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论文宋代墓志铭人物品评复音辞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墓志铭人物品评复音辞初探
一、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的特殊价值从词汇史角度来看,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因为这类复音词
所属的语料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语料载体的特殊性,二是语料文
体的特殊性。
就语料载体而言,宋代墓志文献属于该时代的碑刻文献。
碑
刻文献直接以石刻载体留传下来,没有经过历代传抄,具有原创
性和高度保真性,更能反映当时语言的实际面貌,也更具有汉语
词汇史的断代研究依据,可以挖掘出这一特定时期的新词汇” ,
因而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
当然,墓志的这种文物性质,也为它
的语言研究工作带来难度,其语料需要经过收集和整理才能加以
研究。
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汉代到唐代的碑刻文献都得到了不
同程度的整理研究,而宋代的碑刻文献至今还没有被人引入到词
汇研究中来,这是因为前人对宋代碑刻文献缺乏整理。
近年来,
近代碑刻文献典藏与属性描写数字化平台建设已经在北京师范大
学完成,对处于近代汉语阶段起点的宋代时期的碑刻文献已经作
了初步整理 ]m 。
,具备了开展语言研究的基础条件。
就语料文体而言,墓志文献是专门记述生者对死者哀悼之情
的应用文体,和人“生老病死”的“死”
密切相关,与人物生平相关的词汇使用非常集中,如婚丧祭
祀类用词、亲属关系称说用词、人物品评用词、人物年龄用词、
墓石书籍称名用词、死亡婉称用词、典故用词、佛事用词等,从
而拥有专类文献词汇的独特研究价值。
另外,墓志文献作为特殊
应用文体,每篇都是唯一的,其研究价值也是无可替代的。
从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本文对宋代墓志文献复音词的
调查分析来看,由于各时代文化主张和思想倾向不同,汉魏、隋唐、宋代时期墓志文献词汇在各词群使用上有所偏重。
宋代墓志
文献中集中使用了有关人物品评、亲属关系称说等词义范畴的复
音词,对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进行研究,更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采用“品评”而非“评赞”的说法,因为“评赞”意指“评论、赞美”,倾向于正面评价,而本文所面对的封闭领域材
料中包含了或褒或贬的评价用词,因此使用“品评”来称说更客观、贴切。
本文所研究的“人物品评用词”,包括撰写者或论说
者记述或评论人物品德、性格、相貌、行为时所使用的称述和评
价用词;称述用词指在评价人物时所提及的称说内容,评价用词指
对人物进行评价时所表达的观点和判断。
本文把“称述用词”和“评价用词”都纳入研究范畴,因为这两类品评词都具有研究价值,前者如“体貌、性情、心情”等体现了人们品评人物的“出
发点和立足点” !P ,后者如“魁梧、宽和、惨伤”体现了人们
品评人物的“审美追求”和标准。
此外,撰述者在行文中所使用
的对传主(墓主)或相关人物的情感描述词也带有明显的品评色彩,根据叙述者的语言,同时参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倾向,我们
可以得知某些情感类用词的褒贬色彩,如“惶惺”“怨恨”是带
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的,而“忧懑”、“哀毁”是带有褒义色彩的,而且从“性情”一词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品性”关系紧密,因此本文把情感类用词也列入了考察范围之内。
二、宋代墓志人物品评复音词的属性描写从理论上来说,复
音词具有多方面的屙l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属性进行多角度的
分类和描写。
就具体材料来看,每一类属性的分析研究都有价值,但就工作量和文章篇幅来说,很难做到全面的测查。
因此,基于
对宋代墓志文献复音词的全面整理,本文主要从音节数量、词性、结构、语义、使用频率和沿用情况等具体角度对宋代墓志文献中
的人物品评词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宋代墓志文献人物品评词汇
的面貌,展现特殊阶段特殊文体交汇点上的特色语义类别,从而
更全面地认识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
同时,还可以从一个特殊视
角了解宋代社会的部分历史面貌和思想倾向。
宋墓志文献中共有人物品评复音词529个,我们根据语义范
畴分为品性类(381个)、情感类(85个)、才能类(44个)和相貌类(19个)。
(一)品性类品性类人物品评词是对人物对象的品德和性情进
行称述和评价时所使用的词汇。
具体可分为品性类称述用词和品
性类评价用词,前者有33个,如“性情、操守”等;后者有348个,如“贞洁、勤俭”等(具体词例参笔者博士论文第五章《宋代
墓志人物品评词专题研究》)。
有人认为性是先天继承的,德是后
天养成的 ],事实上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性”着重强调的是先
天和内在,而“德”强调的是行为,至于支配该行为的原因是先
天造成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并不是“德”凸显的主要内容,“性”
和“德”的语义内涵是交叉而不是对立的,按照性情和品德对品
性类用词进行分类是难以贯彻的,因此本文采用类别提示词来列
出这些词汇。
宋代墓志文献中的人物品性类复音词比较丰富,主
要用来表现“聪、宽、洒、淡、纯、贞、沉、勤、俭、刚、严、
端、忠、勇、恭、孝、善、婉、骄、狠、狡、吝、劣”等品性内涵。
1.就语音属性中的音节数量来看,双音节词375个,具有绝
对优势,占该类别用词数量的98.4% ,多音节词仅有“识大体、
色夷气和、相敬如宾、知书谨礼、视死如归、妄自尊大”6个。
2.就语法属性来看,品性类称述用词全部是名词,品性类评
价用词95% 以上是形容词,其余是动词。
正如刘叔新所言:“带
评价色彩的词语,以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的固定语最为多
见。
”I10~P191动词性的评价用词多用以描写带有某种品性内涵
的行为,如:【任侠】指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
宋《王德神道碑》:“少有大志,慷慨喜任侠,不拘
细节。
”
3.就结构属性来看,品性类用词中单词素独立词有6个,即“龌龊、龊龊、嘀嘀、倜傥、嚅睨、慷慨2(“慷慨”作为人物品
评词,在宋代墓志文献中表示两个义位,一是情感方面的“情绪
激昂”,二是品性方面的“大方,不吝啬”,二义位具有引申关系。
本文词例统计以义位为单位,分别用“慷慨1、慷慨2”表示。
)”,占1.5% ;重叠式多词素合成词有6个,分别为“侃侃、谨谨、謇謇、勉勉、婉婉、落落”,占1.8% ;缀合式多词素合成
词有17个,占4.5% ;复合式多词素合成词有352个,占92.2% 。
4.就语义属性来看,这批宋代墓志文献中的品性类用词在表
示“品性”义时全部属于单义词项,也就是说,在宋墓志中出现
的多义词,如果有涉及“品性”方面的义位,那么该义位的数量
只有1个,该多义词的其他义位与“品性”无关。
品性类用词中
表达了所属复音词原初义的有340个,占89.2% ;只有41个为表
引申义的词项。
表原初义的品性类用词如“勤苦、恭俭、严谨、
敦朴”等。
表引申义的品性类用词如:【皎洁】本是借“月光”
的洁白来泛指“明亮洁白”,后引申指品性方面“光明磊落”。
从词义的褒贬色彩着眼,称述用词一般具有正面色彩,在墓
志文献中,如果要给人物以正面或负面评价,可以直接用“有、无”加上称述用词来实现,如“(有)器识、(有)志节”,“(无)
德量、(无)操行”,有则为褒、无则为贬,正说明了该类词所含
有的正面色彩。
一般来说,如果提到称述用词,和其搭配的一定
是褒义评价用词,从而使这些称述词在语用中加重了褒义色彩,
如“资性(淳朴)、天资(颖悟)”等。
如果一个人无德行、品性差,除用“无”来评价外,大量的情况是不提称述用词。
5.就使用属性来看,首先,品性类用词中没有高频词(依词汇
出现次数大致分为高频词(20次及以上)、中频词(6~19次)、低
频词(2~5次)、极低频词(1次)),极低频词有284个,占总品性
类用词的74.7% 。
其次,宋代墓志文献中有关人物品评的品性类
复音词中,“聪(慧)”、“淡(静)”、“柔(淑)”、“端(直)”、“(和)善”等几类在数量上所占比重比较大,主要用于描述家庭
氛围和为官政绩,其中“端”类用词多用于男性为官者,
“聪”“淡”“善”三类用于男性女性皆可,“柔”类专用于女性。
再次,就沿用情况来看,品性类复音词中有282个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些词和极低频用词不是一一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