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 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2014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个年龄段平均体重增加最快?
(3)平城市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
(4)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出示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图,
(1)先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3)独立填写表格,全班交流订正。
6、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的加热过程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20
22
25
30
40
50
63
75
85
96
100
(1)让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4个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2)根据图表,独立回答下面问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7、某小组8名同学的体重如下表。
得分
95
85
80
75
70
55
人数
2
5
10
7
5
1
师:谁能算下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生:(95×2+85×5+80×10+75×7+70×5+55×1)÷30≈78.2(分)
4.小结:
大家做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在调查统计各个问题时,都有哪几个统计步骤?生回答,师板书: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还要知道平均数的意义和具体求法,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性。
(学生调查,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展示一下各小组的调查情况。
(三个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组1: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家庭成员人数情况,我们用一个表格表示出来结果。
六一班家庭成员人数调查结果如下:
成员人数
2
3
4
5
6
7
家庭数
3
15
25
5
3
1
组2:我们小组调查的是王芳同学的零花钱支出情况,也用一个表格。
类别
买课外书
师:很好。除了平均数是表示数据平均水平的最重要的统计量,之外,还有中位数,众数也能反映出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数,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讲述并板书)平均数、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平均数是利用了每个数据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它非常重要,
畅言系统出示课件:
某校数学课外小组有30人,一次只有选择题的测试成绩如下:
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看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扇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拆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 数据分析:
师:我们把数据整理好并制作了各种统计图,那么你们应该告诉老师哪些信息呢?
组1:我们要告诉老师的是,成员人数为4人的家庭数量最多有25个家庭,成员人数为7人的家庭数最少,只有1个家庭,在实际生活中,四口之家占家庭总数百分比应是最大的。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数学
规定
动作
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
2、这几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3、概率的知识有哪些?
导
入
环
节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让你们帮个忙,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家庭成员人数的信息,还想知道某个同学的零花钱支出情况,还有就是我们这十次数学考试我们班同学每次的平均成绩,这样三个问题,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组2:我们要告诉您的是王芳的零花钱主要花在两个方面,买课外书和生活用品,假如知道王芳的课外书的花费,我们可以求得其它的花费。
组3:我们要告诉您的是,我们班这10次考试平均成绩先下降后上升,说明我们班同学在慢慢适应您的教学方式。
师:总结得真好,刚刚这位同学提到了平均成绩,那么你们知道平均数是如何得到的吗?
小学数学备课
教学内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知识点
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3.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2.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练
习
设
计
三、 反馈与检测:
1、出示统计图,问:这是个什么统计图要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你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4个问题,再全班反馈、交流。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
代号
1
2
3
4
5
6
7
8
体重
48
50
52
52
52
53
53
50
读懂表格,分别求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
板
书
设
计
统计与概率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部分占整体
生: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师:其实我们各小组已对收集到的数据做了初步的整理,能不能更形象具体些呢?(各小组讨论、交流)
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统计图(畅言系统出示)
师:同学们用到三种统计图,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统计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师:对三种统计图,各有特点,在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设计意图:利用畅言系统,教师讲述板书各统计图的特点)
零食
生活用品5
30
20
5
100元
占支出的百分比
30%
15%
30%
20%
5%
组3:我们调查的是全班同学的十次数学考试平均成绩分别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成绩(分)
95
90
85.5
91.3
80
83.5
85
87
89
90.5
2. 整理数据
师:大家收集了数据,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如何才可以从收集的数据里找出我们要的信息呢?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分成三个小组,帮老师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好吗?
生:好。
梳
理
知
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 收集数据
师:我们有了要调查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师:大家知道有哪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吗?
师:不错,常用的收集方法:查资料、询问他人、实验、实地调查等等。
师:下面,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分工合作,开始调查。
4、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空气气温,并求出平均值。
设计意图:主要是对平均数进行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再解答,然后全班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5、出示李明家五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
(1)先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2)师:你是怎么样算出李明家的支出及储蓄决共的钱数。
(3)平城市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
(4)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出示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图,
(1)先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3)独立填写表格,全班交流订正。
6、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的加热过程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20
22
25
30
40
50
63
75
85
96
100
(1)让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4个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2)根据图表,独立回答下面问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7、某小组8名同学的体重如下表。
得分
95
85
80
75
70
55
人数
2
5
10
7
5
1
师:谁能算下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生:(95×2+85×5+80×10+75×7+70×5+55×1)÷30≈78.2(分)
4.小结:
大家做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在调查统计各个问题时,都有哪几个统计步骤?生回答,师板书: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还要知道平均数的意义和具体求法,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性。
(学生调查,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展示一下各小组的调查情况。
(三个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组1: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家庭成员人数情况,我们用一个表格表示出来结果。
六一班家庭成员人数调查结果如下:
成员人数
2
3
4
5
6
7
家庭数
3
15
25
5
3
1
组2:我们小组调查的是王芳同学的零花钱支出情况,也用一个表格。
类别
买课外书
师:很好。除了平均数是表示数据平均水平的最重要的统计量,之外,还有中位数,众数也能反映出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数,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讲述并板书)平均数、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平均数是利用了每个数据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它非常重要,
畅言系统出示课件:
某校数学课外小组有30人,一次只有选择题的测试成绩如下:
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看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扇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拆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 数据分析:
师:我们把数据整理好并制作了各种统计图,那么你们应该告诉老师哪些信息呢?
组1:我们要告诉老师的是,成员人数为4人的家庭数量最多有25个家庭,成员人数为7人的家庭数最少,只有1个家庭,在实际生活中,四口之家占家庭总数百分比应是最大的。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数学
规定
动作
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
2、这几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3、概率的知识有哪些?
导
入
环
节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让你们帮个忙,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家庭成员人数的信息,还想知道某个同学的零花钱支出情况,还有就是我们这十次数学考试我们班同学每次的平均成绩,这样三个问题,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组2:我们要告诉您的是王芳的零花钱主要花在两个方面,买课外书和生活用品,假如知道王芳的课外书的花费,我们可以求得其它的花费。
组3:我们要告诉您的是,我们班这10次考试平均成绩先下降后上升,说明我们班同学在慢慢适应您的教学方式。
师:总结得真好,刚刚这位同学提到了平均成绩,那么你们知道平均数是如何得到的吗?
小学数学备课
教学内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知识点
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3.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2. 体验不确定现象,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练
习
设
计
三、 反馈与检测:
1、出示统计图,问:这是个什么统计图要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你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4个问题,再全班反馈、交流。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
代号
1
2
3
4
5
6
7
8
体重
48
50
52
52
52
53
53
50
读懂表格,分别求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
板
书
设
计
统计与概率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部分占整体
生: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师:其实我们各小组已对收集到的数据做了初步的整理,能不能更形象具体些呢?(各小组讨论、交流)
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统计图(畅言系统出示)
师:同学们用到三种统计图,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统计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师:对三种统计图,各有特点,在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设计意图:利用畅言系统,教师讲述板书各统计图的特点)
零食
生活用品5
30
20
5
100元
占支出的百分比
30%
15%
30%
20%
5%
组3:我们调查的是全班同学的十次数学考试平均成绩分别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成绩(分)
95
90
85.5
91.3
80
83.5
85
87
89
90.5
2. 整理数据
师:大家收集了数据,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如何才可以从收集的数据里找出我们要的信息呢?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分成三个小组,帮老师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好吗?
生:好。
梳
理
知
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 收集数据
师:我们有了要调查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办?
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师:大家知道有哪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吗?
师:不错,常用的收集方法:查资料、询问他人、实验、实地调查等等。
师:下面,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分工合作,开始调查。
4、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空气气温,并求出平均值。
设计意图:主要是对平均数进行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再解答,然后全班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5、出示李明家五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
(1)先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2)师:你是怎么样算出李明家的支出及储蓄决共的钱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