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4题,每小题2.5分,共85分) (共34题;共85分)
1. (
2.5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月考) 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A . 分封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B . 封姜子牙于齐是因为齐地富庶
C . 分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
D . 洛邑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
2. (2.5分)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
A . 甲同学为姬姓贵族
B . 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C . 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
D . 丁同学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
3. (2.5分) (2020高一上·宣化月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
②实行分封制
③确立礼制
④首创王位世袭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③④
4. (2.5分) (2019高一上·大名月考) 周人用道德观念来解释政权的合法性,“天命无常,唯德是亲”,即天命垂爱那些爱护百姓的王者。
这反映了当时()
A . 分封制无法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B . 爱护百姓的统治者才能取得政权
C . 血缘不再是国家权力结构的纽带
D . 已经有了体恤民众的政治思想
5. (2.5分) (2019高一上·郎溪期中)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隋、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 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 . 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 . 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 (2.5分) (2019高二下·宁德期中) 西周时,封建领主把统治中心近郊的土地,分给同族的普通人耕种,称其为“国人”。
他们不负担租税,只负担军赋和兵役。
还可以接受军事训练和礼仪学习的教育。
由此可知西周的“国人”指的是()
A . 奴隶
B . 平民
C . 农民
D . 贵族
7. (2.5分) (2017高二上·沭阳月考)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 行省制一郡县制一分封制
B . 分封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
C . 郡县制一分封制一行省制
D . 行省制一分封制一郡县制
8. (2.5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江苏扬州、广西
9. (2.5分)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住《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袋”的制度是
A . 皇帝制
B . 军功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10. (2.5分) (2015高一上·连江期中)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 . 天子喜好收藏玉玺
C .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11. (2.5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
A . 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
B . 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
C . 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
D . 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
12. (2.5分) (2019高三上·汕头期中)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时有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并早上新钱一百一十个和铸钱所用的模具两套。
这一案件说明当时()
A . 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
B . 已统一并建立了法定货币制度
C . 已建立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D . 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
13. (2.5分) (2019高二下·滨州期中)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
秦朝的丞相()
A . 掌管全国军队
B . 把持中央人事任免
C . 职位可以沿袭
D .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14. (2.5分) (2019高二上·枣庄月考)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主张的论述。
这一主张有利于()
A . 加强思想控制
B . 凝聚宗族力量
C . 培育民族精神
D . 强化等级观念
15. (2.5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 .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 .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16. (2.5分) (2019高三上·德州期中) 汉武帝时期,所设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品秩2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
由此可见,刺史制度()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导致了尊卑失序
C . 削弱了亚相权力
D . 造成了封国问题
17. (2.5分) (2016高一上·浙江期中)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从秦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①秦朝时期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②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使之相互牵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④元朝设置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18. (2.5分) (2017高三上·西城期末) 《唐六典》规定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佐天子而统大政”。
以下关于唐朝中央决策机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A . 唐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
B . 门下省负责诏令的起草以及执行
C . 以皇帝和中书、门下两省为核心
D . 皇权至上,完全不受相权的制约
19. (2.5分)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
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察举制
D . 科举制
20. (2.5分)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
A . 强化君主专制
B . 减少决策失误
C . 提高行政效
D . 笼络科举世子
21. (2.5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月考) 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
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
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
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 . 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B .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C . 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
D . 使贵族特权被废除
22. (2.5分) (2020高二下·西安期末) 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
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
A . 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B . 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
C . 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
D . 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
23. (2.5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如果你决定不怕权威进行反驳,可以举例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24. (2.5分)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而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 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 . 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 . 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 .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25. (2.5分) (2018高一上·华安期末)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
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为废除行省做准备
B . 强化君主专制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削弱行省权力
26. (2.5分) (2017高一上·黄梅月考)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②元代设立中书省③明成祖设立内阁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④
27. (2.5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月考) 元代某学者曾经评论行省制度:“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以下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评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朝的行省制度具有宗法制的特点
B . 行省主要设立于京城之外的区域
C . 河北、山东等地都曾经设立了行省
D . 行省制度有利于防止割据维护统一
28. (2.5分) (2018高二上·桂林期中) 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 . 汉武帝创设太学
C .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D . 明朝八股取士
29. (2.5分) (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
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
钱穆意在说明明代()
A . 废除丞相违背潮流
B . 政治体制运行特点
C . 吏治败坏权臣弄权
D . 思想批判风气剧变
30. (2.5分) (2018高二下·平阴开学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新精神。
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
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下反动也。
”钱穆意在强调()
A . 科举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B . 宋朝理学洋溢着革新精神
C . 废除宰相与历史趋势相悖
D . 宰相制度能有效抑制君权
31. (2.5分)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 . 统治阶级的要求
B . 法家思想的启示
C .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 . 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32. (2.5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
A . 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 . 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C . 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D . 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33. (2.5分)(2020·浙江) 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
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34. (2.5分) (2018高一上·枣庄月考) 秦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朝设置中朝、尚书,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些机构的设立反映了()
A .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发展
B . 中央机构建设的逐步发展
C . 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强化
D . 社会结构日益变化与更新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
35. (15分) (2019高一上·宁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人沈既济说:“故大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的而周闻天下。
”
——摘编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史学家格罗特说过,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人,就容易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在古代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岀。
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
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徳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选官制度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选官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与古代雅典选官制度的不同及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4题,每小题2.5分,共85分) (共34题;共8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1、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
35-1、
35-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