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B.球员与俱乐部之间依照俱乐部章程建立的关系不是法律关系,因此不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
D.非法同居关系由于不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因此不能看作是法律关系,其产生的法律后果法律不予调整
正确答案:A,C
解析: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A项表述正确。

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等),也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政党社团的内部关系),这些被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同于法律关系本身。

球员与俱乐部之间依照俱乐部章程建立的关系不是法律关系,但属于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B项表述错误。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的具体贯彻。

C项表述正确。

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非法同居关系由于不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因此不能看作是法律关系,但可能与法律适用相关联,其产生的法律后果要受法律的调整。

D项表述错误。

知识模块:法律关系
2.民事责任的特点是( )。

A.民事责任主要是救济责任,兼具惩罚功能
B.民事责任是一种救济责任,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C.民事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
D.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正确答案:A,D
解析: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责任,B、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不正确。

知识模块: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3.以下哪些属于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村
正确答案:A,B,C
解析:现行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仍然将民族自治地方确定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知识模块:国家基本制度
4.英国在完善宪政制度过程中,其间著名的宪法性法律有( )。

A.1832年的《改革法》
B.1911年的《国会法》
C.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
D.1972年的《共同体法》
正确答案:A,B,C,D
解析:1832年的《改革法》、1911年的《国会法》、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1972年的《共同体法》都是在英国完善宪政过程中比较著名的宪法性法律。

知识模块:宪法基本理论
5.没有任职限制的人员有( )。

A.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B.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C.国务院国务委员
D.全国政协主席
正确答案:A,B,D
解析:法律没有规定任职限制的人员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全国政协主席。

知识模块:国家机构
6.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

A.罪疑从赦
B.宽严适中
C.诬告反坐
D.上请原则
正确答案:A,B
解析:诬告反坐为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上请原则首创于汉朝。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7.立法活动包括( )
A.创制法律
B.修改法律
C.汇编法律
D.废止法律
正确答案:A,B,D
解析: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性活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ABD均为立法活动,
法律汇编是对现在的法律进行汇集,并没有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法律,所以不是立法活动,C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
8.以下选项中,属于程序法部门的是( )
A.律师法
B.公务员法
C.公证法
D.检察官法
正确答案:A,C
解析:程序法部门是指规范因诉讼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由诉讼程序法和非诉讼程序法两部分构成。

非诉讼程序法主要由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等构成,AC项正确。

公务员法属于行政法部门,检察官法属于宪法及其相关法部门。

知识模块:法理学
9.以下选项中,属于执法原则的是( )
A.合理性原则
B.公正原则
C.讲求效率原则
D.正当程序原则
正确答案:A,C,D
解析:执法的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合理性原则、讲求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权责统一原则等,ACD项正确。

B项不是执法的原则,司法公正是司法的原则,B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
10.关于归纳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比推理是归纳推理的一种方法
B.归纳推理的优点是同样案件同样处理
C.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制定法传统中所运用的法律推理
D.归纳推理可在相当程度上填补制定法的空隙、弥补制定法的不足
正确答案:B,D
解析: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点的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特殊命题中获取一般性命题的推理。

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是两个并列的推理方式,A选项错误。

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制度,其可以做到同样条件同样处理,也可以相当程度上弥补法律的不足。

故B、D项正确,C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
11.执法原则中的权责统一原则的内涵包括( )
A.行政效能原则
B.行政信息真实原则
C.行政责任原则
D.保护公民信赖原则
正确答案:A,C
解析:权责统一原则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行政效能原则和行政责任原则。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AC项正确。

BD项是诚实守信原则的内涵。

知识模块:法理学
12.法律解释中的法定解释包括(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正确答案:A,B,C
解析: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区分,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也叫法定解释,非正式解释也叫学理解释。

D项不是法定解释,不选。

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不同,法定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ABC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
13.某县A乡有农业人口2万人,非农业人口1万人。

该县B镇有农业人口1万人,非农业人口2万人。

县选举委员会分配给A乡15名县人大代表名额,则B镇应当分配到的县人大代表名额是( )。

A.10
B.15
C.20
D.25
正确答案:B
解析:《选举法》第25条规定,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因为A乡与B镇人口数相等,故分配给B镇的县人大代表名额,应该与A项大体相等,即15名。

14.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搜查( )。

A.公民的身体
B.公民的物品
C.公民的住宅
D.公民的通信
正确答案:A,C
解析:参见《宪法》第37条第3款、第39条的规定。

15.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B.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C.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
D.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有权监督与无权监督
正确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监督。

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监督主体,总的来说具有广泛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但是这些不同主体监督的方式和效力是不同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因此A、C两项正确,B项错误。

D项表述的错误在于我国法律监督不存在无权监督的问题,任何监督主体都是有权监督,不过是方式和效力上存在差异而已。

知识模块:法理学
16.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特别行政区行使下列权力( )。

A.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B.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C.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D.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进行解释
正确答案:C,D
解析: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的权力主要包括:(1)基本法备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7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2)全国性法律的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

依据基本法附件三确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的全国性法律,仅限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规定不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

(3)宣布香港进入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后,有权将全国性法律在香港实施。

(4)解释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58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但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59条)。

可见,选C、D项。

A、B项表述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的权限,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的权限。

知识模块:宪法学
17.下列关于政体与国体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B.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
C.国体从属于政体
D.只有借助于政体,国体才能外化出来
正确答案:A,B,D
解析:政体与国体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政体从属于国体。

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政体。

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只有借助于政体,国体才能外化出来,统治阶级才能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因此,A、B、D项表述正确,排除C项。

知识模块:宪法学
18.下列表述中属于法治原则基本内容的是( )。

A.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B.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只服从于宪法和法律
正确答案:A,B,D
解析: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宪法优位、法律保留和司法独立。

A项表述属于法治原则中宪法优位的应有之义;B项表述属于法治原则中法律保留的应有之义;D项属于法治原则中司法独立的应有之义。

故选A、B、D项。

C项表述属于法律适用原则,而不是宪法基本原则中法治原则的基本内容,故不选C项。

知识模块:宪法学
19.中国选举制度所具有的功能有( )。

A.选举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B.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
C.选举是公民自我治理的保障
D.选举是依宪治国的标志
正确答案:A,B,C
解析:中国选举制度的功能包括3项:(1)选举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同意,人民经由选举的方式进行合法性的授权,经由选举产生的国家机构因此获得治理国家和人民的正当性基础。

(2)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

公民一词的内涵就包括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的形式。

用投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相关政见、立场和见解所持有的态度。

(3)选举是公民自我治理的保障。

当政权面临选举压力的时候,它必然更容易回应民众的要求,而不是领导的偏好,另外,它更容易成为责任政府。

如果它不向人民负责,那么,执政者就不可能获得下一轮选举的胜利。

可见,选A、B、C项。

知识模块:宪法学
20.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监督权的是( )
A.批评、建议权
B.检举、控告权
C.财产权
D.国家赔偿权
正确答案:A,B,D
解析:《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因此公民的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国家赔偿请求权,ABD项正确。

C项财产权不属于监督权,不选。

知识模块:宪法学
21.以下列举的行为哪些侵犯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A.某重点中学为了提高学生升学率,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B.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对当事人信件进行拆检
C.某县检察院在侦查一起受贿案件过程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王某的电话进行录音
D.某县公安局因刘某在网络上批评该县征地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入刘某的电子邮箱进行查看
正确答案:A,B,D
解析:通信自由是指公民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

通信秘密是指公民通信的内容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私拆、损弃、偷阅他人的信件。

公民的通信包括书信、电话、电报等进行通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

A项不让学生带手机侵犯其通信自由的权利,错误;根据法律规定,扣押和拆检公民的信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只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才有权决定扣押或拆检公民的信件,(2)原因只有两种:一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二是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B、D项都不是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或国家安全的需要。

所以属于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C项是基于刑事案件的需要,因此不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不选。

因此选A、B、D项。

知识模块:中国宪法学
22.下列有关唐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唐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基本定型
B.《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C.《唐六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
D.唐朝最早确立了对六部实行专门行政监察的制度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贞观律》修订用了11年,其修订时间之长和修订更改之频繁足以表明,《贞观律》的修订完成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定型化,《永徽律》基本照搬《贞观律》,不同的是长孙无忌为《永徽律》注疏,故A项正确。

《名例律》为《唐律疏议》的总则,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

《唐六典》制颁于唐玄宗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故C项正确。

唐玄宗时期曾以监察御史六人分别对尚书省六部实行监察,称为“大察官”,此为明朝“六科给事中’’之起源,故D项正确。

故备选项应全选。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3.根据唐律的规定,下列共同犯罪行为,不区分首犯和从犯的是( )。

A.两人共同犯强盗罪
B.两人共同犯强奸罪
C.主管官员和外部人员共同犯坐赃治罪
D.聚众斗殴犯伤害罪
正确答案:A,B
解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

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

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者,仍以监守为首,凡人以常从论。

……即强盗及奸,亦无首从。

”即在一般情况下,共同犯罪以造意犯为首犯,随从者为从犯,对从犯的处刑比照首犯减一等处刑。

但在特定情况下,共同犯罪并不都以造意犯为首犯,如一家之中所进行的共同犯罪,不论谁造意,只坐男性尊长;主管官员和外部人员共同犯罪,虽由外部人员造意,但仍以负责官员为首犯,外部人员为从犯;此外,《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诸同谋共殴伤人者,各以下手重者为重罪,元谋减一等,从者又减一等。

……若乱殴伤,不知先后轻重者,以谋者及初斗者为重罪,余各减二等。

”即聚众斗殴者,以下手重者为首犯,下手轻者为从犯,只有在分不清谁下手轻重时,才以造意者为首犯,其余为从犯。

另外,《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可见,对于共犯谋反、谋大逆、谋叛、强盗、强奸等重罪,则不分首从,一律按正犯处理,这反映了唐朝统治阶级对其根本利益的维护。

故选A、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4.下列选项中,构成唐朝“十恶”中“不睦”犯罪情形的有( )。

A.殴打丈夫
B.告发丈夫
C.殴打祖父母
D.谋杀缌麻以上亲
正确答案:A,B,D
解析:唐律“十恶”中,对于谋杀或者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者告发丈夫的犯罪,一律以“不睦”罪论处,其中,缌麻亲是指男性同一高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属。

故选A项、B项和D项。

一般而言,对于针对丈夫的犯罪,都属于“不睦”。

C项构成恶逆。

注意:“十恶”犯罪情形属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常考多选题之处,希望考生多多练习,特别要注意区分考试中常考的不睦、不孝和恶逆三罪。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5.根据唐律规定,下列有关刑罚适用原则适用情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唐太宗时期,广州都督(五品以上官爵)党仁弘枉法而受财及受所监临赃百余万,则对党仁弘不适用上请
B.唐朝都城长安发生一起高丽人和突厥人械斗的恶性刑事案件,数人被杀,则大理寺应依据唐律审案定罪
C.唐朝东都洛阳发生一起官员和属下共谋盗窃官仓粮食案件,虽然由属下造意,但应以主管官员为首犯
D.武则天时期,李某被怀疑参与徐敬业起兵反武活动,但无旁证,则对李某适用赎刑
正确答案:A,B,C
解析:党仁弘为唐朝开国功臣、广州都督,喜好敛财,因受财枉法及受所监临财物而被大理寺判处死刑,后经五复奏被唐太宗免官为民。

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官员为五品以上官爵犯死罪的,适用上请,但所犯之罪为十恶、反逆缘坐流、杀人、监守内奸、盗、略人、受财枉法的,不适用上请。

可见,A项表述正确。

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同一国籍的外国人互相侵犯,各按照本国的习俗和法律论处;凡不同国籍的外国人互相侵犯,则按照唐朝的法律论处。

可见,B项表述正确。

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主管官员与属下或者外部人员共同犯罪的,不论主管官员是否造意,都以主管官员为首犯。

故C 项表述正确。

公元683年,徐敬业、骆宾王等起兵反武,后徐敬业兵败被杀。

根据《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即凡是疑罪,各按照所犯的罪适用赎刑,但由于犯有谋反重罪的不适用赎刑,因此无法适用“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这一刑法原则。

故不选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6.在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下列哪些组织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

A.各政党
B.各企事业单位
C.各人民团体
D.各国家机关
正确答案:A,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知识模块:中国宪法学
27.下列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于《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
B.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在中国发生的诉讼案件,由中国官员审理
C.不同国家的侨民之间的诉讼,由中国官员审理
D.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正确答案:A,D
解析: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之间在中国发生的诉讼案件,均依被告主义原则适用法律和实行司法管辖,不一定由中国官员审理,B项错误。

不同侨民之间的诉讼,一般均适用于被告主义原则,由被告一方所属国的领事法院或相应机构审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C项错误。

AD项正确。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8.下列选项属于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

A.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B.从重从新
C.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
D.轻罪重刑
正确答案:A,B
解析:明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有二:轻其所轻,重其所重;从重从新(法律溯及既往),故选A项和B项。

“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是唐朝的刑法适用原则,而轻罪重刑属于战国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9.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

A.秋冬行刑
B.上请原则
C.春秋决狱
D.亲亲相隐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汉朝法律的儒家化表现为:立法指导思想上,德主刑辅、三纲法律化;刑法原则上,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刑罚执行上,秋冬行刑;司法制度上,录囚、春秋决狱。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30.宋朝的折杖法,使( )。

A.笞杖得减决数
B.徒罪得免役年
C.流罪得免远徙
D.死罪得免屠戮
正确答案:A,B,C
解析:宋朝的折杖法,使笞杖得减决数,徒罪得免役年,流罪得免远徙。

但死刑不能折杖。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3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行使统治权的有( )。

A.临时大总统
B.国务员
C.法院
D.参议院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国体为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32.下列属于法律上权利与义务规定的特点的有( )
A.确定性
B.差异性
C.可预测性
D.有限性
正确答案:A,C
解析: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运用来实现的,因而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

人们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

因此本题应该选择AC,差异性和有限性并不是权利义务的特点。

知识模块:法理学
33.下列各罪名,属于汉律中有关危害君主专制罪的有
A.废格诏书
B.左道
C.阿党附益
D.僭越
正确答案:A,B
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汉律主要罪名。

汉律的新罪名虽然众多,但都是针对汉室统治的,一般将罪名分为四大类,这四类下属的小罪名繁琐且似乎都有类似,所以必须理解其中的本质标准:危害中央集权罪主要是关于官员或贵族行为不符合等级秩序或者不趋向中央的行为;危害君主专制犯罪主要是对皇帝不忠或者不服从皇帝甚至以巫蛊之术危害皇帝安全的行为;危害皇帝尊严和安全罪主要是涉及皇帝尊严和擅闯宫殿直接构成皇帝人身安全的;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主要涉及谋反,一是相关官吏应对或者镇压不严,二是对民众可能构成聚众谋反的或者帮助谋反的行为。

当然,在理解这些区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某些具体罪名的含义。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34.关于秋冬行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秋冬行刑是指汉代死刑犯都必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
B.其理论基础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认为春夏以阳为主,主生;秋冬以阴为主,主杀
C.它把司法镇压与阴阳运行、四季变换联系起来,借助天的权威和实际生活感受来加强司法的严肃性
D.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又标榜了德政慎罚,故为后世法律所继承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司法制度秋冬行刑。

秋冬行刑制度是董仲舒系统的封建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运用,于理论、于现实都有依据或者效用,值得关注;但是秋冬行刑理论并不能与封建统治相违背,因此谋反谋大逆之类的危及政权统治的罪行则不按此论执行死刑,而是速杀之而后快。

知识模块: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