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延安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张翠霞王花莉
一、试卷评价:
本次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是一份综合性试题,满分120分,试题紧扣教材,涉及面广,题型新,在坚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能切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着重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本次测试共120分,其中积累运用占17分,综合性学习占7分,阅读占46分,写作占50分,符合九年级中考试题考查的要求,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
试卷总分120分,年级平均分分,一班平均分70.4分,二
班平均63分,三班62分,年级最高分81分,最低46分。

整体来看,优秀生偏少,平均分不高,尤其是一班尖子生太少,没有高分。

三、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17分),涉及汉字拼音、字形、病句的修改、古诗文默写、名著五个方面。

在前一段时间的复习中,生字词的积累未用太多时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考试选择题失分较多;在语法病句修改方面平时讲解到位,训练极多,并且本题较简单,得分左右;从古诗文的默写来看,总体情况不好,全写对的较少(3人),尤其是现代诗歌没有记牢;名著部分共二分,大部分学生只能得一分,以后的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重点突出。

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7分),活动主题设计较好,能够紧密
结合热点话题展开,让学生有拓展思维的空间,但由于学生未认真审题,导致答题情况较差。

第三部分,阅读(46分),共四个阅读题,都是课外的,两个现代文阅读,一个文言文和一个古诗文阅读。

第一个阅读题,也是与热点话题“雾霾天气”有关的一篇说明文,问题很简单,答案都在原文,但由于学生未认真阅读,得分率很低,第二个阅读题,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得分率也不高,最后的文言文和古诗文阅读,稍有难度,失分较多,满共12分,平均只能得3分。

阅读题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读,个别学生没有仔细审题,所问非所答,语言表达太差,还有就是平时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不积累,虽然是课外的,但考查的词是平时学过的,主要也是还没复习到这块,平时可能在这方面的训练太少,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也不到位,今后要加强训练指导。

第四部分作文(50分)命题作文:以“再回首”为题,总体上说基本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写够字数,卷面整齐程度有所提高,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作文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谈;语言枯燥,无感染力。

和以往的考场作文相比,这次作文进步很大,无论在作文形式和语言上都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说每篇作文都有优点,全级有十几篇有新意的佳作。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落实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从而造成古诗默写不过关。

(二)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学生学得不灵活,不能学以致用。

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

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得不好。

学了这个文体的知识忘记了另外文体的知识,或者出现混杂现象。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
(三)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不到位。

平时疏忽了对学生进行名著的指导,布置学生要去去阅读,但缺少检查的力度。

(四)课外阅读面太窄。

学生平常学习的时间太紧张,缺少对有
文学素养类书籍的阅读,造成了解题时思路的闭塞,回答问题时无从下手。

(五)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得不够,至使学生在作文明思路太窄,文路不清。

五、今后在教学中的改进:
(一)基础部分:
(1)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古诗文的积累要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以考查学生运用古诗文的能力。

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阅读: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考查,源自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及时检查字词积累及课文背诵,选择优秀试题,强化训练,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力争考试时文言文不丢分。

2、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

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审题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推敲关键词,理解题干,准确的回答问题。

(四)作文
(1)读好文章。

抽出一定的时间读好的文章和原来做过的读书笔记。

(2)熟读诗词名句。

恰到好处的引用和仿用,能使语言表达更
精练,更巧妙。

(3)作文的形式的创新。

训练学生的立意、选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

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注重内容实质,不在形式上搞花样。

(4)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可针对考试题型特点,进行基础、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能力培养。

上课时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

总之,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注意训练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字要书写工整,题干要仔细地审读,答案要认真地琢磨,作文要细心地完成。

要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题,关注考试信息,积累答题经验,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