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以南宁师范大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本文基于南宁师范大学关于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及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与答题正确率存在的关联性,针对性别不同和年级不同学生在艾滋病相关问题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以及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性有显著差异的结论,提出开展性别差别化防艾教育和年级差异化防艾教育、深化高校防艾教育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 艾滋病 认知情况 调查 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14-03
高校是教育的最高殿堂,是重要的教育推手,培养出无数专业的优秀学子,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高校却较少关注学生的性教育,更遑论性知识与性行为相关疾病的预防教育。
周颖等学者调研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预防情况,结果显示,大学校园成为艾滋病高发区,但各高校对此的干预程度比较低,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专业了解,有些艾滋病患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对此,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中应增加对学生的性教育内容,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南宁师范大学艾知筑梦团队为推动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以下简称防艾教育)与落实艾滋病“降两率”的目标,对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进行调研。
一、调研设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宁师范大学2016—2019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进行艾滋病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星在网上搜集高校学生基本信息,并依照学者已有研究材料设计知识题与态度题,以匿名填写的方式检核高校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与对艾滋病患者的主观态度。
问卷题项参照晏涵文的研究材料而设计,知识题有58题,用以检测艾滋病传染相关知识,答题设计提供“正确”“错误”“不知道”三个选项。
设“不知道”选项,是为了避免受访者在对艾滋病知识不清楚的情况下用二择一猜选,造成正确率计算的偏误。
采用SPSS 18.0对问卷题项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方法部分采用叙述统计进行资料整理,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类别差异分析。
因卡方检验用于分析两类别变量间的关系,即适用于分析两组类别变量的关联性。
二、统计分析
(一)艾滋病认知描述性分析。
问卷调研样本材料显示,受访者中女性占75.3%,男性占24.7%;受访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33.7%,二年级学生占16.8%,三年级学生占31.6%,四年级学生占12.1%,研究生学生占5.8%,年级分散程度符合一般大学生人数比率。
八成以上受访者表示接受过学校的防艾相关教育课程,但仍有18.9%的学生回答未参加过防艾教育。
受访样本数量为1330份,整体知识题正确率为70.33%。
在58道艾滋病相关知识题中,答题正确率最高的前三题为:题号Q24“和艾滋病毒感染者共享针头,会感染艾滋病毒”答题正确率高达91.1%;题号Q37“即使只有一次与感染者的性行为,仍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答题正确率高达90.5%;题号Q14“进行阴道性交、口交、肛交时,接触到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答题正确率90.0%。
答题错误率最高的前五题为:题号Q12“即使只和单一伴侣发生性行为,我仍然有机会感染艾滋病毒”答题正确率仅29.5%;题号Q08“使用安全套时,可以用凡士林或婴儿油做润滑剂”答题正确率仅33.2%;题号Q40“维持强健的体魄是预防艾滋病毒入侵的最佳方法”答题正确率仅37.9%;题号Q39“感染艾滋病毒或其他性病的人,一定都有复杂的性关系”答题正确率仅47.9%;题号Q39“紧急救护时不采口对口人工呼吸方式,可以避免救护时不幸感染艾滋病毒”答题正确率仅48.4%。
(二)艾滋病认知卡方检验。
在样本材料中,探讨两个类别变项之间为相互独立关系还是相互依存关系,可以用卡方检验,当Pearson卡方值显著性小于0.01时,表示在统计上有极显著的差异。
同时关注名义量数为主的phi值,其与Pearson相关系数在诠释上非常类似,表示两者间的相关程度。
第一个卡方检验以受访者性别为自变量,答题正确与否为因变项,用卡方检验受访者性别与知识题正确量变项的关联性。
结果显示,多个知识题的答题正确性与性别有高度关联,
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 以南宁师范大学为例
□南宁师范大学 梁 影 邓军彪
·教育观察
均显示受访者性别对于所给的答案有显著差异。
知识题6Q08 “使用安全套时,可以用凡士林或婴儿油做润滑剂”的 phi 值为0.271,知识题6Q25“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或一起上课,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phi值为0.195,均显示男性答题正确率远高于女性。
而知识题6Q19“输血时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可能会感染艾滋病毒”的phi值为0.214;知识题6Q18“艾滋病毒比较容易经由女性传给男性”的phi值为0.192,均显示女性答题正确率显著高于男性。
有多个知识题的作答正确与性别有关,但phi值不高显示相关性低,但由卡方检验结果已经可知,性别与受访者的答题选择有显著关联性。
现行高校防艾教育,多采用集中倡导方式,但男女接收到的信息或学习到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会有如此的检测结果。
第二个卡方检验以受访者年级为自变量,答题正确与否为因变项,用卡方检验受访者的年级与知识题正确量变项的关联性。
由于受访者的年级是有高低排序的,在卡方检验时加选以次序量数为主的Somer's d值,用来检视关联性程度。
检验结果显示,多个知识题的答题正确性与年级有高度关联,均显示受访者性别对于所给的答案有显著差异。
知识题6Q17“艾滋病毒是不会经由未损伤的皮肤侵入人体”的 Somer's d值为-0.121,显示四年级受访者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相反地,知识题6Q20“借由蚊虫叮咬的方式,会传染艾滋病毒”的 Somer's d 值为0.144,显示二年级的受访者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虽然Somer's d值不高显示解释效果低,但由卡方检验结果已经可知:高校学生的年级与受访者的答题选择有显著关联性。
现行高校并未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的防艾教育,所以会有如此的检测结果。
第三个卡方检验以受访者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为自变量,答题正确与否为因变项,用卡方检验受访者接受过防艾教育与知识题正确量变项的关联性。
检验结果显示,多个知识题的答题正确性与接受过防艾教育有高度关联,均显示受访者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对于所给答案有显著差异。
知识题6Q11“在性行为中进行口交时,不需要戴上安全套”的phi值为0.211,知识题6Q29“艾滋病毒不会借由咳嗽、打喷嚏传染”的phi值为0.191;知识题6Q35“艾滋病会经由口对口亲吻而传染”的phi值为0.242;知识题6Q57“艾滋病已经有药物可以完全治好”的phi值为0.190,均显示受访者中接受艾滋教育者答题正确率显著高于未接受的,显示防艾教育实施确实有成效。
有多个知识题的作答正确与受访者接受艾滋教育有关,但phi值不高显示相关性低,但由卡方检验结果已经可知:受访者接受艾滋教育与受访者的答题选择有显著关联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性别不同学生在艾滋病相关问题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应展开性别差别化防艾教育。
由上述性别对知识题回答正确性影响的卡方检验可以看出,不同题目的正确率在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当前高校的防艾教育形式简单,多采用公开讲座、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单一、统一性教育形式,而由于男女大脑思维不同、生理结构不同、观念差别大等因素,导致在集中教育中传播了同样的信息,却产生了不同的认知结果。
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开展性别差异化防艾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进行艾滋病相关教育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中男女不同群体的差别化,把健康教育和防艾教育的教材设计得更加细致和人性化。
其次,开展男女分班教学,找到各自突破点,在加大同质化影响力的同时避免尴尬。
例如,对男性的教育应突出增强责任意识和培育健康的性道德观;对女性的教育应突出增加自我保护能力和突破顺从、依赖等传统文化观念,学会拒绝。
(二)年级不同学生在艾滋病相关问题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应展开年级差异化防艾教育。
由上述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题回答正确性影响的卡方检验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各基本知识点掌握不平衡。
四年级学生对“艾滋病毒是不会经由未损伤的皮肤侵入人体”这题的回答正确率高于其他年级,说明高年级学生接受了较深入的防艾知识培训,能广泛认识贴近日常生活习惯的实用性艾滋病知识;二年级学生对“借由蚊虫叮咬的方式,会传染艾滋病毒”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可能是因为正在接受初始的基本防艾知识培训,对基本传播途径等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记忆较强。
由此可以看出,各年级对防艾知识培训的课程设置不同,导致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
因此,应针对每个年级的不同状况,设置不同的防艾学习教程。
首先,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
近年来,患艾人群出现低龄化趋势,所以防艾教育的前移刻不容缓。
低年级的大学生从中学毕业不久,思想和行为较高年级的学生更单纯、单一,强化低年级学生的防艾培训对缓解青年群体逐年增长的患艾趋势有实质意义。
其次,基于现存各年级学生防艾知识点掌握不平衡的现象,应采取针对每个年级不同状况,加强相应薄弱知识点的弥补性学习,引导其在校期间构建系统科学的防艾知识体系,在步入社会后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
(三)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性有显著差异,应深化高校防艾教育。
由上述接受防艾教育与否对知识题回答正确性影响的卡方检验可以看出,接受过防艾教育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防艾教育的学生,这种学生知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通过高校防艾教育的干预行为,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防艾知识水平。
然而,结合上述调查情况及当下高校防艾教育开展现状,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破碎化、表面化。
因此,应深化高校防艾教育。
首先,要进一步探索防艾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校可在当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把积累的防艾宣传教育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同时掌握学生防艾态度变化趋势,实时更新教育手段和方式,深度挖掘防艾知识的最新内容。
其次,提升高校开展防艾教育的能力。
积极响应卫建委的倡导,营造校园积极防艾、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例如,激发学生建立相关社团,将学生参与防艾志愿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互联网+防艾教育”等新手段,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开通便利、保密的检测渠道。
(下转第36页)
教育观察·
这些能力的培养安排在第四至第五学期进行,具体做法是将项目要求告知学生,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参赛,要求全部学生参加。
各参赛团队上交项目计划书,交教师评审,最终评审出优胜者取得项目的实施权,该团队成员在教师指导完成下完成项目。
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该团队不能完成任务,即时更换团队,形成竞争压力,营造职场竞争氛围。
学生在组队、项目策划、项目投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自我激励能力、一定的领导与决策能力,并在不断的磨炼中激发出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
三、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的实践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许多高职学生本来自觉性就不足,没有了中学(中职)时期老师的监督,他们更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指明了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在职业技能比赛的引领下,学生会自觉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练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他们会因为比赛而更感兴趣;而专业活动的组织,项目的“竞标”则为他们的学习更添动力。
在积极分子的带动下,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参赛,并且很投入地去准备每一次的比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二)夯实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校表现优异。
有了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引,本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凭着过硬的办公软件操作技巧、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深入各部门办公室为师生服务,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本专业学生中既有社团负责人和学生会主席,也有活动主持人和十大歌手;参加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比赛,积极性高,表现优异;参加区级、行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均获奖。
2.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快速提升,在职场赢得好口碑。
将小组专项技能竞赛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学生能够在竞赛中进一步掌握专业工作方式与方法,养成职业习惯;同时小组的团结合作也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夯实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根据以往的毕业生调查,本专业学生上岗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表现非常认可,好几家企业在接收本专业毕业生后连续几年都指名要继续招聘该专业的毕业生。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各层级不是单一、分离的,而是紧密联系、层层上升的一个整体。
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着眼于走上工作岗位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胜任力,更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创新力,为此,可以通过“就业竞争力培养—职业胜任力培养—职业创新力培养”的“三层次”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2]夏爱联,张庆明.建构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
[3]周芹,曾祥麒,陈英.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35).
[4]焦彩丽,周燕,赵建伟.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1(15).
[5]姜运隆.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内涵探析——基于变化着的职业生涯[J].职教论坛,2016(1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GXGZJG2015B259)
【作者简介】陈志清(1979— ),女,广西北流人,北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责编 何田田)
(上接第15页)
【参考文献】
[1]周颖,吴苏婷,何圆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预防[J].探索科学,2019(4).
[2]葛宪民,杨文敏,朱秋映,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17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3).
[3]晏涵文,林燕卿,刘洁心.青少年同侪爱滋病防治教育推广效果研究[J].卫生教育学报,2000(8).
[4]王璐.SPSS统计分析基础、应用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叶晶晶.社会性别视阈下非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2012.
[6]莫园园,苏丽西,欧阳明月,等.高校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J].调查与分析,2019(18).
【基金项目】南宁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立项“师生共创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
【作者简介】梁 影(1995— ),女,壮族,广西钦州人,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治理;邓军彪(1967— ),男,壮族,广西贵港人,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 苏 洋)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