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按照现代教学论的理念,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可以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括的部分。
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地深化,还能多方调动学生建设新的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三、开导学生提问及总结
学生自行提问及总结可使其自身形成良好的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
其一,能为以后知识的应用及积累提供良好的可用的经验;其二,可吸取教训并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具体做法为一方面可自我提问,另一方面可自我总结。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可以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每当问题被告一段落地解决以后,老师还需要指引学生从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去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以期形成新的思维定律。
言而总之,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更加重要意义及崭新的内涵,当然,其核心将更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大学承担着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是大学的最根本的使命[1]。
大学本科生都要求通过CET-4,否则就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确实是目前通行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一项学位授予政策[2]。
英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大学生们必须掌握的。
因此,研究“90后”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择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调查对象,红山学院在民办高校中有一定的享誉度,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
该院2011级共招生1858名学生,以经管类专业为主。
我们选定2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12月及2012年6月共2次英语四级通过率为研究点,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71.7%,男生占总人数的28.3%。
二、大一新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的240名学生当中,通过2011年12月的CET-4考试的人数为171人,通过2012年6月的人数为24人,累计通过195人。
1.性别差异。
在两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第一次通过CET-4的女生有132人,通过率为76.74%;男生有39人,通过率为57.35%。
两次累计通过CET-4女生总人数为150人,累计通过率为87.21%;两次累计通过CET-4的男生总人数为45人,累计通过率为66.18%。
一般来说,男生和女生的智力发展大体相当,统计检验表明男女生在CET-4的通过率上存在差异。
女生的CET-4通过率明显高于男生,主要还是女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要强于男生,学习上较用功踏实,而男生上大学之后对学习不够重视,把精力都放在其他地方。
2.生源地差异。
该校招生以江苏籍学生为主,另招安徽籍、河北籍、江西籍、辽宁籍、山东籍、天津籍、浙江籍学生。
通过统计检验,生源地存在差异,南方地区学生的CET-4通过率高。
其中江苏籍学生的CET-4通过率达到了87.50%;江西籍学生的CET-4通过率达到了8
3.33%;安徽籍的学生达到了80%;浙江籍的考生也达到了66.67%。
北方地区的学生CET-4通过率普遍偏低。
山东籍CET-4通过率为22.22%,天津籍CET-4通过率为20%,辽宁籍的学生CET-4通过率为0.00%。
通过与学生交流,我们了解到一些影响通过率的原因:南方地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高,特别是听力抓得紧,所以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学生的CET-4通过率就高;北方地区对英语重视程度低,特别是辽宁籍考生,高考不考听力,平时对听力不作要求,导致进入大学后英语四级零通过率。
其中河北学生虽然是北方地区的学生,但是由于我校在河北省招生的要求高,分数线高于本二录取分数线录取进校的,所以河北学生的总体素质较高,导致在北方学生中比较突出,CET-4通过率也较高,达到了85.71%。
由此可见,在生源地上还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3.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差异。
在对应届生和往届生的比较中发现,应届生的累计CET-4通过率为82.38%;往届生的累计CET-4通过率为76.60%。
应届生的CET-4通过率比往届生的CET-4通过率高5.78%。
也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往届生可能由于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压力相对大,自信心不强,临场考试发挥不是很好,同时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所以造成往届生的CET-4通过率比应届生低。
4.文理科的差异。
由于该校是文理生皆招,所以文理科的差异对于大学生CET-4通过率的影响也有必要讨论一下,理工科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72.83%,文史类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86.49%,比理工科学生的CET-4通过率高13.66%。
通过统计检验,文理科也存在显著差异。
英语偏文,一般英语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文史,因此,文史类学生英语成绩要好于理工类学生的英语成绩,CET-4通过率也较高。
5.英语基础差异。
江苏省以80分(总分为120分),其他省份100分(总分为150分)为标准,江苏省低于80分,非江苏省低于100分为标准下;江苏省高于80分,非江苏省高于100分为标准上。
统计发现存在显著差异。
江苏籍标准下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47.06%,非江苏籍标准下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34.78%;江苏籍标准上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91.62%,非江苏籍标准上学生的CET-4通过率为
大学新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影响因素分析
蒋云芳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镇江212413)
摘要:对大一新生英语四级成绩的分析发现,新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生源地差异、应届生和往届生差异、文理科差异、英语基础差异。
影响新生四级通过率的主要原因是个人认知、个人兴趣、学习基础和学校环境影响。
应从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和提供相应的学校支持来帮助改善大学生的英语四级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四级;通过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28-02【教师观点】
. All Rights Reserved.
78.79%。
从中可以看出,高考英语成绩差,CET-4通过率就低;高考英语成绩好,CET-4通过率就高。
江苏籍的又比非江苏籍的学生的CET-4通过率要高。
三、结论及建议
1.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理念的教育,提升对大学的认识。
一些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学习一门应用技术,将来能找个和会计相关的工作就行了,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以上岗工作,学习英语没什么用处,认为四级考试没有意义。
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理念的教育,让他们对英语四级有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英语四级考试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了大学生未来升学、就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打好良好的基础,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英语是有用的,只有拥有了英语能力,将来才能更全面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英语无用论。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心态。
对于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差的问题,应多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英语底子差的大学生,应该多给与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配备心理咨询师,定期地对这
部分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让他们正确地看待英语学习,树立良好的心态。
3.学校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民办本科的大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更需要受到关怀和帮助。
我们可以加强在早晚自习中对于英语的学习,可以适当地规定一部分时间用来做专项训练。
同时通过班会或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进行经验的传授。
学校也可以适当地引进优质的辅导班或针对英语成绩差的同学进行小班教学。
学校也可以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比如组织英语竞赛,组织英语活动周,组织优秀校友谈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迫切性。
同时由于大学以自我学习为主和高中的填鸭式学习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通过学校的各项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重视英语学习,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喻劲猛.昆明理工大学:四级与学位挂钩惹官司[DB/OL].(2012-11-06).http:///20040804/3111809.shtml.
近十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迈入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阶段。
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和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起源于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迅速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指导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前沿。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概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又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是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职业教育学者FelixRauner 教授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职业课程教学模式。
该方法是基于对现在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以期实现教育与工作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具备以下特征:课程设计必须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体现职业特有的知识与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步骤如下: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设计。
通过对某个职业分析确认其工作过程,对该典型工作过程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再从职业行动领域推导出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进行设计,完成课程教学计划,细化学习情境设计,并最终确立课程教学大纲。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设计上强调打破传统的知识型、要素型课程体系,创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工作过程,构建职业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1.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是基于空中乘务员岗位分析和其客舱服务工作流程展开的。
整体设计利用客舱服务流程中的必要理论知识构建其宏观框架,用实践技能操作和知识充实相应的具体的工作任务,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主。
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学习情境中每一项任务的实施,将英语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机融合,围绕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注重客舱服务、机组资源管理、英语知识、客舱服务沟通技巧、航空医学等课程在内的各类综合知识的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整体设计。
《乘务英语》课程整体设计涵盖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条件、教学效果评估等多项设计内容。
《乘务英语》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乘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典型,内容上融合民航乘务知识和英语知识为一体,为从事空中乘务员岗位工作的学生提供语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支持。
它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学习民航乘务知识,了解民航运营情况,获取交际口语会话能力,以便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为乘客提供各项高质量的服务。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在行业和
基于工作过程的《乘务英语》课程设计分析
吕娜,黄华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文章以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乘务英语》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进行探索,期待更有效地开展工学结合高职课程教学。
关键词:工作过程;乘务英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29-02
【教师观点】.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