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整理
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化学知识清单

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上的原子、分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_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简称原子的“三不变”。
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一是绝不能凭空臆造,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一般有三个,以下面的反应为例:C + O2点燃 CO212 32 44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读作: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可读作: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③表示:各种粒子之间的相对_数目关系。
可读作:每1个碳原子跟1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标准,最常见的有:1.按反应的基本类型分为:(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 C + O2点燃 CO2 CO2+ H20 点燃 H2CO3(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如: 2H2O 通电 2H2↑+O2↑ CaCO3 高温CaO+CO2↑(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C+ 2CuO 高温 2Cu+CO2↑Mg+2HCl = MgCl2 + H2↑Fe + CuSO4 = Cu+ FeSO4(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在复分解反应中,最大的特点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如:BaCl2 + H2SO4= BaSO4↓十2HClCuSO4 + 2NaOH= Cu(OH)2↓+Na2SO42.按物质在反应中氧元素的得失分,分为:(1)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即原子的“三不变”)。
归纳:化学反应前后(1)六不变宏观:、、微观:、、(2)一定改变宏观:微观:(3)可能改变:
用磷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锥形瓶底放细沙的作用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铁与硫酸铜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二、化学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②
2、含义以C+O2点燃CO2为例
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如: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如: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用含杂质的石灰石12.5克高温煅烧,完全反应后制得CO24.4克,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
2、用2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要制取0.2克氢气,(1)要用锌多少克?。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难点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质的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不要遗忘空气中的物质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以下是配平的口诀记忆:左反应、右生成化合价、化学式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生成物中气体、沉淀要用“”、“”来注明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原子数目分别相等,从而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方法:①观察法:查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然后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②最小公倍数法:找左右两边出现机会较多,原子个数变化较大地原子的个数的最的小公倍数。
③奇数配偶数法:a.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在各端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c.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知识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解题思路、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1)解题思路:审题分析——找关系——列比例——解出未知——写出答案在第一遍审题时,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第二遍审题时,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第三遍审题时,确定数据带入化学方程式中,列出比例式(2)基本解题步骤:“设、写、找、列、解、答”①“设”:设未知数②“写”: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③“找”: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有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并标在各物质化学式的下面,然后把题意中的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上下对齐④“列”:列出已知量与待求量对应项的比列式⑤“解”:接触待求的未知量⑥“答”知识点四: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类型(1)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物质或反应物的质量(2)有关含有杂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物质的纯度=不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该元素的理论质量分数*100%。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精华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①一定不变:a.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b.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②一定改变:a.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b.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一写:写出正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用短线连接
二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标: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并把短线改成等号
四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等号
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计算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x(x不带单位)
②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及已知量、未知量。
写在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式的下面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写答。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五个不变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弹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化合价可能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⑶关键词的理解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②“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还有蜡烛的燃烧,参加反应的石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和。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信息⑴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⑵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②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③反应条件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之间的气体体积比 ⑶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C+O 2====CO 2 为例碳跟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宏观: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质量: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⑴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捏造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是要配平。
⑵书写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五字诀:写、配、等、标、查) ①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验(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基础知识总结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小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本质原因是:一个可能改变:____________ _________3、这定律适用于任何变化(即一切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如果该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装置必须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和及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3、读法(以4P+5O22P2O5为例)(1)质的方面磷和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量的方面①每份质量的磷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
②每个磷原子和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个分子。
4、书写原则(1)必须以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和。
(2)要遵守,等号两边的各原子的与必须相等。
5、书写步骤:写、配、等、标、查。
4、化学方程式正错的判断方法:关键要五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三查反应条件,四查标号,五查等号。
注意:无气生气要标气,有气生气不标气;无固生固要标固,有固生固不标固。
三、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计算的步骤:“设、写、找、列、求、答”,即:第一,设出未知数;第二,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第四,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第五,求出未知数;第六,写出简明答案。
为了便于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编成顺口溜: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基本题型:第一,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含杂质物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第三,溶液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四,过量计算;第五,无数据(或缺数据)计算;第六,有关图像及数据分析题。
4、常用的公式:m(纯) = m(不纯)×纯度m(不纯) = m(纯) ÷纯度5、特别提醒:当已知盐酸或硫酸的质量时,千万不要直接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因为它含有水,要代入计算,必须先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化学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设计实验】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1、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2、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3、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4、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5、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三、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五、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酸性物质的性质以及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它们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基础名、官能团名和命名的功能前缀。
基础名由碳原子数目最多的连续碳链所决定,官能团名指的是有机分子中的特殊官能团,如醇、酮、醛等,命名的功能前缀用于表示有机化合物中某种功能基团的存在。
除了名字外,有机化合物还可以通过结构式来表示。
结构式有三种常用的表示法:分子式、结构式和键线式。
分子式表示了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原子数目,结构式则详细展示了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结构。
键线式是一种简化的结构式,用线条代表键,更加简洁明了。
二、酸性物质的性质酸性物质是指能够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的物质。
酸性物质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性物质呈酸性溶液:酸性物质在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使溶液呈酸性,具有酸味和导电性。
2.酸性物质与金属反应: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3.酸性物质与碱反应: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性物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5.酸性物质与金属碱土金属反应:酸能与碱土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三、酸碱中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必须满足等值关系,即酸碱摩尔比为1:1。
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其特征是反应产热。
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盐是中性的,溶液呈中性。
中和反应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制备食品、药品等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中和反应来控制酸碱度。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我们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酸性物质的性质以及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九年级化学学霸笔记第五单元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些笔记要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核外的负电子构成。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包括周期和族两个方向。
-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能级和轨道上。
2. 化学键和化合物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常见的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 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系统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4. 酸、碱和盐
- 酸具有酸味、能导电和与碱中和产生盐的性质。
- 碱具有苦味、能导电和与酸中和产生盐的性质。
- 盐是由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
5. 化学反应和能量
-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离子以及化学键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围绕核心运动。
2. 质子: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其质量约等于1个质子质量单位。
3. 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其质量约等于1个质子质量单位。
4. 电子: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其质量相对较轻。
5. 原子序数: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其核中质子的个数,也等于其电子的数量,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元素。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表格。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组成。
周期是指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增加的顺序排列,而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成的垂直列。
3.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上呈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的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
三、离子1. 离子的概念: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了带电荷的粒子,称为离子。
2. 阳离子和阴离子:失去电子的离子被称为阳离子,它们带有正电荷;获得电子的离子被称为阴离子,它们带有负电荷。
3.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被称为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通过交换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数来确定。
四、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化学键是维持分子中原子之间相对位置的力。
2. 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者三键,取决于原子间共享的电子数目。
3.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
理打印版)
本文档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供学生参考。
以下是重要知识点的概要:
1. 原子结构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
-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带负电荷。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进行排列。
-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
- 钢是一种金属,由金属离子通过金属键相连而成。
- 水是一种分子,由氢键和氧键相连而成。
4.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 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5. 酸碱和盐
-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 盐是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的概要。
详细的内容请参阅教材或课堂讲义。
祝学习愉快!。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基础知识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的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一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在微观上的质量守恒定律表现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三不变),一定会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②、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A+B=C)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③已知A+B2=C则C的化学式可用A、B表示为:④在反应4A+5O2 ======= 4NO+6H2O中,则A的化学式为:⑤在化学反应2A+3B=2C+5D中,5克A与7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C的质量恰好是D的质量的3倍,则C的质量为()A、5克B、7克C、9克D、12克4、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碳、氢、氧、铜四种元素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化学反应:2H2 +O2======2H2O的意义有:①②③课题2 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尊守的两个原则:A、B、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写、配、等、注、标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①最小公倍法:确定一种元素左右两边只出现过一次,且个数较大或是相差较大的元素作为基准配平,再来配其他的元素。
②观察法③奇数配偶法1)C + Fe2O3 ------ Fe + CO22)C2H2+ O2 --------- CO2 + H2O3)Fe3O4 + CO -------- Fe + CO24)C2H4+ O2 -------- CO2 + H2O5)CuSO4+ NaOH -------- Cu(OH)2↓+ Na2SO46)H2+ WO3-------- W + H2O(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空气中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通电分解水:4、磷燃烧: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三)、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②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四)、Fe、H2O、H2、O2、KMnO4五种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五单元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的本质就是物质的转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所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五单元,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本质和相关知识。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能量作用下,发生化学的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前提是物质分子之间发生碰撞,此时分子中的原子、离子、分子团发生重新排列,生成新的物质。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1 反应物:指反应体系中能够参与反应的化学实体,一般用化学式表示。
2.2 生成物:指反应体系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也可用化学式表示。
2.3 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值可以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3. 化学反应的种类3.1 合成反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质或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3.2 分解反应:将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质或其他化合物。
3.3 位移反应:在反应中,一个或多个离子在两个化合物中发生交换。
3.4 氧化还原反应:自由电子转移引起的一类化学反应。
4.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1 温度: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提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4.2 浓度:浓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
4.3 催化剂: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被反应消耗,常用铁、铜、铝等金属。
5. 化学反应平衡5.1 反应平衡的概念:在以下情况下,反应体系将达到一种状态,使得化学反应既向正向反应方向发生,又向反向反应方向发生,并且反应是连续不断的,直到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此时反应体系达到动态平衡。
5.2 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平方根,也是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
5.3 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6. 宏观与微观的化学反应宏观的化学反应是指化学反应整体过程,从反应物开始到生成物结束的过程。
微观的化学反应是指反应物子分子间的碰撞、随机运动、能量转移和原子、离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化学键形成过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总结.doc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总结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不变的有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和原子的质量(微观)。
(宏观不变的有:物质总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种类)4.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C+O2点燃CO2宏观上: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通常的读法)微观上: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上: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等号两边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③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特殊状态气态↑或固态即沉淀↓)7、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①注意:(1)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a.化学式写正确b.方程式要配平c.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2)已知量、未知量单位要统一(3)所带入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②步骤:(1)解、设(2)写出化学方程式(3)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代入已知量和未知量(4)列比例(5)解(6)答扩展阅读: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202*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知识网络】【知识归纳】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②“总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
③“参加”,参加反应的都应考虑进去(特别是沉淀、气体);没有参加反应的不算在内。
3、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个数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4、化学反应中的“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六个不变”: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变“一个可能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5、使用托盘天平称药品质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称量干燥固体,应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②易潮解药品,放在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6、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7、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以下信息:①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②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③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④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8、在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明反应条件。
如把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高温、催化剂等,写在等号上方。
9、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生成气体,则在气体化学式右边注“↑”号;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如果生成固体在固体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
10、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五单元[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五单元[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912d0d4a7302768e993963.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拓展定义)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有时也可以说是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化学方程式所能表达的三种意义(或所能传达的信息):以4P + 5O22P2O5为例说明: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物质含义)
2、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
含义)
3、每四个磷原子与五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微观含义)
课题2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存在的化学反应、不存在的化学式、反应条件乱写、物质状态乱标等),不能主观臆测。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不能发生改变。
已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此只是特别提醒它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解和设
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对应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出未知数
6、简要作答特别提醒:未知数后面不带单位,已知质量或体积等后面要带单位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
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
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
“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
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
变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
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
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 C、 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6 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 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
等。
2、石墨( 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
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 CO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 ,木炭 ,活性炭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
磨性。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生成 CO2 : C+O2 点燃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生成 CO: 2C+O2 3、还原性: C+2CuO 高温2Cu+CO2 ↑
CO2
点燃 2CO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高温 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 的发生装置。
(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 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干冰
2、化学性质 :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 ↓ +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
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 ( H2 、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 2CO+O2 点燃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 H2 、 CO、 CH4 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 H2 与 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高温H2 + CO )
2)还原性:CO+CuO△Cu+CO2 (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高温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 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CO2
CaO[CaCO3] 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 高温 CaO+CO2 ↑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 CaCO3 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