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作者:周俭朴任万年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年第02期(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501)【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疗法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以经络学为理论依据,局部与整体、“近取”与“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对5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结果:50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痊愈43例,占86%;显效6例,占12%;无效1例,占2%。

总体有效率为98%。

结论:针灸能行气活血,祛风通络,调节神经,平衡阴阳。

故选用风府、风池、太阳、列缺、足三里等穴位合用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针刺疗法;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13-01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发作性疾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病理因素多为风、淤、火(热)、虚。

由于风为阳邪,其性升泄,《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风邪可挟寒,挟热,或挟湿乘虚而侵袭人体,上犯颠顶,日久邪滞难去可深入,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其渐成气滞血淤,不通则痛而致本病。

(即外感日久不解而致内伤)。

肝与胆互为表里,肝经上循颠顶,少阳胆经循行布散头部,若情志不畅,肝失柔和及疏泄,气郁日久化火,肝胆火旺,血热上雍,阻滞清窍或火盛日久伤阴,肝失濡养,肝阳上亢,多夹少阳风热上犯,清窍被扰或阴血亏虚,脑髓失养均可导致头痛发生。

笔者自2007年9月~2008年9月通过50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

年龄20岁以内2例,21~30岁12例,31~40岁13例,41~50岁15例,51岁以上8例。

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9岁,多数在21~50岁之间,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0年,头痛位于左侧12例,右侧12例,左右不固定者26例。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验案1例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验案1例
性, 改善神经传 导速度 , 进 而改善 D P N 的临床症状 J 。
[ 5 ] 章 晓燕 , 刘芳 , 贾伟 平.n一 硫辛 酸 与糖尿 病周 围神经 病变
[ J ] . 国外医学 ・内分泌学分册 , 2 0 0 5 , 2 5( 4 ): 2 6 2 —2 6 5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9—1 9 ) 本 文编辑 : 王福 岗
[ 3 ] 庞 国明, 闫镛 , 朱璞 , 等. 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 变中 医诊疗 规范
初稿 [ J ] . 中华 中医药杂志 , 2 0 1 0 , 2 5 ( 2 ) : 2 6 0— 2 6 4 . [ 4 ] 吕锐 , 李尧军 , 田桂芳 , 等. 木丹颗粒 治疗糖 尿病性周 围神经
三七 为臣药 , 助君 药活 血化 瘀 、 通 络止 痛 。赤 芍 、 丹参、 川
[ 2 ] 中国医师协会 内分 泌代谢科 医师分会 , 胡仁 明, 樊 东升 , 等.
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 求意见稿 [ J ] . 中国糖 尿病
杂志 , 2 0 0 9, 1 7 ( 8 ) : 6 3 8— 6 4 0 .
范畴 , 大多医家认为系风寒侵袭 , 邪失于疏散 , 则血气 不和 , 经络受阻 , 久则络脉瘀 闭, 每 因气 候变化或偶然 感触风邪而
诊 I :} f j i 风 。此证 属气滞 血瘀 、 壅闭经 络。治疗 当以活血
化瘀 、 通络止痛之 法。取穴 : 患侧太 阳、 丝竹空 、 攒竹 、 鱼腰 、 印 , 人 中 一下关 排刺 , 承 浆 一颊车 排刺 , 外加 合 谷 、 足三
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 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
参考文献 :
[ 1 ] 中华 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 2型糖 尿病 防治指南 [ M] . 北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神经痛症,常见于老年人,特征是皮疹沿着感染的神经节分布区域出现。

疱疹的症状包括疼痛、灼热感、瘙痒和皮肤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如口服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患者症状难以缓解,甚至出现后遗神经痛。

针刺夹脊穴与刺络拔罐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一直被广泛运用于治疗神经痛症,有着独特的治疗原理。

针刺夹脊穴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刺络拔罐则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淤血瘀滞,缓解神经痛症状。

然而目前对于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疗效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一项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通过临床实验数据分析,评估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

针对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效果评价,确定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治疗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针刺夹脊穴的治疗原理针刺夹脊穴的治疗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经络学说和穴位疗法理论。

针刺夹脊穴能够刺激经络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活血止痛的目的。

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是一对镇痛点,通过针刺夹脊穴可以调整脊柱周围的气血流动,改善局部微循环,并通过反射作用影响脊柱神经末梢,从而达到镇痛、消肿、解毒的效果。

针刺夹脊穴的治疗原理还包括调理脊柱周围的筋骨肌肉,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修复和愈合,从而减轻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47期145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效果观察崔修敏(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金川镇卫生院,吉林 通化 135100)0 引言偏头痛是慢性神经血管疾病,25-38岁女性是高发人群,是颞部搏动性头痛,易反复,据统计,有50%-60%的偏头痛患者具有家族史,大部分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都会出现畏光、恶心等情况,充分休息后能够得到缓解[1]。

偏头痛还可能造成患者脑白质发生病变、认知功能下降、抑郁甚至出现脑梗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偏头痛患者中,抽取40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0 例,首次发病年龄均低于45岁,每月发作次数2次及以上,近2-3个月连续发作,均处于偏头痛发作期。

对照组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25-55岁,平均(40±15)岁;观察组中,男11 例,女9 例,年龄26-55岁,平均(40.5±1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发作时服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一粒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

观察组实施刺络放血拔罐方案进行治疗:(1)指导患者坐下,在患者偏头痛的一侧对太阳穴以及周边脉络实施刺络治疗;(2)将患者头部转向需要实施刺络的另一侧,医生先对需要刺络一侧的太阳穴、周边体表脉络进行按摩至局部血管充盈后,使用5%的碘伏对针刺的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使用三棱针,对准太阳穴以及周边血管充盈的静脉处实施快速点刺放血治疗,刺入深度0.6-1.0 cm ,再用火罐进行拔罐,拔出4 ml 左右血量后取下,并将皮肤残留血液擦拭干净,发作期实施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术,3 d/次,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的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的疗效观察
5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刺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以下部颈椎即第4至第7颈椎段多见多数30岁以上发病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其症状表现为疼痛呈钻痛或刀割样痛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头耳后或肩臂前胸及至手指多局限于一侧部份患者患侧手指指端有麻木感颈部僵直棘突棘旁或肩胛骨有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低头仰头试验为阳性肱二头肌或三头肌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颈部肩胛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 6 ] 杨小丽 .血气分析有关问题探讨[ J ]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1 9 9 9 , 8 ( ] 王丹 .血气 分 析动 脉采 血体 会 [ J ] . 黑龙 江 医学 , 2 0 0 1 , 2 5
( 1 ): 6 7 .
血气分析 因其结 果迅 速 、 准确 , 对 机体 的呼 吸功 能和 酸碱平衡状 态 的准确 描述 而广 泛应 用 于临床 。特别 在危 重抢救 时尤 为重要 , 已成 为临床必 要 的检 测指标 之一。但
要获得准确 的血气分 析数 据 , 除 了精 密 的仪器 , 严 格 的指 控外 , 标本的采集 与保 存也 是一 个很 重要 的环节 。因 此 。 在采集标本时不可忽视 每一步操作 。例如 : 采 血用物 的准
备, 动脉血管的选 择 , 穿刺 角度 的定 位 , 操 作技 术 的熟 练 ,
[ 4 ] 董秀芝 .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的常见原 因分析 [ J ] . 济宁医学
院学报 , 1 9 9 8 , ( 2 ) : 8 6 .
[ 5 ] 王国敏 . 采取血气分析时 防止空气 出现 的对策 [ J ] . 家庭护
士, 2 O O 6 , 4 ( 1 B ) : 4 3 .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65例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65例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65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门诊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总体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

标签:血管性头痛;针刺疗法;效果血管性頭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神经内科日常门诊量的56%[1]。

目前病理机制尚不清楚,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是相对公认的致病机理,现代医学治疗可采用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其中以盐酸氟桂利嚓、尼莫地平较为常用。

我们近年以辨证结合辨病,运用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65例,与单纯西药治疗作了比较,对疗效进行初步观察,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门诊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器质性病变,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36例,女59例,年龄18~55岁,平均38岁,患者95例病程10天~8年。

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加中药内服组65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发作特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诊断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中医内科学》,诊断依据:①头痛反复发作10天以上,排除外伤性头痛、高血压头痛、颅内占位性疾病等因素。

②发作时在一侧或双侧或全头部,其性质属跳痛、胀痛、针刺样疼痛,疼痛剧烈时伴恶心、呕吐。

③发作前可有头晕先兆症状。

④发作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⑤结合脑电图、CT、MRI可助诊。

1.3 治疗方法1.3.1 针刺加中药内服组(1)针刺头痛穴。

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的凹陷中。

(太冲穴与行间之间)。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通过对XX名患者进行疗程为XX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能显著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还表明,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结论指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为患者带来明显的好处。

【关键词】电针联合刺络拔罐、带状疱疹、遗神经痛、疗效观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1. 引言1.1 引言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感染水痘后,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节内,随着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刺激,病毒可以激活并引发带状疱疹的发作。

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水疱、疼痛和神经炎的感觉异常。

虽然带状疱疹通常会在几周内痊愈,但部分患者在治疗之后仍然可能会出现后遗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经络和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目的。

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过程中,电针联合刺络拔罐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重返正常生活。

2. 正文2.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带状疱疹性皮炎和伴随的神经痛症状。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目前,传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有限,往往效果不佳并且容易出现复发。

身柱穴刺血拔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身柱穴刺血拔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身柱穴刺血拔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中年人的常见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

血管神经性头痛发作时头部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的疾病,主要与情绪、遗传和职业等因素有关。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身柱穴刺血拔罐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用三棱针在消毒的穴位快速剌人皮下,再针刺达棘上韧带,针下似感索条状物后切2~3次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孑L周围,使之出血1滴。

用火罐拔出lmL左右的血,留罐3~5分钟,取罐。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辅穴: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取相应的配穴。

肝阳上亢型:四关穴;气滞血瘀型:血海(双)、三阴交(双)、太冲(双);气血两虚型:中脘、气海、天枢(双)、手足三里(双)、合谷(双);用1.5寸的毫针,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日为1个疗程。

未治愈者,疗程间休息1周,再继续1个疗程治疗。

典型病例李某,女,46岁,干部。

2003年3月23日初诊。

病史:反复发作偏头痛13年余,时轻时重,头部左右交替疼痛,以左侧为重。

遇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加剧。

月经量少,伴有头晕、耳鸣。

近2周来,头痛发作频繁,曾作脑电地形图、脑血流图、头颅CT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经服用西比灵等药物疗效不佳。

查体:舌淡黯、苔薄白,脉弦滑。

证属外邪侵袭,气滞血瘀,脉络不通。

经身柱穴刺血拔罐治疗10次后症状明显减轻,16次后症状基本消失。

为巩固疗效,坚持到第20次,诸证消失。

随诊2年未复发。

讨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不稳定性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导致大脑皮层血流量减少而血管更加扩张、水肿及神经原性炎症改变。

现代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和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有关,5一羟色胺是目前公认的在头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血小板激活时释放5一羟色胺是头痛发病的重要病因。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摘要】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针刺夹脊穴和刺络拔罐的结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并促进神经的修复。

文章也提到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疗效,且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方法,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针刺夹脊穴,刺络拔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作用机制,临床效果,注意事项,疗效分析,显著疗效,综合效果分析,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带状疱疹,又称为带状疱疹性病毒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年龄较大的患者。

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包括皮疹、疼痛以及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和镇痛药物,但疗效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

针刺夹脊穴和刺络拔罐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针刺夹脊穴可以调整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灶周围局部气血的流通,减轻疼痛感。

刺络拔罐则可以通过负压的作用,促进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病灶的康复。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种中医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进一步验证其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探究针刺夹脊穴和刺络拔罐的作用机制,以揭示其对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作用原理。

2. 评估针刺夹脊穴和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包括缓解疼痛、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针刺加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1例临床观察

针刺加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1例临床观察

tlo ioi gU ies yo rdt n l iee Me iie,h n a g Lann 0 3 a fL ann nv ri f a i o a n s dcn S e y n io ig l 0 2) t T i Ch 1
【 src】 Obet e oosr ecncl n et i so g nuoi h aah n7 ae Abtat jci T bev t l ia mai s t n f n i e rt ed cei 1css v e h i f ao a o e
rn o zd it t a n ru ( c p n tr +h ra m dcn ru ,0 c ss a dc nr ru ( c p n — a d mi o r t t o p a u u c e eb l e i e o p 4 ae ) n o t l o p au u c e n e me g u i g og
te t d b c u c u e c mbie t e b lme ii e ra e y a up n t r o n d wih h r a d cn .M e ho 71 a e fa go ur t e d c e we e t ds e s s o n ine oi h a a h r e
粱楠 李 文金 。
【 摘要】 目的 通过针刺加 中药治疗 , 观察血管 神经性 头痛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 。方 法 将 7 1
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 组 ( 针药合 用 )0例 , 4 对照组 ( 用针刺 ) 1例。结果 单 3
治 疗 组 、 照组 总有 效 率 分 别 为 9 . 0 、10 % 。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 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对 0 0 % 7 .0 差 P<

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2个 疗 程 。
通过 针刺治疗可 疏通气血阻滞 , 气机 调和达到解 除头痛
的 目的。同时应结合 每个 病人 的具体情况 , 防止情绪波动 , 注
3 治 疗 效 果
意饮食调节 , 限制烟酒摄入 , 劳逸结合 , 建立合理的休息制度 。
( 编辑 : 魏 群)
疗效标准 : ①痊愈 : 头痛 及伴 随症状全部消失 , 随访 1 以 a 上未复发。②显效 : 头痛 及伴 随症 状基 本消失 , 偶有 复发 , 但 程度较轻 。③好转 : 痛治疗 前有 所减轻 , 头 发作 次数减 少 , 疼 痛持续 时间缩短 。④无效 : 治疗 3个疗程 以上症状无变化。 治疗结果 : 见表 1 。
有时 二型 、 至三型 同时并存 , 在 主型方 的基 础上 酌情 加 甚 故
减 。每 日 1 , 剂 水煎 分 2次服 ,2d为 1 疗程 , 般治 疗 1 1 个 一

远在 头部的经气也 随 之通 畅故 “ 则 不痛也 ” 肘 后歌 》 通 。《 记
载 “ 痛 之 疾 针 至 阴 ” 头 。

中药组 4 6例 , 2 例 , 2 男 1 女 5例 ; 年龄 最小 2 0岁 , 大 最
5 9岁 ; 程 最 短 1 , 长 1 。 病 5d 最 0a
取穴方法 是 依据 远 端取 穴 的原则 , 同时 也 是 配穴 原 则 中 所选腧 穴大都是 一些 特定穴 。这 些腧 穴 在治 疗头 痛方
维普资讯
20 0 2正
1 月 1




No e b r 2 0 vm e 0 2 Vo . 2 12 No. 6
第2 2卷 第 6期
HENAN TRADI 0 AL T1 CH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E MEDI NE I S CI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丛集性头痛验案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丛集性头痛验案

·38·山 西 中 医 2020年1月第36卷第1期 SHANXI J OF TCM Jan .2020 Vol .36 No .1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丛集性头痛验案陈 琦 王重新关键词:丛集性头痛;针刺;拔罐;验案中图分类号:R7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1-0038-01作者简介:陈琦,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王重新,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陈琦,E-mail:826885640@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目前病因不明,临床较少见,发作时疼痛剧烈难忍,呈阵发性、持续性,同时会伴病侧结膜充血、鼻塞流涕、汗出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长期不愈易出现焦虑等消极情绪,进一步加重病情。

笔者跟师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丛集型头痛1例,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王某,男,45岁,2019年8月3日初诊。

间断头痛2月余,加重1周。

患者2月前因工作劳累出现间断头痛,不伴头晕、恶心等症,未予重视。

2019年7月26日凌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以右侧颞部为重,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静海医院,测血压158/109 mmHg,予曲马多、甲泼尼龙及对症治疗 (具体不详) ,治疗后疼痛未见好转。

刻诊:头痛剧烈,胀痛难忍,以右侧颞部为甚,呈阵发性,发作时伴有乏力汗出,球结膜充血,流清涕,每天发作2~4次,每次持续15~30 min,夜间发作时严重,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纳可,夜欠安,二便可。

舌红、苔薄,脉弦数。

否认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

经查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丛集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瘀血内阻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首先给予针刺治疗。

取穴:百会、上星、印堂、头维 (双侧) 、 太阳透下关 (右) 、风池 (右) 、完骨 (右) 、天柱 (右) 、合谷 (双) 、足三里 (双) 、太冲 (双) 、足临泣 (双) 。

调神通络法配合太阳穴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调神通络法配合太阳穴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调神通络法配合太阳穴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作者:周梦妍,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2期周梦妍1 张连城2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 300121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 300150【摘要】调神通络针法为导师门诊治疗中风类病人的特色针法,据“气血逆乱于上,或脑络瘀滞、或血溢于脑,导致气滞血瘀、脑络瘀阻、神明不调”的理论基础而创立,可疏通脑络和肢体经络、调理神明,令全身的经脉气血能够通常运行。

而偏头痛是一种表现为头一侧或者双侧跳痛、胀痛的临床常见反复发作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的“偏头风”、“头风”、“少阳头痛”等范畴,主因气血不畅、经气瘀滞,不通则痛;当以调畅气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辨证论治这一主要特点,偏头痛与中风病机、证候相似,异病同治。

太阳穴为经外奇穴,亦为少阳胆经循行之处,有调和气血、通窍之痛之功;刺络放血可加强清热泻火、疏通经络之效,故采用特色针法结合太阳穴刺络拔罐联合治疗偏头痛。

笔者跟随导师在医院门诊实习期间见过多例偏头痛患者,均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法配合太阳穴刺络拔罐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关键词】调神通络针法;针刺;拔罐1 临床治疗操作1.1 调神通络法针刺调神通络法选穴以头针、体针相结合,促进脑络和肢体经络畅通。

偏头痛病位主在头部,故针刺选穴以调神通络法中头针为主。

1.1.1 头针取穴调神通络法选取的头针是在2 个头部腧穴基础上引出的4 条治疗线:顶中线(百会穴向前至前顶穴),顶斜1 线(百会外斜下45°,长约1.5 寸),顶旁线(距离顶中线旁开约2.25 寸,承灵穴和正营穴的连线),顶斜2 线(承灵穴前外斜下45°,长约1.5 寸)。

头针取穴取患侧穴位行针刺。

1.1.2 针刺方法临床治疗选用华佗牌0.30mm×40mm规格的一次性不锈钢针,进针要求自上而下(或者外斜下)、从后向前(或者向外斜前)沿皮刺入,进针深度约为1.5 寸。

针刺加放血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针刺加放血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针刺加放血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放血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和护理体会。

方法:针刺颌厌、太冲、合谷及头颞部压痛点(以颌厌为主穴),其中颌厌、太冲、合谷加电,每日1次。

每星期2次行三菱针点刺头颞部压痛点(阿是穴)并抽真空罐放血,每次取1~2穴,总放血量应不少于2ml。

10日为1疗程。

结果:76例患者中治愈44.7%;显效21.1%;无效34.2%;总有效率65.8%。

结论:针刺颌厌、太冲、合谷等穴位加颞部压痛点放血,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血管性头痛有良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针刺放血颌厌穴血管性头痛疗效护理研究血管性头痛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部分病人可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为发作前常有先兆的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伴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变快,本病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通过针刺颌厌穴及头颞部的压痛点放血治疗血管性头痛76例,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考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版《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相关标准诊断如下:长期反复发作病史。

头痛为中度或中度,多为单侧跳痛。

头痛时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使用麦角胺制剂止痛有效。

2 治疗方法2.2 对照组采取血管性头痛常规非针灸内科治疗。

3.护理方法3.1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治疗的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3.2治疗室环境安静、通风良好,做好心理护理床缓解病人做针灸治疗时的紧张情绪。

3.3嘱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生活起居规律,保持情绪稳定。

3.4坚持平恒膳食、戒烟酒4治疗结果4.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治疗1-2疗程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1年内未见复发。

显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明显减轻。

无效:经治疗2疗程后,症状、体征完全无改善。

5 随访情况经随访,所有治愈病例中半年内复发者2例,1年内复发者5例。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7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針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针灸;血管神经性头痛;穴位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血管-神经性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属于神经性头痛的一种,临床以一侧头部波动性疼痛、两侧交替发作、伴有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且该病的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

血管神经性头痛常规的治疗主要以西药止痛为主,疗效不稳定且副作用严重。

本次研究中将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探讨应用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就诊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80例,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病史治疗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以随机综合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0.2±5.0)岁,头痛病程3个月~10年,平均时间(4.0±1.5)年。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0.5±5.5)岁,头痛病程4个月~10年,平均病程(4.2±1.5)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头痛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常规西药治疗,予以尼莫地平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1011)口服30 mg/次,3次/d;谷维素片(生产厂家: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1108)口服30 mg/次,3次/d。

针刺加拔火罐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针刺加拔火罐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针刺加拔火罐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疗效分析摘要:探讨针刺加拔火罐在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通过解释拔火罐的理疗、针刺理疗方式,以医院病例为例子,分析针刺加拔火罐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拔火罐针刺脑血管后遗症疗效分析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疾病、工作、脑力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下,老年人出现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且随着疾病的发展甚至会造成患者的活动受限。

目前,对于老年脑血管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中医推拿、按摩等措施,虽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其改善状况并不理想。

近年来,有相关实验证明,使用中医治疗拔火罐对老年脑血管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缓解身体的疲劳状态 ,有助于体质的增强,对患者的脑血管症状缓解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拔火罐理疗随着当代医疗专业的中医学和医用治疗器械技术的快速进步发展与技术进步和不断创新发展,拔罐去火罐法的治疗方法是常见的一种结合中医学的治疗方法手段,拔罐去火法中国古称缓急偏锋术,是一种以一个罐子来作为主要进行治疗用的工具,借助大量的的热力流动来将其全部排出,形成一种负压,使之直接将其吸附在身上拔罐去火罐的主要穴位或位置相对于原本应该被拔处的皮肤体表,而对一些局部人体皮肤组织进行反复充血、瘀伤,以及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各种类型传染性皮肤疾病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方法[1]。

综上所述,拔罐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动脉清瘀、活血止痛等保健作用,对于麻痹症,尤其是病人着痹、痛燥症都有着很好的预防和改善效果。

《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疾病合而发逆痹。

外邪痹阻,络脉失通,不透则痛,故痹证而发。

通过植入性拔罐治疗,可以彻底去除外邪,局部帮助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达到一种活血、通络的效果。

另则,拔罐以外的治法也可以达到了缓解疼痛的主要目的,避免了口服药物对人体和肝肾机能的严重损害,所以拔罐治疗方式就是我国古代中医独有的一种特色治疗方式,也就是绿色治疗方式。

二、针刺理疗针灸冲刺经络治疗法主要特点是以结合现代传统中医药科学理论加以研究来作为医学基础和治疗指导,经络的主要穴位位置理论可以研究来作为治疗依据,运用传统针刺疗法来治疗预防各种疾病。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镇痛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

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血管性头痛15例

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血管性头痛15例

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血管性头痛15例目的:观察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5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痊愈率为65%。

结论:大椎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其机制可经神经体液的调节,使患者的脑脊液生成减少和回流增多,稳定了受损伤的脑细胞膜,舒缓脑血管的压力,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标签:大椎穴;血管性头痛;刺络拔罐法血管性头痛属祖国医学“偏头痛”范畴。

其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呈周期性发作,多见于女性,笔者在跟师应诊中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该病1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观察血管性头痛患者15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诊疗观察。

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21 a,最短3月,前额头痛2例,两侧头痛10例,头顶疼痛1例,后头痛2例。

呈发作性持续性胀痛,钝痛,刀割样痛。

脑血流图检查有11例为脑血管痉挛,供血不足。

其中肝阳上亢型10例,邪扰清空之风热型3例,气血不足型2例。

1.2 诊断标准根据1983年11月第6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起止无常;(2)病发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3)情绪波动、劳累、气候变化、强光刺激、饮酒等可诱发;(4)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呈周期性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每次发作头痛性质相似,发作间歇期间正常,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5)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发作时应用麦角胺类药物可有明显效果;(7)可有家族史。

1.3 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痰浊蒙蔽型: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或舌胖大有齿痕,脉滑或弦滑;邪扰清空之风热型:起病急,头呈胀痛,或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邪扰清空风寒型: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瘀血阻络型: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舌紫或有淤斑,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气血不足型:头痛而晕,遇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针刺并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将3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为100例患者,分别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并用组,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的治疗方法,而针刺组则单纯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方法,中药组仅仅采用单纯的中药治疗。

结果:针药并用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95%,而针刺组的有效率仅为85%,中药组的有效率为86%。

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是显著的。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针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42-02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1]。

患有此病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为侧发性的剧烈头痛,并且会伴随有视物模糊感和恶心呕吐等。

基于目前的研究水平,此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得到明确的阐释。

各种外界因素对于此病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比如气候、季节、劳累、月经、饮酒、饮食、情绪等都会对此病的发作产生影响。

此病的发作具有性别差异性,一般是女性略多于男性。

特别是近几年此病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但是,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西药对于此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并且还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在中医学的范畴上,血管神经性头痛归属于中医脑病中的"头风"、"脑风"、"偏头痛"、"厥头痛"等病范畴。

此病的发病特点还呈现出易复发和没有复发前兆的特点,疼痛多为剧烈性的头痛或者是胀痛,还有的表现为搏动性疼痛。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临床上采用针药治疗的方法对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效果。

1.基本临床资料1.1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入选的300例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之间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这3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针药结合治疗组、中药组与针刺组,每组各有患者100例。

火针与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探讨

火针与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探讨

火针与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探讨【摘要】目的:研究火针与刺络拔罐在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效果。

方法:在2015年2月-2016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出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刺络拔罐+火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55%高于对照组的86.9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0d、20d、30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火针、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火针;刺络拔罐;针刺;三叉神经痛;VAS评分三叉神经痛指的是面部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综合征,剧痛的发作无征兆,且短暂而剧烈,又被称为痛性抽搐,好发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多见于女性,且多为单侧发病[1]。

在临床治疗中,针刺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但是单一的针刺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将针刺与火针、刺络拔罐配合使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研究中的138例患者为2015年2月-2016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9例,男21例,女48例,年龄在26-51岁,平均(42.7±5.5)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5.4±3.1)个月。

观察组患者69例,男24例,女45例,年龄在24-52岁,平均(42.1±5.7)岁,病程2-27个月,平均(15.9±3.4)个月。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选择患侧的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凤池为主穴;对于眼支痛的患者加头维、丝竹空、阳白、鱼腰以及外关穴为配穴;对于上颌支痛的患者选择迎香、颧髎为配穴;对于下颌支痛的患者选择承浆、颊车、内庭、翳风为配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e u r o t i c H e a d a c h e z Ⅳ G
, C H A N G H o n g , Z H A N G Y u — z h i , e t a l (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
关键 词 : 血 管神 经 性 头 痛 ; 针刺 ; 刺络拔罐
中图分类号 : R 7 4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4 ) 0 5— 0 0 3 3— 0 2
Cl i ni c a l Ob s e r v a t i o n o f Ac up un c t ur e Co m bi n e d wi t h Pr i c k i ng Lu o a nd Cu pp i ng f o r Ang i o -
wi t h a c u pu n c t u r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p ic r k i n g L u o a n d c u p p i n g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wi t h a s i mp l e p ic r k i n g L u o a n d c up p i n g . Ke ywo r d s: a n g i o n e u r o t i c h e a da c h e,a c u p u nc t u r e,pr ic ki n g L u o a n d c u pp i n g
山西中医 2 0 1 4年 5月第 3 0卷第 5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Ma y 2 0 1 4 V o 1 . 3 0 N 罐 治 疗血 管神 经 性 头痛 疗效 观 察
张 伟 常 虹 张玉 芝 王 颖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b e t t e r t h a n 7 8 . 1 3 %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e ic f a c y
血管神经性 头 痛是 头颅 血管 舒缩 功 能 障碍 及大 脑皮
t a l o f T i a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3 0 0 1 9 3 ,T i a n j i n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p i r c k i n g L u o a n d c u p p i n g f o r t h e
t h e r a p y or f a n g i o n e u r o t i c h e a d a c h e . Me t h o d s :6 4 pa t i e n t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p s ,n a me l y,t h e
摘要: 目的 : 观察针刺 配合刺络拔罐 治疗血 管神 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 将6 4例 患者随机分为 两组 , 每组 3 2例 。治 疗组运用针 灸配合刺络拔罐 治疗 , 对 照组 采用单纯刺络拔罐 治疗。每 3 日1次 , 4次为 1个 疗程 , 治疗 2个疗程后 比较疗效 。
结果 :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 6 . 8 8 %,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7 5 . 0 o %( P< 0 . 0 5 ) 。结论 :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 疗效优 于单纯刺络拔罐 。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e s p e c t i v e l y 3 2 c a s e s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s we r e t h e r a p i e d wi t h t h e a c u - p u n c t u r e c o mb i n e d wi t h p r i c k i n g L u o a n d c u p p i n g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i t h a s i mp l e p i r c k i n g L u o a n d c u p p i n g .A f - t e r t wo c o u r s e s , t o c o mp a r e t h e e ic f a c i e s o f t r e a t me n t .R 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e f i f c i e n c y o f 9 6 . 8 8 %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