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老师,你在听吗?》读书随感(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随感《老师,你在听吗?》读书随感
(3)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随感(3)
在一种对话文化中,教师的谈话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培养其独立性和学习能力。

在这些环境中,教师谈话是为了拓宽儿童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观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

这正是教育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与”;儿童之间对话的区别。

那种知识为了找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师谈话被称为封闭式”;谈话,这种谈话无法发现儿童关于话题的丰富图式。

例如,当组织区域阅读的时候,教师和儿童的封闭式”;对话内容也许会这样:
T:这是谁?
S:长颈鹿。

T:长颈鹿有什么特点?
S:长长的脖子。

T:还有呢?
S:一块一块的花纹。

这样的谈话没有试图去发现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

另一种教师在谈话中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和评论来引出更多的信息。


同样的情境下,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开放式”;对话内容也许会是这样:
T:你看到了什么?
S:一只长颈鹿在草地上。

T:它可能在做什么呢?
S:它一个人太孤单了,想找朋友一起玩。

T:它会找谁一起玩呢?
S:松鼠、小兔子好多好多的小动物。

T:是吗?它们在一起会做什么呢?
S:长颈鹿的长长脖子可以让小动物么坐滑滑梯,长颈鹿还可以用长长的脖子帮小动物们摘长得很高的果子。

通过封闭式的提问,老师知道了幼儿可以说出一些长颈鹿的特征,如长长的脖子、块状的花纹。

这对于教师而言也许是新的信息,有助于对幼儿的了解,但对于幼儿来讲,却是十分有限的。

而第二个案例的对话有助于老师对幼儿作为学习者更广泛的了解,开放式问题发现了幼儿想象的能力、将先前知识运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