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调研测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固原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调研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16分)
1. (1分)(2019·巴中) 下列描述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A . 一名中学生的正常身高约为800mm
B . 小明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C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D . 我国家庭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是220V
2. (1分) (2016八上·汇川期中) 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23cm,18.65cm,18.24cm,18.25cm,18.22cm.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
A . 18.318cm
B . 18.32cm
C . 18.235cm
D . 18.24cm
3. (1分)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
B .
C .
D .
4. (1分)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体不发生改变的是()
A .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 . 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 .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 . 正在进站的火车
5. (1分) (2016八上·费县期中) 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6. (1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 . 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 . 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 . 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7. (1分)最近巴西工程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B超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A . 速度太快
B . 响度太小
C . 频率太低
D . 频率太高
8. (1分)把头埋在水缸中说话,听到声音是“嗡嗡”的这是因为()
A . 水缸振动发声
B . 耳朵振动发声
C . 听到了回声
D . 听清了回声
9. (1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 . 在城市道路两旁种草植树
C .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 . 在街头上安装噪声监测器
10. (1分)如果用手按在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你将不再听到铃声。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 . 此时发出的是超声波
B . 车铃停止了振动
C . 此时发出的是次声波
D . 车铃周围没有了传声介质
11. (1分) (2016八上·宝鸡月考) 下列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的是()
A . 熔化和液化
B . 升华和汽化
C . 凝固和凝华
D . 液化和升华
12. (1分)去年夏天,镇江某些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为了缓解旱情,有关部门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及时实施人工降雨。
在空中投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时遇到暖气变成雨滴,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 . 升华、液化
B . 凝华、熔化
C . 凝华、液化
D . 升华、熔化
13. (1分) (2017八上·深圳期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14. (1分) (2018八下·西双版纳月考) 下列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A . 用吸管吸饮料
B . 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
C . 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
D . 用高压锅煮饭
15. (1分) (2017八上·满洲里期末) 关于下列生活情境,说法正确的是()
A . 游泳上岸后感到特别凉,是因为天气比较凉
B . 水沸腾时壶嘴的白气是壶中的水喷出的
C . 冬天雪人逐渐变小是熔化现象
D . 湿衣服晾在通风的阳光下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
16. (1分) (2017八上·泉港期中) 某辆汽车以4 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路程时改用6 m/s 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 10m/s
B . 5 m/s
C . 4.8 m/s
D . 6 m/s
二、多选题 (共2题;共2分)
17. (1分) (2018八上·怀远期中)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B .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C . 甲车可能向南运动.
D . 乙车可能向南运动
18. (1分)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 .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 物体的温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热量
三、填空题 (共4题;共6分)
19. (1分) (2019八上·岳麓期中)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20. (1分)在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轿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__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司机能通过车内的后视镜看到乘客,这是光的________ 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在轿车刹车过程中,车轮表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21. (3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或数字: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 ________ ;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是4.2 ________ ;汽车2min内匀速行驶了3600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 km/h.
22. (1分) (2017八上·惠山期中) 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2分)
23. (4分) (2017八上·南京期中) 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
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
A .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________(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4. (3分) (2019八上·内蒙古期中) 小明设计了一个“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________(填“大”或“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空格.
(3)分析实验数据,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或“>”)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可见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运动.
25. (3分) (2016八上·西城期末) 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1)他按照图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__.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________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________℃.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下图所示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图景.
26. (2分) (2018八上·惠民期末) 小强做“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的实验。
在实验中持续给该物质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1)这种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当温度为77℃时,它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
(3)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五、计算题 (共1题;共3分)
27. (3分) (2017八上·开福期中) 火车以30m/s的速度沿某一段直线轨道驶向道口,为了提醒看守道口的工作人员,司机在距道口1200m处开始鸣响汽笛,每次笛声持续1s,停4s,然后再次拉响汽笛.(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当火车第二次鸣笛结束时,火车距离道口有多远?
(2)道口工作人员听到第一次和第二次汽笛声的时间间隔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6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多选题 (共2题;共2分)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三、填空题 (共4题;共6分)
19-1、
20-1、
21-1、
22-1、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2分)
23、答案:略
24-1、
24-2、
24-3、
25-1、
25-2、
25-3、
25-4、
26-1、
26-2、
26-3、
五、计算题 (共1题;共3分)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