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妹娃要过河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妹娃要过河》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龙船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合乎情景的动作来创编和表现。
2、大胆地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并进行合作表演。
3、感受湖北民歌的趣味性,体验音乐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龙船调音乐、地面点位、幼儿座位摆成“八”字形。
重点: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大胆表演。
难点:创编符合歌曲中人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一)练习歌曲中有趣的对白。
1、复习歌曲《龙船调》
2、练习《龙船调》中的对白。
(1)妹娃来到河边看见远处有一个艄公,她会喊什么呢?艄公是怎么回答的?
(2)妹娃和艄公离得很远,他们怎样喊才能让对方听见呢?
(练习用拖长音喊话、创编动作)
3、分角色练习
(二)创编前奏及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艄公的动作。
1、创编妹娃动作。
讨论前奏部份妹娃出门前的动作:妹娃出门拜年,真开心!听着音乐想一想,妹娃出门前会做什么准备?
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
创编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走到河边的动作:妹娃是怎样开开心心来到河边的,听着音乐学学妹娃做一做。
教师指导重点: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2、创编艄公动作。
妹娃高高兴兴出门的时候,艄公是怎么划船的?
指导重点同前
3、分角色表演。
(三)创编歌曲第二部份妹娃艄公动作
1、讨论妹娃上船的情景。
2、创编妹娃上船、艄公搀扶、推船过河的动作。
3、集体表演。
4、个别表演,分享交流
(四)完整表演1-2次,结束。
附赠材料:
幼儿园有效备课的原则
幼儿教师要想有效备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独立思考原则
教学活动的筹备,是教师研读教学内容、分析儿童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的过程。
这个过程,教师必须经过充分的思考,才能在心中留下印记。
很多教师打开备课本就想查阅其他教师的教案或网上现成的案例,这样虽然便捷,却“不走心”,无法对该活动有深刻的理解,导致在教学活动现场依然茫然和糊涂。
当活动过程中产生混乱或问题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些混乱或问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早知道,而这个“早知道”就是认真备课应该达到的效果。
而且,参考他人的备课还会导致自己的
思想被東缚,容易被他人的思路带着跑,从而使自己的大脑麻木、僵化。
所以,教师在筹备教学活动时,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
不要急着去看其他人的已有教案,而应自己先来分析一下本教学活动是在什么主题背景之下产生的,主题的目标是什么,本活动承载的目标又是什么,本活动涉及的领域发展和情感态度发展有哪些,儿童在前一段时间都有怎样的经验积累,等等。
如此这般地把事前研究与课后反思结合在一起,一定会为教师的能力带来很大的提升。
(二)交流讨论原则
当然,独立备课只是一个人的思考,而每个人都有可能受个人局限等原因而无法把教学活动筹备得十分完善。
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对教材不够熟悉,对儿童的发展状况不够了解,更容易出现思考不够全面设计安排不够科学等问题。
因此,备课时除了独立思考外,教师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这也被称作“集体备课”。
很多幼儿园把集体备课作为平行班教师教研活动的一项重
要工作,目的就是整合大家的智慧共同思考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集体备课的基础是每位教师事先都进行过独立的思考,不然,大家坐下来时都是稀里糊涂的,既没有思路也没有困惑,又能讨论些什么呢?有些幼儿园在集体备课时会进行分工,比如,某人备某几个活动,某人备另几个活动,等等。
这样一来,集体备课时间,大家就习惯于只听某人谈想法嗯嗯嗯”“好好好”地附和,争鸣和讨论消失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被发现了。
所以,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需要事先对所要讨论的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带来自己独特的想法以及感到困惑、迷茫的问题在讨论的时候尽可能把困惑、问题都抛出来,并把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不同想法及理由也提出来,从而产生讨论、质疑、争议,这才是真正有的集体备课
(三)实事求是原则
教学活动筹备的结果是要真实地实施活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尊重现实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备课态度认真,有时候会把所使用的教具材料设计得非常先进、高端、
复杂,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根本无法使用,这样的“备”,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课程的实际进程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来筹划整个教学活动。
比如,筹备教唱新歌时,要思考自己班级的孩子是否已具备理解这个歌曲内容的经验,如果没有,是否应该增加一个谈话环节;如果已经有了,是否可以缩短开场的启发环节,抑或把这个经验的准备放在该教学活动之前的生活环节去渗透……总之,要想筹备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充分准备原则
备课,就是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做好一切准备。
这个准备既包含教师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也包括教具、操作材料、器材设备、辅助资料等的物质准备,更包含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
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要求教师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老教师不要有“反正我以前开展过这个活动,没啥大问题”的骄傲心态,年轻教师则不要有“大概就这样了”的马虎心态。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践行“终身备课的理念,即每一次教
学活动都要认真地思考,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物质准备,是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障,它既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载体(如图片、动画、手偶等),也包括设备和环境的准备(如电脑的运用、桌椅的摆放等)。
这些准备如果不充分,很有可能会引起环节之间的不流畅,进而打乱幼儿顺畅的思维,或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破坏他们愉快而饱满的学习情绪。
而儿童的前期经验准备则是教学活动是否能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因为学前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那样有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集体教学的最大意义是帮助儿童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向“最近发展区”迈进,所以儿童到底在前期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能力和情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筹备中最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