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境工程概论1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第34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5 隔油池 石油开采与炼制:煤化工、石油化工及轻工业行业的生产过程排出大量含
油废水。油品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只有重油相对密度大于1。常用的隔油 池有平流式、竖流式及斜板式。国内多采用平流式隔油池,其构造与平流式 沉淀池相似,在实际运行中主要其隔油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沉淀作用。
第11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4 无机无毒物质(酸、碱、盐污染物) 无机无毒物质主要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酸性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
要来源于矿山排水、工业废水及酸雨。碱性废水主要来自碱法造纸、化学纤 维制造、制碱、制革等工业的废水。酸碱废水的水质标准中以pH来反映其含 量水平。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可相互中和产生各种盐类;酸性、碱性废水亦 可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生成无机盐类。所以,酸性或碱性污水造成的水体 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的污染。
第35页/共99页
3.3.2 离心分离
3.3.2.1 离心分离的原理 含悬浮物的废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和废水的质量不同,所受到
的离心力大小不同,质量大的被甩到外圈,质量小的则留在内圈,通过不同 的出口将它们分别引导出来,利用此原理就可分离废水中悬浮颗粒,使废水 得到净化。
第15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8 感官性状污染物 废水中能引起异色、浑浊、泡沫、恶臭等现象的物质,虽然没有严重的危
害,但也引起人们感官上的极度不快,被称为感官性污染物。对于供游览和 文体活动的水体而言,感官性污染物的危害则较大。各类水质标准中,对色 度、臭味、浊度、漂浮物等指标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的排放、内河水运以及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等,都 会导致水体受到油污染。油类污染物能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影响氧气进入水 体,破坏了水体的复氧条件。它还能附着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动植物体表,影 响养分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同时,油污染还破坏了海滩休养地、风景区的 景观等。
第14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 利用这种活性污泥在废水中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和沉淀等作用,去除 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使废水通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的生物膜,利用生物 氧化作用和各相之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第23页/共99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1
会计学
1
第三章 化工废水处理
4 化学处理法 5 物化处理法 6 生化处理法
第1页/共99页
3.1 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2 水体污染物
第2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3.1.1.1 化工废水的主要来源 ➢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因一部分物料流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3.2.2.3 三级处理 污水三级处理又称污水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为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
去除的污染物质,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或磷、氮等可溶性无机 物。
完善的三级处理由除磷、除氮、除有机物(主要是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除病毒和病原菌、除悬浮物和除矿物质等过程单元组成。
第4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3.1.1.3 化工废水的特点 化学工业在经济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它又是造成环境污染
的主要工业系统之一。化工废水污染有如下特点: ➢ 废水排放量大 ➢ 污染物种类多 ➢ 污染物毒性大,不易生物降解
第5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第31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用沉淀法处理废水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此法设备庞大,生产能力不高。近 年来,由于浅层沉淀理论的发展,开始从多层沉淀向斜板沉淀发展。
第32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4 沉砂池 沉砂池也是一种沉淀池,用以分离废水中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悬浮物,使
这些悬浮物在池内沉降,以免进入后面的沉淀池污泥中而给排除及污泥处理 带来困难。但是,在沉砂池内不能让相对密度较小的有机悬浮物沉降下来。 沉砂池有平流式及竖流式两种。国内广泛应用的是平流式,平流沉砂池的效 率较高
物,也可以去除25%~40%的BOD,但一般不能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 体状态的有机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因 此需要进行二级处理。
第22页/共99页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二级处理的主要方法如下: ➢ 活性污泥法 废水生物化学处理的主要处理方法。以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作为底
第16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9热污染 废水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危害,称为热污染。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
主要来源。这种废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造成如下危害: ➢ 可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相应的亏氧量随之减少,故大气中的氧向水中传递
的速率减慢;另一方面,会导致生物耗氧速度的加快,促使水体中的溶解氧 进一步耗尽,使水质迅速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第7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1 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 悬浮物是一项重要的水质指标,它的存在不但使水质浑浊,而且使管道及
设备堵塞、磨损,干扰废水处理及回收设备的工作。 浊度是对水的光传导性能的一种测量,其值可表征废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的
含量。 固体污染物在水中以三种状态存在: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
3.1.2.7 生物污染物质 生物污染物质主要指废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它包括致病细菌、病虫卵和
病毒。未污染的天然水中的细菌含量很低,水中的生物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 污水、医院污水和屠宰肉类加工、制革等工业废水。主要通过动物和人排泄 的粪便中含有的细菌、病菌及寄生虫类等污染水体,引起各种疾病传播。生 物污染物污染的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繁殖速度快,必须予 以高度重视。
第18页/共99页
3.2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1 按作用原理划分 2 按处理程度划分
第19页/共99页
3.2.1 按作用原理划分
➢ 物理处理法 ➢ 化学处理法 ➢ 物理化学法 ➢ 生物化学处理法
第20页/共99页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3.2.2.1 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废水pH、
第28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平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效果良好,工作性能稳定 ,但排泥较为困难。
第29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当废水含大量无机悬浮物且水量又大时,宜采用辐流式沉淀池。
第30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当废水含大量有机悬浮物而水量又不大时,可以考虑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在高温下燃烧后,将 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 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水质快速测定方法,通过 测定废水中的总有机碳量可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第10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含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农药、染 料等行业排出的废水;第二类为含无机物的废水,如无机盐、氮肥、磷肥、 硫酸、硝酸及纯碱等行业排出的废水;第三类为既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 的废水,如氯碱、感光材料、涂料等行业。如果按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分 则有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含氟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机磷化合 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
➢ 废水中有害污染物较多 ➢ 化工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视其原料路线、生产工艺方法及生产规模不同而有很
大差异 ➢ 污染范围广
第6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分为: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 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 热污染等。
大颗粒才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投入电解质作为混凝剂,使废水中
的微小颗粒与混凝剂黏结成较大的胶团,加速在水中的沉降,此法实质为化 学处理方法。
第26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2 影响沉淀的因素 影响废水或称污水悬浮颗粒沉降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即:①污水
第24页/共99页
3.3 物理处理法
1 重力分离 2 离心分离 3 过滤法
第25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1 沉淀法的分类 从化工废水中除去悬浮固体的方法,一般常采用沉淀法。这是对废水预先
进行净化处理的方法之一。沉淀法又分为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两种。 ➢ 自然沉淀 自然沉淀是依靠废水中固体颗粒的自身重量进行沉降。该法仅对较
(直径介于1~100nm)和悬浮态(直径大于100nm)
第8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2 耗氧有机物 绝大多数的耗氧污染物(需氧污染物)是有机物,无机物主要为还原态的
物质,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耗氧污染物即指需氧有机物或耗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难以分别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一
的流速;②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③沉淀池的尺寸。
第27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3 沉降设备 生产上用来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的设备称为沉淀池,根据池内水流的方向
不同,沉淀池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即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 辐射式沉淀池、斜管式沉淀池、斜板式沉淀池。沉淀池的操作区域可以分为 水流部分和沉淀部分。
第17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 可加快藻类繁殖,从而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 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加快,使水体中的物化性质如离子浓度、电导率、腐
蚀性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对管道和容器的腐蚀。 ➢ 可加速细菌生长繁殖,增加后续水处理的费用。如取该水体作为给水源,则
需要增加混凝剂和氯的投加量,且使水中的有机氯含量增加。
失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 ➢ 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废料。 ➢ 化学反应中副反应生成的废水。 ➢ 冷却水。 ➢ 一些特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 ➢ 地面和设备冲洗水和雨水,因常夹带某些污染物,最终也形成废水。
第3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3.1.1.2 化工废水分类 化学工业废水按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有机物的废水,主要来自
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的处理方法。 ➢ 筛滤法 ➢ 沉淀法 ➢ 上浮法 ➢ 预曝气法
第21页/共99页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3.2.2.2 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是污水通过一级处理后,再加处理,用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
染物,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 污水在经过筛滤、沉淀或上浮等一级处理之后,可以有效地去除部分悬浮
第12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5 有毒污染物 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物质,称有毒污染物。废水中的毒物
可分为三大类: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 无机有毒物质 ➢ 有机有毒物质 ➢ 放射性物质
第13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6 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两项。沿海及河口石油的开发、
3.1.2.3 富营养化污染 废水中所含N和P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当废水排入受纳水体,
使水中N和P的浓度分别超过0.2mg/L和0.02mg/L时,就会引起受纳水体的富营 养化,提高各种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的活性,刺激它们的异常繁殖,并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和死亡。除此之外,水中大量 的NO-3、NO-2若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危害人体健康或有致癌作用。
般情况下,不对它们进行单项定量测定,而是利用其共性,间接地反映其总 量或分类含量。在工程实际中,采用以下几个综合水质污染指标来描述:
第9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 成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 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降解 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3.1 重力分离
第34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5 隔油池 石油开采与炼制:煤化工、石油化工及轻工业行业的生产过程排出大量含
油废水。油品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只有重油相对密度大于1。常用的隔油 池有平流式、竖流式及斜板式。国内多采用平流式隔油池,其构造与平流式 沉淀池相似,在实际运行中主要其隔油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沉淀作用。
第11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4 无机无毒物质(酸、碱、盐污染物) 无机无毒物质主要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酸性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
要来源于矿山排水、工业废水及酸雨。碱性废水主要来自碱法造纸、化学纤 维制造、制碱、制革等工业的废水。酸碱废水的水质标准中以pH来反映其含 量水平。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可相互中和产生各种盐类;酸性、碱性废水亦 可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生成无机盐类。所以,酸性或碱性污水造成的水体 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的污染。
第35页/共99页
3.3.2 离心分离
3.3.2.1 离心分离的原理 含悬浮物的废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和废水的质量不同,所受到
的离心力大小不同,质量大的被甩到外圈,质量小的则留在内圈,通过不同 的出口将它们分别引导出来,利用此原理就可分离废水中悬浮颗粒,使废水 得到净化。
第15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8 感官性状污染物 废水中能引起异色、浑浊、泡沫、恶臭等现象的物质,虽然没有严重的危
害,但也引起人们感官上的极度不快,被称为感官性污染物。对于供游览和 文体活动的水体而言,感官性污染物的危害则较大。各类水质标准中,对色 度、臭味、浊度、漂浮物等指标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的排放、内河水运以及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等,都 会导致水体受到油污染。油类污染物能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影响氧气进入水 体,破坏了水体的复氧条件。它还能附着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动植物体表,影 响养分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同时,油污染还破坏了海滩休养地、风景区的 景观等。
第14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 利用这种活性污泥在废水中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和沉淀等作用,去除 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使废水通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的生物膜,利用生物 氧化作用和各相之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第23页/共99页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1
会计学
1
第三章 化工废水处理
4 化学处理法 5 物化处理法 6 生化处理法
第1页/共99页
3.1 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2 水体污染物
第2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3.1.1.1 化工废水的主要来源 ➢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因一部分物料流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3.2.2.3 三级处理 污水三级处理又称污水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为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
去除的污染物质,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或磷、氮等可溶性无机 物。
完善的三级处理由除磷、除氮、除有机物(主要是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除病毒和病原菌、除悬浮物和除矿物质等过程单元组成。
第4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3.1.1.3 化工废水的特点 化学工业在经济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它又是造成环境污染
的主要工业系统之一。化工废水污染有如下特点: ➢ 废水排放量大 ➢ 污染物种类多 ➢ 污染物毒性大,不易生物降解
第5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第31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用沉淀法处理废水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此法设备庞大,生产能力不高。近 年来,由于浅层沉淀理论的发展,开始从多层沉淀向斜板沉淀发展。
第32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4 沉砂池 沉砂池也是一种沉淀池,用以分离废水中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悬浮物,使
这些悬浮物在池内沉降,以免进入后面的沉淀池污泥中而给排除及污泥处理 带来困难。但是,在沉砂池内不能让相对密度较小的有机悬浮物沉降下来。 沉砂池有平流式及竖流式两种。国内广泛应用的是平流式,平流沉砂池的效 率较高
物,也可以去除25%~40%的BOD,但一般不能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 体状态的有机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因 此需要进行二级处理。
第22页/共99页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二级处理的主要方法如下: ➢ 活性污泥法 废水生物化学处理的主要处理方法。以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作为底
第16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9热污染 废水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危害,称为热污染。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
主要来源。这种废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造成如下危害: ➢ 可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相应的亏氧量随之减少,故大气中的氧向水中传递
的速率减慢;另一方面,会导致生物耗氧速度的加快,促使水体中的溶解氧 进一步耗尽,使水质迅速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第7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1 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 悬浮物是一项重要的水质指标,它的存在不但使水质浑浊,而且使管道及
设备堵塞、磨损,干扰废水处理及回收设备的工作。 浊度是对水的光传导性能的一种测量,其值可表征废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的
含量。 固体污染物在水中以三种状态存在: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
3.1.2.7 生物污染物质 生物污染物质主要指废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它包括致病细菌、病虫卵和
病毒。未污染的天然水中的细菌含量很低,水中的生物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 污水、医院污水和屠宰肉类加工、制革等工业废水。主要通过动物和人排泄 的粪便中含有的细菌、病菌及寄生虫类等污染水体,引起各种疾病传播。生 物污染物污染的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繁殖速度快,必须予 以高度重视。
第18页/共99页
3.2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1 按作用原理划分 2 按处理程度划分
第19页/共99页
3.2.1 按作用原理划分
➢ 物理处理法 ➢ 化学处理法 ➢ 物理化学法 ➢ 生物化学处理法
第20页/共99页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3.2.2.1 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废水pH、
第28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平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效果良好,工作性能稳定 ,但排泥较为困难。
第29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当废水含大量无机悬浮物且水量又大时,宜采用辐流式沉淀池。
第30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当废水含大量有机悬浮物而水量又不大时,可以考虑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在高温下燃烧后,将 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 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水质快速测定方法,通过 测定废水中的总有机碳量可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第10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含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农药、染 料等行业排出的废水;第二类为含无机物的废水,如无机盐、氮肥、磷肥、 硫酸、硝酸及纯碱等行业排出的废水;第三类为既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 的废水,如氯碱、感光材料、涂料等行业。如果按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分 则有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含氟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机磷化合 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
➢ 废水中有害污染物较多 ➢ 化工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视其原料路线、生产工艺方法及生产规模不同而有很
大差异 ➢ 污染范围广
第6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分为: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 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 热污染等。
大颗粒才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投入电解质作为混凝剂,使废水中
的微小颗粒与混凝剂黏结成较大的胶团,加速在水中的沉降,此法实质为化 学处理方法。
第26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2 影响沉淀的因素 影响废水或称污水悬浮颗粒沉降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即:①污水
第24页/共99页
3.3 物理处理法
1 重力分离 2 离心分离 3 过滤法
第25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1 沉淀法的分类 从化工废水中除去悬浮固体的方法,一般常采用沉淀法。这是对废水预先
进行净化处理的方法之一。沉淀法又分为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两种。 ➢ 自然沉淀 自然沉淀是依靠废水中固体颗粒的自身重量进行沉降。该法仅对较
(直径介于1~100nm)和悬浮态(直径大于100nm)
第8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2 耗氧有机物 绝大多数的耗氧污染物(需氧污染物)是有机物,无机物主要为还原态的
物质,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耗氧污染物即指需氧有机物或耗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难以分别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一
的流速;②悬浮颗粒的沉降速度;③沉淀池的尺寸。
第27页/共99页
3.3.1 重力分离
3.3.1.3 沉降设备 生产上用来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的设备称为沉淀池,根据池内水流的方向
不同,沉淀池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即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 辐射式沉淀池、斜管式沉淀池、斜板式沉淀池。沉淀池的操作区域可以分为 水流部分和沉淀部分。
第17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 可加快藻类繁殖,从而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 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加快,使水体中的物化性质如离子浓度、电导率、腐
蚀性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对管道和容器的腐蚀。 ➢ 可加速细菌生长繁殖,增加后续水处理的费用。如取该水体作为给水源,则
需要增加混凝剂和氯的投加量,且使水中的有机氯含量增加。
失又经雨水或用水冲刷而形成的废水。 ➢ 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废料。 ➢ 化学反应中副反应生成的废水。 ➢ 冷却水。 ➢ 一些特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 ➢ 地面和设备冲洗水和雨水,因常夹带某些污染物,最终也形成废水。
第3页/共99页
3.1.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3.1.1.2 化工废水分类 化学工业废水按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有机物的废水,主要来自
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的处理方法。 ➢ 筛滤法 ➢ 沉淀法 ➢ 上浮法 ➢ 预曝气法
第21页/共99页
3.2.2 按处理程度划分
3.2.2.2 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是污水通过一级处理后,再加处理,用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
染物,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 污水在经过筛滤、沉淀或上浮等一级处理之后,可以有效地去除部分悬浮
第12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5 有毒污染物 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物质,称有毒污染物。废水中的毒物
可分为三大类: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 无机有毒物质 ➢ 有机有毒物质 ➢ 放射性物质
第13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3.1.2.6 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两项。沿海及河口石油的开发、
3.1.2.3 富营养化污染 废水中所含N和P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当废水排入受纳水体,
使水中N和P的浓度分别超过0.2mg/L和0.02mg/L时,就会引起受纳水体的富营 养化,提高各种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的活性,刺激它们的异常繁殖,并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和死亡。除此之外,水中大量 的NO-3、NO-2若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危害人体健康或有致癌作用。
般情况下,不对它们进行单项定量测定,而是利用其共性,间接地反映其总 量或分类含量。在工程实际中,采用以下几个综合水质污染指标来描述:
第9页/共99页
3.1.2 水体污染物
➢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 成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 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降解 有机物所需的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