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文-2 通告、意见 课件《新编应用写作教程》同步教学(高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意 见
学习目标:
1.弄清意见的概念、使用情形、文体特点、 分类及其写作要求。
2.掌握意见的写作要点,能够正确使用意见 解决实际问题。
意见及其适用情形
意见是“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 办法”的一种公文。意见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情 形:一是下级向上级或向平级机关提出解决有 关重要问题的见解和处理办法等方面建议时使 用;二是在上级发现下级遇到有关重要问题时, 提出见解和办法措施,对下级予以指导的文书。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3. 从发布的范围来看,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 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文,其辐射范围很大,受众面广。 通告一般都是针对一定的业务或专门事务发出的,其 受文对象一般限定在特定的范围、特定的领域、特定 的系统或特定的人群。
通告与通知的区别
通知与通告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适用情形不同。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 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制成即发,直接公开,不涉及任何秘密; 通知适用于 “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 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要 周知或共同执行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等,一般按组织系统 或行业系统逐级下达,内容很少公开。
Thanks
感谢您的欣赏与支持
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 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
通告的特点
1. 告知性。通告的内容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或特定的人 群普遍知晓,以使他们了解有关政策法令,遵守某些管理规定, 或知晓有关情况等,具有告知性的特点。
2.法规性。通告常用来颁布行政法规,这些法规一经颁布, 特定范围内的部门、单位和民众都必须遵守、执行。
3.内容的专门性和业务性。一般业务部门发布的通告都是针 对其所负责的那一部分的业务或专门事务发出的,具有专门性 和业务性的特点。
(二)正文 通告的正文部分由三部分内容构成:通 告发布缘由、通告事项和结语。 1.缘由。缘由部分主要写发布通告的原因 和根据,以及通告的发布目的和意义等内容。
2.通告事项。通告事项也就是一定范围内特定的人 群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 措施较多,一般按照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采用 分条列项的的写法,以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如果 内容单一,可以采用贯通式的写法。
通告的适用情形及使用主体
1.通告属于知照性公文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其 适用情形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需要知道的 事项。说得更为具体一些,通告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 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 的事项时所使用的下行公文。
2.通告的使用主体为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即国家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可以用,一般企 事业单位也可以用,不受使用主体行政级别的限制。通 告的内容大多主题集中,并且是一般事项,常常只涉及 一个行业、系统或部门,具有专门性和业务性,其受文 对象常限于国内某一地区、系统、地段的群众和有关人 员。
2.规定性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的事项的通告。 这类通告主要用于在一定范围内、面对特定的人群颁布需要遵守 的规定,其内容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
(二)根据通告的发布目的及其作用来分,通告可分为 知照性通告、办理性通告和行止性通告三种。
1.知照性通告。即告知应当知道或需要遵守事项的通告。 2.办理性通告。即办理一些例行事项的通告,其内容多 为注册、登记、年检等。 3.行止性通告。即公布一些令行禁止类事项的通告,其 内容如查禁淫秽书画、收缴非法枪支、加强交通管理、查处 违禁物品等。
3.参考性意见。参考性意见是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 关之间就某些工作提出的供对方参考的建设性的见解或可 行性方案,多属于平行文。
4. 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一般是为贯彻落实某一重要决 定或开展某项工作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其重在阐发上级的 有关精神,使下级单位对上级的文件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提出较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工作安排。
通告的种类
(一)根据通告的内容和性质来分,通告主要分为告知性通 告和规定性通告两类。
1. 告知性通告。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周知事项的通告。 如告知发生新的情况,出现新的事物,以及需要大家知道的新决 定等。这类通告大都具有专门性和业务性,虽不具有法规性质, 但也有一定的约束力。各专业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都可 以发布这类通告。
3.结语。结语也就是通告的结尾部分,一般提出要 求、希望等,并用“特此通告”作结。
(三)署名和日期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发布 日期,并加盖公章。如果通告的标题是由发 文机关名称加文种构成的,正文后也可不再 写发文机关的名称。
通告写作的要求
1.发文目的要明确。发布通告的目的或 原因,一般要在原由部分扼要地交代清楚, 让人们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要发此通告。
2.指导性意见。上级机关针对下级工作所出现的问题, 阐明基本原则,提出解决办法和执行要求,对下级机关的 工作给予指导。
二、意见的分类
1.建议性意见。下级机关就其业务范围之内的某 一问题,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性意见,供上级机关参 考,作为上级机关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2.指导性意见。上级机关针对下级工作所出现的 问题,阐明基本原则,提出解决办法和执行要求,对 下级机关的工作给予指导。
二、受文对象不同。通知的对象一般是机 关或单位,是一种典型的下行文,通告的对象 一般是社会公众,行文具有泛向性。
三、行文要求不同,通知事项一般需要办 理和贯彻执行,而通告事项只需遵守和知晓即 可。
通告的写作要点(一)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几个部分组成。 (一)标题
通告标题的写法有四种形式:一是由发文机关、事 由和文种名三部分构成,如《公安部关于收缴枪支的通 告》;二是由发文机关和文种名两部分内容构成,如 《咸阳市电力局通告》;三是由发文事由和文种名两部 分构成,如《文汇西路交通管制通告》;四是单独由文 种名“通告”二字构成。
2.通告事项要符合政策规定。通告的事 项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不 能违犯法规政策。
3.要一文一事,突出中心。通告的要求要具体, 要明确规定“允许做什么和不允许做什么”,不能 含糊其词。
4.语言要通俗易懂。带有专业性的通告,使用 专门术语时要尽量选择大多数人熟悉的词语。通告 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 易懂,便于理解。
4. 行文方向的多向性:意见可以作为下行文来 使用,也可以作为平行文来使用。
5.作用的多样性:意见既可以用来指导下级机 关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也可以对上级机关起到 建议参考作用,还可以用于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之 间提出参考性意见。
二、意见的分类
1.建议性意见。下级机关就其业务范围之内的某一问 题,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性意见,供上级机关参考,作为 上级机关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1.从宣布的事项上来看,公告是用来宣布重要事项或 法定事项的,其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的威严。通 告的事项一般都比较具体。
2.从使用主体来看,公告的使用主体主要为国家权力 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一般限省级及其以上机关。此外,新华 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 告。一般机关和基层单位不能制发公告。通告的使用主体不 受级别限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业务部门、一般企事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都可以根见的写作要点 1.标题 意见的标题有两种常见写法: 一种是由发文 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另一种由主要内容 +文种组成。 2.发文字号和主送机关
3.正文 (1)发文缘由:主要写发布意见的背景、根据、目 的、意义等。 (2)见解办法:主要是对有关问题或工作提出相关 的见解,建议或处理办法。 (3)执行要求:一般写清意见提出者的要求、希望 即可。
4.发文时间及签署
四、意见写作的基本要求
1.语言平和,态度诚恳。意见的实质是提出切合实际 的可行性建议,发挥参谋和指导作用。其见解中的态度是 诚恳的,即使是下行文中的“意见”也没有决定或者通知 等文种的强制性那样强烈。
2.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为上行文或平行文的“意 见”,必须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对上级或 平行机关提交本机关的建设性见识,充分发挥好参谋作用。
通告的特点
4.使用主体的广泛性。通告的使用不受单位级别 的限制,其使用主体比较广泛。
5.受文对象的局限性。使用通告发布的事项一般 指向明确,其受文对象一般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系 统、某一地段或某一业务的有关单位或相关人群。
6.发布形式的多样性。通告的发布方式多样,可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公布,也可以张贴和发文。
第四节 通 告
学习目标:
1.明确通告的适用情形、使用主体和写 作要求
2.掌握通告写作的基本要点,能够正确 使用和写好通告
3.弄清通告与公告、通告与通知的区别
话题与案例
大秦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已正式启动,2014年5月 5日下午18:00至6日上午6:00,该市南起文汇路、北至 毕塬路,西起秦皇路、东至联盟二路区域内停水并接新 管道网。现在需要向停水区域内的居民发布一则通告, 提醒居民们做好储水工作,以确保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这份文稿应该怎么写?
意见的特点
1.指导性 :作为下行文使用的意见是上级在发现下级遇 到有关重要问题时,提出见解和办法措施,对下级予以指导的 文书。
2.针对性:意见总是根据现实的需要,针对某一重要的问 题提出见解或处理意见的,有着较强的针对性。
3.原则性:意见通常不是具体的工作安排,而是从宏观上 提出见解和意见,要求受文单位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文件中提 出的精神来办理。下级机关在落实意见精神时,比起执行指示 有更大的灵活处理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