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完胜袁崇焕,顺其自然的华丽大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太极:完胜袁崇焕,顺其自然的华丽大转身
编者:大话正史系列,讲的都是正经的历
史,讲的正不正经,你看看就知道。
我们只是
历史的搬运工。
1626年九月,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后,三年间,先后跟对手朝鲜、明朝、蒙古都过了招。
首先,假装跟明朝和谈,趁机收拾了朝鲜,将毛文龙赶到小岛上,解决了后方大患。
然后跟明朝撕破脸,围攻锦州一个月,大败而归。
然后趁着蒙古部落间大战,两败俱伤,趁火打劫,成为蒙古东部“盟主”。
谁强谁弱,已经很明显了。
(皇太极雕像)
1、骗得人的真假和谈
明朝崇祯帝继位后,重新启用袁崇焕。
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相当于军委主席),带着尚方宝剑,以及五年收复辽东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马上任。
1629年正月,皇太极主动给袁崇焕写信,提出恢复和谈,表示愿意奉明朝为正统。
袁崇焕收到信后,很犹豫。
两年前的和谈,历历在目,当时也是自己坚持和谈,结果后金进攻朝鲜,自己被批评,差点
没命。
这封信要上报朝廷的话,必然要遭到一致反对,双方恐怕还要开战。
然而这“五年复辽”的誓言要怎么办?明朝守城有红衣大炮还能守住,去进攻的话,野战哪里是八旗兵的对手。
坚持一个和平的局面,总比被打得稀里哗啦的,要好交代一些。
袁崇焕犹豫了两个月才回信,寥寥几句话,说:谈谈也未尝不可。
皇太极马上回信,提出了具体条款,如何划定国界,如何铸印,朝贡数目等等。
并派后金藏传佛教领袖白喇嘛亲到广宁送信,以示郑重。
这下袁崇焕真不知该怎么办了,只好先把白喇嘛扣留着。
不久,袁崇焕干了一件大事。
他以犒赏发军饷为名,将毛文龙骗到双岛,历数十二条大罪,用尚方宝剑当场杀了。
然后袁崇焕上报崇祯帝,请求处分自己。
崇祯帝一听,气坏了,哪有随意杀大将的?不过人都死了,还指望着袁崇焕呢,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为什么袁崇焕要杀毛文龙?有的说,毛文龙不服管,而袁崇焕要立威。
有的说,毛文龙骗饷,没几个人,却要二十万人的饷。
有的说,毛文龙是阉党,是党争。
有人说,是皇太极用的离间计,毛文龙是交换的筹码。
但无论如何,客观上,“岛帅”毛文龙一死,岛上人心涣散,后金国彻底避免了后方的不安定。
不得不说,这是袁崇焕的一大败笔!而且事情没完,还留有后患,后面慢慢再说。
回到白喇嘛。
藏传佛教是努尔哈赤从蒙古引入的国教。
白喇嘛几个月都不回,皇太极急了,连写几封信,说七月初五再不回,就翻脸了。
袁崇焕没办法,只好放回白喇嘛,回信实话实说:这件事我没跟朝廷说,但双方修好的事,我可以答应你。
皇太极大怒,说:你这个骗子。
袁崇焕回道:“你如诚心,我岂能骗人?你如实心,我岂能虚伪?”。
从此,双方再无书信往来。
(辽宁丹东大鹿岛上的毛文龙碑亭)
2、防不住的万里长城
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大军,出沈阳,走内蒙古,沿途召集蒙古各部。
在喀喇城(今河北滦平)集结,经过激烈讨论后,大军毁坏几处长城,进入明朝关内,然后合兵围攻重镇遵化。
明朝在这一线并无重兵防守,而且离京城很近。
山海关总兵听说后金从长城入关,赶紧从派兵援助,两军大战,战死。
两天后,遵化城破。
皇太极率军继续往北京方向前进。
袁崇焕从宁远(今辽宁兴城)经山海关,星夜兼程,一路狂奔,赶在后金军之前抵达蓟州(今天津蓟县)。
在这里突然见到袁崇焕,皇太极着实吓了一大跳。
皇太极不敢硬战,磨蹭两天后,偷偷摸摸绕过蓟州,兵分三路,分别往通州、三河、香河。
袁崇焕知道,京城防守严密,满桂率领的援军已进城,绝对不会失守。
因此率军包抄香河以南,防止后金南窜。
后金军很快就攻破了通州,直逼北京城。
袁崇焕赶紧救援,因绕道太远,比后金军晚几个小时赶到北京城。
然后双方在左安门、德胜门、广渠门,多次大战,双方都伤亡严重,后金军退到南海子(今北
京大兴)。
这时,后金军抓到个太监。
皇太极令人在旁边悄悄说,退兵是大汗的计,咱跟袁崇焕有密约,这个事一定能成。
假装熟睡的太监,听得清清楚楚。
几天后,太监就趁机跑掉了。
十二月一日,素有疑心病的崇祯皇帝召袁崇焕进见,逮捕入狱。
这次北京城受到骚扰,怨言四起,满朝没人给他求情。
次年八月,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罪,被执行残忍的千刀万剐,老百姓争食其肉,死得极惨。
部将锦州总兵祖大寿,一看吓坏了,率军毁山海关,跑回锦州去了。
袁崇焕的老部下,怕受牵连,立刻走散了15000人。
满桂率领5000人与后金军在永定门外大战,直到战死。
十二月底,皇太极留下一封请和信,再下遵化等四城,原路退去。
事后诸葛亮,皇太极这次入关,其实极其凶险。
倘若离间计未得逞,长城退路被封,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倘若,辽东明军直接进攻沈阳,皇太极鞭长莫及,恐怕老巢都要被端。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皇太极退兵时,还顺带玩个手段。
攻下的遵化等四城,留给二贝勒阿敏留守。
几座孤城怎么守得住?被明朝慢慢磨也要被磨死。
几个月后,阿敏无奈退走,于是给他定了个大罪,幽禁起来。
(第一次入关路线图)
3、围得住的大凌河城
第一次入关大战后,双方缓了一年多。
1631年,总兵祖大寿奉命在锦州城东边,兴建大凌河城,想要步步推进。
八月,皇太极率后金军,拖着新铸的红衣大炮,要毁掉大凌河城。
这时,大凌河城已经加班加点快修好了,两边都有红衣大炮,八旗兵并没有优势。
当年宁远之战,锦州之战,攻城死伤都很惨,大家都怕了。
老爹吃过亏,自己也吃过亏,难道还要再来一回?
这回皇太极采取了新的策略。
离城几里地外,挖了三四道壕沟,将大凌河城牢牢围了起来。
这样城里的大炮,也没了用处。
祖大寿率军多次试图突围,都被打了回去。
从各地派来的援军,好几次,都被八旗军打败。
整整三个月,城里粮食全部吃光,饿死人无数,逼得死人都要抢着吃。
祖大寿没办法,只好出城投降。
皇太极非常高兴,出账迎接祖大寿,不许跪拜,以示尊重,然后各种赏赐。
祖大寿感激不尽,表示愿意回去,作为内应智取锦州。
皇太极欣然同意。
祖大寿跑回锦州,立刻翻脸,不顾留在后金的儿子,一去不复返了。
皇太极也没办法,只好毁了大凌河城,招降一批将领,凯旋而回。
一个大凌河城被毁,不算什么。
投降一批熟悉明朝防务的将领,才真的是大损失。
而且,还诱发了另外一个祸根。
毛文龙被杀后,原辽东官兵改归登州府(今山东蓬莱)管辖。
这些官兵与当地的山东兵有些矛盾。
这次为了救援大凌河城,毛文龙的旧将孔有德,率兵几百人前往辽东。
十一月,到河北吴桥时,天降大雪,给养不足,士兵哗变。
孔有德自称元帅,掉头回攻。
另一个毛文龙旧将耿仲明,在登州内应,占据了山东一大片地方。
直到第二年八月,从辽东调来祖大寿,围攻登州。
孔有德坚持了大半年,1633年,终于抵挡不住,退入海上,带领1万多人,投降了皇太极。
皇太极大喜,封孔有德的军队为天佑军。
不久,就组建了汉军旗。
有样学样,1634年二月,又一个毛文龙旧将,广鹿岛的副将尚可喜也率兵投降,封为天助军。
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祸害,至此显露无疑。
(后金地图)
4、坐得住的金銮宝座
再说大凌河之战后,后金的情况。
在围大凌河时,三贝勒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发生争执,甚至拔刀相向。
事后惩罚,降为普通贝勒,不久暴病而亡。
四大贝勒中,除了皇太极,就只剩下听话的大贝勒代善了。
第二年元旦,1632年,皇太极独自面南而坐,成为真正的大汗。
就在明朝为孔有德兵变烦恼时,皇太极再次组织蒙古各部,征讨察哈尔部林丹汗。
后金军越过大兴安岭,林丹汗闻讯,一路西逃,渡过黄河,远遁鄂尔多斯。
皇太极继续追击,向归化城(今内蒙呼和浩特)进军。
一路摧枯拉朽,察哈尔部几乎完全瓦解,各部落纷纷归附。
两个月后,皇太极从归化城凯旋回师。
后金的势力范围,又一次大幅扩张。
这次势力扩张,带来的影响,很快就显现了。
两年后,1634年五月,皇太极再次率大军从内蒙向西,一路边召集蒙古各部落,边收编察哈尔余部。
经过一个月的行军后,后金军抵达明朝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边境附近。
然后兵分四路,分别毁坏长城,破关而入。
这回后金军很少攻城,明军也无人敢出战。
在山西和河北北部,后金军大肆抢掠两个多月后,安然离去。
而察哈尔部林丹汗被赶得不断西逃,逃到青海后,得天花病死了。
皇太极不断派兵向西,继续收编察哈尔余部。
第二年,林丹汗的遗孀囊囊太后被抓到,被皇太极收为侧福晋。
林丹汗的正妻和儿子也被找到,并献上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竟然也能拿到?皇太极简直不敢相信,大喜过望,自己一定就是真龙天子了。
第二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
一位皇八子完成了一次最华丽的转身。
(皇太极转身的沈阳故宫)
本文参考资料来自:
1、《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李治亭,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2、《清太宗全传》,孙文良、李治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努尔哈赤传》,阎崇年,北京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