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综合读写(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综合读写
1.(2022·高一北京四中校考期中)
涉江采芙蓉①
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①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请认真阅读上面这首诗,体会诗句所描述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境,以第一人称视角,将此诗改写成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段。

【答案】示例:
一碧万顷的江面上,娉婷可人的芙蓉花儿,在微风中,挤着、闹着、摇曳着,……我随手采下一朵芙蓉,把它放在鼻尖,一阵清香传遍全身。

在这风平浪静的湖面和眼前一望无际的沼泽地面,弥漫着淡淡的兰草和芙蓉的芳醇,这等美景是多么悠然!可是身边却缺少一位与我共赏美景之人。

我抬头问天,你现在何方?我低头采花,想把这美好的景色带给你。

可是,你现在无法回来……
此刻,我的脑海中隐隐约约浮现着返身回望的你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想必远方的你,此刻正在回望着所在的故乡。

但你看到的,只能是漫漫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我所思念之人啊,渴望与你再相见,或许,我这一生再不能与你相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是一道“改写类”微写作,建议写成散文形式。

解答本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文本内容。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解答时要把这种深情贯穿进文段里,文段要涉及景物描写,突出人物心境,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

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

2.(2022·高一人大附中校考期中)请以“与诗相伴”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

要求: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若写旧体诗歌,不少于8行。

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与诗相伴
与诗相伴,我看到了山光水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写出了汉江之广,北接楚塞,南接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写出了落花纷纷,人立其中,境乃灵境,人似仙人,美不胜收。

与诗相伴,我感到了离愁别绪。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范仲淹,喝了一杯又一杯,本以为那能解愁的酒,下了肚便成了一点一丝的愁绪,这位大男人,把酒化作了相思的眼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为抒情类微写作。

题目要求以“与诗相伴”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

若写旧体诗歌,不少于8行。

要求: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

写作思路指导:从情感上看,情郁于中,不得不发,诗歌是人之情感意志得以表达的载体。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社会如何变迁,贯穿于诗歌中那些美好的感情却是不会改变的:豪迈壮烈的家国之情、悲切浓郁的乡思之念、缠绵伤感的爱情之殇、依依难舍的离别之思、归隐山林的淡泊之趣、忧国忧民的朝堂之心、屡败屡战的求胜之志……诗人们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都汇聚到诗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诗歌世界。

相似的生命经验,往往促使人们在情感与思想上发生同频共振。

在现实生活中,以诗意的眼光,过诗意的生活。

行文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谈自己在诗歌中汲取到的某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力量带给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并引用具体、恰当的诗词佐证观点,不能一味空谈。

可以写:与诗相伴,我听到了念亲之音。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光随可爰,却不能以手握满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可以梦到重会的美好时光。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害怕太急了有些话没有写进去,捎家信的人就要出发的时候又翻开了已封好的家书。

还可以写:与诗相伴,我知道了两情相悦。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生离死别;还有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轰轰烈烈;焦仲卿与刘兰芝“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生死与共;更有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苦追寻;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肝肠寸断。

3.(2022·高一人大附中校考期中)根据要求作答。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建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这些章句告诫我们,让自己的行动表现在先,言语表达在后,如今,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理由充分。

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虽然孔子“行先言后”的重点是在批评那些不知做实事,只知道夸夸其谈的人。

但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交往日益紧密,人事之间的关系也日益错综复杂。

因此,我们不妨“先说”,在说中制定好详细规划,让各方面都理解计划的总体安排,才能让“做”事半功倍。

否则,人们只知“闷着头做事”,反而容易误入歧途,越走越远,反而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次微写作属于议论类微写作。

该题要求写出对于读书方法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答时首先要明白孔子之所以提倡“行先言后”,一方面是针对子贡能言善辩,说话很多,承诺很多,却往往无法付诸实践,所以孔子针对其特点做了回答。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

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人格取向:说话也应当恪守儒家的“中庸”原则,恰到好处,或适可而止。

对此,我们要理解到其中为人处世哲理的有益成分,并予以认同。

对于自己是否认同孔子的观点,若选择认同,可说人与人之间,并非话越多越好,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境界。

比如提问,把话说透了,就会产生“地板效应”,谁都能懂,问题就不能成为问题,教育效率归于零;话说得太过含蓄,又往往产生“天花板效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提出的问题谁也不懂,谁也无法思考,那也是问题。

若不认同,也可以举例反驳说优秀的治国理政纲领、商业规划版图等等必须要在众人商议的言说中规划出来的,也因有了具体方案和蓝图,在实施过程中才便于监督和控制,才能按照所说的高质量推行,不太容易打折扣糊弄人。

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说”做好详细规划,比起闷着头“先做后说”,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简洁,表意清楚明白,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字数在150字左右。

4.(2022·高一大峪中学校考期中)请以“我想用诗记住你”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表达你对课本中某一位诗人或词人的情感。

要求:对象明确,感情真挚。

150字左右。

【答案】我想用诗记住你,屈原!你,是千年岁月中支离破碎的美;你,是历史雾霭中荒废抛弃的悲情。

你凭着皓皓之白,挥动衣袖,搅动了空气阳光,惊艳了神州大地。

你弹冠,却给这个乱世沐浴的馨香;你振衣,却给这个迷局淋漓的光亮。

举世混浊你独清,正是你的清,搅乱了浑浊的世事;众人皆醉你独醒,正是你的醒,激起了民族的血性。

你逆其流亦扬其波,而历史的波浪告诉了你清的可贵。

你的清,是勇气的浩荡挥洒,是人格的大肆铺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抒情类微写作试题。

题目要求以“我想用诗记住你”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达你对课本中某一位诗人或词人的情感”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必须选择课本中某一位诗人或词人作为抒情的对象,即抒发自己对“你”的感情。

要以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也就是要在文章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首先确定“你”的身份,课本里可写的人物很多,有屈原、文天祥、李白、杜甫、闻一多、臧克家等,然后思考记住“你”的什么,即“你”身上有什么亮点精神,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如坚贞、爱国、奉献等等。

最后要抒发对这种精神的赞美敬仰之情等。

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因事抒情、借景抒情等。

例如通过简单叙述“你”的事迹,借此表达自己感情;可以加入景物描写,烘托氛围,表达感情。

5.(2022·高一统考期中)校学生会成立摄影新社团“光影社”,要拟一则招新启事。

请你围绕“聚焦飞扬的青春,感受别样的生命”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不超过150字。

【答案】例文:
光影社招新启事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眺望未来的岁月,你是否想要在青春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亮丽而独特的风采?那么,请加入我们吧!
光影社秉承着“让青春飞扬”的宗旨,旨在让你通过我们社团感受别样生命。

现面向全体同学招新。

入社方式:11月20日17点之前到实验楼四楼101教室报名。

××一中光影社
2022年11月1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说明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本题要求为摄影新社团“光影社”拟一则招新启事。

写作思路:该题紧贴学生实际情况,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要求“拟一则招新启事”,作答时可以分析为什么要“招新”,主要内容的阐述应围绕“聚焦飞扬的青春,感受别样的生命”这一宗旨,比如在本社团可以感受魅力人生,让生命更有价值,更好的展示自己,发挥最大价值,寻找属于自己的别样青春……。

最后一定要注明入社方式,落款要标明部门和日期。

语言要简洁,表意清楚明白,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注意字数限制。

6.(2022·北京高一统考期中)请以“我们的田野”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不超过150字。

【答案】例文:
我们的田野
稻草人
在田野里
默默穿梭
习惯了面朝黄土
习惯了日出而作
汗水
是温暖的
丰收的号子
点亮无数的火把
燃烧无数炊烟
歌声的后缀
蓄满收获的韵脚
和幸福的笑声
雨点源自你的笔尖
渗入心田
定有千万棵新苗
将蓝天白云的诗行仰望
属于我们的田野
在你的田边,果蔬在叙事
在她的地角,玫瑰在抒情
我们便是自豪的红高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种抒情类微写作。

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我们的田野”审题时需要把握两个点:一是“田野”,这个地方,是一代代祖辈父辈生长的地方,是他们“日出而作”的地方,是他们生活必需品的“发源地”。

这里有春天的希望,有夏天的蕴育,更有秋天的收获,所以,写作时要把“田野”的特征,作用,以及包含的劳动人民的情感融汇进去,可以写在田野里的某些场景,或者是各种庄稼的五彩斑斓,蒸蒸日上,亦或者是面对广袤的田野,联想到的我们生活的来之不易,背后有多少劳动人民的付出,要懂得珍惜;二是“我们”,用第一人称做定语,便于使我们成为抒情主人公,充分表达我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写作空间会很自由,要让“田野”变成我们的抒情对象。

同时,注意运用抒情性的语言,情感真挚而饱满,可以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7.(2022·北京高一统考期中)农民们送给袁隆平“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请你针对这样的称呼,发挥想象,描写他在稻田进行研究的情景。

要求:体现袁隆平院士朴实的气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他正蹲在泥泞的稻田里,眼前是一片金黄色的稻海,他一只手拿着几株未成熟的稻子,另一只手的食指和大拇指不停碾着手中的稻穗,眼睛盯着手中的稻穗,深情凝重,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旁边的学生突然凑近这位泥腿子专家说了些什么,只见他点头又摇头,碾着稻穗的手伸向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另一只手上的稻子随着他的话语一荡一荡的,似乎也在认真听讲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种描写场景式微写作,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

“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是对袁隆平院士的亲切的称呼,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待杂交水稻的态度,亲自带头下田入水,撸起袖子、挽上裤边,在水田里搞科研试验田;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亲近与尊重。

写作时要针对这一称呼展开想象与描写,场景应该在稻田,镜头应该聚焦他对水稻的研究,体现袁隆平院士朴实的气质。

注意抓住细节表现人物形象,如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手法,语言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表现力。

8.(2022·北京高一校考期中)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字左右。

一家著名影视公司计划重拍《老人与海》的经典名著。

①假如你是一名演员,导演要求你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抒发你对名著中某一角色的感情,体现这一角色对你的意义,借此来争取这一角色。

要求:情感真挚,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

150字左右。

②假如你是一名导演,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给整部电影“画龙点睛”,你会怎样设计?
要求:描绘镜头画面并简述其立意。

设计要能体现原著内涵。

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①桑提亚哥是我心目中的硬汉形象。

当困难来临时,他毫不畏惧——与鲨鱼搏斗;当失败降临时,他漠然视之——保持乐观。

没有什么可以击垮他,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海洋上的愚公,手提鱼叉的斗士,灾难与坎坷磨炼了他的性格,坚韧和执着造就了他的不屈。

桑提亚哥,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勇敢,用行动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

②茫茫大草原,低矮的草丛,西方的天际线慢慢浮现出一头身形矫健、鬃毛浓密、眼神不怒自威、处处透露出王者气质的霸气非洲雄狮。

它迎着初升的太阳,向东方走去,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扑扇着翅膀伴着它稳健的步伐一路低飞。

一位年轻的身心疲惫而有着自然之子精神的非洲原住民,远远地注视这狮子,眼神坚毅,没有一丝波澜;
广袤的草原上,狮子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立意:狮子在这里是象征永不放弃的精神,也是胜利的象征;年轻人是老人的化身,是对老人超人精神的赞扬和凸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即兴演讲稿微写作题。

①首先对“桑提亚哥”人物形象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才能写好这段即兴演讲词。

桑提亚哥,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他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顽强的拼搏精神,永不屈服的“硬汉”气质。

与鲨鱼的
搏斗是“桑提亚哥”生命最壮美、最果敢、最有战斗意念的过程。

写作的时候,要体现人物的上述性格精神,并表明“我”喜欢,也就是要赞美、讴歌,多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直接抒情的语句,人称方面宜采用第三人称。

注意“即兴演讲稿”的要求:立意正确、语言简洁有逻辑,尽量用短句子等。

这是一道描写类微写作题。

②首先,我们要对名著的主旨有深刻的把握,《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人可以被打败,但是无法被战胜,片尾镜头可以是大草原上一只雄狮(不屈的精神象征),非洲原住民(老人的化身)等意象,展现自然超然的魅力和人不屈的精神象征,意境悠远、苍茫,意味深刻,富含哲学思考的深意。

题型很灵活,设置了规定情境“著名影视公司计划重拍《老人与海》”,要求学生在具体场景中结合作品设计镜头,应选择场景感强的内容来拍摄,作为结尾应做出符合主题的设想,不能有违原著的内容,同时有自己的合理想象。

要言之成理,见解深刻。

9.(2022·北京高一统考期中)苏轼曾写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你对这句诗提到的读书方法是否认同,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150字左右。

【答案】这经典的两句诗,历来被看作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途径。

这里面实际包含着两种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一种是熟读,一种是深思。

熟读,就是反复阅读。

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还必须与深思结合起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认真思考,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认真思考才能真正的在书本中学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次微写作属于议论类微写作。

该题要求写出对于读书方法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答时首先要明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经典书籍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然后明确“对这句诗提到的读书方法是否认同”,一般情况下,对于流传下来的古人的观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我们应该予以认同。

最后要阐明观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可以重点写“熟读”的作用,苏轼告诫我们:对经典著作应当“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久而久之,烂熟于心,自然能够融会贯通。

也可以写“深思”的作用,韩愈在《劝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读出书中的妙处,就如吃饭时只顾狼吞虎咽一样,虽然填饱了肚子,却不知其中滋味,我们不要机械地照搬书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当然也可以两者兼顾。

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简洁,表意清楚明白,思路清晰,
条理分明,字数在150字左右。

10.(2022·北京高一统考期中)广西考生唐尚珺从2009年到2022年总共参加了14次高考,一开始是因为考得不好,后来成绩提高,曾先后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录取。

但是考得好了,就觉得还有希望,再复读还能考得更好,甚至考上清华,所以他一直不为所动。

2022年高考,他被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录取,但他觉得专业不合适,依旧选择复读,已经33岁的他将在2023年冲刺自己的第15次高考。

对这段文字,你有何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不超过150字。

【答案】我赞成唐尚珺反复复读。

唐尚珺虽然一直没有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学,但他愈挫愈勇,是一个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勇土,勇气可嘉。

他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告诉大家既然定下目标就要不断坚持,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总有一天会收获理想的结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议论类微写作。

本题要求学生对唐尚珺的复读行为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考生谈对此事件的看法,但又不能只限于就事论事,应该在评价的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们可以赞成或不赞成。

从赞成的角度来看,唐尚珺之所以反复复读,是因为他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从这个角度可以谈做事要懂得坚持,义无反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唐尚珺虽然一直没有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学,但他愈挫愈勇,是一个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勇土,勇气可嘉。

追梦的意义,就是全力以赴、不问收获、辛勤耕耘、痴心不改的崎岖过程,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勇烈气概。

唐尚珺也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告诉大家既然定下目标就要不断坚持,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总有一天会收获理想的结果。

从不赞成的角度来看,梦想之所以是梦想,正是因为其变幻莫测、美好遥远。

上别的大学其实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完全可以放弃复读,去一所别的大学,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一条路走到黑,他过于执著,不懂得变通。

唐尚珺只顾自己的梦想,不顾及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不顾及对其他人的影响,所以可以批评唐尚珺复读,认为他过于自私,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