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之纪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之纪国
纪国,在商朝就已出现,据说国君是神农氏炎帝的直接后代,国都建于纪城(今山东寿光纪台乡纪台村一带),其国境包括了寿光、莱阳和烟台等地,其地都有出土有纪国青铜器等文物。
据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的记载,西周初年,为了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周武王在分封诸侯时,依然保留了这个地方政权。
纪国的开国始祖曾在一金壶中留下治国妙计,但历任国君都未曾开封过,因此历代纪国君主谁也不知道“治国妙计”到底是什么。
纪国最后被齐国君主齐襄公姜诸儿亲率大军吞灭,齐侯齐襄公开启了那个金壶,看到那条镌刻的“治国妙计”后深切感叹之。
纪国位于齐国以东,莱国以南,早期的疆域不亚于齐、鲁两国,初期的国力是比较强大的。
在西周时期,纪侯率大军大举进攻齐国,连齐胡公姜静都被驱逐出境,后迫于无奈,齐胡公曾被迫于周厉王十二年(公元前866年)将都城从从营丘(今山东临淄)迁至薄姑城(今山东博兴柳桥镇)。
而纪国侯则率其四个兄弟继续领军北进,一气占领了纪、郑、郚、郚四国的地盘。
三年之后的周厉王十五年(公元前863年),其纪国侯的幼弟又占领了郁国(今山东临淄城东五公里,东安平,亦称石槽城)。
纪侯的兄弟五人分兵驻守把关,形成了一道使齐国难于逾越的坚强防线。
自齐胡公以后,齐献公、齐武公、齐历公、齐文公、齐成公、齐前庄公、齐釐公(齐僖公)等共一八世,齐国未能东进半步,反被纪国及其同盟国鄣国、莱国掣肘长达一百六十五年。
据说,有一位纪侯特别喜好猴子,专门派有驯养师调教猴子。
当时的驯养师叫脱土,他按照人样子打扮猴子,给猴子戴像九座山的帽子,穿绣有云霞的衣服,穿绣有鸾凤的鞋子。
一直到驯养的猴子起身弯腰和转身都和人一样,跪拜端坐和站立也象人一样。
待到驯养师觉得可以了,就将猴子献给纪侯。
那位纪侯端过酒杯给猴子喝酒,谁知那猴子喝干了酒后,撒起酒疯来,它跳起来摔掷酒杯、撕裂衣裳后逃
走了。
在周夷王姬燮执政年间,发生了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姜昂之事,传说就是纪侯进言说齐哀公“荒淫田游”,两国从此结仇。
齐国一直伺机吞并纪国,报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理由,其实灭纪国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
纪国选择与鲁国结好,借齐鲁两强国的矛盾而自保,而鲁国则力图保存纪国,以抑制齐国的扩张。
这种三国关系从公元前八世纪的西周时期到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四年(齐襄公五年,公元前693年),在齐襄公发动大规模攻击纪国的战争前,一直贯穿始终。
在历史上,齐国与纪国的矛盾由来已久。
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至于纪国国君为什么要在周夷王面前“谮”齐哀公,导致其被周夷王所烹杀,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宋忠的话说是齐哀公“荒淫田游”的缘故,若是如此,则纪侯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好事。
但不可否认,齐哀公被杀给齐国带来的混乱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在周夷王立姜静为齐胡公,还引起了其同母弟弟姜山的嫉恨,“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
到了纪国君主姜叔姬执政时期,他明智地选择了与鲁国结好,再借齐、鲁两强国的矛盾而自保的国策,因而鲁国一直力图保存纪国,以抑制齐国的扩张。
这种三国关系从公元前八世纪到春秋一直到周庄王姬佗七年(齐襄公八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纪国灭亡,贯穿始终。
在鲁隐公执政时期和鲁桓公执政初年(公元前722~前710年),鲁国国势极盛,尤其是在周桓王二十一年(鲁桓公十三年,郑厉公二年,齐釐公三十三年,宋庄公十二年,卫惠公元年,燕宣侯十二年,公元前699年),鲁国联合了纪、国三国联军,大败齐、宋、卫、燕的四国联军,此战终结了“齐僖小伯(霸)”的局面,纪国更是因此得以安定一时。
随后,鲁桓公趁势于周庄王二年(鲁桓公十七年,齐襄公三年,公
元前695年),在由鲁桓公、齐襄公和纪侯三国君主共同召开的盟会上,试图使齐国和纪国和睦。
然而就在当年,齐襄公发兵侵犯鲁国边境,说明鲁桓公的调解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
第二年的周庄王三年(鲁桓公十八年,郑君子元年,齐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郑君子亹被齐襄公杀死。
鲁、郑两国顿时自顾不暇,无暇再顾及保存纪国,从此形势急转直下。
到了周庄王四年(齐襄公五年,纪哀侯四年,公元前693年),齐襄公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纪国之战,齐军迅速驱走了纪国的郱(今山东临朐东南部)、鄑(今山东汶上以南)、郚(今山东安丘西南部)的三邑居民,并霸占了这三邑土地。
在此关键时期,纪国却在周庄王六年(齐襄公七年,鲁庄公三年,郑子婴三年,纪哀侯六年,公元前691年)发生了内部分裂,纪哀侯姜叔姬之弟姜季挟持着纪国的酅地(今山东东阿南部)投降于齐国,做了齐国的附庸。
当年鲁庄公试图与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但郑君以国内部不安定为由,在关键时刻拒绝了这项要求。
于是,肆无忌惮的齐襄公在周庄王七年(齐襄公八年,纪威侯元年,公元前690年)发动了吞灭纪国的最后之战,以大军强攻,一举攻破了纪国都城。
末代君主纪哀侯姜叔姬将剩下的国土交给弟弟姜季,自己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就此而亡,齐灵公后迁纪威侯姜季以及遗民于朱篷口(今江苏赣榆),史籍上仍称其为纪国。
到了周景王二十二年(齐景公二十五年,纪隐侯六年,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击灭鄣国,鄣国君主逃到了纪国,纪隐侯怜而收之。
然而,收留鄣国君主却导致齐景公怒出大军,纪国彻底亡国。
纪国建立于商王朝后期,在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12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分封列国时正式确立其国在今山东寿光,纪国一共存在了五百九十八年(公元前1121~前523年,断代工程认为是五百二十二年),其中前四百三十年(公元前1121~前69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三百五十四年)是独立的诸侯国,周庄王七年~周景王二十二年的一百六十七年(齐襄公八年~齐景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90~前523年)则是齐国的附庸国。
纪国原来有两个同盟国或附属国:分别是鄣国(今山东泰安东平)、
莱国(今山东昌乐、临朐一带)。
鄣国在周景王二十二年(齐景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23年)被齐国所灭。
鄣国灭亡后,王族贵胄乃至国人均称章氏,世代相传至今。
而莱国则是商王朝初期逢公伯陵之后裔所建之诸侯国,子爵,也是姜姓。
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仍为周王朝属下的诸侯国,晋升为侯爵,后又升为公爵。
纪国多次与莱国联姻,关系十分紧密,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这二者实际上是一个国家。
其实,在周灵王姬泄心五年(齐灵公十六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召见莱国君主,莱公没搭理,结果齐灵公大怒,遂派上大夫晏弱率大军一举灭了莱国。
莱国灭亡之后,其王族和部分国民改称浮莱氏,后简改为单姓浮氏、莱氏、来氏等,亦世代相传至今。
关于莱国到底是纪国的附属国,还是纪国为莱国的附属国,还是彼此之间没有从属关系,而是紧密的同盟关系,历史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但著名史学家王献堂在《山东古国考》中分析道:“莱国应为宗主国,是逢公伯陵之后裔,其属国有纪国(今江苏赣榆)、州国(今安丘杞城)、维邑(今山东高密)、棠邑(今山东平度)及今胶东半岛各莱国地莱州、莱阳、莱西等国。
”
纪国遗址:
纪国都城遗址:
在山东寿光县城南十四公里纪台乡纪台村。
故城遗址略呈长方形,东西两面各长一千五百~一千六百米,南北各宽一千二百米,由外郭与内城两部分组成。
城墙为夯土筑成。
城郭四周遍布古冢,近城有大冢八座,封土最高者达二十米,当是纪国贵族的墓葬。
经考古发掘,先后出土文物有青铜钟、青铜簋等。
从所具铭文来看,青铜钟为纪侯之器,青铜簋为纪侯媵女姜萦之器,青铜器造型优美,制作技艺精巧,其中,清朝乾隆年间出土的纪侯钟,对研究纪国文化有重要意义。
1977年,纪国故城遗址被定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台遗址:
在纪台乡纪台村东北,为古纪国时期的垒土建筑物。
据清朝学者安致远在《纪城文稿》的记载:“城中有台,岿然独存,高三仞,广可亩许,上有神祠,为里人香火之所。
”纪台曾是人们祀神游览的地方。
另据乡里故老相传,原来纪台上还有山门、亭榭、殿堂等建筑物;台西有方池,台南有高阁,台西南有寿圣寺等等。
纪国青铜己侯壶
纪国己侯簋
“己”字,在上古时期就是“纪”字。
纪国君主世系简表:
商王朝时期:
……
姜□□:生卒年待考,纪了公,葬地待考。
姜□□:生卒年待考,纪归公,葬地待考。
姜□□:生卒年待考,纪丁公,葬地待考。
姜□□:生卒年待考,纪元公,葬地待考。
西周时期:
姜静:公元前1121~前?年在位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6~前1026年在位,纪文侯,葬地待考。
姜烘: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26~前997年在位,纪景侯,葬地待考。
姜寇父: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96前~976年在位,纪昭侯,葬地待考。
姜窔父: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75前~964年在位,纪穆侯,葬地待考。
姜貉子: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64前~949年在位,纪烈侯,葬地待考。
姜华父: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48前~943年
在位,纪历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42前~931年在位,纪灵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30~前904年在位,纪怀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03~前900年在位,纪前愍侯(纪前闵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99~前898年在位,纪悼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97~前892年在位,纪成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91~前890年在位,纪康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89~前881年在位,纪殇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80~前866年在位,纪炀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65~前863年在位,纪献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62~前860年在位,纪湣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59~前848年在位,纪前釐侯(纪前僖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47~前838年在位,纪成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37~前828年在位,纪襄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27~前822年在位,纪定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21~前800年在
位,纪后愍侯(纪后闵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799~前791年在位,纪共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790~前764年在位,纪懿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763~前758年在位,纪孝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757~前741年在位,纪夷侯,葬地待考。
姜□□: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740~前709年在位,纪厉侯,葬地待考。
春秋时期:
姜□□:公元前708~前697年在位,纪武侯,葬地待考。
姜叔姬:公元前696~前690年在位,纪哀侯,葬地待考。
姜季:公元前690~前673年在位,纪威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673~前672年在位,纪宣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纪幽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625~前614年在位,纪惠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纪庄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纪平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559~前545年在位,纪桓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544~前541年在位,纪庄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540~前529年在位,纪后釐侯(纪后僖侯),葬地待考。
姜□□:公元前528~前523年在位,纪隐侯,葬地待考(据说沂水境内有纪王崮,上有纪王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