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精品教学设计(7页)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选修五个系列一.诗歌与散文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欣赏》5.《外国小说欣赏》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7.《影视名作欣赏》三.新闻与传记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四.语言文字应用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五.文化论著研读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16.《中国民俗文化》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花江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禇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选修2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精读:《天狗》/郭沫若略读:《井》/杜运燮《春》/穆旦《无题》/邹荻帆《川江号子》/蔡其矫\思考与探究一走进诗的世界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精读:《贺新郎》/毛泽东略读:《也许——葬歌》/闻一多《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秋歌——给暖暖》/痖弦《妈妈》/江非思考与探究诗的发现第三单元爱的心语精读:《蛇》/冯至略读:《预言》/何其芳《窗》/陈敬容《你的名字》/纪弦《神女峰》/舒婷思考与探究三诗的意象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精读:《河床》/昌耀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地之子》/李广田《半棵树》/牛汉《边界望乡》/洛夫思考与探究四诗的语言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略读:《老马》/臧克家《憎恨》/绿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雪白的墙》/梁小斌思考与探究五诗的鉴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略读:《汉家寨》/张承志《特利尔的幽灵》/梁衡思考与探究一现代散文的形与神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精读:《新纪元》/李大钊略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美》/曹明华思考与探究二现代散文的情与理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精读:《都江堰》/余秋雨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合欢树》/史铁生思考与探究三现代散文的小与大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茅盾略读:《云霓》/丰子恺《埃菲尔铁塔的沉思》/张抗抗思考与探究四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精读:《葡萄月令》/汪曾祺略读:《光》/杨必《树(节选)》/林燿德思考与探究五现代散文的疏与密选修3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第一单元导言讲读: 1、《老虎》 2、《秋歌》 3、《三棵树》思考与探究第二单元导言讲读:1、《故乡》 2、《西风颂》 3、《当你老了》思考与探究第三单元导言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 2、《石榴》 3、《雪夜林边驻脚》思考与探究第四单元导言讲读:1、《应和》 2、《刘彻》 3、《窗前晨景》散文欣赏思考与探究第五单元导言讲读:1、《我与绘画的缘分》 2、《带着蛙鱼去旅游》思考与探究第六单元导言讲读:1、《自画像》 2、《贝多芬百年祭》思考与探究第七单元导言讲读:1、《英国乡村》 2、《寂寞》思考与探究第八单元导言讲读:1、《奴性》 2、《懒惰哲学趣话》思考与探究选修4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西游记》《聊斋志异》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三言》《红楼梦》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白鹿原》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呼兰河传》《长恨歌》第七单元情系乡土《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第八单元人在都市《子夜》《骆驼祥子》第九单元烽火岁月《红旗谱》《红高粱》选修5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阅读:《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墙上的斑点》/(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话题:叙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思考与实践第二单元阅读:《炮兽》/(法国)雨果☆《安东诺夫卡苹果》/(俄国)蒲宁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场景的功能☆风景的意义☆现代小说的场景观思考与实践第三单元阅读:《丹柯》/(苏联)高尔基☆《炼金术士》/(巴西)保罗•戈埃罗话题:主题小说的灵魂——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主题的演变思考与实践第四单元阅读:《娜塔莎》/(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素芭》/(印度)泰戈尔话题:人物“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思考与实践第五单元阅读:《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志贺直哉☆《在桥边》/(德国)伯尔话题:情节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情节运行的方式☆情节运行的动力思考与实践第六单元阅读:《牲畜林》/(意大利)卡尔维诺☆《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话题:结构谋篇布局结构的“常”与“变”思考与实践第七单元阅读:《山羊兹拉特》/(美国)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礼拜二午睡时刻》/(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话题:情感情感的魅力情感的处理☆情感是小说的动力☆现代小说:激情过后思考与实践第八单元阅读:《沙之书》(阿根廷)博尔赫斯☆《骑桶者》(奥地利)卡夫卡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虚构使我们富有☆事实与真实的区别思考与实践注:“阅读”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精读文章,标有☆的是略读文章;“话题”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本话题,标有☆的是延展话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精读《河床》表格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精读《河床》表格教学设计
八、板书设计
意象选析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和那些马车是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展现了西北高原的民族风情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兀鹰
母狼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黄河象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给人以古老神秘凝重的感觉
腭骨化石
始皇帝
九、实践反思
上完课后,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怎样的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究竟我们怎样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究竟用一种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创造师生双赢?或许在教学中能多考虑学生、能多关注学情,在备课中立足学生、立足文本,优化设计教学会更好?此为薄见!
《河床》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河床
姓名:
赵富民
工作单位:
榆中一中
学科年级:
高二
教材版本:
人教2003课标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河床》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大地歌吟”的一篇精读篇目。本单元的诗歌都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想象的图景。他们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把思想、感情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中,通过烘托、对比来增强诗篇的厚度和密度、韧性和弹性。诗人通过“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土地、生命的沉思。
《河床》的作者昌耀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昌耀的诗总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壮硕的艺术精神。他似乎不屑于浅斟低唱的一己情愫,而是要将土地的全部丰富性展示出来。他的诗使我们领略到了吞吐大荒真力弥满的气象。这种气象险而不怪、硬而不瘦、阔而不空,原因是诗人在写自然时,总有一种深沉的历史穿透力运行其间。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的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答案
1
2
3
4
5
5.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出,完成全诗 的创作。要求: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处和第③ 处应保持语意连贯,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 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之幽灵!
答案
《边界望乡》
6.诗中写到“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
成了/严重的内伤”,该怎么理解?
答案 当故乡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视线里,诗人心跳加快,故而以“令
人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但故乡却只能在自己的 视线里,可望而不可即,这种可远观而不可亲近的感受比单纯的思念更 让人痛苦。宛如是这眼前之山飞来,狠狠地撞在 “ 我 ” 的心口,把 “我”“撞成”“内伤”,从而形象地显示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 的沉重与悲苦。
①荷
③勒
②虹
彩虹( hónɡ ) 天上出虹了(口语)( jiànɡ )
④禁
n ) 禁止( jì 弱不禁风( jīn )
折了回来( zhé)
⑤折
折腾( zhē ) 折本( shé)
⑥泥
泥土( ní )
泥古( nì )
2.辨清字形 皱( 皱眉) 姆(保姆) 蛰(惊蛰) 蜇(海蜇)
(1)
邹( 姓邹)
(3)
3.结合“树”的形象分析本诗的情感。
答案 “树”因为直因为高而被“雷电”从树尖到树根劈掉了半边,可见天庭
的权威忌恨地面苍生中的出类拔萃者,不容许这些生命有自己的生存意志和发
展的自由与权利。然而生命的自由意志(还有生存智慧)是无法摧毁的,树的外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选修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西游记》
《聊斋志异》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三言》
《红楼梦》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家》
《白鹿原》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呼兰河传》
《长恨歌》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小二黑结婚》
《平凡的世界》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闻一多
《秋歌——给暖暖》
/痖弦
思考与探究
诗的发现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精读:
《蛇》/冯至
略读:
《预言》/何其芳
《窗》/陈敬容
思考与探究三
诗的意象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精读:
《河床》/昌耀
《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 妈妈》/江非
你的名字》/纪弦 《神女峰》/舒婷
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 《地之子》/李广田 《半棵树》/牛汉 《边界望乡》/洛夫
《般涉调.哨遍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高祖还乡》/睢景臣
散文之部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话题: 人物 “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 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 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高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 金黄的稻束(新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 金黄的稻束(新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襁.褓.
嗅.着 踏
踏.实 踏.着
读音 qiǎng bǎo xiù


加点字
沙壤.
洗岑.

狼藉. 慰藉.
读音 rǎnɡ cén jí ji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地之子》 《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的代表作。在 20 世纪 30 年代,李广田是与何 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 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 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 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他的诗《地之子》的风格 ——乡土气息,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2)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3)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略读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选修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选修

高中语文目录-选修(16本)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中国民俗文化》5、《影视名作欣赏》6、《新闻阅读与实践》7、《先秦诸子选读》8、演讲与辩论9、中国小说欣赏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13、语言文字应用14、外国小说欣赏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16. 文章写作与修改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花江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禇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选修2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 (1)精读:天狗……………………………………(郭沫若)(1)略读:井.............................................(杜运燮)(3)春.............................................(穆旦)(4)无题..........................................(邹荻帆)(5)川江号子....................................(蔡其矫)(7)思考与探究一 (8)走进诗的世界 (9)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11)精读:贺新郎………………………………(毛泽东)(11)略读:也许——葬歌...........................(闻一多)(12)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13)秋歌——给暖暖...........................(痖弦)(15)妈妈........................................(江非)(16)思考与探究二 (17)诗的发现 (19)第三单元爱的心语 (22)精读:蛇……………………………………(冯至)(22)略读:预言.......................................(何其芳)(23)窗..........................................(陈敬容)(25)你的名字.................................(纪弦)(27)神女峰....................................(舒婷)(28)思考与探究三 (30)诗的意象 (32)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37)精读:河床....................................(昌耀)(37)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39)地之子....................................(李广田)(40)半棵树.......................................(牛汉)(42)边界望乡....................................(洛夫)(43)思考与探究四 (45)诗的语言 (47)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 (50)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50)略读:老马.................................(臧克家)(53)憎恨..........................................(绿原)(54)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56)雪白的墙.................................(梁小斌)(57)思考与探究五 (59)诗的鉴赏 (61)★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64)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64)略读:汉家寨..............................(张承志)(67)特利尔的幽灵..............................(梁衡)(70)思考与探究一 (74)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75)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 (78)精读:新纪元..............................(李大钊)(78)略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80)美...........................................(曹明华)(83)思考与探究二 (86)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87)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 (89)精读:都江堰…………………………(余秋雨)(89)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92)合欢树....................................(史铁生)(93)思考与探究三 (96)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97)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 (99)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茅盾)(99)略读:云霓..............................(丰子恺)(101)埃菲尔铁塔的沉思.....................(张抗抗)(103)思考与探究四 (105)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106)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 (108)精读:葡萄月令……………………(汪曾祺)(108)略读:光.............................................(杨必)(112)树(节选).................................(林燿德)(115)思考与探究五 (118)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119)读本目录★诗歌部分★时感1 发现2 古镇的梦3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4 帕斯捷尔纳克5 终端机6 问情怀7 烦忧8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9 圣诞降雪10 女儿11 喜悦12 随手写下哲思13 十二月十九夜14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15 孤独16 两把空了的椅子17 金龙禅寺18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19 复杂的风景风景20 雨景21 春之舞22 落日与城墙23 大黄昏24 小镇的萨克斯25 进山26 圆明园西咏物27 黄鹂28 鹿的角枝29 亚洲铜30 雨31 雪的教育32 开花33 菠菜★散文部分★故都怀想1 北平的四季2 想北平3 红楼点滴说理论道4 春末闲谈5 渐6 南极断想(节选)木石寄怀7 幽径悲剧8 故乡的榕树9 石头记(节选)动物诉情10 鸟11 花鸟昆虫创造的奇境12 它们(节选)即景咏志13 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14 读沧海15 春天,我的春天附录现代诗歌欣赏中的误读散文的知性与感性选修3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相关读物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读《经典常谈》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2 《老子》五章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大视野论中国文化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 晋灵公不君相关读物直书大视野怎样研究中国历史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 《大学》节选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大视野院士谈做人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大视野诗与禅(节选)第六单元家国天下经典原文6 求谏相关读物原君(节选)大视野海瑞骂皇帝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7 《朱子语类》三则相关读物童心说大视野人生的境界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 《天工开物》两则相关读物麻叶洞天大视野科学素养,你具备吗?第九单元经世致用经典原文9 《日知录》三则相关读物浙东学术大视野鲁迅论读书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10 《人间词话》十则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大视野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选修4 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老舍)过节和观灯(沈从文)虎丘记(袁宏道)单元综合第二单元更衣记(张爱玲)老北京的四合院(邓云乡)姑苏菜艺(陆文夫)单元综合第三单元短文两篇职业(汪曾祺)冥屋(矛盾)单元综合第四单元故乡的婚礼(琦君)山那面的人家(周立波)红与白(金克剑)单元综合第五单元短文六则礼貌用语(陈松岑)“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姚荣涛.单元综合第六单元短文两篇妈祖(郭风)捉鬼(巴金)单元综合第七单元神话四则传说二则歌谣六首单元综合本册综合,选修5影视名作欣赏第一课《城南旧事》:别样离愁,纯美格调第二课《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第三课《阿甘正传》:英雄源自凡人第四课《淘金记》:含着泪的微笑第五课《卧虎藏龙》:侠与人,心与剑第六课《音乐之声》:乘着歌声飞翔第七课《海底总动员》:父子亲情的颂歌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选修6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导引阅读1 动态消息两篇2 综合消息两篇3 外国消息两篇4 广播电视消息两篇实践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导引阅读5 彭德怀印象6 世界选择北京7 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8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实践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导引阅读9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10 梦碎雅典11 漫步在无人区实践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导引阅读12 社论两篇13 短评两篇14 外国评论两篇实践第六章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导引阅读15 儒学飞人16 澳星风险发射实践选修7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二、当仁,不让于师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六、有教无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二、王何必曰利三、民为贵四、乐民之乐,优民之忧五、人和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二、鹏之徙于南冥三、东海之大乐四、尊生五、恶乎往而不可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一、兼爱二、非攻三、尚贤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选修8 演讲与辩论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在葛底斯堡的演说单元综合第二单元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未有天才之前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演说单元综合第三单元学做一个人书,知识的大厦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单元综合第四单元演讲两篇数学的光彩走向社会单元综合第五单元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交朋友应多多益善还是少而精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弊之辩单元综合第六单元盅惑青年与鬼神的踪迹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齐桓晋文之事单元综合本册综合选修9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西游记聊斋志异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三言红楼梦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白鹿原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呼兰河传长恨歌第七单元情系乡土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第八单元人在都市子夜骆驼祥子第九单元烽火岁月红旗谱红高粱选修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一单元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茱丽叶》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第八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选修11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第一单元导言讲读1、老虎2、秋歌3、三棵树思考与探究第二单元导言讲读1、故乡2、西风颂3、当你老了思考与探究第三单元导言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2、石榴3、雪夜林边驻脚思考与探究第四单元导言讲读1、应和2、刘彻3、窗前晨景散文欣赏思考与探究第五单元导言讲读1、我与绘画的缘分2、带着蛙鱼去旅游思考与探究第六单元导言讲读1、自画像2、贝多芬百年祭思考与探究第七单元导言讲读1、英国乡村2、寂寞思考与探究第八单元导言讲读1、奴性2、懒惰哲学趣话思考与探究选修12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一单元抨击时弊忧思家国1、灯下漫笔(节选)-------------------鲁迅2、大连丸上-------------------------萧军3、道士塔---------------------------余秋雨第二单元峥嵘岁月挥斥方遒4、风景谈-----------------------------茅盾5、娘子关前-------------------------周立波6、菜园小记-------------------------吴伯萧第三单元纵论快乐阐释哲理7、渐-------------------------------丰子恺8、论快乐---------------------------钱钟书9、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0、钓台的春昼------------------------郁达夫11、荷塘月色--------------------------朱自清12、长江三日--------------------------刘白羽第五单元思亲忆友展示情怀13、我的母亲--------------------------老舍14、春联儿----------------------------叶圣陶15、应该有天堂------------------------周国平第六单元天涯赤子心系中华16、听听那冷雨------------------------余光中17、豆腐颂----------------------------林海音18、老家的树--------------------------郭枫体验与探究编辑《散文报》选修13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情”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第三课、神奇的汉字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第三节、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第三节、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选修14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 (1)阅读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1☆墙上的斑点….(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3 话题:叙述叙述角度 (9)叙述人称 (9)☆叙述腔调 (10)☆速度控制 (11)思考与实践 (11)第二单元 (13)阅读炮兽………………………(法国)雨果13 ☆安东诺夫卡苹果……………(俄国)蒲宁21 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 (34)场景的功能 (35)☆风景的意义 (37)☆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38)思考与实践..............................---- (39)第三单元.....................--- (40)阅读丹柯…………………………(苏联)高尔基40 炼金术士…………(巴西)保罗•戈埃罗43话题:主题小说的灵魂——主题 (53)主题的形成 (54)主题的实现 (55)☆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55)☆主题的演变 (56)思考与实践 (57)第四单元....................................--- (58)阅读娜塔莎………………(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素芭…………………………(印度)泰戈尔话题:人物“贴着人物写” (71)揣摩人物的心理 (71)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72)☆“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73)☆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73)思考与实践 (74)第五单元...........................---- (75)阅读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志贺直哉75 ☆在桥边………………………(德国)伯尔78 话题:情节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80)情节运行的方式 (81)☆情节运行的动力 (82)思考与实践 (82)第六单元 (84)阅读牲畜林…………………(意大利)卡尔维诺84 ☆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89 话题:结构谋篇布局 (90)结构的“常”与“变” (91)思考与实践 (92)第七单元 (93)阅读山羊兹拉特……(美国)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礼拜二午睡(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话题:情感情感的魅力 (102)情感的处理 (103)☆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103)☆现代小说:激情过后 (104)思考与实践 (104)第八单元 (106)阅读沙之书………………(阿根廷)博尔赫斯106 ☆骑桶者…………………(奥地利)卡夫卡110 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 (112)☆虚构使我们富有 (112)☆事实与真实的区别 (113)思考与实践 (114)注:“阅读”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精读文章,标有☆的是略读文章;“话题”部分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本话题,标有☆的是延展话题。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1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金黄的稻束》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不给人 凌乱、费解的感觉。试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有着“皱了 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做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 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做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 “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联系了起来。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 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所引起的,即为什么劳 动者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 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 的贯串表现了出来。
牛汉
-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中国台湾著名诗人。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 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著有诗集《灵 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诗论集《诗人之镜》等,另有 散文、译著多种。
李广田
-4-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森林中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森林中

-11-
森林中的绅士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Y 单元风向标
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1.不过豪猪的刺还是有形的,绅士之刺则无形,有形则长短有定, 要保持相当的距离总比无形者好办些,而这也是摹仿豪猪的绅士们 “青出于蓝”的地方。
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4-
森林中的绅士
-5-
森林中的绅士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豪猪永远“踱着方步”,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潇洒悠闲,即使面对敌人 的进攻也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堪称“森林中的绅士”。但过度的懒散 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学习本文,注意总结豪猪 的特点,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体会 文章风趣的语言,思考人的命运。
-2-
森林中的绅士 目标导航 学习建议
单元风向标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课 序题 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1
森林中的绅 士
茅盾
①品味文章幽默、诙谐的语言。 ②理解文章在结构方面的特点。 ③体会文章的标题艺术。
2
云霓
丰子恺 ①细细品味语言,理解两篇文章不同
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这样,作者就由写豪猪(实)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虚):过度的 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借此提醒艰苦时代的 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也有绝种之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2020年整理).ppt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2020年整理).pptx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精读: 《蛇》/冯至 略读: 《预言》/何其芳 《窗》/陈敬容 《你的名字》/纪弦 《神女峰》/舒婷 思 考与探究三 诗的意象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精 读:《河床》/昌耀
2
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 《地之子》/李广田 《半棵树》/牛汉 《边界望乡》/洛夫
思考与探究四
诗的语言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家》
《白鹿原》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呼兰河传》
《长恨歌》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小二黑结婚》 《平凡的世界》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子夜》 《骆驼祥子》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红旗谱》 《红高粱》
选修 5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阅读:《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 ☆《墙上的斑点》/(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 叙述人称 ☆叙述腔调 ☆速度控制
思考与实践
第二单元
阅读 :《炮兽》/(法国)雨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俄国)蒲宁
4
话题: 场景 在场景中生活 场景的功能 ☆风景的意义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思考与实践 第三单元 阅读:《丹柯》/(苏联)高尔基 ☆《炼金术士》/(巴西)保罗•戈埃罗 话 题: 主题 小说的灵魂——主题 主题的形成 主题的实现
略读:《老马》/臧克家 《憎恨》/绿原 《雪白的墙》/梁小斌
思考与探究五 诗的鉴赏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 略读:《汉家寨》/张承志 《特利尔的幽灵》/梁衡
思考与探究一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精读:《新纪元》/李大钊 略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 《美》/曹明华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第四单元4.2《云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第四单元4.2《云霓》教学设计

《云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云霓》是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中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如真似幻的梦境”,主要解决的是现代散文虚与实的关系。

所以,虚实结合是本单元,当然也是现代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

文章重在表达作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眼前物、身边事是“实”,而人生的感悟就是“虚”。

《云霓》就是由“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引出预示雨水的自然云霓,再由大自然的云霓引申到“能满足大旱时代渴望”的时代“云霓”。

在学习这篇散文时,我们就是要从丰子恺这些自然洒脱平凡琐细的小事、小的现象中去寻真实的内涵,尤其是在那样不安宁的艰难的时代。

二、学情分析《课标》中曾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该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关照学情和单元重点,分析学生以前学过丰子恺的散文《竹影》,所以,对其散文特点有所了解。

但本文所在的单元重点是“散文中的实和虚”,我所带的两个理科普通班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缺乏系统性把握,也很发怵,而且这篇散文蕴含了丰子恺作为一名漫画作家的“诗情画意”且在“云霓”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所以基于学生的阅历和阅读量可能有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拟定为:1.掌握散文读法:引导体味作者实写的人事景物,引导体味作者极具个人色彩的虚写的情感思想。

体会虚实交融的笔法。

2.深化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意识,强化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习惯。

其中重点:1.训练学生通过对作者个性化语言的分析、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写作手法。

2.领悟文中“云霓”的内涵,把握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文中“云霓”的内涵,虚实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说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根据新课程要求及“四五四”的课堂要求,在授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激学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课件:散文部分-第4单元-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课件:散文部分-第4单元-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作品中《夏》获 1980 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城市的标识》 被选入小学教材。《地下森林断想》被选入中学教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 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触揭示人的心灵 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 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 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集《缘缘堂随笔》《中学生小品》《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子恺近作散文 集》《教师日记》《率真集》等,还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等译著。
他长期从事艺术教育,早年受过佛教影响,关心民间疾苦,所以早期散文 以描写儿童生活与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多赞美儿童的纯洁心地,以反衬成 人世界的恶俗;多从日常生活琐事取材,让纷纭世界的一鳞半爪点染生活的情 趣与哲理,讲求趣味,给人以飘然出世之感,但有时失于琐细。抗战时期的散 文创作则渐次贴近现实,写了一些关怀民生的力作。从总体上看,其散文情感 真诚蕴藉,笔法自然洒脱、形式灵活多样,能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在淡泊飘 逸中见真情,并兼有诗情画意与幽默情趣,在现代散文中别具一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识作者] 别具一格的散文家——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 17 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弘一法师)。 1921 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绘画与音乐。1952 年起任上海文 史馆委员,1954 年起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文联副主席等 职。1927 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漫画册《子恺漫画》,并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开始写作散文,先后出版散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文章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文章

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大家可能听说过“南柯一梦”的故事:从前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在一棵大槐树下喝醉酒后睡着了,他梦见自己被两个使臣带进大槐树根部洞里的另一一个王国,国王把他招去当驸马,还任命他为南柯郡的太守,不知不觉间过了三十年,后来由于失宠他被遣送回老家。

淳于棼醒来后,把梦里的奇遇告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一同来到大槐树下挖开树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蚂蚁窝,里面有泥土堆成的小城小楼和宫殿台阁,还有两只大蚂蚊住在宫殿里,俨然一个自成一体的王国。

宋代诗人范成大曾经据此赋诗:“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树。

”陆游也有“幻境槐安梦,危机竹节滩”的诗句。

“南柯一梦”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梦罢了。

有趣的是,梦里的情景竟然能找到现实的线索。

这里其实蕴含“实”与“虚”的关系:尽管现实里的蚂蚁王国不一定是产生梦里王国的起因和动机,但梦里的王国可以看作现实王国的虚化、折射;梦与现实仿佛是两条并行不悖的线,它们看似毫不相千,实则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

自古以来,文艺中“实”与“虚”的调配,是一一门颇费心思的技巧。

“实”中有“虚”或“虚”中有“实”,在中国古代诗文和绘画作品中极为常见。

古人赋诗作画,十分讲究点与染、藏与露的关系,比如诗人写白马只写“雪中放出空寻迹,月下牵来只见鞭”,画家画寺庙只画出尖尖的屋檐一一角,而留出大量空白供读者和观者去玩味。

这就是清代王士祯所说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如此做法,追求的是一种“象外之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留出空白就是以“虚”写“实”,“虚”是对“实”的补充和扩展; 一篇文、一幅画,倘若太“实”了,反而会失去神韵。

我们读现代散文,也常常遇到“实”与“虚”的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

散文的“实”是有形的,“虚”是无形的。

一方面,简洁、有力的“实”写会激发读者的想象,去补充、勾画潜含的一一个个“虚”点,只有“实”十分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和升华,就散文的“虚实相生”而言,其着眼点显然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第四单元 3 金黄的稻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第四单元 3 金黄的稻束


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与陈敬容、唐湜、 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诗人合
称为“九叶诗人”
姓名 生卒年 字号称谓 籍贯
相关资料
李广田 1906-1968 字洗岑,曾用笔 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 散文家。与何其芳和卞之琳合称为“汉园三诗 人”。 著有诗集《汉园集》(与何其芳、卞之琳 合著)、《春城集》《李广田诗选》,散文集《灌木 集》《西行记》《画廊集》《银狐集》,短篇小说集 《金坛子》,长篇小说《引力》,文学评论集《诗 的艺术》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诗海拾贝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 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首句写枝条 之盛,舞姿之美;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第二 句中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 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 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其生动。
姓名 生卒年 字号称谓
牛汉 1923-2013 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
籍贯
山西定襄
相关资料
蒙古族。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海上的蝴蝶》《温 泉》《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 《牛汉诗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萤火集》,诗 论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等
姓名
洛夫
出生年 字号称
◎语林撷英 一、名篇名句 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 霓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 霓

答案
大热和大旱,应该指混乱不安宁的时代、艰难的时世,让人们生
活在苦闷和恐慌中,为了生存而辛苦无奈地抗争着。
云霓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指的是与大旱年间天上自然的云霓一样,能够
安慰、勉励人们,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事物,它可以是像丰子恺的漫画、
散文一样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人间的真情等。
答案
学后自评
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颜色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句段剖析
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 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 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
剖析
文本研习
1.画作《云霓》中的“云霓”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 (1)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 (2)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 (3)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 (4)五色灿烂。
的心情,化成生活的书页及图画。 答案 (示例)①但撷取美的时刻,是我的心愿
中的主角 ③风格迥异的一幅画
1 2 3 4 5
②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画
答案
5.右面是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作品。请用一个七字以 内的短语为这幅画拟题,要求能结合画面内容,符合画面 意境,用语精练。 答案 凉月如眉人独立(或:独对一弯残月) 解析 从画面看,是一个人独对一弯月亮。“月”与“人”是画面的两个
深入的思考,他由气候的大热大旱带给人巨大的苦闷和恐慌,而联想到
“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
原因二:“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
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精品教学设计(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精品教学设计(7页)

《现代散文的虚与实》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一、设计思想我们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我们还将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课前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上层层设问,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课后布置分层作业,兼顾集体教学与个体优化,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

该单元的主题是“如真似幻的梦境”。

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三篇现代散文均涉及“实”与“虚”的关系,都是以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来表达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另有一篇指导性短文《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即本课)。

在教学中,先从本课入手,有利于学生理解现代散文的虚实关系,进而从虚与实的角度更好地分析本单元的三篇散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理解现代散文中的“虚”与“实”的关系;了解现代散文中“言内意”与“言外意”的关系;体会散文结构的艺术。

本课是指导阅读的课文,适合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

那么,设计本课时,就要有整体观、大局观。

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建立在对整个单元教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之上。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现代散文中“虚”与“实”的分析和探讨。

单元教学中的其他目标可以在后面的课时中实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

另外,学习本课,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文章。

因此,我们选取了本单元的两篇散文《云霓》《森林中的绅士》一同作为教学材料。

三、学情分析本课出自人教版选修教材,最为理想的是在学生进入高二年级、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学习、阅读了一定量的高中难度层级的现代散文后再来讲解。

然而我校高二年级远在北校区,为不影响学生常规的学习活动,我选择了本部的高一年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导学案第四单 如真似幻的梦境 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导学案第四单 如真似幻的梦境 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

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五色灿烂”的云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一个连续“两个月不下雨”、“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的特殊时期,更成了人们的期盼。

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由一个“曾经被保守的巴黎强烈排斥和憎恶”的“大铁架”变成巴黎市的象征,由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变成“永远矗立的丰碑”。

学习时,要体会“云霓”和“埃菲尔铁塔”的象征意义和凝结其中的作者的深刻思考。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著名画家、作家。

散文以描写儿童生活与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多赞美儿童的纯洁心灵,以反衬成人世界的恶俗;多从日常生活琐事取材,讲求趣味,给人以飘然出世之感。

从总体上看,其散文情感真诚蕴藉,笔法自然洒脱,形式灵活多样,能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并兼有诗情画意与幽默情趣,在现代散文中别具一格。

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等。

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作家。

张抗抗的散文与众不同之处,最主要在于她的形而上的思辨追求,丰富、新颖、独特和较为深邃的哲理意蕴,显示出她过人的才情和睿智。

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散文集《橄榄》等。

《云霓》:本文是著名画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画集所撰写的序言。

“云霓”既是该画集卷首画的名字,又是该画集的题名,又被作者特意拈出当画集序言的标题。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云霓”的特别偏爱,而且暗示出“云霓”在画集和文章中的特殊的位置。

《埃菲尔铁塔沉思》: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作者游览埃菲尔铁塔后,写下了自己由登临埃菲尔铁塔而触发的心理感受。

1.注字音2.写汉字3.解词义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

形容远远赶不上。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散文的虚与实》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
一、设计思想
我们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我们还将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课前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上层层设问,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课后布置分层作业,兼顾集体教学与个体优化,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

该单元的主题是“如真似幻的梦境”。

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三篇现代散文均涉及“实”与“虚”的关系,都是以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来表达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另有一篇指导性短文《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即本课)。

在教学中,先从本课入手,有利于学生理解现代散文的虚实关系,进而从虚与实的角度更好地分析本单元的三篇散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理解现代散文中的“虚”与“实”的关系;了解现代散文中“言内意”与“言外意”的关系;体会散文结构的艺术。

本课是指导阅读的课文,适合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

那么,设计本课时,就要有整体观、大局观。

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建立在对整个单元教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之上。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现代散文中“虚”与“实”的分析和探讨。

单元教学中的其他目标可以在后面的课时中实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

另外,学习本课,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文章。

因此,我们选取了本单元的两篇散文《云霓》《森林中的绅士》一同作为教学材料。

三、学情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选修教材,最为理想的是在学生进入高二年级、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学习、阅读了一定量的高中难度层级的现代散文后再来讲解。

然而我校高二年级远在北校区,为不影响学生常规的学习活动,我选择了本部的高一年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

当然,这不仅仅是根据客观条件做出的选择,也是对选修教材应用的一种新的尝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尽早接触一些应用性知识,也有
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

目前,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现代散文,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曾做过一些现代散文阅读题,学生具备一定的筛选信息、把握形象等的能力。

因此,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则在课堂教学中一一突破。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散文中的虚与实;把握散文中的虚实关系;掌握由实入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文本,由浅入深,分析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散文的虚实之美;把握作者情感,提升人生感悟。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散文中的虚与实;把握散文中的虚实关系;掌握由实入虚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由实入虚的方法,感受散文的虚实之美。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现代散文的虚与实》《云霓》《森林中的绅士》,完成学案上的预习思考题。

2.教师的教学准备:钻研教材、理清思路;写好教案、编写并下发学案;打开多媒体教学设备、打开课件。

八、教学过程:
十、作业设计
1.(必做)小练笔:当下正值柳絮纷飞时,有人爱其自由飘逸,有人嫌其漫
无目的;有人因其喜上心头,有人却因其起了离愁。

请以纷飞的柳絮为实,结合自己的情感写一段散文片段,不少于300字。

2*.(选做)扩展阅读:从课外读物中找出几篇体现虚实之美的散文,在晨读时分享给大家。

十一、课后反思
第一,虚与实有很多种含义,例如眼前为实、想象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形象为实、情感为虚等。

上课时一定要明确,我们本课探讨的散文中的虚实关系指的是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第二,本课作为第1课时完成了理解散文中的虚与实、把握散文中的虚实关系、掌握由实入虚的方法、感受散文的虚实之美等教学任务。

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例如如何把握形象的象征意义、如何分析作者态度、如何抓住实与虚的连接点等。

一节课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但如果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可以尝试进一步加大课堂容量。

第三,由于本课教学材料比较丰富,学生的预习尤为重要,预习效果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加以强调,可以在晨读时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