看着自己的胳膊,说:“我为什么没有翅膀呢?”
⑮小迪哇地哭了起来。
⑯小迪的哭声很响亮。
⑰小迪响亮的哭声在工作间里一点也听不到。
或许也能听见,可谁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在哭还是在笑呢?
⑱突然,小迪伸开双臂,咯咯地笑着喊:“妈妈,你看我长翅膀了……”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改动)
(1)请分析第②段场景描写的作用。
(2)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3)仿照文中的批注,给第⑨段、第⑭段中的画线句作批注。
(4)联系全文,探究小说以“我为什么没有翅膀”为题的用意。
12. (15分)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几段文字,完成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
醒也罢。
我愿清泉永在。
我愿清泉常鸣。
(1)文中所描写的泉声有什么独特的
美?
(2)“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中的“融”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
析。
(4)下面一段文字描写瀑布,与上文描写泉水相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绿》)
三、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3. (60分)(2017·安顺) ________,有时是一种爱
要求:
①如果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眷恋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共8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解析:
答案:6-1、答案:6-2、答案:6-3、
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60分) (共4题;共60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答案:9-6、
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答案:10-5、
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
答案:11-4、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答案:12-3、答案:12-4、考点:
解析:
三、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答案:13-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