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菌毒素去除法

合集下载

饲料原料脱毒有方法

饲料原料脱毒有方法

饲料原料脱毒有方法轻度污染的饲料原料经脱毒处理后可使毒素含量符合卫生标准。

黄曲霉的主要的脱毒方法有除去法与灭活法。

除去法主要是采取挑选霉粒、加工去毒,可水洗,可浸泡,也可用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沸石、硅藻土或甘露寡糖来吸附。

经脱毒处理后的日粮中黄曲霉毒素不超过每千克50毫克就可作为猪饲料。

灭活法常用的有三种。

一是加热处理法:黄曲霉毒素虽然对热稳定,但在高温下也能部分分解。

二是碱炼法:原理是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内酯环使之失去毒性,花生、玉米均可用此法。

三是石灰溶液和盐类去毒法:首先用石灰乳水、纯碱水或草木灰水浸泡受黄曲霉污染的玉米2小时-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两小时后烘干,去毒效果可达60%-90%。

防治饲料黄曲霉,首先要加强原料的采购管理。

原料采购是饲料企业产品质量优劣的第一关,因此,采购管理至关重要。

采购人员应严格按国际标准及企业标准来采购原料,对于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原料一律不能收购,切勿低价收购不合格原料,以次充好。

采购人员要对原料的营养指标、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的验收,特别是原料的水分含量问题。

玉米是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成品料的水分含量。

南方地区梅雨季节时,一般原料的水分含量应低于12.5%,玉米、高粱、稻谷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以下。

此外,还需强化饲料原料的储存保管。

如果仓库漏水、阴暗、潮湿、老鼠出没就很容易促使黄曲霉生长,因而影响产品质量。

在原料贮存中,一定要注意空气、湿度、温度等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要及时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

厂方可通过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封闭隔氧储存、气调储存、低温通风储存及辐射法来储存原料。

例如,把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装满并扎紧袋口可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也可以添加防霉剂。

霉菌毒素污染饲料脱毒处理的三种方法

霉菌毒素污染饲料脱毒处理的三种方法

霉菌毒素污染饲料脱毒处理的三种方法1物理去毒法(1)筛选霉粒法:因霉菌毒素在粮食有毒中所散布很不平均,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皱皮、变色及虫蛀等粮粒中会及饼块中,因而家庭或小范围生产可将这些块粒剔除。

比重赤霉病麦粒比健康麦粒总量小,可用妥当的风力强度将病麦粒吹掉;也可用非常大一定比重的泥水需要进行浮选,去除泥水上沉没的病粒。

通过这样的风选和水选,给养中同中的含毒量可以大大降低。

(2)碾轧加工法:个别实用于受环境污染的大米、玉米。

因受污染的大米中,毒素在米糠里的含量最高;玉米中的毒素有54%一72%集中在谷皮及胚部,如碾去谷皮和胚部则可去掉大局部细菌。

如将玉米先经水浸泡,再碾轧去毒效果更好。

海内有的地域将玉米碾成3一4mm 碎粒,加3一4倍清水漂洗,因霉坏部分部分的谷皮和胚部太重,可上浮并随水倾去。

用此种方反复3一4次,毒素含量将大为降低(留神预防环境污染)。

赤霉病麦先经筛选碾霉一部分病麦再经去除去掉皮层及胚部,也可以去除大部门化学物质。

(3)紫外线照射、高温高压处理及盐炒法等也可降解部分黄曲霉毒素。

例如含黄曲霉毒素B的花生油,可用500W的紫外灯照耀40min,含毒500ug/kg的花生油可降至5ug/kg。

植物油就可采用白陶土或活性炭等物理吸附急著去毒法。

2化学去毒法(1)氨处理脱毒法:发霉的食粮、饲料可采用此法。

在饲料(以玉米为例)中参加浓度为21.3%的氢氧化铵,其重量为饲料的1.5,再加水至饲料分量的12%-17.5%,充足拌匀,装入完好的塑料袋或周密的垃圾箱容器中,密闭,于温度25℃左右下过夜。

然后将饲料倒出摊晾,再晾晒15d,除去氨味,即可加工饲用。

(2)化学药剂处理:含毒玉米可采取石灰乳石灰、纯碱水或草木灰水整粒浸泡2一3h,而后用净水冲刷至濒临中性,两小时后烘干,去毒后果可达60一90%。

赤霉病麦中的毒素DON,可用5%石灰水清液浸泡三次,每次24h,病原体含量大大降低,经喂猪实验确认去毒效果明显。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及其脱毒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张军民)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全世界极为关注。

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有几种方法一直被用来对收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进行脱毒或灭活处理,但是其作用极不稳定,或者不实用。

一、霉菌对饲料的危害自从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世界开始注重对毒素中毒的彻底调查。

已知有300多种真菌产生毒素,但除几种毒素外,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毒素所知甚少。

已知的重要的毒素有: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桔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这些有霉菌分布各异,都已从范围广泛的各种谷物及混合饲料中分离。

真菌生长: 曲霉属菌属曲霉科,大多数真菌污染事件都发生在操作不当的收获、运输、饲料原料和混合饲料储藏过程中。

饲料水分含量12%或以上,相对湿度80~90%和温度在10~42℃都足以使真菌生长。

而霉菌对饲料造成严重的危害。

微生物活动是导致贮藏饲料霉变的主要原因,微生物个体极小,在其未大量繁殖前,常不易被发现。

当发现霉变颜色时,说明微生物繁殖已处于旺盛阶段,饲料品质已受到严重破坏。

1、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损失。

据研究,导致饲料霉变的孢霉菌,属一种腐生微生物。

该微生物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而且常可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

因此,凡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并散发一股难闻的霉味。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被真菌污染的各类谷物、油料种子和饲料,约占其总量的10%左右。

可见,霉菌是影响全世界农业、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必须预以高度重视。

2、引起发热,使贮料发生质变。

霉菌在消耗饲料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释放出热量。

料温升高的结果,使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

首先使蛋白质发生质变,出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纯蛋白减少、氨态氮增加、蛋白质利用率和氨基酸含量下降。

3、产生毒素污染饲料。

在本文中重点强调霉菌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及其可能的脱毒方法。

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

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

DB41/T 2617—2024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的术语和定义、饲料霉变控制、霉变判定、霉菌毒素脱毒、效果评价及档案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饲料霉变控制及脱毒。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 13092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GB/T 14699.1饲料采样GB/T 1882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 20195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 30956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0957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970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测定NY/T 207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饲料霉变因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或收获、贮存、加工、运输等过程不当,致使饲料出现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

判定标准按照GB 13078执行。

3.2饲料脱毒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学方法,去除或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以消除或降低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

3.3饲料原料粮食作物或其副产物等能够用于饲料加工生产的原料。

3.4饲料防霉剂DB41/T 2617—2024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

防霉剂品种参照《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饲料的防霉脱毒方法

饲料的防霉脱毒方法

饲料的防霉脱毒方法
从理论上讲对饲料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有多种,但在生产中真正能完全除尽霉菌毒素而又较实用的方法很难找到。

(1) 物理脱毒。

剔除发霉或破损的籽粒,脱去含毒素较多的籽粒外皮或胚芽,或用清水淘洗,或通目晒、辐射、加热等方法以减少毒素含量或毒性。

其中的某些方法可杀死部分霉菌,但对霉菌所产生的毒素难以消除。

还可用吸附剂吸附霉菌毒素物质以减少毒素在动物肠道的吸收,但吸附剂并不能吸附各种不同的毒素,而且往往同时还吸附一些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

(2)化学脱毒。

某些霉菌毒素可被部分的化学药物破坏降解,如通常用碱水洗涤发霉的籽粒,用氨水可降解一部分黄曲霉毒素等,但不同的化学物质往往只对某种毒素有效而对其它毒素不能降解。

用化学方法脱毒会有化学物质在饲料中有高残留的问题,从而又产生了新的有毒有害作用。

(3)生物脱毒。

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此类方法同样仅对某种毒素有一定作用,而且酶不耐热,在饲料加工过程容易失活,而微生物发酵法的作用缓慢。

使用生物脱毒法成本较高且效果不稳定,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尚难推广应用。

(4)其它脱毒法。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减轻毒素的危害也有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减轻霉菌毒素的有害作用,它们对毒素没有特异性。

霉变饲料的脱毒的方法集合

霉变饲料的脱毒的方法集合

霉变饲料的脱毒的方法集合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应该废弃。

对于轻度污染的饲料,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1分离与混合法脱毒降低或消除霉菌污染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被霉菌污染的籽实分离出来。

另一种办法是将已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用未污染饲料混合稀释。

用上述方法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当污染较普遍时,此种方法收效甚微。

2利用饲料吸附剂脱毒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

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

Jindal等(1994)研究发现:在含有500μg/kg黄曲霉毒素B1的鸡饲料中添加 200mg/kg的活性炭,对于减少毒素的有害影响颇为有效。

此外,国外大量报道,添加水合铝硅酸钠钙(HSCAS)可显著减轻霉菌毒素的有害影响,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3利用蛋氨酸脱毒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此净化的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生长和其他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4酵母菌细胞壁制剂脱毒利用酵母菌细胞壁特有的吸咐能力来稀释某些霉菌毒素,一般常用酵母菌为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种1026(Yea-Sacc)。

实验室测定结果显示。

在悬滴反应中有90%以上的黄曲霉素素结合在酵母菌细胞壁上。

利用由酵母菌细胞壁提炼而成的配制有机吸附剂,可能会在控制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从酵母细胞壁提取酯化葡甘露聚糖物质(Esterified glucomannans)是一种较好的霉菌毒素结合剂。

它较活性炭或水合铝硅酸钠钙(HSCAS)对霉菌毒素有更强的专一亲和性,所以对矿物质代谢的干扰作用不显著。

Diaz等(1999)在奶牛的精料混合料中添加 500g/t的酯化葡甘露聚精物质可以使牛奶中的黄曲需毒素水平下降。

5 酶制剂的应用采用酶制剂来分解霉菌毒素是一项新的技术。

霉菌毒素的解决方法

霉菌毒素的解决方法

霉菌毒素的解决方法
使用霉速清,抑制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生长;使用霉速清,减少肠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

、提高饲料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特别是VC、蛋氨酸等,以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

1、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使用抗休克药物和抗水肿药物,减少减轻脏器组织水肿,减少死亡率。

四、霉菌毒素的解决方案:
饲料厂或养殖场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本品:
1、干燥气候条件下,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千克进行预防。

2、多雨、潮湿气候或饲料水分含量高于14%时,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2千克进行预防。

3、长期贮存或怀疑霉菌毒素污染时,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4千克。

4、饲料发生轻中度霉变时,每吨饲料应添加本品2-4千克。

特别提示:1、建议母猪、种公猪、保育猪全程使用。

2、发霉变质严重的玉米或饲料要完全废弃,禁止饲喂。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的严重问题。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分泌的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对动物、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一旦饲料中出现霉菌毒素的污染,将会对畜牧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高度重视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饲料中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霉菌污染。

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素、玉米毒麦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霉菌毒素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很难被去除,因此容易造成饲料的污染。

而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动物的影响也非常严重,会导致畜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疾病发生率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品质安全。

为了有效防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储存在选购饲料原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避免购买受污染的饲料原料。

在储存饲料原料时,要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发霉,定期清理仓库,防止霉菌滋生。

2. 饲料加工工艺的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避免因加工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饲料污染。

对于易受污染的饲料原料,应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避免霉菌毒素的扩散和传播。

3. 饲料质量监控和检测对于生产的饲料产品,应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制度,定期进行饲料样品的检测分析,确保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4.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清除和去除针对潜在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清除和去除措施,例如采用化学防霉剂、热处理、光照等方法,有效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发霉饲料的常用脱毒法

发霉饲料的常用脱毒法

发霉饲料的常用脱毒法
为了减少损失,对霉变的不太严重的饲料可进行脱毒处理后再进行饲喂,常用的脱毒方法有:
⑴水洗法去毒:将发霉的饲料放入缸中,加清水适量,泡浸饲料,并用木棒充分搅拌,如此清洗5-6次后,便可用来饲喂家禽。

⑵蒸煮去毒法:将发霉饲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分钟或蒸煮1小时,然后用清水清洗几次,去掉水分即可去毒饲用。

⑶氨气去毒法:将发霉饲料的含水量调至15%-20%装入缸中,通入氨气,然后密封12-15天,再将其晒干,使之含氨量减少后即可使用。

⑷蔗糖去毒法:将发霉饲料浸没于1%的蔗糖液中10-14小时,然后滤去浸泡液,用清水冲洗,再晒干,可去毒。

⑸发酵中和去毒法:和清水湿润,拌匀,含水量达50%-60%,将其堆成堆,自然发酵24小时,然后加草木灰2%拌匀,中和2小时后,装于袋中,用水冲洗,滤去草木灰水,倒出后加糠麸1倍,在室温下发酵7小时,去毒效果可达90%以上。

饲料中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饲料中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饲料中霉菌毒素脱毒方法一、物理法1.1高温灭菌法1.2吸附法1.2.1有机吸附剂(酵母细胞中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葡甘露聚糖1.2.2无机吸附剂 如活性炭、膨润土、凹凸棒石、蒙脱石)1.3水洗法1.4剔除法1.5辐射法二、化学法2.1腐殖酸钠 有机弱酸盐,从风化煤、褐煤、泥碳当中提取,由于含有羟基、酚羟基和羧基等较多活性基团,因此有较强的吸附、交换、络合、螯合能力。

)2.2臭氧 臭氧用于脱毒,由于其绿色、环保、安全的优点受到广泛的青睐。

由于其强氧化性可以较好的氧化霉菌毒素,并产生无毒性的氧化产物。

但可能会使粮食或饲料的品质受到影响。

)2.3氨水 铵盐或氨气也可使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有效降解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三、生物法3.1微生物吸附微生物吸附作用是指微生物本身利用细胞壁的某种成分或结构吸附霉菌毒素,主要是通过形成菌体-毒素复合体来发挥作用。

细菌中的乳酸菌、真菌中的酵母菌等益生菌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应用。

其优点是,特异性强,高效环保,避免二次污染。

3.1.1细菌吸附在细菌吸附脱毒的研究中,乳酸菌是研究最多的一个,其脱毒机理主要是通过细胞壁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为主要成分的肽聚糖对AFB1进行物理吸附,这类微生物因可用作食品发酵添加剂而被广泛应用。

如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B5、GG,干酪乳杆菌属李糖乳杆菌GG对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的吸附率50%左右。

3.1.2真菌吸附酵母吸附机理为其细胞壁中含有甘露聚糖、葡聚糖、几丁酯等特殊成分,能够对毒素产生吸附作用,吸附脱毒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由于吸附大多是以非共价的方式结合,因此特异性不强,二是吸附过程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三是吸附后形成的菌体-毒素复合物很难被机体吸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毒性。

3.2微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指微生物利用代谢产物或分泌的蛋白酶破坏毒素分子的毒性结构,并产生无毒无害的降解产物,其降解机制主要是破坏霉菌毒素的毒性结构位点。

发霉饲料去毒18种方法

发霉饲料去毒18种方法
1 确定品种 . 2 选 择 品种 要 根
有 育 种 技 术 条 件 ,买 配 套 系祖
代 或 父母 代 猪 更 省 心 ,而 且产
猪 场 引种 , 一般 引 种头 数要 比最 大母 猪 容 量 多 1% ,因 为种 猪 5
在 生 产 过程 中 由于 各种 原 因会 造 成 淘汰 , 不 多 引种 1 % , 如 5 会 造 成 产 房 等 设施 不 能 满 负荷 生
利用 乳酸 菌进 行发 酵 , 在酶
光 下晒 干 ,然后 进行 通风 抖松 ,
以 除去霉 菌 的芽胞 , 其 变得 无 使
霉 毒 素 的结 构 ,达 到 去毒 的 目
的。
的催 化 作 用 下 ,使 黄 曲霉 毒 素 B 转 变 为毒 性 较 小 的黄 曲霉 毒 。
素 B 。用这 种 方法 处理 饲 料 , 不
害而 达到 无毒 的 目的 。
1 脱 胚 去 毒 法 4
1 V 去毒法 6
V 可 阻 断 黄 曲霉 毒 素 B ,
的环 氧化作 用 , 而阻 止其 氧化 从
仅 可 以 降低 饲 料 中酶 菌 毒 素 的 毒 性 , 可 增 加 饲 料 营养 ( 体 还 菌
蛋 白 )改 善适 口性 。 ,
后 应 与其他 饲 料混 合使 用 , 禁止
作 为主要 饲料 毒 素 吸 附剂 可 有 效 去 除霉 变饲 料 中的毒素 。 它是
四 川 牧兽医 ・0 4 ・ 2 1 ・ 期 总第 2 6期 1 4
变 的饲 料 ,因处理 成 本过 高 , 还
是 全部 废弃 为好 。 ■
收稿 日期 :01 — 3 2 2 10 —0

对 于饼 粕 类原 料 , 1 0。 在 5 【 = 的 温 度 下 焙烤 3 a n或 用微 波 0r i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危害及脱毒技术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危害及脱毒技术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危害及脱毒技术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

目前已知能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有150余种,据估计,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高温潮湿,饲料霉变现象非常普遍,饲料在加工、贮运过程中极易受霉菌污染,甚至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期间可能已受霉菌污染。

霉菌可以在饲料原料或饲料中生长,产生的毒素可引起畜禽生产力下降、繁殖机能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同时,霉菌毒素还可在畜禽产品中残留,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因此,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霉菌毒素的产生影响霉菌产毒的因素主要有饲料的种类、水分及贮存环境等。

一般来说,粮谷中以曲霉和青霉最常见,黄曲霉及其毒素在玉米和花生饼中检出率最高,小麦、玉米和各种秸秆中主要是镰刀菌及其毒素的污染,而青霉及其毒素主要在大米中出现。

一般的饲料原料安全水分含量为:谷实类水分含量不超过14%;大豆、饼粕类小于12%;玉米、麦类等水分含量小于16%,否则极易引起霉菌繁殖产毒。

通常来讲,不同的环境湿度条件下,霉菌的增殖情况不同。

按照霉菌对环境湿度的要求可分为3类:相对湿度小于80%为干生性霉菌;80%~90%为中生性霉菌;90%以上为湿生性霉菌,曲霉、青霉和镰刀菌属都为中生性霉菌。

2 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饲料原料的污染情况陈必芳等(1996)通过对饲料霉变情况研究,指出配合饲料霉菌污染率为100%,饲料原料为99%。

王若军等对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采样调查,发现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普遍存在,且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检出率均在90%以上。

在被检饲料和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总体来看全价料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危险更大。

霉菌毒素脱毒措施

霉菌毒素脱毒措施

霉菌毒素脱毒措施引言霉菌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食品和饲料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采取适当的霉菌毒素脱毒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脱毒措施及其工作原理。

1. 物理方法1.1 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通过加热食品或饲料,可以破坏霉菌毒素的结构,从而降低其毒性。

不同的霉菌毒素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温度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1.2 辐射处理辐射处理是利用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来脱毒的一种方法。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γ射线和电子束辐射,而非电离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辐射。

辐射处理可以破坏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从而降低其毒性。

然而,辐射处理可能会对食品和饲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辐射剂量和处理方式。

1.3 压力处理压力处理是一种通过高压力来脱毒的方法。

高压力可以改变霉菌毒素的分子结构,破坏其活性部位,从而降低其毒性。

压力处理不仅可以用于液态食品和饲料,还可以用于固态食品和饲料。

然而,压力处理可能对食品和饲料的质地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

2. 化学方法2.1 洗涤剂处理洗涤剂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洗涤剂可以溶解霉菌毒素,并将其从食品或饲料中移除。

常用的洗涤剂包括氧化剂、还原剂、酸、碱等。

选择合适的洗涤剂需要考虑霉菌毒素的特性以及食品或饲料的适应性。

2.2 吸附剂处理吸附剂处理是一种利用吸附剂来脱毒的方法。

吸附剂可以吸附霉菌毒素并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膨润土、硅胶等。

选择合适的吸附剂需要考虑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以及食品或饲料的适应性。

此外,吸附剂的再生和回收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2.3 氧化剂处理氧化剂处理是一种利用氧化剂来氧化霉菌毒素的方法。

氧化剂可以将霉菌毒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饲料霉变的原因、脱毒方法和预防

饲料霉变的原因、脱毒方法和预防

提供饲料黄曲霉毒素的生长条件 。近年来 , 霉菌毒素 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害着畜禽的健康 ,降低畜禽 的 抵抗力 。造成严重 的免疫抑制 、 畜禽繁殖障碍、 生长 缓慢 、 抗生素治疗无效 , 正成为养殖业 的隐形杀手 。 在现有条件下 , 饲料霉变不可避免。特别是每年 的梅雨季节 和高温 高湿 的多雨季节 ,更是饲料最 易
毒 素有一定作 用 , 而且酶不耐热 , 在饲料加工过程容 易失活 ,而微 生物发酵法 的作用缓慢 。④其他脱毒 法 。在饲料 中添加益生素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 增强 机 体 的免疫 力 以减 轻 毒素 的危 害 ,也 有 在饲 料 中添 加抗氧化剂 、 含硫氨基酸 、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 以 减轻霉菌毒素的有害作用。
料 容 易 霉 败 变质 ,饲 料安 全 成 为 夏季 养 殖 业 的重 要 任 务 。高 温 高湿 更 适 合 于黄 曲霉 的生 长 繁 殖 , 玉米 、 麦类 、 稻 谷 等 谷 实饲 料 原 料 的水 分 含量 为 1 7 %~ 1 8 %
有 酶解 法 和微 生物 发 酵法 ,此 类 方法 同样 仅对 某 种
为 黄 曲霉 的 生 长繁 殖 创造 一 定 的温度 和湿 度 ,从 而
粒饲料 , 一旦出现霉变 , 直接把发霉变质的部分剔除 干净即可。水洗法是籽实类饲料 出现霉变 , 可先将发
霉 的饲料碎粉 , 倒 人缸 中, 加3 ~ 4 倍 水搅匀 , 以后每 天换 水搅 拌 2次 , 直 到 浸泡 的水 由茶 色变 成无 色 。 随着蒙脱石在饲料 、兽药行业 中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 ,饲料用蒙脱石市场也逐步扩大 ,而且于 2 0 1 3 年实施 的新的饲料法规中 ,也将蒙脱石列为饲料单
原料 目录中 ,这也在一定蒙 脱石 在 畜 牧 行业 中应

饲料霉菌毒素去除6法

饲料霉菌毒素去除6法

饲料霉菌毒素去除6法致死寄生虫毒素不仅会致使动物中毒、致死,而且会降低动物的免疫机能,使其生长受阻、生产性能和抗病力降低,因此如何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畜牧业就显的尤为重要了,那么去除饲料洗掉中霉菌毒素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一、石灰水浸泡法1、先将发霉饲料两粒粉碎成小碎粒;2、按0.8~1%的数目把干石灰粉掺拌到发霉的饲料中,并这种掺杂掺入石灰粉的饲料倒入缸里;3、最后按1份料2三份净水的比例将比重净水倒入缸中搅拌1分钟左右,让其静置6~8小时后,将水取出倒掉,再用净水冲洗2~3次,晒干后使用。

(注意: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蔗糖籽实类饲料)二、水洗法发霉首先将发霉奶制品粉碎成碎粒状,放在容器中加入3~4倍的清洁水后进行搅拌,让其浸泡,每天换1次净水搅拌2次,直到浸泡的水由茶色变为清亮无色为止。

(注意:光茎适用于籽实谷类饲料)三、晾晒法再来将发霉饲料摊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抖动通风,清除霉菌芽胞。

(注意:此法易适用于秸秆饲料去毒)四、碱煮去毒法即按每100磅发霉饲料先加入300千克净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千克生石灰搅拌后加火煮,待煮到饲料外皮开裂时停火,让其自然冷却后再用净水冲洗加热到闻不到碱味时,即可使用。

(注意: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去毒)五、脱胚法先将玉米粉碎成小碎毛花,放在容器内,加入5~6倍的净水,进行搅拌和揉搓,当胚部碎片浮出水面,将其捞出倒掉,如此反复几次即可达到出去毒目的。

(注意:此法仅适用于于玉米的去毒)六、氨水去毒法处理氨水去毒法又名高温处理法令,即在发霉饲料中拌入一定量的氨水,然后放置在中会搅拌均匀后封闭处理。

在常温中静置室内数天以上即可启封。

需要注意的是,启封后一定要饲料尿素在空气中收纳24星期以上才可使用,用于描述挥发其中的氨气。

饲料防霉及去毒法

饲料防霉及去毒法

饲料防霉及去毒法
饲料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

如果收获后原料尚未晒干、湿度适宜时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霉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在低温季节,只要饲料存放环境潮湿,或饲料含水量超标,同样会发生霉烂。

另外,仓库通风不良、漏水也是饲料发霉的原因。

饲喂畜禽时,每次加料过多,积存过久,也会引起发霉。

饲料发霉后,其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

在饲料发霉的代谢产物中,以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最大。

畜禽摄食发霉饲料后,会感染霉菌病,表现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委顿,生长抑制,产量降低,衰弱,贫血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同时其毒素又可通过畜禽产品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保存饲料的仓库要干燥、清洁,饲料下面要有垫底,上方及周围要留空隙,使空气流通。

一般有下面几种防霉法:
1.缺氧防霉。

在多雨季节,用塑料袋密封贮存饲料,抑制霉菌繁殖。

2.醋酸防霉。

用2份醋酸和1份醋酸钠混合,再加入1%的山梨醇搅拌均匀,干燥后以1%的比例掺入饲料中。

贮存90天以上不会发霉。

3.丙酸钙(钠)防霉。

每千克饲料中加入50克丙酸钠或100克丙酸钙搅拌均匀,贮存于木桶、水泥池或塑料袋中,有效期100天以上。

4.克霉净防霉。

在每吨配合料中加入500克克霉净,两个月不会霉变,不会结块。

饲料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

饲料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

饲料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阳伟红【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1页(P49-49)【作者】阳伟红【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县乐善镇畜牧兽医站,四川武胜 63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9黄曲霉毒素是对人和多种动物有毒性的异环芳烃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理化性质稳定的致癌物质之一,其可存在各种饲料原料、各种饲料中,常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1 物理去毒霉菌毒素的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

混合稀释法是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其除霉成本较低,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饲料中的毒素。

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饲料湿磨或发酵的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

霉菌毒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含量,但其工作量较大。

黄曲霉毒素耐热,经过热处理虽能降低一些毒素含量,但实际效果不佳。

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的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

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能减少毒素含量。

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的黄曲霉毒素除去,但其去毒成本高,应用不广。

在生产实际中,往饲料中添加可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去毒方法,利用吸附剂可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减少毒素对机体的毒害。

生产中采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和活性炭等。

2 化学去毒方法降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危害的化学方法主要是用氢氧化钠、氨等能与黄曲霉毒素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使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遭到破坏或钝化其化学结构。

常用的化学去毒方法有氨处理、碱处理等,其脱毒效果较好,但成本高。

3 生物去毒方法生物去毒方法主要有微生物降解法或酶解法。

生物去毒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酵母菌,微生物(细菌)产生的酶可吸附、分解霉菌毒素或直接降解霉菌毒素,以减少动物对毒素的吸收及毒素在动物体内的循环,减轻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发霉饲料的去毒方法

发霉饲料的去毒方法

发霉饲料的去毒方法
区静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05(0)9
【摘要】由于饲料存放环境潮湿或饲料中含水量超标。

仓库通风不良等均会引起饲料发霉、腐烂、变质,造成饲料浪费,畜禽食入后引起中毒。

因此,要积极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饲料发霉。

发霉饲料可采取下列方法去毒:
【总页数】1页(P38)
【作者】区静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金锣集团东哨种养基地,276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发霉饲料的几种简易去毒方法 [J], 薛勇
2.发霉饲料的几种简易去毒方法 [J],
3.浅析饲料发霉的危害及预防去毒方法 [J], 孟庆良
4.浅析饲料发霉的危害及预防去毒方法 [J], 孟庆良
5.发霉饲料去毒方法 [J], 严一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水浸泡法 1.先将发霉饲料粉碎成小碎粒;2.按0.8%~1%的比例把干石灰粉掺拌到发霉的饲料中,并这种掺入石灰粉的饲料倒入缸里;3.最后按1份料2份净水的比例将净水倒入缸中搅拌1分钟左右,让其静置6~8小时后,将水取出倒掉,再用净水冲洗2~3次,晒干后使用。

(注意: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谷物籽实类饲料) 水洗法首先将发霉饲料粉碎成碎粒状,放在容器中加入3~4倍的清洁水后进行搅拌,让其浸泡,每天换1次净水搅拌2次,直到浸泡的水由茶色变为清亮无色为止。

(注意:此法适用于籽实谷类饲料) 晾晒法先将发霉饲料摊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抖动通风,清除霉菌芽胞。

(注意:此法易适用于秸秆饲料去毒)
碱煮去毒法即按每100千克发霉饲料先加入300千克净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千克生石灰搅拌后加火煮,待煮到饲料外皮开裂时停火,让其自然冷却后再用净水冲洗到闻不到碱味时,即可使用。

(注意:此法适用于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去毒)
脱胚法先将玉米粉碎成小碎粒,放在容器内,加入5~6倍的净水,进行搅拌和揉搓,当胚部碎片浮出水面,将其捞出倒掉,如此反复几次即可达到去毒目的。

(注意:此法仅适用于玉米的去毒) 氨水去毒法氨水去毒法又名高温处理法,即在发霉饲料中拌入一定量的氨水,然后放置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封闭处理。

在常温中静置室内三天以上即可启封。

需要注意的是,启封后一定要饲料在空气中放置24小时以上才可使用,用于挥发其中的氨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