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轮冲刺 专题3.26 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评价题解题方法和策略-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26 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评价题
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题基于对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居多)和实验基本操作(如气密性的检验、实验基本过程等)。
在复习备考中要对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梳理,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升入分析,迁移和应用。
(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能够证明含有Fe2+,说明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产生蓝色沉淀;
Ⅱ.(5)滴定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后清洗干净,为避免误差,应用标准溶液润洗,润洗后盛装标准溶液,排除气泡并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初始读数,然后开始滴定实验,滴定过程中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记录数据,因此正确顺序为:cebad。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e→b→a;
(6)为了减少样品的损失,溶解时最适合的玻璃仪器是锥形瓶、玻璃棒;滴定时KMnO4为氧化剂,将FeC2O4·xH2O用硫酸溶解后的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将C2O42-氧化为CO2,KMnO4被还原为Mn2+,所以
氧化产物是CO2和Fe2(SO4)3,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O2和Fe2(SO4)3;
(7)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反应物的关系式为:5FeC2O4 3 KMnO4,
n(FeC2O4)=n(KMnO4)=0.1000 mol·L-1(20.50-0.50)10-3L=mol,
根据公式m=nM,得mol(144+18x)g/mol=mg,
解得:x==-8,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8。
【例题2】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
其目的是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
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
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
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
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 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防止Fe2+被氧化2Fe2++Cl2=2Fe3++2Cl-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Fe2+Fe3+可逆反应H2O2+2Fe2++2H+=2Fe3++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3)煤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分层后可以隔离溶液与空气接触,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实验②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Fe2+离子,实验①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说明生成I2,碘离子被铁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实验③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仍含有铁离子,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5)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铁的化合物性质,涉及了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检验、物质的保存等知识点,解答时注意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题干信息相结合进行分析判断。
(3)①淡黄色溶液中还有铁离子,加入X后显淡红色,这说明X是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 Fe(SCN)3;
②反应中铁过量遇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即溶液中还有氯化亚铁,加入双氧水可以把亚铁离子氧
化为铁离子,因此红色加深,所以淡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H2O2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H2O2将Fe2+氧化Fe3+(Fe2+被H2O2氧化生成Fe3+,从而增大Fe3+浓度,溶液颜色加深);
【点睛】
本题通过探究氯气与铁反应,考查了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题目难度稍大,注意掌握氯气与铁反应的现象、反应原理,明确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某实验小组学习了反应CO2+2Mg2MgO+C的相关知识后,欲探究镁是否与SO2气体反应,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注:石棉绒是一种耐火材料,不参与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可供选择固体试剂有:木炭、铜片、亚硫酸钠固体,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所盛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观察到石棉绒上有黄色物质生成,将石棉绒及其附着物投入到稀盐酸中,会产生具有臭
鸡蛋气味的气体,则镁与SO2除发生SO2+2Mg2MgO+S反应外,还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
(5)在装置C、D间插入图所示装置,可以获得亚硫酸(H2SO3)溶液。
①液体X可以是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苯
B.汽油
C.四氯化碳
D.酒精
②实验完毕后,通过___________(实验操作名称)可以将上、下两层液体分开。
③向亚硫酸溶液中通入空气,溶液的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浓硫酸球形干燥管防止倒吸 Mg+S MgS C 分液减小 2H2SO3+O2=2H2SO4
【解析】
【分析】
A中制备二氧化硫,B中用浓硫酸进行干燥,C中探究二氧化硫与镁的反应,D用碱吸收尾气。
C与D之间装置中2H2SO3+O2=2H2SO4,酸性增强。
【详解】
(2)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即短导管进氨气,长导管导出空气。
实验装置为:;
故答案为:;
Ⅱ.根据假设3和假设1知,假设2是无水氯化钙只吸收氨气。
(3)先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然后用盐酸吸收氨气,装置连接顺序为E、G、F,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b→e→f→c。
故答案为:只吸收氨气; b e f c;
(4)n(NH3)+n(NaOH)=n(HCl),如果碱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滴定管内附着的蒸馏水会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测定的NH3的物质的量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如图是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D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_______,然后往D中装入水,
然后微热A,观察到D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D中导管有水柱形成且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D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E、F、G中,能说明I-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_____;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E中SO2与FeCl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取E中的溶液,往溶液中加入用
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与FeCl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G中含酚酞的NaOH溶液逐渐褪色,此实验证明SO2具有漂白性还是其溶于水显酸性?请
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闭弹簧夹2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弹簧夹1 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F中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2I-+SO42-+4H+不合理 E中溶解的SO2与稀硝酸反应也生成SO42-取褪色后的溶液,滴加NaOH溶液,若变红,则证明褪色是因SO2溶于水显酸性(或取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未变红色,则证明SO2溶于水显酸性)
【解析】
【分析】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要形成密封系统。
(2)SO2是有毒的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
(3)I-还原性弱于SO2,联想I2与SO2的反应便可得出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
(4)评价实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引入物质与原溶液中粒子的反应是否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5)取褪色后的溶液,滴加NaOH溶液,若变红,则证明褪色是因SO2溶于水显酸性(或取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未变红色,则证明SO2溶于水显酸性)。
【详解】
(5)实验过程中G中含酚酞的NaOH溶液逐渐褪色,取褪色后的溶液,滴加NaOH溶液,若变红,则证明褪色是因SO2溶于水显酸性(或取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未变红色,则证明SO2溶于水显酸性),故答案为:取褪色后的溶液,滴加NaOH溶液,若变红,则证明褪色是因SO2溶于水显酸性(或取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未变红色,则证明SO2溶于水显酸性)。
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备氯水并探究其性质。
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制备完成后,甲同学从B中取出一定量的样品置于日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发现样品某些性质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请各列举一项:
物理性质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从B中取出一定量的样品后通入SO2,充分作用后再滴入少量品红溶液,发现品红溶液不褪
色。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丙同学改变通入SO2的量,重复乙同学的操作,发现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他提出:假设①:SO2过量,多余的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①是否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氯气与水反应产物具有漂白性,丁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下列装置:
试剂a应选择_______________;试剂b应选择_______________。
(5)戊同学从B中取出少量样品,滴到NaHCO3粉末上,有无色气泡产生,由此他认为氯气与水反应至少
产生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
请评价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吸收多余氯气溶液颜色变浅溶液酸性增强(或漂白性减弱等) SO2+ Cl2+ 2H2O =4H++SO42- + 2Cl— SO2少量,多余的Cl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该溶液,若溶液恢复成红色,则假设①成立CaCl2碱石灰不正确,因为A中会挥发出HCl进入B中,使溶液中存在盐酸
【解析】
【分析】
(1)C装置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吸收多余氯气。
(2)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Cl2+H2O 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
(3)SO2和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SO2 + Cl2 + 2H2O =4H+ +SO42- + 2Cl—。
(4)试剂a是干燥氯气的,氯气和氯化钙不反应,可以用CaCl2,球形干燥管是吸收多余氯气的,防止污染空气,故用碱石灰。
(5)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进入B中,使溶液中存在盐酸,故评价不正确。
【详解】
(1)C装置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吸收多余氯气,故答案为:吸收多余氯气。
(2)氯水制备完成后,甲同学从B中取出一定量的样品置于日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Cl2+H2O 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变浅,次氯酸是弱酸,分解生成盐酸,盐酸是强酸,所以溶液酸性增强(或漂白性减弱),故答案为:溶液颜色变浅;溶液酸性增强(或
.
漂白性减弱等)。
(5)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进入B中,使溶液中存在盐酸,故评价不正确,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A中会挥发出HCl进入B中,使溶液中存在盐酸。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