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2.3《病梅馆记》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绳、直、密、正,病、复、全、穷、以的意义和用法。
2、沉浸文本,互动,质疑,探究,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3、把握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追求个性解放的意义。
课时
一、导入。
了解龚自珍生平经历,复习背诵《己亥杂诗》,了解写作此文时的时代背景。
(八股文、文字狱)(发相关资料)
二、检测文言词句。
(生说——生疑问——师补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病梅馆记》,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翻译全文。
下面我们检查一下,你觉得哪些是重点词语,有哪些词语不太明白。
欹、绳、直、密、正,病,智力、复、全、穷、以
结合下列句子理解词语或句意。
两处“病梅”含义是否一致?一是病态,一是使梅病
欹:没有注释你能解释为倾斜吗?联系语境,关注上下文。
三、诵读课文。
一生朗读(正音与句读)——散读——好生朗读
评价:如读得基本顺畅,但局部、停顿,语气的处理还不是很好。
四、分析课文,理解文意。
1、何谓“病梅”
——曲、欹、疏
追问:从我们的审美角度看,我们觉得这是“病梅”吗?
2、病梅是怎么产生的?(根源)斫直删密锄正文人画士偏嗜病梅
点拨:
★什么原因使它欹曲疏,是自然长成的吗?
★谁斫直删密锄正?——鬻梅者
★鬻梅者为什么要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他们的市场在哪?——文人画士★文人画士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推波助澜,罪魁祸首)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愤怒之情。
★文人画士有自己的审美爱好,有何不好?作者为和愤怒?(导致的结果)——江浙之梅皆病,全部扭曲了,成了病态,文人画士之祸之烈
3、作者的态度?(态度)誓疗之:穷,多,广,纵之顺之,复之全之
点拨:
★有无具体的限制?时间,地点?穷,广安得(现在不能够,现在只能辟病梅之馆,是一种强烈的愿望和呼吁。
)
★具体的措施?怎样疗?这样梅就可以彻底解放了,是不是?
4、梅本来如此,文章要借梅写什么?(主题)
病梅就是被摧残压制禁锢的人才。
文人画士比喻的是封建统治者。
(结合“诏”)
疗梅就是挽救人才,使人才的个性得到解放。
写法:借梅喻人,托物言志。
点拨:
★梅本如此,本文不是写保护自然生态的,作者也不是一个生态学家,作者是一个思想家,借梅写人。
★病梅比喻什么人?文人画士比喻什么人?
★生谈到压制禁锢人才时,出示背景资料: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八股取士,八股文文体固定,只能言说四书五经之理,易于禁锢思想;清朝科考共有状元112人,有成就的甚少,也就是张謇、翁同龢等几个。
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从知识分子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消除异己。
文字狱在乾隆时达到顶峰,共发一百三十余案。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奴才”文化,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和个性气骨双重丧失。
庄廷龙明史案:浙江富户庄廷龙延揽名士,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窃改为己作,定名《明史辑略》。
因多有冒犯清朝开国之事,被举报,查案历时二年,重辟70余人,凌迟18人,已故庄廷龙,也被“戳其尸”。
此案株连极广,不仅九族须灭,所有撰稿者、作序者、校对者、抄写刻字者以及购书者,“一个也不能少”,“皆不免于难”。
中国“文化恐怖主义”的言论钳制至此上了一个新台阶。
《南山集》案:戴名世愤慨清廷随意篡改明史,据资料写了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
康熙十分震怒,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满清功臣家作奴仆。
“清风不识字”案:雍正时,翰林院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错写成“狴下”,被革职。
后来在其诗集里找出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认为这是诽谤清朝,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结合“诏”析文人画士。
★疗梅就是挽救人才,个性解放时出示资料:
在清朝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制和摧残。
龚自珍自己也是一个被压制的人才,他 27 岁中举,28岁第一次参加会试,后10年5 次参加会试,均以失败告终。
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为官也只是校对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等很卑微的官职,才华无法施展。
面对社会的衰败,他力主变革,废除科举,重视人才,但他的多次改革建议,都泥牛入海,心血付之东流。
他在诗中批评时政,受到权贵忌恨,为了避祸,龚自珍两次戒诗。
尤其是36岁第二次戒诗,他钻研考据,研究金石学,想通过学术研究消磨掉性格中的雄奇成分,让自己变得没有锐气,没有朝气。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48 岁他辞官回乡,他才再次诗情喷涌,写下了315首佳作叠出的《乙亥杂诗》,在他的诗歌创作史上突起了另一座高峰。
龚自珍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他认为“国家甚赖有士”,国之盛衰兴亡“皆观其才”,他把政治改革的理想寄托在人才解放上,并且认识到人才的解放取决于个性解放。
国家需要个性解放的俊杰之才,而不是被束缚、被扭曲的庸才、奴才。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
”
刚才,我们通过了解《病梅馆记》的写作背景,龚自珍的生活思想,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主题,这种方法叫“知人论世”。
四、再读体会。
经过刚才的互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龚自珍对封建统治者扼杀人才的悲愤和解放人才个性的强烈愿望,我们再读一读,读出情感。
作者说的不是梅,而是人,“斫其正”,是写对正义之士的杀戮,“删其密”,说明大批人才遭到残害;“锄其直”,锄,斩草除根,铲除正直之士,对人才的扼杀多么残酷,正如作者在第一段末为形容: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问:语言上有何特点?句式整齐,如排比,多用短句。
为什么,适合表达强烈的情感。
小结主旨:本文揭露了清朝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对人才的压抑摧残,表达了改革时政、解放思想和解放个性的强烈愿望。
五、拓展延伸。
在今天,你觉得龚自珍的愿望实现了没有,拯救人才,个性解放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还有病梅吗?
没有完成,我们周围,我们的社会,还有压制人才,压抑个性的行为,对吧,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的价值、意义所在,这也是龚自珍的这篇《病梅馆记》流传到今天成为经典的原因,它已经跨越了时代。
点拨:
★你是病梅吗?
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学习“以”这个虚词和绳、直、病、复、全等实词,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认识到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也并学习了一些读书方法,联系语境,知人论世,希望大家以后能逐渐地掌握运用。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将本课所学的虚词、实词整理在笔记本上。
2、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龚自珍的两首诗。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板书设计:
病梅欹曲疏被摧残压制的人才。
文人画士偏嗜斫删锄封建统治者
作者誓疗之穷多广挽救人才个性解放
纵顺复全
写法借梅喻人,托物言志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