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劳动 劳动的开端》公开课教案_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该书。

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上,应以自主读书为主。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体会作者所经历的苦难,使学生能够从认识上和感情上走进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

教学目标
1.”开端””煎熬”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比喻句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知旧中国的黑暗。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2分钟)
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谁能给大家说说“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又是什么意思?
在旧社会,那些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的孩子,却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那些本该拥有理想和幸福的孩子,也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踏上一条令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

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条-----
出示:艰难的生活道路
二、依案自学(9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理解“煎熬”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理解劳动的意义。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第1-7自然段,思考一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
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指名汇报,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油煎是什么?心里像油煎一样比喻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说明”我”很()。

随机练习朗读。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随机练习朗读。

明知这么艰苦我还要挑煤,说明我能( )。

(2)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你怎样理解这个比喻句。

()。

引读小赵的话,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瘦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而比。

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 )。

(3)老师小结:从全文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的孩子啊!
三、合作探学(14分钟)
1.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时路远且难走的语句,好好品读。

2.汇报交流:小老师随机点拨,进行概括和提升。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指名读---齐读)
从这个比喻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像是打秋千让我们感受到“我”年纪小,煤筐重,身子吃不住劲,控制不住煤筐,担煤走路艰难的样子。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受欺侮受伤的语句,好好品读.: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抽掉”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2.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范读---指名读)
品读这一段文字,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小老师总结:是啊,这是发生在几十年前中国的事情。

那时像我们这样大的劳动人民家的孩子,不可能上学读书,不可能在父母的呵护下玩耍嬉闹,不可能享受社会的关怀与爱。

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从小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担,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

课文给我们描述的,就是那样的时代,旧中国的黑暗与罪恶。

四、检测促学(5分钟)
1.老师:是呀,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遍体伤痕却一无所获。

这是多么心酸艰难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根据出示的对话,请学生深情朗读后指名范读。

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啦?”
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地洗脚。

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我回答:“我不饿。


2.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现在开始小组讨论交流,稍后汇报。

出示交流的句子:
这是一种辛酸的泪水。

因为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为了生活要去挑煤,感到很辛酸。

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

因为家里很穷,但母亲又没有办法。

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

因为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后,一头栽倒在床上,她很心疼。

这是一种痛心的泪水。

因为她的孩子遍体鳞伤却一无所获。

五、抽查清(8分钟)
1.学生看出示的内容填写。

当小运铎半夜起来去挑煤的时候,我们正( );当他挑着煤在山路上,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被饥饿和疲劳压倒,倒在床上的时候,我们正在( )。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 ),而他的生活却是如此的( )。

但她没有屈服,第二天,他终于用稚嫩的肩膀把煤挑到了车站。

瞧,小运铎正挑着煤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
2.老师总结:学习和温饱,对于小运铎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这就是黑暗的旧社会;自由和快乐,对于我们来说,是那样的唾手可得,这就是光明的新中国。

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我们珍惜幸福,开创未来!六、课外作业(1分钟)
课外搜集有关描写旧中国苦难劳动人民生活的文章。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艰难
路远且难走人小担子重受欺侮受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