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测试基础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测试基础卷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使的失误
①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

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惨死在车轮底下。

②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③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④天使鄙夷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谁上天堂。


⑤主人失望地问:“哦,那么什么比赛呢?”
⑥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

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

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⑦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

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

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

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

⑧天使恍然大悟:原来,这条导盲犬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

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⑨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⑩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走着,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⑪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主人。

⑫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

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⑬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

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

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⑭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

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

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
人。

⑮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1)第④、⑪段中天使“鄙夷”的内容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第⑩段中盲人和狗都是“慢吞吞地走着”?
(3)结合全文,说说你认为天使的失误在哪里?并谈谈你的启发。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的扁担
①曾记得,母亲的扁担仿佛就是一支永远也压不弯的笛管,奏着悦耳的歌谣,一年四季,从母亲的肩头轻轻飞扬。

孩提时,我总爱随着母亲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尾随líng___听她肩上扁担“吱呀、吱呀”和谐而有韵味的声调。

②春夏,挑肥、挑苗、挑种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向山岗,走向田野,走进烈日中,走进暴雨里,和着滴滴嗒嗒的汗珠洒下一路勤劳的音符和无尽期许,流下一路耕耘的足迹和满满的信心。

秋冬,挑水、挑柴、挑谷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出稻田,走进粮仓。

走在寒风中,走在旷野里,和着滴滴嗒嗒的汗珠淌下一路收获的喜悦和几多的艰辛,滴下一路过往的季节和梦想的延伸。

③母亲的扁担,母亲走时,它便跟着母亲歌唱,年年岁岁;母亲停时,它便跟着母亲歇息,岁岁年年。

夏挑酷暑不觉累,冬挑三九不畏寒,挑出母亲一辈子的辛酸和幸福,演绎着母亲一生的故事。

④母亲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母亲用过的扁担有十几根,其中有一根很小也很短的,是母亲儿时的专属品。

母亲一辈子只念了两年书,小小年纪就和外公外婆干苦活,这根扁担就是外公根据母亲的身高定做的,轻便、结实、有韧性,正好适合母亲矮小的身材,使用起来很方便。

在日常劳作中,它成了母亲的至爱和形影不离的搭档。

⑤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产力低下,搬运货物全靠肩挑扛。

扁担在那个年代,在每个家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当年没通公路没通自来水,没有电视没有打米机,山高路遥林深,母亲就靠着扁担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那些年,父亲在外工作,家中只有母亲一个主要劳动力,家里的大小事都落在母亲身上。

别看母亲身材瘦弱矮小,干起活来可顺溜利索,有股倔强气,不服输,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母亲说到做到,把家里的生产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落于人后。

⑥记得那时全村的用水都靠在山脚下的一口水井,每天天刚麻麻亮便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原来是母亲和乡亲们披着晨曦去挑水去了,挑完一担又一担,等到水缸满时,母亲擦了擦汗,又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

早饭搞好,又挑着竹筐去山上干活。

挑粮,挑水,挑粪,挑土,挑柴,挑猪食……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扁担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的肩膀。

⑦母亲善良、纯朴、正直,她用辛勤的劳作养活了我们一家人,而她自己也吃尽了生活的苦头。

记得那是个下着霏霏细雨的冬日,我和母亲去赶集,因为山路崎岖泥泞,走到半路时母亲不慎摔倒,挑去卖的那担大米白花花的泼撒了一地,幼小的我欲跑去扶母亲时也
滑下山去,身上带去卖的二十多个鸭蛋全部摔烂不说,脸上、身上多处被荆棘划伤。

母亲没有过多的责备我,只是无声地掉泪,最终,母子俩无奈返程回家。

⑧还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母亲带着我去田里收糯谷,不多时就打了一担谷子,母亲挑着谷子在前,我提着镰刀高高兴兴走在后面。

突然母亲的身子向右倾斜,那担谷子重重落在地上,还好只有少量谷子泼出。

母亲说,太累了,歇一会再走,我跑过去说我来挑,结果任由我怎样抬那担谷子就是丝毫不动。

我问母亲是怎样挑起的,要用什么方法最省力。

母亲笑了说:“你还小,等长大再挑吧。


⑨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

母亲的扁担,一头挑着悠悠远去的时光,一头挑着渐渐长大的我们兄弟。

扁担压弯了母亲的腰,压扁了母亲的岁月,成就的是我们儿时的梦。

慢慢懂事的我,也想在母亲身边多尽一些孝道,无奈山高水远,身不由己。

我知道那“吱呀、吱呀”的声音,让母亲的肩膀不知磨破了多少层皮,也是母亲孤单穿行在寂静的山路上,因劳累过度而情不自禁发出的声声叹息。

泪眼朦胧中,我似乎看见母亲佝偻着腰,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崎岖的小道上,在空旷的田野里,艰难地行走,跋涉……
⑩后来,母亲的背越来越驼,肩膀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扁担不堪经年累月的负重,变得越来越弯。

扁担弯了,母亲老了。

⑪再后来,家乡富裕了,母亲也由外主内,每天含饴弄孙,悠然自乐。

那些陪伴母亲几十年的扁担,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彻底退出了母亲辛苦劳作的生涯,静静躺在角落里,沾满了厚厚的灰尘,似乎在窃喜女主人终于让它们下岗了,给了它们歇息的机会。

(1)看拼音写汉字:líng________听
(2)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赏析其表达效果。

秋冬,挑水,挑柴,挑谷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出稻田,走进粮仓。

(3)围绕“母亲的扁担”,作者具体叙写了好几件事,请阅读选文第6-8段,简要概括。

①每天早晨,母亲用扁担从水井担水回家,装满水缸,做完早饭又用扁担挑着竹筐去山上干活。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请说说第③段的画线句的作用。

(5)对第⑨段画线句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母疼儿”与“长江水”联系在一起,突出表现了母爱的悠长。

B.这句话既是对上文事件中“母疼儿”情感流露的形象概括,又自然引出了下文“我”无法对母亲尽孝的内容。

C.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D.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母疼儿”与“儿孝母”做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悲伤之情。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秦文君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

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
事。

我曾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有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

不过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

②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

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

”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

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

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

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

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

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shèn()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

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

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

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

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

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了。

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做逃学的坏孩子。

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

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

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

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

”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

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

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

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⑦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爱,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也有读者的爱。

(1)在第④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èn________下楼
(2)文中哪些事能体现爸爸教育孩子的独特方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我和弟弟走窗户,爸爸包容我们。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我因向日葵一事被误解逃学,爸爸鼓励我重返学校。

(3)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段加点词语“轻描淡写”的含义。

(4)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是一个淘气、聪明、爱读书、想象力丰富、自尊心强的孩子。

B.“我”爱读书,“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小说《红岩》。

C.文章标题“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我”的爸爸用温和、宽容、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分析第①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2)细读第③—⑮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妻买回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知真相
(3)文中“我”判断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有哪些?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通过心理描写,写出“我”对猫咬死了鸟害怕责罚逃跑的确信。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着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总结全文,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

“永不”一词也体现了“我”态度的决绝。

5.现代文阅读
远去的年画
毛海红
①大寒将至,一个古老的节日正缓步走来。

想起年,自然想起它的一些标志:穿新衣、贴对联……甚至,想起了已经远去多年的年画。

②旧时,中午放学匆匆吃一口饭,就踩着嘎吱嘎吱的雪,来到新华书店。

不是为了买本书,而是为了看年画。

书店的天棚上,钉了一排排细绳,绳上别着一幅幅年画,一字排开,每张年画上标着号码、价格。

我矮小的身影,挤在仰脸看画的人群中问,拥挤不堪,脚下无根。

画的价格是一角几分,还有两角的,最贵的要三角八分。

③年画有山水、草木、人物、古代故事、四大名著、民间传说……我喜欢松鹤延年,松针深绿,仙鹤洁白安详。

我也喜欢披绿袍,鬓须飘然,手握偃月刀的关公,千里走单骑……我更喜欢财神宽大突出的额头,门神秦琼敬德的威严。

④就要过年了,无论日子怎样,每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老墙涂点胭脂,给日子加点香
气。

其实,老屋的西墙都是满的,垛着被褥。

地下的西墙是一溜木柜,木柜上是一排大镜子。

一般年画都贴在东墙、北墙。

买年画时,心里要思忖自家房子的高低,墙面的大致面积。

买大了,有点喧宾夺主;买小了,又显得小家子气。

选择什么样的年画,选热闹的,还是清雅的,随人心而定,但亮堂喜庆绝对是主题。

⑤过了腊月小年,扫一年的尘土。

老屋的犄角旮旯都要彻底清扫,盆盆罐罐也要擦拭一新。

用报纸糊墙糊棚,然后就是贴年画,一个人在远处指挥,往左往右,角低角高,年画要贴得周正大方,就像一家人的日子,年画贴毕,家人远视,不觉啧啧称赞,环顾一周,顿觉老屋焕然一新,明亮贴润,喜庆无比,心也开了几扇窗。

⑥一般情况,土炕的东墙粘贴《西厢记》《岳飞传》《红楼梦》等一些成幅的年画。

人坐在炕上,眯起眼睛欣赏古者的故事,就像看见遥远的过去,家国的坎坷,日子的美好,懂得加倍珍惜。

北墙上贴一张大幅的《松鹤延年》,淡雅古朴,意蕴悠长,两侧有苍劲的对联:云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

阳光的脚步在老座钟的滴答声里慢慢挪移,或夜里烛光灼灼,映亮墙上的年画,人心里会漾起一份美好。

⑦到了年三十儿,早起要贴对联、福字,门扇上贴上“秦琼敬德”,小门贴“出入平安”,猪圈上是“肥猪满圈”,鸡窝上是“金鸡满架”,仓房的墙垛上是“五谷丰登”,水缸上贴“源远流长”,院子里扯上五彩的三角小旗,色彩缤纷,有风吹过,沙沙作响。

还要立起灯笼杆,挂上红灯笔,风里摇曳。

你站在老屋远眺,会看见:云朵是天空的年画,植物是大地的年画,我们是人世的年画。

⑧不知何时,年画走远了,成了影影绰绰的背影,就像我们初来尘世的一些美好,再也找不到,只留怅然……年根近了,在越来越淡的年味里,想起那些远去的年画,还有热闹远去的往昔,和心里永远不能遗忘的美好。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图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矮小的身影,挤在仰脸看画的人群中间,拥挤不堪,脚下无根。

”(品析“挤”字的表达效果。


②“人坐在炕上,眯起眼睛欣赏古老的故事。

”(结合画线词揣摩人物心理。


(3)文中第4段说:“无论日子怎样,每家都要买几张年画。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作者的记忆深处年画受欢迎的原因。

(4)年节将至,请你也为家里挑选一幅年画,并说明理由。

A B C
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
(5)“远去的年画”在文中反复出现,远去的仅仅是年画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和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

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岀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①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②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 我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

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 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③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势告诉我,教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

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 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