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第22期总第479期
再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翟桂敏
(安徽阜阳临泉第二中学2l6400)
摘 要: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改进是逐步递进的,做好实验改进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教学功能定位,才有
具有方向性的做好改革工作,使学生对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反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实验改进中,需要控制好 碳酸钠和盐酸的浓度问题,避免出现局部酸过量的问题.
关键词:碳酸钠;盐酸;实验改进;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333(2020)22 -0094 -02
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实验改 进也是教师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实验改进,有助于 实验反应的进一步优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多数的 改进实验中只是比较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速率,针对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现象描述并不清晰,针对存 在的这些问题,明确阐述教学的具体流程做好实验改进.
一、 实验教学功能的定位
进行实验改进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教学功能定位, 使得实验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不至于存在模糊不 清的情况.在中学的化学教材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是 逐步递进,在初中教材中,学生了解到了碳酸钠和盐酸能 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了解了反应需要的条件和反应现象, 在高中教材中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并了解了金属化 合物的性质,教材中也包含了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实验, 证明了碳酸钠具有弱酸正盐的通性.碳酸钠和盐酸实验 改进的教学功能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化学知识的
动态性和复杂性,了解到该实验是逐步递进进行实验的.
HCl + Na 2CO 3=NaCl + NaHCO 3
HCl + NaHCO 3=NaCl + CO 2 f +H 2O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呈现的实验反应,使学生了解 到正盐和强酸发生反应的过程是分为两步的,在盐酸足 量的情况下,会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 钠,这时的实验现象是没有气泡的;碳酸氢钠会与剩余的 盐酸继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对 该实验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到具体的实验发生的过程, 为以后的离子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在化 学学习中了解逐步深入,从宏观到微观,认识到实验是研 究物质性质的手段.
二、 实验改进的关键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是将盐酸慢慢滴入到盛有碳酸钠的广
口瓶中,立即产生了气泡,而进行实验改进的结果是将盐
酸加入到碳酸钠中刚开始无气泡,后面气泡越来越多;将
碳酸钠加入到盐酸中会立即产生气泡,因此实验改进需 要控制好的关键因素为碳酸钠和盐酸的浓度,只有控制 好两者的浓度问题,才能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若是碳酸 钠的浓度较小,盐酸浓度大,在反应中很容易导致盐酸过 量,出现局部酸过量的情况,并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了解实验的分步情况.
三、实验改进的方案
1. 明确反应物的浓度问题
通过以往的实验验证可以得知,盐酸的浓度应当超 过0. 2mol/L,碳酸钠的浓度应当大于0. 094mol/L,只有保 证好两者的实验浓度,才能进行有效的实验,确保实验进 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学生呈现正确的实验现象.
2. 实验方案改进探索
通过实验浓度的标准,本次实验为三组实验,第一组 为对照实验:实验组为0. 1mol/L 的Na 2CO 3溶液和 0. 1mol/L 的HCl ,各取15mL 准备实验;对照组选取的是 1mol/L 的HCl 和1mol/L 的Na 2CO 3.通过实验可以发现,
实验组将盐酸逐步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随着盐酸量的
增多,开始出现气泡,而对照组的盐酸滴入到盐酸纳溶液 中便立即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将碳酸钠滴入到盐酸中,也 能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通过该实验可以表明,0. 1mol/L 的盐酸和碳酸钠进行实验给予学生的现象并不理想,并 不利于教师进行化学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 观的化学思维.
第二组为低浓度的盐酸和高浓度的碳酸钠发生反 应,准备0. 1mol/L 的HCl 和0.2mol/L 的Na 2CO 3溶液,将 盐酸逐滴加 入 到碳 酸 钠 溶液 中 , 开 始并 无 现 象, 盐 酸 增
多,产生微量气泡;相反,则立即产生一些微量的气泡.通
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盐酸的浓度影响气泡的产生 量和产生速度,说明了该实验是分步进行的,该实验的实 验现象比较理想,比较适用于课堂教学.
收稿日期:2020 -05 -05
作者简介:翟桂敏(1984.10 -),女,安徽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 94

2020年第22期总第479期
数理化解题研究
第三组实验将盐酸替换为醋酸,分别取0. 1mol/L 的 醋酸和0.1mol/L 碳酸钠,将醋酸逐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开 始并没有任何的现象,增加醋酸量后,还是没有现象.将 碳酸钠溶液逐滴入醋酸溶液中,反应现象为产生极小的 少量气泡.继续增加碳酸钠的量,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 化.这个实验可以证明醋酸电离出来的H +和碳酸钠的 CO 2一结合生成来HCO',而醋酸会继续电离H +,H +和
hco 3-继续发生反应会出现实验现象中的气泡.通过这一
实验能够使学生清晰的了解到离子反应.
3.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实验改进的目的和方向之后,探讨了实验 的改进控制因素,两者确定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 计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问 题,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询问学生“碳酸钠和盐酸发生 反应吗若是发生反应,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是什 么?”引导小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探索实验,准备适量的 试剂进行实验,发现碳酸钠和盐酸发生来反应,有的小组 产生大量的气泡,有的小组产生极少的气泡,有的小组则 并没有气泡产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在制定实验计划时,教师要 求学生明确溶液的浓度和滴入的先后问题,询问学生“碳 酸钠和盐酸的浓度会影响实验现象吗?”引导学生改变反
应物浓度进行实验,并改变加入的先后顺序,发现了溶液 的浓度不同,滴入的先后顺序不同,产生的气泡的时间、 数量、速度都是不同的,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实验的特点, 并搜集相关的资料继续探索,能够认识到该实验是分步 进行的,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变式思维和探索精神,完成对 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碳酸钠和盐酸的改进实验中,教师首先 需要明确改进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功能,找到关键的控制 因素,才能进行改进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在逐步实验中找 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并结合实验过程开展教学设计,使学 生了解到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建立从 宏观到微观的化学思维,能够灵活地转变思维模式,运用 实验来解决自己的疑惑.
参考文献:
[1 ]肖中荣,周萍.再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改 进[J ].化学教学,2019(10) :54 -57.
[2] 王文林.对Na 2CO 3、NaHCO 3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的认识[J ].化学教学,2005 (Z1) : 127 -128.
[3] 陈琛,董雄辎,姚如富,等.数字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 (03 ):
78-81.
[责任编辑:季春阳]
巧用曲线和常数比较粒子浓度大小
贾玉梅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一中学154600)
摘 要:介绍了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和三种常数比较粒子浓度大小的方法.关键词:粒子浓度;曲线;常数;高中佛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333(2020)22 -0095 -02
在教学工作中,听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抱怨化学越来
越难学,特别是选择题中关于电解质溶液中比较粒子浓 度大小的试题.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试
题的考查角度多样,形式多变,常常通过坐标曲线给出信
息,需要学生结合化学知识挖掘隐含信息得出结论,对学 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一线教师针对这类习题也总结了很多方法,在学生
比较熟悉的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程度小和三大守
恒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入手,结合三
大常数的关系谈谈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
方法.
一、巧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例 1 以 0. 100 mol ・ L — ; KOH 溶液滴定 20. 00 mL
0. 100 mol ・L — ; HCOOH 溶液为例,其滴定曲线如图
所示.
分析 解 此 类 习 题 学 生 要 准 确 把 握 以 下 几 个 关 键点:
收稿日期:2020 -05 -05
作者简介:贾玉梅(1971.3 -),女,黑龙江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9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