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杜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杜鹃
作者:陈瑞琳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4年第26期
怎么也想不到,井冈山的杜鹃花这么好吃!站在井冈山的峡谷腹地,身后的仙女潭瀑布正像一位少女的长裙,氤氲的水汽弥漫而来。

潭边卖杜鹃花的竟是一位年迈的老婆婆,看上去有九十多岁的光景,她眯缝着眼,手背上满是枯筋。

箩筐里蜜糖腌制的杜鹃花,色泽红得醉人,软软地捧在手心里,咬起来香甜欲滴。

我问老婆婆:“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摆摊儿?家中其他人呢?”老婆婆淡然一笑,说道:“家里早就没人了,我们村里二十二户都是烈属,多是寡妇。

当年啊,连富农的儿子都去长征了。

”甜脆的一口杜鹃花忽然在喉咙里卡住,流出几丝涩涩的苦,我再抬头,看了一眼老婆婆那干涩无光的眼,转身走回了山路。

井冈之山,不高,地域却广,分大井、小井,层层叠叠,犬牙交错。

遥想1927年,压寨的两位山大王袁文才、王佐,以肝胆之心迎接毛泽东上山,他们肯定想不到,仅仅在二十二年后,那位从不背枪的毛泽东就能稳稳地站在了天安门的城楼上。

他们更想不到,井冈的腥风血雨,究竟有多少男儿的冤魂,包括他们自己,终将那漫山的杜鹃染成了血色的鲜红。

进了吉安,这是井冈山的首府。

城里有个小院落就是当年毛泽东、朱德的司令部。

毛泽东的床看上去非常窄小,墙上泥土斑驳。

纪念馆的墙上曾看见朱德妻子伍若兰的照片,这个长沙女子师范的才女,被俘后惨遭开膛,可怜腹中那四个月的婴儿!在此之前,长沙城里的另一位名媛杨开慧,面对死亡的枪口誓为毛泽东之妻。

历史的祭坛上,谁说女人的鲜血比男人少!
登上黄洋界,江山如画。

模拟的滚石阵前,尊奉着一架功勋之炮,据说这是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唯一的重武器。

真实的故事是他们只有三发炮弹,而前两发都未打响,直到最后一发才响,却直中敌司令部,于是有了“报道敌军宵遁”!我想,多亏毛泽东的诗是“黄洋界上炮声隆”,只有一个“隆”!
想当初那位立在橘子洲头读书的青年昂首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绝不是一种轻狂,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意志。

普天之下,看朝阳喷薄固然激励人,待到“残阳如血”时,还能吟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者实寥寥也。

在那饥寒雪山之巅,诗人的情怀却是“离天三尺三”!土窑油灯小米,谁敢说历代英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入夜的井冈山,亭台楼阁,湖水映月。

夜总会的灯闪得街头流光溢彩,歌厅里袅袅地飘着盛行多年的台湾校园歌曲。

今天的井冈山人早已忘却了从前的刀光剑影,那些曾经为了消灭“私有制”而献出生命的先烈,九泉之下怎会想到历史竟然走到了一个轮回,当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轮回。

百年之后,甚至千年之后,人们又将怎样回首?
真喜欢井冈山的茶,有点儿草香,却直通肺腑,一杯下去,嗓子就清亮起来。

据说,山上的百宝草药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

沏茶的姑娘说,如今来井冈的人,有的是“红色之旅”,即升官之旅。

还有“绿色之旅”,是来井冈吸氧的。

她问我来井冈是“什么之旅”?我说不出,指指背包里装满的杜鹃花,沉沉地压在肩上,向小姑娘挥手:“就算是杜鹃花之旅吧!”
(选自《2010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有删节)
灵犀一点
作者在游览井冈山时触物生情,思绪在历史事件和眼前景物之间来回穿梭,井冈山曾经的烽火岁月和如今的祥和安宁在杜鹃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入目,让人对革命者充满敬仰,对革命岁月充满憧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