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八角廊汉简《文子》新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定州八角廊西汉中山怀王墓所出汉简中有《文子》,存简约277枚,2790字,保存情况很差,无法恢复原貌。

今本《文子》的真伪,过去有争议,持与汉简本相校,异文颇多。

现就汉简《文子》中的一些内容略作考证,列叙如下。


汉简《文子》云:
修德非一听,故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 (2482)
0756)
今本《文子·道德》云:
老子曰:学问不精,听道不深。

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

不精不明,不深不达。

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今按:“以耳听者”是常人,“以心听者”是君子,“以神听者”是圣人。

《荀子·哀公》云:“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荀子·修身》云:“好法而行,士也。

笃志而体,君子也。

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听”是指如何通过语言而判断是非。

《论语·公冶长》云:“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凡“听”必经过学习,故上引《文子》云:“学问不精,听道不深。

”《吕氏春秋·听言》云:“凡人亦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于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古今无有也。

”所谓“习其心”者,如同孟子所说的“尽心”,《孟子·尽心上》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人之本性,乐生而恶死。

修身养性可以由己而推知他人,如《论语·卫灵公》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郭店楚简《尊德义》云:“是以
无听之以耳
成玄英注云
柔,遣之又遣,渐阶玄妙。

”“以神听者”超脱一
己之私利,无爱恶之心,《吕氏春秋·知度》云:
“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用虚无为本,以
听有用之言于朝,上服性命之情,则礼义之士
至矣,法则之用植矣。

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
得伪诈之曹远矣。


“虚无”则“静”,《释名·释姿容》云:“听,
静也,静然后所闻审也。

”《尚书·洪范》中有
“敬用五事”,其四曰“听”,郑玄注云:“听属
水。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云:“上善治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己于道
矣。

”《庄子·天道》云:“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
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

水静
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
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
之镜也。

”儒家亦主张“静”,《礼记·大学》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曰:猷告而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书序》
云:“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群”,读为“君”,指天子。

《荀子·王制》云:“君
者,善群也。

”《逸周书·太子晋》云:“侯能成群
谓之君。

”《春秋繁露·灭国》云:“君不失其群
者也。

”《白虎通·三纲六纪》云:“君,群也,君
下之所归心也。


“寓强”,文献中多作“禺强”,北方之神。

《庄子·大宗师》云:“禺强得之,立于北极。


《吕氏春秋·求人》云:“禹北至人正之国,禺强
之所。

”《山海经·海外北经》云:“北方禺强,人
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山海经·大荒
北经》云:“禺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
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名曰禺强。

”又
名“禺京”,《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
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名曰禺。

黄帝生

是为海神。

汉简《文子》云:
弱小有道,则不诤得识。

今本《文子·道德》作:
小弱有道,不争而得。

今按:“识”读为“职”。

《庄子·缮性》云:
“心与心识。

”《释文》云:“识,向本作职。

”战
国秦汉时代的习语中有“得职”,《易林·〈萃〉
之〈震〉》云:“得职蒙恩。

”《史记·燕召公世家》
云:“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
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又作“得
主”,《尔雅·释诂》云:“职,主也。

”《周易·坤》
卦辞云:“先迷后得主。

”《管子·形势解》云:
“主者,人之所仰而生也。


银雀山汉简《为国之过》云:
四为国之过,欲民之和劝,不可与虑它
也,而民无恃上之心。

(0439)
今按:《论语·子路》云:“君子和而不同。



修身》
“博”,《老子》第5章云:“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81章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
言不辩,辩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儒
家主张“博”,《周易·大畜·象》云:“君子以多
识前言往行。

”君子修身正心,要学习先圣的
教诲,效仿前贤的行为。

《论语·雍也》云:“君
子博学于文。

”皇侃疏云:“博,广也。

”《论语·
子罕》云:“博学而无所成名。

”又云:“博我以
文。

”《论语·子张》云:“博学而笃志。

”老子亦
反对“学”,《老子》第20章云:“绝学无忧。


《广雅·释诂一》云:“博,大也。

”《素问·病
能论》云:“博者,大也。

”《礼记·中庸》云:“致
广大而尽精微。

”郑玄注:“广大犹博厚也。


《逸周书·命训》云:“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
正之以祸福。

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
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
59章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皂服,皂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荀子·强国》云:“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

大事之至也希,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

凡奸者,行久而成积,积成而力多,力
注君子之于教也索达诸君子道如言“丝缕缕礼记·杂记由丝一缕一缕地组成□(0766)
“听圣人”,战国古语。

《商君书·徕民》云:
“且古有尧舜,当时而见称,中世有汤武,在位
而民服。

此三王者,万世之所称也,以为圣王
也。

然其道犹不能取用于后。

今复之三世,而三晋之民可尽也,是非王贤立今时,而使后世为王用乎?然则非圣别说,听圣人难也。

”“别”,如今语所谓“另外”。

“非圣别说”,不是圣人的概念另有解说。

《周礼·乡师》云:“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

”郑玄注:“听,谓平察之。



汉简《文子》云:
【天】地,大器也。

不可执,不可为,为者贩,执者失。

(0870)
(下转46页)
(上接13页)是以圣王执一者,见小也;无为者(0593)
下正。

平王曰:见小守静奈何?文子曰(0775)
也,见小故能成其大功,守静(0908)
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0806)
高而不危,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0864)
今本《文子》作:
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执者,见小也,见小,故不能成其大也。

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今按:今本《文子》略逊于汉简本。

《老子》第52章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河上公注:“萌芽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

”王弼注云:“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

”《尚书·洪范》云:“视曰明。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云:“视曰明。

明者,知贤不宵,分明黑白也。

”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公者明,至明者有功。

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知,至知者为天下稽。


一为小,《老子》第22章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河上公注云:“圣人守一,乃知万事,故能为天下法式也。

”王弼注云:“一,少之极也。

”小、少义通。

“见小”如言“得一”,《老子》第39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


〔责任编辑:许潞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