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说理的写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佳肴》
一、了解《礼记》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
《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读懂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
肴.(yáo)弗.(fú)自强.(qiǎng)兑.(yuè)学.学半(xiào)
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⑴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
⑵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⑶特殊句式
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③教学相长也。
(用“也”表判断)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
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5.背诵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悟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问题。
(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即
可。
)
2.文章结尾引用“《兑命》曰:‘学学半。
’”,结合本文体会作者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是点睛之笔,“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3.作者开篇写有“佳肴”“至道”的用意是什么?
使用类比、比兴的手法,引出全文的主旨“教学相长”的内容。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文章形状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的道理。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
浅显易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