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铁一中、南宁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柳州铁一中、南宁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优势之所以能够成为优势,必然需要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重大考验中充分彰显、不断提升。

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2月10日他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用“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三个词语来概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三个“战”不仅是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的判断,更是精炼概括了中央打赢这场战争的总体战略思路。

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从中央到基层,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和严密的防控机制。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冲击的制度威力密切相关。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严密布局为我们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也为这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

(《人民日报》2020年2月10日)
材料三:
在人类史上,出现过很多危险病毒,如尼帕、亨德拉、埃博拉、马尔堡、非典型肺炎等等。

1665年春天,伦敦地区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叫做淋巴腺的鼠疫,人一经染上这种病,不出十天必死无疑。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伦敦
地区的人口一下子就减少了十分之一。

剑桥大学当局为防患于未然,把全体师生都遣散回家。

牛顿和同学们一样,被迫离开学校。

居家不出的18个月中,一开始,牛顿就着手验算自己的无穷级数。

在一份极为著名的手稿里,牛顿把一个对数展开为无穷级数,一直把它计算到小数点后第55位,那张草稿中写满了数字和符号。

牛顿为了便于计算位数,每隔5位数字就用逗号隔开一次。

后来,牛顿在从事天体计算时,大量运用了这种级数展开法,其工作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他几乎同时发明了二项式定理、无穷级数展开、微积分、无穷小概念,还几乎发明了极限概念——这是那不朽的18个月的头三分之一。

然后,数学天才牛顿就突然变成了物理学天才牛顿。

他查找了一些关于月球、行星和地球的观測数据,对自己的新理论进行核验。

但是,前人的天文观测数据用到牛顿的理论中时,理论与观测值之间出现较大误差。

这促使牛顿后来亲自做了许多天文观测和实验研究。

另一方面,牛顿当时对于自己提出的新动力学原理,以及用这一原理去处理天体和物体的运动情况,还没有很好掌握;此外,还有大量的数学推导和计算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这一切都让他没有片刻的放松时间。

在这“心志最苦”的不朽的18个月里,他的思想遨游在抽象的数学王国和神奇的星空之中,喷泻而出的超人才智完全控制了他的身心。

这时的牛顿,刚刚大学毕业,还从未发表过研究成果,没有任何名望。

但他在这18个月里所发现的和研究的,已足以使他跻身于思想巨人之列。

(新浪博客《提升格局》2020年1月3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武汉疫情中充分彰显、不断提升,为这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B.从1月31日到2月9日,全国累计治愈病例和死亡人数都呈上涨趋势,其中治愈病例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后者。

C.从1月31日到2月4日,新增确诊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随后大致呈下降趋势;而新增疑似病例则在4日达到高点。

D.1665年春天,伦敦地区遭遇瘟疫灾难,但牛顿却在这场灾难中,仅用18个月取得了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研究的重大突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优势”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文中是从中央总揽全局的战略决策层面、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认识执行层面两个方面体现这一点的。

B.材料二中治愈率高于死亡率,这就表明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对疫情的研究和掌控能力在不断增强,但疫情的严重程度也不可轻视。

C.材料二中确诊和疑似病例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十分复杂,没有规律可循,我们要战胜疫情走出困境,困难重重。

D.福祸相依,关键看人怎么去面对。

牛顿在鼠疫肆虐的18个月能够做出巨大贡献,这自然有多种原因,但他潜心研究钻研肯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态度?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段时间,“区块链”成为舆论热词。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党中央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点。

从网络强国到大数据,从媒体融合到区块链,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瞄准技术变革前沿,展现出党中央的方向把握力、前瞻判断力和未来预见力,引领着中国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步伐。

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专门强调“区块链”,则为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什么是区块链?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

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

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

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相互合作的范围。

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来创造价值,它能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使得离散程度高、管理链条长、涉及环节多的多方主体仍能有效合作。

区块链“未来已来”,但也要保持理性。

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相伴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创新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应防止那种利用区块链炒作空气币等行为。

同时还要看到,区块链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安全、标准、监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对于利用区块链存储、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运用区块链进行非法交易、洗钱等行为,也应该予以严厉整治。

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既包容试错又严禁越界,才能更好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

发展区块链大方向没有错,但是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方能在有序竞争中打开区块链的发展空间。

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有布局,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推动区块链产业的政策,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完全有条件在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

从更大视野来看,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文明,是因为实现了大规模人群之间的有效合作。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

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将极大拓展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

也许,区块链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

(摘编自李拯《区块链,换道超车的突破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区块链技术打通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从而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信用共识体系。

B.区块链的出现虽与虚拟货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区块链并不能和虚拟货币划等号。

C.区块链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任何运用区块链进行活动的行为都是可以包容试错的。

D.我国在区块链领域基础好、布局早、政策优、人才足、市场大,具有国际领先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块链,体现了区块链的重要性。

B.文章主要从特点、现状、意义等方面对区块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C.文章在论述我国区块链的发展时,既有对现实的观照,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D.文章最后-段类比论证了区块链也许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媒体融合等都是不同时期的前沿技术。

B.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点,应用场景丰富。

C.区块链的颠覆性不在于信用的建立,而在于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

D.我国应瞄准区块链这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同时也要保持理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超人
冰心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

他从局里低头独步的回来,关上门,摘下帽子,便坐在书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

房东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叼叨的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说:“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

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

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

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

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把腿掉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

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

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

”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着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

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

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

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

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时,忽然想起绳子忘了买了。

他打开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

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喚:“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

”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

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进屋去了。

累了两天了,何彬闭上双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微微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屡屡清香,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

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
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

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

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

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

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

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清香还在,母亲走了!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早晨程姥姥进来的时候,车也来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泪痕满面,静默无声的谢了谢程姥姥,提着一篮的花儿,遂从此上车走了。

禄儿站在程姥姥的旁边,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张纸,写着:
小朋友禄儿:
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的报答你呢!
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

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她的爱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要荡漾起来。

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

我再深深的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

小朋友,再见!再见!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呵!
何彬草
“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

(选自1921年《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何彬是个冷心肠的青年”是很突兀的一句断语,作者借此表明此时的何彬是一个空虚苦闷的青年,为后文的发展作了反向的铺垫。

B.全文谋篇布局很见匠心,比如何彬要调到别的局了,聊聊数语交代,便起到推波助澜、引发下面一系列故事情节的作用。

C.看到禄儿的留言后,“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情景交融,艺术地展现了人物心灵上的深刻变化。

D.本文语言有一定的抒情色彩,梦乡中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月光,星光……直白、浅显而又充满诗情画意。

2.文中划线部分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文中的何彬先认为人与人之间“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后来却写了“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呵”的话,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翁
[南宋]张世南
①苏翁者,初不知其何许人。

绍兴兵火末,来豫章东湖南岸,结庐独居。

待邻右有恩礼,故人爱且敬之,曰日苏翁。

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

布褐草履,终岁不易.。

披荆棘,转瓦砾,辟废地为圃。

应四时蔬菜,不使一缺。

②艺植耘芟①,皆有法度,灌注培壅,时刻不差。

市鬻者,利倍而售速。

昼尔治圃,宵尔织履。

织未脱手,人争贸之以馈远,号曰苏公履。

薪米不至匮乏,且有余羡。

喜周急,人有贷假,随力所及应之,负偿一不经意。

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人莫测识。

③先是,高宗南渡,急贤如饥渴。

时张公浚为相,驰书函金币,且移书属豫章漕及帅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②,遁迹湖海有年矣。

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所能屈。

幸.亲造其庐,为我必致之。

”漕、帅密谕物色,彼人曰:“此有灌园苏翁者,无云卿也。

”漕、帅即相与变服为游客,入其圃,翁运锄不顾。

二客前揖与语,翁良久问客何从来?乃延入室。

地无纤尘,案上留《汉书》一册。

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接。

客遂扣曰:“翁仙里何地?”徐曰:“广汉。

”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

”曰:“识之。

”客遂泛问张公世系材品,翁历历陈叙,且曰:“不知张今何官?”盖其初不料张公使其访己。

二客遂笑谓翁曰:“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出书函金币于其案上。

翁色遽变,喉中隐隐有声,似怨张公暴己者。

④越夕,遣吏迎伺,则扁户阒然。

从他径排闼入,惟书币留案上,俨然如昨日。

室空,而人不可得见矣。

形骸辽
绝,莫知所终。

(节选自《游宦纪闻》)
(注)①艺植:种植,耘芟:除草。

②管乐:即管仲乐毅。

流亚:同一类人物。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终岁不易.____________(2)或危.坐终日____________
(3)幸.亲造其庐___________(4)俨然
..如昨日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B.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C.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D.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3.将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漕、帅即相与变服为游客,入其圃,翁运锄不顾。

(2)翁色遽变,喉中隐隐有声,似怨张公暴己者。

4.第③段的张德远即当朝宰相_______,他对苏翁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5.客人向苏翁问及张德远“世系才品”,“翁历历陈叙”,苏翁说了什么,本文没有写;而《宋史》则有相关描写(见下文)。

分析本文作者略写苏翁与客人对话的意图。

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

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

②生事,即生计。

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④心折,即心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2.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3)土地平旷,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4)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人间如梦,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________,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7、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

(不超过50字)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8、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150字。

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常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意选取一个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

要求:描述生动形象,符合原著内容。

②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贴春联是过年的习俗之一。

每逢春节,你会选取哪副春联贴在门口?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要求:a.先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联、下联和横批;b.条理清楚,理由充分。

答题格式如下:
③每当国家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工作者一定冲在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们。

要求:感情真挚,有文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重庆某小学举行“民俗文化代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学校专门从乡下买回两头猪,请来村民讲述年猪习俗;同时还有专业的传统杀猪匠,当场宰杀年猪后,由科学老师为学生讲解年猪的身体结构。

此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4.C
5.C
6.①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有战胜疫情的信心。

②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对疫情的研究和掌控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

③面对疫情,我们不能荒废时光,要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分。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而新增疑似病例则在4日达到高点”错误,根据材料二表一可知新增疑似病例应该是5日达到最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