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科普阅读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资料1)融雪剂按组成分为有机融雪剂和无机融雪剂。

有机融雪剂的主要成分为醋酸钾,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无机融雪剂以氯化钠、氯化钙等为主要成分,其融雪原理与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食盐水的凝固点有关(见下表)。

(资料2)钛(Ti )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

它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酸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广泛用于航空工业;它无毒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理想的医用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金属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

在稀有气体和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和镁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备金属钛。

依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飞机场使用融雪剂,应选择融雪剂的类别是___________。

(2)从无机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得出:100g 溶剂中,溶质质量和凝固点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3)钛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即可)。

(4)金属钛着火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融雪剂 溶质的质量越大,溶液的凝固点越低 高强度、低密度 不能 TiCl 4+2Mg
=稀有气体高温2MgCl 2+Ti
【解析】
(1)有题意可知,若飞机场使用融雪剂,应选择融雪剂的类型是有机融雪剂;(2)由无机融雪剂组成与凝固点的关系,从无机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得出:100g 溶剂中,溶质质量和凝固点的关系是溶质的质量越大,溶液的凝固点越低;(3)钛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原因是高强度、低密度等;(4)由于金属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所以,金属钛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5)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是:
TiCl 4+2Mg =稀有气体高温2MgCl 2+Ti 。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
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_____。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请列举有力的证据取论证褒贬两方面的观点。

要求:①表达完整,因果关系清晰明确②一个角度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分别控制在30字内。

有益处:_____;
有害处:_____。

【答案】AD C6H12O6 +6O2酶
6CO2+6H2O CO2+H2O=H2CO3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
【详解】
(1)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
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

故答案:AD
(2)①生物体内的葡萄糖(C6H l2O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6H12O6 +6O2酶
6CO2+6H2O。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观点一: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观点二:二氧化碳既有“利”也有“弊”;观点三:二氧化碳的“弊”大于“利”
论据①:有益处:
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
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
论据②:弊:
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
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3.智轨电车在哈尔滨市成功的通过低温性能测试,未来智轨电车将会落户我市。

智轨电车其实无轨(不需铺设钢轨),即便在城市公共道路上运行,智轨电车也是一路畅通,不受干扰(安装相关设备会给红绿灯指令,以保障电车一路“绿灯”)。

胶轮、自动导向、锂电池供电是智轨电车的标签 ,智轨电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运送能力强、低碳环保及快速等特点,可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方便市民出行。

(1)智轨电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用“→”表示转化)_______________;
(2)智轨电车的胶轮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 耐高温、高弹性
B 透气性好、耐磨
C 密度小、熔点低
(3)传统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可利用氨气在400℃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和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液体,反应的方程式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前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____________;汽车尾气中还含有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等物质,对空气造成污染。

【答案】化学能→电能→机械能A4NH3+6NO 5N2+6H2O-3、+2CO烟尘或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解析】
【详解】
(1)智轨电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全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2)轨电车的胶轮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耐高温、高弹性;
(3)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4NH3+6NO 5N2+6H2O;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N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汽车尾气中还含有CO、烟尘或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茶”知多少
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

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苏轼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饮茶不但可以提神,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这些功效来源于茶叶中含有的600多种化学成分。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

茶树适宜生长在pH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

大叶种含的茶多酚较小叶种多。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

通常而言,在500米海拔以上,相对低海拔所产的茶比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

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含量。

茶汤越浓、刺激性越强、收敛性越明显、越苦涩、回甘越好就说明茶汤中含的茶多酚浓度越大。

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

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下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茶虽有多种保健功效,但有些人是不宜饮茶的。

如:缺铁性贫血的人;溃疡病患者;发热病人;经常失眠的人在睡前不宜饮茶;儿童不宜饮浓茶;高血压病人不宜多饮茶。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_____。

(2)茶树适宜生长在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

(4)洗茶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茶多酚
B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
C分析上图得到的结论是:泡茶时水温越高,时间越长,茶多酚溶解越多
D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
【答案】咖啡碱酸性过滤减少茶多酚流失 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所以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咖啡碱;
(2)pH 4.5~6.5的土壤属于酸性;
(3)茶杯内的纱网能滤去茶叶,和过滤器除去水中泥沙原理是一样的;
(4)洗茶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减少茶多酚流失;(5)A、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故正确;
B、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

所以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故正确;
C、分析上图得到的结论是:泡茶时水温越高,时间越长,茶多酚溶解越多,故正确;
D、由图中的信息知,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
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故正确。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原料中还可加入少量硫酸锌改变皮蛋的品质。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荼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凉拌松花蛋,由于松花蛋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但专家提醒松花蛋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_________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

A.油辣子 B.食盐 C.酱油 D.醋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了强碱NaOH和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
_____________。

(3)原料中的少量硫酸锌可为人体补充了锌这种_________元素(选填“常量”、“微量”)。

(4)制作松花蛋的鸡蛋、鸭蛋富含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5)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有关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依然可以放心食用
【答案】D草木灰微量A BC
【解析】
松花蛋的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原料中还可加入少量硫酸锌改变皮蛋的品质。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醋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醋可以与纯碱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D。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了强碱NaOH和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草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3)原料中的少量硫酸锌可为人体补充了锌这种微量元素,锌是人体所必须
的微粒元素。

(4)制作松花蛋的鸡蛋、鸭蛋富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故选A。

(5) A、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无关,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荼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故A错误;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故B正确;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故C正确;
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不可以再食用,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故D错误。

点睛∶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松花蛋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

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

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

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

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

(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

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
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

(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

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答案】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ABD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合理即可)BC
【解析】
(1)由题可知,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

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故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
(2)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不是化石燃料,故选ABD;
(3)由图可知,在1900~1910年段,图一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但是在图二中该年段的温度却在降低,故选A;
(4)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绿色出行,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5)A、二氧化碳气体有有利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等,但也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平衡的话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故正确;C、人类大面积的推行工业,难免会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正确;D、大自然的自我修复的能力有一点的限度,过多产生二氧化碳,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就会出现温室效应,错误。

故选BC。

7.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

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

学名是乙醇,化学式为C2H6O。

凝固点-117.3℃。

沸点78.2℃。

能与水、甲醇、乙醚和氯仿等以任何比例混溶。

有吸湿性。

与水能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点78.15℃。

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爆炸极限浓度3.5-18.0%(W)。

酒精体积比浓度在70%时,对于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也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

处于临界状态时的乙醇,有极强烈的溶解能力,可实现超临界淬取。

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酒精还常用于制酒工业。

但成年人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酒精的危害更为敏感,需要谨慎喝酒。

(1)酒精____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2)酒精具有____________性,所以可以燃烧,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70%酒精的用途。

(至少写1点)
(4)成年人长期酗酒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1点)
【答案】(1)易
(2)可燃 C2H6O + 3O22CO2↑ + 3H2O
(3)对于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4)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等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能和水互溶,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70%酒精的用途杀菌,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成年人长期酗酒的危害是可引起多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8.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

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

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 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 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沽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上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_________(写出1 点即可)。

【答案】塑料(或橡胶) D CH4+2O2点燃
CO2+2H2O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氢气贮存
困难(或制取成本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塑料制品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2)A、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水分子间距离可能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
CO2+2H2O;据图
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大量应用氢能源是没找到合适、廉价的制氢方法及合理、安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
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

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

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 3,遇热时NaHCO 3会分解生成Na 2CO 3并放出CO 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
【答案】干粉灭火弹 ABC 3
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拉发式 禁止火种(严
禁烟火)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
(2)A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故选项正确;
B 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故选项正确;
C 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故选项正确;
D 超细干粉灭火剂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选项错误;
故选ABC 。

(3)碳酸氢钠遇热会分解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