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小儿膈疝诊断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在小儿膈疝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膈疝的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内经手术证实的16例膈疝患儿的声像图,总结膈疝的超声学特点。
结果本组病例中,经超声疑诊膈疝16例,手术证实均为膈疝,其中食道裂孔疝10例,胸腹裂孔疝6例,其中左侧为5例,右侧为1例,16例膈疝主要有上腹部正常解剖结构消失,心脏及纵膈移位的超声表现。
结论超声在小儿膈疝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及早进行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标签:超声;膈疝;诊断价值
先天性膈疝是患儿的膈肌先天性缺损或是发育不全的一种表现,与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许多成分参与膈的形成有关,是一种解剖结构异常的疾病,患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且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患儿常常伴有其它先天性疾病,例如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结构畸形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近2年来经手术证实的膈疝16例,年龄1d~5岁,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岁,其中10例为呕吐就诊,4例为呼吸困难就诊,2例为剧烈哭闹就诊。
16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
1.2超声检查仪器与方法采用西门子2000超声诊断仪,检查频率为6MHZ 及14MHZ。
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及侧卧位,使患儿尽量处于安静状态,必要时可进行镇静后检查,观察上腹部器官的位置、纵膈及心脏是否有移位,若发现有先天性膈疝症状,应多个角度与多个切面进行全面检查。
2 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经检查发现,16例先天性膈疝中,食管裂孔疝为10例,胸腹裂孔疝为6例,其中左侧为5例,右侧为1例。
其中2例胸腹裂孔疝的心脏可见受压移位,6例胸腹裂孔疝可见肠管或腹腔实质脏器疝入胸腔内。
14例胸腔内可见与心脏相邻的胃腔。
3 讨论
胎儿的膈肌于胎龄4~8w时开始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停顿,患儿膈肌可发生缺损,引起膈疝发生,先天性膈疝分为三种: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又称为后外侧疝)和胸骨后疝。
食管裂孔疝多于新生儿期及小婴儿期发病,吐奶为主要症状,正常儿童可见食管裂孔显示,于剑突下纵切,可见食管裂孔增大,沿食管裂孔向胸腔内探查,
可清楚显示胸腔内积液的肠管与脏器。
见图1、图2。
胸腹裂孔疝发生在左侧胸腔的约80%,多以呼吸困难为临床表现,亦可为拍胸片时偶然发现,首先应寻找膈面,如膈面位置正常,并确切见到腹腔器官位于胸腔内,即可诊断;膈肌隔开胸腔与腹腔,然而超声很难显示出完整的膈肌,如腹腔内器官没有疝入胸腔,即使较为严重的膈肌缺损,也难以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出膈疝,其中左侧胸腹裂孔疝,胃腔疝入胸腔比较常见,患儿心脏左侧可见胃腔,也有少数患儿胸腔及腹腔内均未见胃腔显示[2];右侧胸腹裂孔疝诊断难度较大,本组16例患者中,膈疝位于右侧胸腔的仅1例,该患儿肝脏疝入胸腔,胃的位置发生后移,胃部位置明显后移是肝脏疝入胸腔最为典型的标志。
胸腹裂孔疝常可见心脏及纵膈的移位[3],本组有2例胸腹裂孔疝可见心脏移位,其中左侧膈疝的患儿,其心轴移向右侧,心尖处则移向右前方,右侧膈疝的患儿,心尖处虽然位于左侧,但心脏移向左前方。
见图3、图4。
图3与图4 檀宝宝,男,2个月(左侧膈疝,部分肠管进入胸腔)
胸骨后疝较少见,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膈肌缺损小并具有真性疝囊,最常疝入的是网膜,缺损较大时横结肠常疝入其中。
超声检查膈疝时,需要仔细观察心脏两侧有无腹腔器官,胃腔是否位于腹腔内及其位置是否有变化,患儿的心脏位置有无变化。
腹腔器官、纵膈以及心脏移位的情况可作为超声诊断膈疝的依据。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技术,可动态观察,可重复操作,安全性高,有利于及时诊断出患儿膈疝的情况,从而及早进行治疗,因此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患儿有无先天性膈疝时,首先考虑的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惠卿,杨惠英.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及病理解剖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8):100.
[2]项莉亚,赵婧,周业英.胎儿先天性膈疝的超声诊断[J].西部医学,2009,21(12):2074.
[3]段世玲,安彩云.胎儿膈疝的产前超声诊断与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1):48.
[4]贾立群,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3-165.
[5]蒋敏姬.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膈疝67例[J]. 中国医学创新,2014,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