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当你面对信息的时候,试着回答以下问题,来找到他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1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2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
●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通过这8个问题来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当然可以使用便签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注意:知识和信息难以界定,不要纠结,重要的是自己具备对其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如何用便签法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
针对便签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这里的信息是: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即:对信息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的回答和思考。
针对便签A1:联想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那么这信息对你不重要!
针对便签A2:规划自己的目标和行动,如果很别扭,难度太大,那么信息对你
也不重要。
谨记“拆己所用”的原则,时时刻刻联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而且,对于同样的信息,虽然知道他的适用条件,对不同人来说,是因人而异,同一段文字或者知识点,可能适用于我,但并不实用其他人。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上,给出的建议,针对实用性的书籍来说,是因人而异:
因为:实际问题,只能用行动来解决。
而书只能给你提供帮助。
每次行动的发生,都有特殊性,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下,作者无法身临其境给你特殊性的判断。
而实用性的书提供的是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所以,读者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这样才能不「纸上谈兵」,真正的应用.
还有一种属于经验性的问题:书中无法找到答案,问人又怕不够专业,该怎么办?面对经验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办?
这类问题的共性:
前因后果千差万别,适用边界因人而异,不可能有人给出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解决?
使用便签法,完成:“库伯学习圈”的小循环;
什么是库伯学习圈?
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的机制,绕不开著名的经验学习圈模型。
由教育学家戴维·库伯建立。
具体模型,如图5-1
●学习的起点是人们的经验(Experience)
●然后是对经验进行反思(Reflection),
●再系统化和理论化反思的结果,也就是学习的第三阶段——“理论化”(Theorization)
●最后是“行动”(Action)。
●行动中如果出现新问题,则开始又一轮的学习圈,如此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