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行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跛行诊断是比较复杂繁难的临床工作,首先是由于产生跛行的原因很多,各科疾病都可引起跛行,其次是动物不象人那样能诉说它的感觉和疼痛,因而在进行跛行诊断时,必须细致地按一定方法和顺序从各方面收集症候,然后根据解剖生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必要时还需进行治疗试验。
跛行诊断和认识其它疾病一样,不能只单纯注意局部病变,而应该从有机体是一个整体出发来诊断疾病,应该对机体的全身状况加以检查,包括体格、营养、姿势、精神状态、被毛、饮欲、食欲、排尿、排粪、呼吸、脉搏、体温等,逐项加以检查,以供在判断病情时参考。
同时也要注意患畜和外界环境的联系。
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根本谈不到合理的治疗,当然更不会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一、问诊
患畜来到兽医院以前的饲养管理、使役和发病前后的情况等,主要依靠问诊得到。
因为这些情况对于判断疾病非常重要,必须注意搜集。
饲养员和使役员(赛马骑手)终日与患畜接触,对于患畜的情况最为了解,我们必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完成诊治任务。
在问诊时必须耐心地有重点地提出问题,尊重畜主的意见,抱着向他们学习的态度,就能充分发挥畜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搜集到许多对诊断跛行有非常重要价值的宝贵材料。
但对畜主所提供的情况也应该进行分析和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以取舍。
问诊时应注意询问下列内容:
1.患畜的饲喂、管理和使役的情况如何?
2.瘸多少天了?
3.突然瘸的?还是慢慢瘸的?是否受过伤?是否什么部位肿
过?是否出现滑倒、跌倒?是否被别的牲畜踢伤过?
4.发现腿瘸后当时的表现如何?腿瘸以后还继续劳动没有?得
病到现在病情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
5.什么时候瘸得最厉害?在干活一开始?还是在干活当中?还
是在休息以后?
6.患畜以前得过此病没有?若得过,和这次是不是一样?
7.和它在一起的牲畜有没有这样的病?
8.得病后治过没有?什么时候治的?在什么地方治的?谁治
的?用的什么方法?治的效果怎么样?
9.什么时候钉的掌?钉掌的时候牲口闹过没有?
10.最后一次干活在什么时候?干的什么活?干活的地面平不平?
当然,在进行问诊时,不能死板地逐条询问,应根据当时情况提出不同问题,必要时除这些问题外还可提出与疾病有关的其它问题。
二、视诊
患畜来到兽医院后,不要立刻进行检查,要短暂休息后,再进行检查。
视诊时要仔细耐心,做到重点和一般相结合,在全面搜集材料中突出重点。
视诊应该在问诊基础上进行,但切忌因问诊材料影响全面看问题。
视诊时应注意动物的生理状态、体格、营养、年龄、神经型、肢
势、指(趾)轴、蹄形等,因为这些材料对判断疾病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视诊可分驻立视诊和运步视诊。
(一)驻立视诊
驻立视诊在确诊疾病上有时可起主导作用,因为通过驻立视诊,可找到确诊疾病的线索。
驻立视诊时,应离患畜1m以外,围绕患畜走一圈,仔细发现各部位的异常情况。
观察应该是从蹄到肢的上部,或由肢的上部到蹄,从头到尾仔细地反复地观察比较,比较两前肢或两后肢同一部位有无异常。
驻立视诊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肢的驻立和负重观察肢是否平均负重。
有无减负体重或免负体重,或频频交互负重。
如发现一肢不支持或不完全支持体重时,确定其有无伸长、短缩、内收、外展、前踏或后踏。
患畜一前肢有局部病变时,患肢可能出现前踏、后踏、内收或外展肢势;也可能腕关节屈曲,以蹄尖负重,并立于健蹄的稍前方或后方;或虽以全蹄负缘负重,但负重不确实。
患畜一后肢患病时,患肢呈前踏、后踏或外展肢势,但多半呈各关节屈曲,以蹄尖负重,疼痛剧烈或某些慢性关节疾患,肢常提举不负重。
两前肢同时患病时,患畜两后肢伸到腹下,头高抬,弓腰卷腹,使身体重心转移到后肢,减轻前肢的负重。
两后肢同时患病时,为了减轻患肢的负重,使身体重心转移到前肢上,患畜常常两前肢稍后伸,颈部伸直,头向下低。
但在两后肢蹄叶炎时,患畜常两后肢前伸,以蹄踵负重。
一侧的前肢和后肢同时患病时,病畜的头颈、躯干都偏向健侧,患肢交替负重。
一前肢和对侧的后肢同时患病时,患畜的两健肢伸到腹下支持体重,而病肢交替提起,或向前或向外伸出。
三肢以上的肢同时患病时,站立的姿式由于疾病不同而不同,比较复杂。
2.被毛和皮肤注意被毛有无逆立,局部被毛如逆立,可能有肿胀存在。
肢及邻接部位的皮肤有无脱毛、外伤,或存在瘢痕,这些都是发现患部的标志。
3.肿胀和肌肉萎缩比较两侧肢同一部位的状态,其轮廓、粗细、大小是否一致,有无肿胀。
注意肢上部肌肉是否萎缩,患肢若有疼痛性疾病,或跛行时间较久后,肢上部肌肉即发生萎缩。
4.蹄和蹄铁注意两侧肢的指(趾)轴和蹄形是否一致,蹄的大小和角度如何?蹄角质有无变化?是否是新改装的蹄铁?蹄铁是否
适合?蹄钉的位置如何?如系早装的蹄铁,应注意蹄铁磨灭的状况及磨损程度。
5.骨及关节注意两侧肢同一骨的长度、方向、外形是否一致,关节的大小和轮廓、关节的角度有无改变。
(二)运步视诊
运步视诊的目的主要有三:首先是确定患肢,中度和重度跛行在驻立视诊时,患肢就可看出,但轻度跛行只能在运步视诊时才能确定。
其次肯定患肢的跛行种类和程度。
第三是初步发现可疑的患部,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运步视诊应选择宽敞平坦、光线充足的场地,最好场内没有树木,以免树的阴影影响观察。
最理想的是有特殊设备的诊断场,除了有平坦开阔的场地外,还应该有软地、硬地、不平的石子地、上坡及下坡等。
软地、硬地、不平的石子地应该有2m宽、5m长。
软地可用粗砂铺垫,深度要在35cm以上。
硬地可用水泥地面。
不平的石子地可用多角形石块用水泥灌砌。
上坡和下坡用土石堆砌,角度要有50度角。
运步视诊时,应该让畜主牵导患畜沿直线运步,缰绳不能过长或过短,1m左右比较合适。
如过长马匹可自由低头,寻觅食物,影响运步;过短亦可影响头部自然摆动和运步。
运步视诊时,不能驱策和恐吓,以免隐蔽轻微的疼痛,或突然变步,影响观察。
先使患畜沿直线走常步,然后再改为快步。
运步视诊不能只看一面,而要轮流看到所有的面,即前面、侧面和后面。
1.确定患肢如一肢有疾患时,可从蹄音、头部运动和尻部运动找出患肢。
蹄音是当蹄着地时碰到地面发出的声音,健蹄的蹄音比病蹄的蹄音要强,声音高朗,如发现某个肢的蹄音低,即可能为患肢。
头部运动是病畜在健前肢负重时,头低下,患前肢着地时,头高举,以减轻患肢的负担,在点头的同时,有时可见头的摆动,特别在前肢上部肌肉有疼痛性疾患,当健前肢负重患前肢高举时,颈部就摆向健侧。
由头部运动可找出前肢的患肢。
尻部运动是在一后肢有疾患时,为了把体重转向对侧的健肢,健肢着地时,尻部低下,而患肢着地的瞬间尻部相对高举。
从尻部运动可找出后肢的患肢。
两前肢同时得病时,肢的自然步样消失,病肢驻立的时期短缩,前肢运步时肢提举不高,蹄接地面而行,但运步较快。
肩强拘、头高扬、腰部弓起、后肢前踏、后肢提举较平常为高。
在高度跛行时,快速运动比较困难,甚至不能快速运动。
两后肢同时得病时,运步时步幅短缩,肢迈出很快,运步笨拙,举肢比平时运步较高,后退困难。
头颈常低下,前肢后踏。
同侧的前后肢同时发病时,头部及腰部呈摇摆状态,患前肢着地时,头部高举,并偏向健侧,健后肢着地时,尻部低下。
反之,健前肢着地时,头部低下,患后肢着地时,尻部举起。
一前肢和对侧后肢同时发病时,患肢着地时,体躯举扬,健肢着地时,头部及腰部均低下。
三个肢以上同时得病时,情况更为复杂,运步时的表现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需仔细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度跛行时,前后肢互相影响,不要把一个肢的跛行,误认为两个肢的跛行。
特别是有些马,在运步时,同侧的前后肢,同时起步和落步,这样如一肢有病时,往往互相影响。
例如一前
肢蹄部有病时,呈现典型支跛,当患前肢着地时,同时着地的健后肢向前伸出较远,并弓腰,以减轻患肢的负重,没有经验的临床工作者,常常误认为后肢也有病。
用上述方法尚不能确定患肢时,可用促使跛行明显化的一些特殊方法,这些方法不但能够确定患肢,而且有时可确定患部和跛行种类。
(1)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时圈子不能太小,过小不但障碍肢的运动,而且不便于两肢比较。
支持器官有疾患时,圆周运动病肢在内侧可显出跛行,因为这时体重心落在靠内侧的肢上较多。
主动运动器官有疾患时,外侧的肢可出现跛行,因为这时外侧肢比内侧肢要经过较大的路径,肌肉负担较大。
(2)回转运动使患畜快步直线运动,趁其不备的时候,使之突然回转,患畜在向后转的瞬时,可看出患肢的运动障碍。
回转运动需连续进行几次,向左向右都要回转,以便比较。
(3)乘挽运动驻立和运步都不能认出患肢时,可行乘骑或适当的拉挽运动,在乘挽运动过程中,有时可发现患肢。
(4)硬地、不平石子地运动有些疾病患肢在硬地和不平石子地运动时,可显出运动障碍,因为这时地面的反冲力大,可使支持器官的患部遭受更大震动,或蹄底和腱、韧带器官疾患在不平石子上运步时,加重局部的负担,使疼痛更为明显。
(5)软地运动在软地、沙地运步时,主动运动器官有疾患时,可表现出机能障碍加重,因为这时主动运动器官比在普通路面上要付出更大力量。
(6)上坡和下坡运动前肢的悬跛和后肢的悬跛,上坡时跛行都加重,后肢的支跛在上坡时,跛行也加重;前肢的支持器官有疾患时,下坡时跛行明显。
2.肯定跛行的种类和程度患肢确定后,就可以进一步观察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用健肢蹄印衡量患肢所走的一步,观察是前方短步,还是后方短步。
肉眼辨不清时,划出蹄印用尺测量。
确定短步后,就注意是悬垂阶段有障碍,还是负重阶段有障碍,同时要观察患肢有无内收、外展、前踏、后踏情况。
注意系关节是否敢下沉,若不敢下沉,说明负重有障碍。
蹄音如何?若蹄音低表明支持器官有障碍。
两侧腕关节和跗关节提举时能否达到同一水平,若不能达到同一水平时,表明患肢提举有困难。
进一步注意肩关节和膝关节的伸展情况,指关节的伸展情况,若伸展不够或不能伸展,表明蹄前伸有障碍。
根据视诊所搜集到的症状,最后确定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3.初步发现可疑患部在观察跛行种类程度的同时,就可注意到可疑的患部,因为在运步以前,已在驻立视诊时搜集到一些可疑的部位。
在运步时,又因患部疼痛或机械障碍,临床上出现特有表现,如关节伸展不便,呈现内收或外展;肌肉收缩无力,呈现颤抖;蹄的某部分避免负重等等。
结合进一步观察,确定悬垂阶段有障碍时,是提举有问题,还是伸展有问题,当驻立阶段有障碍时,是着地有问题,还是离地有问题,或是负重有问题。
这样,就可初步发现可疑患部,为进一步诊断提出线索。
三、四肢各部的系统检查
前肢从蹄(指)到系部、系关节、掌部、腕关节、前臂部、臂部及肘关节、肩胛部;后肢从蹄(趾)到系部、系关节、跖部、跗关节、胫部、膝关节、股部、髂部、腰荐尾部,进行细致的系统检查,通过触摸、压迫、滑擦、他动运动等手法找出异常的部位或痛点。
系统检查时应与对侧同一部位反复对比。
系统检查时应严格遵从规定的检查方法,客观地收集异常征候。
四、特殊诊断方法
在上述诊断方法尚不能确诊时,根据情况可选用下述的特殊诊断方法。
(一)测诊
测诊在判断疾病上,有时可提供确实的根据。
测诊常用的工具有穹窿计、测尺(直尺和卷尺)、两角规等,如无上述工具,也可用绳子、小木棍等代替。
关节的测诊,常用卷尺量其周径,以确定其肿胀程度。
怀疑四肢某部位增粗时,也可测其周径,与对侧同一部位进行比较。
怀疑髋骨骨折时,可测髋结节到荐结节的距离,髋结节到坐骨端的距离,髋结节到髋关节的距离,髋关节到坐骨端的距离等。
怀疑关节脱位时,也可测该骨突起和附近其它骨突起的距离,或肢的长短。
因测诊主要靠和健侧比较,所以动物必须在平地上站正,否则差异会很大。
(二)外围神经的麻醉诊断
外围神经的麻醉诊断,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
麻醉诊断只应用于其它诊断方法不能确定的跛行,如一些急性炎症引起的跛行,用更简单的其它方法能确诊的,就可不用麻醉诊断。
外围神经麻醉后,患部或神经所支配的部位疼痛暂时消失,跛行也可随痛觉消失而消失,这样便可鉴明诊断所怀疑的部位。
麻醉诊断用于肢的下部,效果比较确实。
怀疑有骨裂和韧带、腱部分断裂时,不能应用麻醉诊断,因为把所支配的神经麻醉后,动物不感到疼痛,便毫无顾忌的运动和负重,这样很容易造成完全骨折和腱韧带的完全断裂。
如果跛行是由关节僵直、腱和韧带的瘢痕挛缩、组织粘连等机械障碍所引起,麻醉诊断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理的麻醉诊断顺序,应该从肢的最下部开始,因为最下部麻醉呈阴性时,仍可顺序向上进行麻醉。
但麻醉重点怀疑部位和痛点浸润麻醉例外。
麻醉以后,经过15~20min,可观察马的运步。
运步应在平坦的路面上行常步运动,避免快步、急剧及突然转弯,以及重剧的劳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痛点浸润麻醉用于局部性外生骨疣、韧带炎、腱炎(特别是腱的附头部炎症)、飞节内肿等。
用1~2%盐酸普鲁卡因液20~60ml 注射到所怀疑的部位,皮下先注射少量,然后准确地注射到要麻醉的组织,注射后加以局部按摩,使药液能均匀的分布到所麻醉的组织内,
15~20min后,检查其效果。
2.传导麻醉
(1)怀疑远籽骨滑膜囊炎时,可麻醉掌(跖)神经掌(跖)支,若麻醉后跛行消失,即可确诊。
麻醉无效时,病在其它部位。
掌(跖)神经掌(跖)支的麻醉方法:在蹄软骨上缘,指(趾)静脉的后面,针头对着指(趾)深屈肌腱边缘刺入皮下,注射3%盐酸普鲁卡因液3~4m1。
内外两侧都要注射。
(2)怀疑病在指(趾)部,包括蹄、蹄软骨、第二指(趾)骨、第二指(趾)关节、第一指(趾)骨、第一指(趾)关节,可麻醉小掌(跖)骨头部位的掌(跖)神经,包括掌(跖)深神经。
掌神经麻醉的方法:在两侧小掌骨头水平面、指深屈肌腱的内缘和外缘,分别皮下注入3%盐酸普鲁卡因液10ml,然后将注射针头在皮下转向小掌骨末端处再注入麻醉液5ml,以麻醉掌深神经,最后在肢内侧面,针头从第二小掌骨头末端再转向掌背面,注入麻醉液5m1,以麻醉肌皮支。
跖神经麻醉的方法:同掌神经麻醉,麻醉时须将后肢在柱栏内转位保定后,再注入麻醉液。
3.怀疑病在掌部和腕部时,可麻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怀疑病在跖部和跗部时,可麻醉胫神经和腓神经。
正中神经麻醉的方法:正中神经的麻醉方法有二,一是在前臂部上三分之一,桡骨和腕桡侧屈肌所形成的沟内,注射时,将肢稍向前提,针紧靠桡骨垂直刺入,除经过皮肤外,还要通过胸肌腱膜和前臂
深筋膜,到达神经血管束附近时,注入6%盐酸普鲁卡因液20ml。
另一方法是在腕桡侧屈肌和腕尺侧屈肌之间,附蝉上方一掌,用6~8cm 长的针头,向桡骨方向刺入,抵骨时,注入6%盐酸普鲁卡因液20m1。
尺神经麻醉的方法:在腕尺侧屈肌和腕外侧屈肌之间、副腕骨上方一掌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深约2cm,注入4%盐酸普鲁卡因液10ml。
胫神经麻醉的方法:麻醉时应将两后肢固定,并提举对侧前肢。
在肢内侧、跟腱和趾深屈肌之间,跟结节上方一掌处即为注射部位,针头由上向下刺入: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及胫部的两层筋膜,深约
2cm、注入4%盐酸普鲁卡因液40m1。
腓神经麻醉的方法:腓神经麻醉只有腓深神经麻醉有诊断意义。
腓深神经的麻醉是在胫部中三分之一和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趾长伸肌和趾侧伸肌之间,针头刺入约2cm,注入4%盐酸普鲁卡因液10~15m1。
12-3-01
(三)关节内和腱鞘内麻醉诊断
由于关节内和腱鞘内有疼痛性病理过程引起的跛行,而传导麻醉
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时,可应用关节内和腱鞘内麻醉诊断。
但这种诊断方法只能应用于浅表的、外观明显的关节腔和腱鞘,并且要确认滑膜周围组织没有病变时才有诊断价值。
此法多用于马(图12-3-01)。
关节腔内和腱鞘内注射时,马匹必须确实保定和严密消毒。
注射时应该将皮肤向旁稍移动,以便注射后使皮肤上的针孔和腔壁上的针孔错开,有利于愈合。
如穿刺正确,且腔内液体很多时,针刺入的瞬间,滑液即从针孔溢出;当腔内液体较少时,用注射器吸引,可抽出淡黄色透明滑液。
麻醉液注射以前,应该充分吸尽腔内的液体,然后注入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量根据腔的大小而定。
针头拔出后,涂以火棉胶封闭针孔。
麻醉液注射以后,将马牵遛5~10min。
15~20min后检查跛行是否消失。
兹将常用的关节和腱鞘注射法分述如下。
1.肩关节马站立保定,注射点在臂骨肌结节上方一指、冈下肌前缘,针头水平刺入5~7cm,若穿刺正确,即有滑液流出,注射2%利多卡因液20~25ml(图12-3-01)。
2.膝关节膝关节有3个滑膜腔,一个为股膝关节,另两个为股胫关节的内腔和外腔。
股膝关节内注射的部位在膝中直韧带一侧,股胫关节内腔的注射部位在膝内直韧带的前缘,股胫关节外腔的注射部位在胫骨髁上方、股胫外侧韧带和趾长伸肌腱形成的沟内(图
12-3-02)。
股膝关节注入2%利多卡因液30~50ml,其它两个关节腔各注射10m1。
由于这些关节腔大多数彼此相通,3个腔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
3.跗关节在胫距关节注射,针刺部位在胫骨内髁上方,针水平刺入1~3cm,注射2%利多卡因液15m1(图12-3-03)。
4.指(趾)腱鞘注射部位在掌(跖)部外侧、近籽骨上方3~5cm、悬韧带和指深屈肌腱之间。
针水平刺入,或从上向下斜着刺入l~1.5cm,注入2%利多卡因液5~10m1。
12-3-0212-3-0312-3-04
(四)X射线诊断
跛行诊断时,X射线检查不但对诊断有着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而且对疾病的经过、预后,甚至对合理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四肢的骨和关节疾患,如骨折、骨膜炎、骨炎、骨髓炎、骨质疏松、骨坏死、骨溃疡、骨化性关节炎、关节愈着、关节周围炎、脱位等,可以广泛地应用X射线检查。
当怀疑肌肉、腱和韧带有骨化时,可用X射线确诊,当组织内进入异物,如子弹、炮弹片、针、钉子、铁丝等,可用X射线检查。
怀疑关节囊或腱鞘破裂时,可在所怀疑的关节囊和腱鞘内注入空气,然后用X射线摄影。
若关节囊或腱鞘没有破裂,囊内可明显地看到充满空气,当囊壁或腱鞘壁破裂时,可看到空气进入皮下。
(五)直肠内检查
直肠检查在大动物髋部疾病的确诊上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髋骨外面有很厚的肌肉,不容易摸到骨的病理变化,同时,骨盆腔内有许多器官,它们有病理过程时,也会引起肢的机能障碍,这些病理变化,不通过直肠检查,一般无法知晓。
当髋骨骨折、腰椎骨折、髂荐联合脱位时,直肠检查不但可确诊,而且还可了解其后遗症和并发症,如血肿、骨痂等。
此外,腰肌的炎症过程、腹主动脉及其分枝的血栓、股骨头脱位等都可用直肠检查确诊。
直肠检查时,可配合后肢的主动运动和他动运动,如诊断髋关节脱位时,检查者的手伸入直肠内,让马慢慢向前走,或让助手牵动患肢,感觉关节的活动情况。
在某种情况下,卧倒进行经直肠的触诊配合他动运动检查,更为方便。
(六)热浴检查
当蹄部的骨、关节、腱和韧带有疾患时,可用热浴作鉴别诊断。
在水桶内放40℃的温水,将患肢热浴15~20min,如为腱和韧带或其它软组织的炎症所引起的跛行,热浴以后,跛行可暂时消失或大为减轻,相反,如为闭锁性骨折、籽骨和蹄骨坏死或骨关节疾病所引起的跛行,应用热浴以后,跛行一般都增重。
(七)斜板试验
斜板(楔木)试验主要用于确诊蹄骨、屈腱、舟状骨(远籽骨)、远籽骨滑膜囊炎及蹄关节的疾病。
斜板为长50cm,高15cm,宽30cm 的木板一块,检查时,迫使患肢蹄前壁在上,蹄踵在下,站在斜板上,然后提举健肢,此时,患肢的深屈腱非常紧张,上述器官有病时,动物由于疼痛加剧不肯在斜板上站立(图12-3-04)。
检查时应和对侧肢进行比较。
蹄骨和远籽骨有骨折可疑时,禁用斜板试验。
(八)电刺激诊断
神经和肌肉麻痹时,其对电刺激应激性减弱,因而两侧肢同一部位比较,可确定患部和麻痹的程度。
(九)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在跛行诊断上可起辅助作用。
通过实验室检查,对某些病的病理性质可以确诊。
当怀疑关节、腱鞘、粘液囊有炎症过程时,可抽出腔内液体进行检查,检查颜色、粘稠度、细胞成分及氢离子浓度等。
关节单纯性炎症时,抽出物为浆液性并含有炎性细胞;化脓时,抽出物常为混浊状
态;关节血肿时,抽出物为血液成分;关节内骨折时,抽出物中常含有血细胞成分和脂肪颗粒。
(十)温度记录法
就是利用红外线扫描机将动物体辐射出的热能转变为电信号,经放大,形成黑白的或彩色热像图,再与已知的标准热像图比较,可以定量分析身体各部位温度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作为跛行诊断的一种很好的辅助诊断方法。
它能揭示用触诊不易发现的轻微的炎症病变,且能提供软组织损伤的变化情况,具有早期确诊的优点。
更有意义的是它能用于对役用动物进行经常性普查,以早期发现骨及肌肉系统轻微的潜在性病变。
临床应用红外线扫描机时,要注意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应在无日晒、不通风的室内检查;测前30min应解除患部绷带;应保持被检部位与机器之间的标准距离和最小的背景辐射;在检查前对肢体要清洁和干燥。
(十一)运动摄影法
最简单的运动摄影法是用普通的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动物运动时步伐影片或录像,然后对播放的影片或录像进行分析鉴定。
更精确的方法是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动物通过一定距离的全过程,当常速放映时,可判明步幅长度、频率,蹄和关节的抬举弧度,肢体各段位移的长度、角度以及关节活动的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