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高考复习:文化经典题复习攻略【优质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0/10
16
(五)修身养性:君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6、文质彬彬
2021/10/10
17
《论语》中几道重要的
探究题
1、《为政以德》P5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 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
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
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
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2021/10/10
29
《孟子》
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 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 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 同编撰而成。
2018高考文化经典题 复习攻略
考纲解读
2016年《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中的第10 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 价” 。
2017年《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 分析和评价”
解读分析:根据此处的变换及试卷结构分析,原
先的《<论语>选读》题将转换成传统文化经典
的阅读,注意不是不考论语,而是考查范围扩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
(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 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 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 《论语》。
(意思对即可)
2021/10/10
27
第二部分: 孟子及《孟子》
孟子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
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
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
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
④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 “思”的关系。
⑤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2021/10/10
15
(四)哲学思想:中庸之道
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 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 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 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 4、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了。2021/10/10
2
考试题型及分数
1、题型:主观题 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 也有可能2道简答题
2、分值: 两道题,5分(2+3)
2021/10/10
3
2015年高考样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
2021/10/10
21
义利观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 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 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 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 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 样。
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
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 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 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 是无父也”?
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
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
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 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3. 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
“
”也源于此。(2分)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
为善”2021/这10/1句0 话的看法。(3分)
4
参考答案
23. 闻过则喜 24. 主旨: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
③子路问于孔子日:“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日:“君子,
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
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5.根据①②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 (2分)
6.根20据21/1上0/1面0 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3分)
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 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2021/10/10
11
(一)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 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 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 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 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 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 一条重要界限。
2021/10/10
12
(一)政治主张
一、孔子的六大政治主张
《论语》中集中体现孔子政治主张的大约有二十多 章,主要内容有:主张“先富后教”、道德教化、取信于 民、反对杀戮;为政之道在于以德为政、以身作则、为民 表率、举用贤才;为政必须正名、君臣应各尽其职;为政 者应具备的美德等。
2021/10/10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中庸之道》P68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 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 认为符合实际吗?
不是。“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
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
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
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
等同于折中主义。 2021/10/10
13
(二)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 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 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
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
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
“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
2、文化经典的学习有三个层面:文字—文章— 文化,那么侧重考查的是文化层面。
3、样卷非常具有样板作用,材料取自《孟子》, 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孟子荀子是儒家学 说一脉相承的,课文涉及到,应该是复习重点。
2021/10/10
6
文化经典主要有哪些?
1、孔子及《论语》 2、孟子及《孟子》 3、荀子及《荀子》 4、老子及《道德经》 5、庄子及《庄子》(《南华经》) 6、韩非子及《韩非子》 7、墨子及《墨子》
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
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2021/10/10
14
(三)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
③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文行忠信”作文施教 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 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子路日:“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 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乏仕 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节选自《论语.“微子》)
许由喟然叹日: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 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 非以贪天下也。
(节选自汉蔡邕《琴操·河问杂歇·箕山操》 )
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
子说墨2021/子10/1的0 兼爱是无父。
20
《君子之风》P30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 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韩非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 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 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则走向 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 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24
参考答案
5.①乐以忘忧 ②患得患失
6.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的 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在达到某 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君 子追求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们 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 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2021/10/10
25
模拟训练2
阅读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1-12题。 (5分)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
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
为“世20界21/十10/大10 文化名人”之首。
10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
1、 仁是礼的内核; 2、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 3、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
23
模拟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5-6题。(5分)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日:”女奚不日:其为 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 语.述而》)
②子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 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 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 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 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 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 向了两个极端,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子之论,在今天,还 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
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
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
“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来自”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
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孔子不2021/可10/1能0 具有这种思想。
19
2、《仁者爱人》P25
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 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 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 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2021/10/10
5
个人分析
1、《论语》共10篇课文已经考了6年了,每则 都出过各种模拟题,这势必给出卷者带来窘境, 所以考查范围扩大了。
11.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 (2分)
12.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2021/10/10
26
参考答案
11.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路认为“不仕无义”, 许由却坚决表明“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的志 向。
(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
1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 会责任感。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听从内心 呼唤,回归自然。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
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
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中庸2021/》10/1合0 在一起称“四书”。
30
相关资料
1、学过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名言名句: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20,21/以10/及10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31 )
儒家 儒家 儒家 道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2021/10/10
7
复习建议
1、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观点; 2、精选各大思想家的论著片段进行阅读训练; 3、能够联系实际指出其对我们的启发思考; 4、重视比较阅读,比较各个思想家思想观点
的异同。
2021/10/10
8
第一部分: 孔子及《论语》
孔子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