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 第一章 化学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课时提升作业一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2∶3
B.2 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62 g·mol-1
C.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2 g H2含有1 mol氢分子
【解析】选D。
设质量均为m,则n(O2)∶n(O3)=m
32 g·mol−1∶m
48 g·mol−1
=3∶2,A错
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B 错误;1 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不一定是分子,也有可能是离子或原子,C错误;2 g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含有1 mol氢分子,D正确。
2.(2016·张家口模拟)已知14.2 g X气体在状况下的体积是4.48 L,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71 g
B.71
C.71 g·mol-1
D.142 g·mol-1
【解析】选C。
n(X)=V
V m =4.48 L
22.4 L·mol−1
=0.2 mol,M(X)=14.2 g
0.2mol
=71 g·mol-1。
3.(2016·宝鸡模拟)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气体分子的大小决定
B.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解析】选B。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①微粒数的多少,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对于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距离几乎相等,其体积的大小主要由分子数的多少来决定,A错误、B正确;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体积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分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2.4 L·mol-1是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D错误。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数之比等于1∶1
B.原子数之比等于3∶2
C.质量之比等于7∶11
D.质子数之比等于7∶11
【解析】选B。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分子数之比为1∶1,原子数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28∶44=7∶11,质子数之比为14∶22=
7∶11。
【加固训练】同温同压下,质量忽略不计的两气球A和B,分别充入X气体和Y 气体,且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同。
若相同条件下,A气球放在CO中静止不动,B气球放在O2中上浮。
下列叙述或表示正确的是( )
A.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B.X可能是C 2H4,Y可能是CH4
C.X气体的密度小于Y气体的密度
D.充气后A 气球质量比B气球质量大
【解析】选B。
由题意“相同条件下,A气球放在CO中静止不动,B气球放在O2中上浮”说明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CO相同,而Y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O2,但不能得出X与Y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大小关系。
5.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 mol氨气②4 g氦气③4℃时9 mL水
④0.2 mol硫酸钠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解析】选B。
①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4=2 mol;②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③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9 g
18 g·mol−1
×3=1.5 mol;④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7=1.4 mol,故原子数由大到小为①③④②。
【加固训练】(2016·阳江模拟)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数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
①0.1 mol H2SO4②4.8 g氦气
③5.6 L状况下NH3(气)
④4℃时的5.4 mL H2O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解析】选C。
①0.1 mol H2SO4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0.1 mol×7=0.7 mol;②4.8 g氦气的物质的量为4.8 g
4 g·mol−1
=1.2 mol,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含有原子的
物质的量为1.2 mol;③5.6 L状况下NH3(气)的物质的量为5.6 L
22.4 L·mol−1
=
0.25 mol,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25 mol×4=1 mol;④4℃时的5.4 mL H2O的
质量为5.4 g,其物质的量=5.4 g
18 g·mol−1
=0.3 mol,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3 mol×3=
0.9 mol,故含有原子数目②>③>④>①。
6.(2016·大同模拟)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共8N A对
B.状况下,2.24 L苯所含的分子总数目为0.1N A
C.32 g O2和32 g O3中所含的原子数都是2N A
D.6.4 g铜与过量的浓硝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0.1N A
【解析】选C。
乙烯和环丁烷都可以表示为(CH2)n,每1 mol碳原子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 mol,则28 g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的量为28 g/14ng·mol-1×3n=6 mol,A错误;状况下苯是液体而不是气体,B错误;
32 g O2和32 g O3中都含有32 g氧原子,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都为2 mol,
所含的原子数都是2N A,C正确;n(Cu)=6.4 g
64 g·mol−1
=0.1 mol,0.1 mol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0.1 mol Cu2+,失去了0.2 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是0.2N A,D 错误。
【易错提醒】D项易错误认为浓硝酸反应时氮元素由+5价降低为+4价生成NO2而导致错选。
7.(2016·太原模拟)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1 mol Cl2通入水中,则N(HClO)+N(Cl-)+N(ClO-)=2N A
B.常温常压下,3.0 g含甲醛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 A
C.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 A
D.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克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解析】选B。
将1 mol Cl2通入水中发生下列反应:Cl2+H2O HCl+HCl O,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HClO)+N(Cl-)+N(ClO-)+2N(Cl2)=2N A,A不正确;甲醛和冰醋酸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2O,故3.0 g甲醛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中相当于含有0.1 mol CH2O,所以含有的原子总数是0.4N A,B正确;状况下CCl4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C错误;CO2通过Na2O2时发生反应2CO2+2Na2O 22Na2CO3+O2,关系为CO2~增重28 g~e-,则增重ag时转移电子数为a
28
N A,D错误。
8.(2016·南昌模拟)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打开活塞,使两容器内的气体接触(如图),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编号①②③④
气体M H2S H2NH3NO
气体N SO2Cl2HCl O2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解析】选C。
假设容器的容积为1 L,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①发生反应:2H2S+ SO23S↓+2H2O;反应后气体为0.5 L SO2;②在常温下H2与Cl2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混合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是2 L;③NH3+HCl NH4Cl,恰好完全反应,产物是固体,因此混合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是0 L;④2NO+O22NO2,所以混合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是1.5 L。
气体的体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②④①③,所以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④①③。
9.(2016·怀化模拟)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1 L 1 mol·L-1的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
C.状况下,33.6 L三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4.5N A
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 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N A
【解析】选D。
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I2和Fe3+,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A错误;盐酸中无HCl分子,B错误;状况下,三氯甲烷为液体,C错误;反应中5NH4NO32HNO3+4N2↑+9H2O生成4 mol氮气转移15 mol电子,故生成28 g氮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D正确。
10.mg某金属M溶于过量盐酸中,放出的气体在状况下的体积为nL,并生成氯化物MCl2,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n/m
B.2m/n
C.m/22.4n
D.22.4m/n
【解析】选D。
设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xg·mol-1,则有
M + 2HCl MCl2+ H2↑
1 mol 22.4 L
m g
xg·mol−1
nL
1mol
mg xg·mol−1=22.4 L
nL
,解得x=22.4m
n。
11.常温常压下,往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两种气体,容器内气体的最终密度为
2.2 g·L-1(折算到状况),则充入的气体一定不可能为( )
A.NH3和HCl
B.NO和O2
C.HI和Cl2
D.SO2和HCl
【解析】选A。
由题意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2.2 g·L-1×
22.4 L·mol-1=49.28 g·mol-1。
A项,NH3和HCl的摩尔质量分别是17 g·mol-1和36.5 g·mol-1,M̅不可能是49.28 g·mol-1;B项,若生成NO2和N2O4的混合物时,符合题意;C项,Cl2过量时气体为Cl2和HCl,符合题意;D项,M̅可能为49.28 g·mol-1,符合题意。
12.(能力挑战题)(2016·临沂模拟)将2.56 g Cu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mol B.1 mol
C.1.05 mol
D.0.13 mol
【解析】选D。
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随着反应进行,硝酸的浓度减小,反应生成NO,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则n(NO2)+n(NO)=1.12 L
22.4 L·mol−1
=0.05 mol,即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n(Cu)=2.56 g
64 g·mol−1
=0.04 mol,则生成
n[Cu(NO3)2]=0.04 mol,可知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2=
0.08 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0.08 mol=0.13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3.(13分)请按要求填空:
(1)2 mol CO(NH2)2中含____________mol H,________g N,所含氧原子跟
________mol H2O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2)2 mol O3和3 mol O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同温同压下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含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___。
(3)2.3 g Na中含________mol e-,在与足量水反应中产生状况下的H2________L。
(4)含0.4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含________mol S O42−,Al3+物质的量
________0.8 mol(填“>”“<”或“=”)。
【解析】(1)2 mol CO(NH2)2中含8 mol H、4 mol N、2 mol O,氮元素的质量为56 g。
(2)2 mol O3和3 mol O2的质量之比为2×16×3
3×16×2
=1∶1,分子数之比为2∶3,
ρ
1
ρ2
=M1
M2
=16×3
16×2
=3∶2,含氧原子数之比为2×3
3×2
=1∶1,V1
V2
=n1
n2
=2∶3。
(3)n(Na)=2.3 g
23 g·mol−1
=0.1 mol,由于1个钠原子中含有11个电子,故2.3 g Na 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n(e-)=11n(Na)=1.1 mol。
2Na + 2H2O2NaOH +H2↑
2 mol 22.4 L
0.1 mol x
2 mol∶0.1 mol=22.4 L∶x
x=0.1mol×22.4 L
2mol
=1.12 L
(4)由Al2(SO4)32Al3++3S O42−知,n(S O42−)=3n[Al2(SO4)3]=3×0.4 mol=1.2 mol,
0.4 mol Al2(SO4)3中含有0.8 mol Al3+,因为Al3+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故小于0.8 mol。
答案:(1)8 56 2
(2)1∶1 2∶3 3∶2 1∶1 2∶3
(3)1.1 1.12 (4)1.2 <
14.(13分)(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Z(g),则Z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8.6 g,在状况下体积为8.96 L。
已知A与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由此可推断A可能是________,B可能是________。
(3)在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为36 g,体积为22.4 L,则CO所占的体积是________L,质量是________g。
【解析】(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写出化学方程式:X2+3Y 22Z,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Z的化学式应为XY3。
(2)由题意可得:n(A)+n(B)=8.96 L
22.4 L·mol−1
=0.4 mol,则3n(B)+n(B)=0.4 mol,即n(B)=0.1 mol,n(A)=0.3 mol。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r,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M r。
0.3×14M r+0.1×M r=8.6,解得M r=2,则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2,A 可能为N2、C2H4或CO,B可能是H2。
(3)由题意列方程组得
n(CO)×28 g·mol-1+n(CO2)×44 g·mol-1=36 g
n(CO2)+n(CO)=22.4 L/22.4 L·mol-1解得:n(CO)=0.5 mol,n(CO2)=0.5 mol
故V(CO)=11.2 L,m(CO)=14 g。
答案:(1)XY3
(2)N2(或CO或C2H4) H2
(3)11.2 14
15.(能力挑战题)(14分)(2016·咸宁模拟)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室温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实验装置如下。
部分实验步骤:
①装好实验装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ag。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气管高度,使其液面高度与水准管液面高度相平;②使装置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
号)。
(3)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________(含a、b、c)。
(4)分析下列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并在横线上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未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在实验开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读数前要先将气体冷却至室温,然后调整量气管的高度使两液面相平。
(3)设室温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 m,由反应2KMnO4K2MnO4+MnO2+O2↑可知:生
成O2的质量为(a-b)g,则(a−b) g
32 g·mol−1=c L
V m
,故V m=32c
a−b
L·mol-1。
(4)①因为计算式中运用的是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因此,KMnO4是否完全分解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③未恢复到室温,则气体体积偏大,即c偏大,故V m偏大。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②①③
(3)32c
a−b
L·mol-1
(4)①无影响②无影响③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